农村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摘要: 农村小学德育教育要找准切入点,挖掘各科教材中的德育教育因子,适时引导,以文明礼貌教育为基石,传承中华文化,加强德育教育体验活动。深挖本土德育资源,开展德育系列教育,使学生的品德不断得到提升。   关键词: 农村小学德育教育思考实践      中华民族素以礼仪之邦、文明大国而著称,即使在穷乡僻壤也曾孕育过无数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才。在科技飞速发展,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今天,农村小学生的品德现状却不得不令人担忧。由于大多数孩子的父母在外打工,造成许多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加之,社会转型过程中各种矛盾,价值失范,不良风尚,不良电视媒体影响等,使孩子们更多地接受了一些不健康思潮的影响,丧失了原本的淳朴和踏实。   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教师,我对此颇为痛心,由此在道德教育实践中产生了对农村小学生德育教育的诸多思考与实践。   一、重视各学科教材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是农村德育教育的首要任务。   现行教材要求达到三维目标,其中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无论是基础学科还是常识课,教材大多数都渗透浓浓的人文情怀。如语文教材中的《胖乎乎的小手》《失物招领》《棉鞋里的阳光》等课文,有的教导孩子们热爱家人,关心家人,有的教育孩子们要保护环境卫生,不乱扔垃圾,等等,都融进了德育教育内容。一则则小故事如同一面面飘扬的旗帜促使孩子们积极向上。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多数偏重于基础知识的教学,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很少关注教材对于引领学生品德形成,关注学生思想成长的作用。我们应在这些学科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引领学生体验、感悟课文蕴含的思想教育内容,并以教师自身的经历及经验和学生分享人物的优秀品质,开发事件的内在美,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品德教育。学完课文后鼓励学生用自己胖乎乎的小手为家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自觉捡拾校园里的垃圾,尊老爱幼,拾金不昧、自强不息。做完后还可以举行成果汇报会,给学生创造德育实践体验的机会,帮助学生积累正能量,使情感目标落到实处。   二、文明礼仪的形成是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奠基石。   人们常常羡慕城里的孩子文明礼貌程度高,这是由于学生所处的不同环境造成的。有什么样的环境,受怎样的环境影响,便会养成什么样的习惯,环境影响和教育方式对一个人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们要尽量给孩子们营造一个处处讲文明、处处讲礼仪、处处受教育的育人环境,让学生感受到乡村文化与城市文明相辅相成的清新魅力。文明礼仪应从孩子们初入校园抓起,从小事抓起,从身边耳闻目睹的事情抓起,如见到老师问好,离家或离校时对父母或老师说再见,出门或出教室时应让长辈先行,做错事应及时道歉并改正,等等。教师应处处示范,时时要求,在班级设立好人好事登记簿、文明礼仪示范展示台,校园里有文明礼仪长廊,不断更新内容,创设育人环境。这样学生对文明礼貌这一良好行为品质有牢固的常态化体验,并充分利用激励机制,促使他们做得更好。老师在感觉学生越来越可爱的同时,适时加以褒扬,学生便会领悟到生活的美好和成长的快乐,会在言行方面对自己有自觉的要求。   三、读书是开展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农村孩子活动范围较小,社会阅历相对较少,见识有限,德育教育手段之一就是引导孩子们多读书,读好书。既增长知识,又增长见识,这便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如《三国》、《野火春风斗古城》、《雷锋的故事》等经典名著,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历史,欣赏优美的故事情节,开阔视野,另一方面,还可以从中感受主人公的情怀,分辨正义与邪恶,帮助他们树立清晰的是非观、价值观、世界观。我们要选读一些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的道德修养书籍,以这些书籍为载体,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如《三字经》、《弟子规》等。它们字字珠玑,都是祖国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用无声的语言启示我们做人的道理,阅读后让学生对照经典章句,感受先贤的为人之道,领悟其中的精髓,汲取道德精华,感化心灵,让经典引导行动。   四、感恩教育是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环节。   空洞的说教是无法开启学生心智的,只有生动朴实、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教育才能滋润学生的心灵。农村学生的父母大多以务农为主,体力劳动强度较大,生活较艰辛,这些学生都能体察得到,我们可利用这些教育素材,从珍惜父母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从感恩父母开始,进而感恩他人,感恩社会。如举办“感恩父母”的主题班会,我们邀请了学生父母前来参加。班会开始,首先让同学们算一道算术题,你每天的零用钱是多少?每天的伙食费是多少?买学习用品、穿衣、看病每年大约需要多少钱?你今年如果11岁,父母在你身上花的钱共计多少?某同学算后得出11年来父母花在他身上的钱是52800多元,占了他家总收入的百分之三十,有的同学还算出兄弟两个花了108400元,父母辛苦打工挣来的钱全花在了哺育儿女上。这笔实实在在的亲情账,使全体学生都震动了。学生对坐在身边的父母充满了感激之情,每个学生都从内心迸发出爱的火花,决心好好读书,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回报社会。有的学生深知家长养育之苦,回家后洗衣扫地,分担父母的负担。有的学生父母生病时主动端水拿药,抚慰病中的父母。学生家长对主题班会感触颇深,家长反映学生受到的教育比几年收获的都大。我观察,通过感恩教育,原来不懂事、玩世不恭的学生醒悟了,“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已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五、利用本土人文资源,使农村小学德育教育深化发展。   新课程改革强调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体系,强调地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农村小学德育教育应注意挖掘离我们最近,学生最熟悉、最易接受的教育素材,利用这些资源往往能收到满意的教育效果。如本地始建于清代的“张氏书房”,是当地富商为村人修建的私塾,供当时学生读书;享誉陇原当地的名人李秀峰先生的事迹感人至深等,通过这些故事鼓励孩子们努力读书。参观农村规模养殖基地,新农村建设,农民文化广场,庆阳香包制作等,了解农村生活的质朴与醇厚,突破传统德育教育的局限性,面向农村生活现实,使学生了解家乡的过去和今天的巨大变化,从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并把这种感性认识逐渐深化为理性认识,进而转变成一种永不丧失的深厚情感。这是发挥农村文化育人功能,更好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方式。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农村孩子因其特殊生活环境及经历,要采用不同的德育教育方法,从多个角度入手,让他们接受德育教育、体验、感悟德育生活,才能促进其形成健全人格,成为合格公民。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