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仰望星空的行者

做仰望星空的行者

——在应然与实然交汇点上构建现代管理体系的兖州一中

陶继新 杜金山

【编者按】2009年,山东省大力实施齐鲁名校长建设工程,旨在打造一支道德高尚、学养深厚、理念先进、视野开阔,管理规范,具有教育创新能力的中小学校长队伍,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齐鲁名校长人选、山东省兖州市第一中学杜金山校长 ,近年来推行“循环大课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引发了全国教育界的强烈反响。他如何在五年左右时间里,把一所普通中学办成了全国知名品牌学校?他如何实现学校教育的嬗变,在典型的“县中”地基上建设出一个具有新理念、新精神、新制度的现代学校?近日,陶继新先生应约与杜校长进行了一次网络对话,字里行间激荡着智慧的火花。

(一)生命与使命同行,做坚守理想的先锋

【杜金山】2004年,我开始接手学校的管理工作,当时的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尽快使学校管理实现转变,二是迅速提高教学成绩。管理的转变,是想在较短时间里,建立起符合现代管理基本要求的管理体系,提高教学成绩主要是想让学校重新回到济宁市同类学校的前列。

【陶继新】这两个问题都是学校的大问题,也是难问题。面对困难,您有一个清晰的思路,有一个明确的方向;更重要的是,您对兖

州一中了如指掌,对如何使学校尽快发展充满信心。所以,您的理想,不是乌托邦式的梦想,而是完全可以实现的理想。

【杜金山】是的,我八四年大学毕业就在这个学校工作,做教师、班主任、级部主任、团委书记、副校长,一路走过来,对学校情况十分熟悉。在我做副校长的十一年时间里,对教育、管理和教学已经有了自己的思考。特别是九九年,到胶东做了一年的挂职考察,同时开始读山东师范大学的教育管理研究生课程,使我可以同时从几个层面思考教育,一是理论的,二是先进地区的,三是我最熟悉的兖州一中。

【陶继新】加缪认为,没有亲身经历的,就形不成经验。您的这些亲身经历,形成了只有您才有的教育教学经验。有经验,就可以有思考与感悟。所以,您做校长工作,几乎没有什么心理与行动上的阻隔。我甚至认为,对于就任校长工作,您是早就有了心理期待的。当然这不是为了当官,而是使命感与责任感使然。所以,尽管受命于危难之际,这份使命感与责任感,让您拥有了一种舍我其谁的历史担当意识。因此,很快进入角色且有自己的发展构想,就成了顺理成章之事了。

【杜金山】危难之际有些言重了,心中的焦虑是有的,一种尝试干事的冲动也是有的。组织部长给我谈话的时候,我说:“董部长,当你说出对我的任命之时,我感觉自己的肩膀突然一沉啊!”但是,我确实有对教育的一种情结,让我不仅有对兖州一中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也隐隐约约地感到了一种对教育的责任和使命,当然,后一部分,当时是不敢说也确实不明晰的,但我感觉是一股力量在推动着我,特

别是在学校发展后期,在遭遇到各种阻力的时候,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张志勇副厅长曾经说过,当一个校长不仅仅为一个学校办教育的时候,他才有可能真正成为一个教育上的大家。我个人也非常推崇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人要为一件大事而来!我想我的大事,就在这里吧!

【陶继新】“有一种力量在推动”您的感觉有“言不尽义”之妙。因为她早已存储于您的内心,只是没有适当的机会爆发出来而已。所以,这种感觉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与使命感联系在一起的一种欲罢不能的干事情结。干大事,就要有大胸怀,有大思路,有大行动。这些,就必然会凝聚成一种强大的力量,无形之中推动着您向前行走。

(二)规律与现实链接,做仰望星空的行者

【杜金山】回到开始所说的两个问题,我很明白都是学校的大问题,也是难问题!怎么解决?这不仅是能力问题,也是涉及到教育很多基本观念的问题。

【陶继新】教育基本观念“惚兮恍兮”,即使再有能力,也不可能解决问题。其实,很多基本观念并不是从理论书上拿来就可以用的,必须与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生命链接,才能形成属于自己独特而又正确的观念的。

【杜金山】我有一个体会,对教育,首先不在于你知了多少,而在于你知的是否系统,其次,不在于你知的是否系统,而在于你悟的多少,悟的是否系统!古往今来,关于教育有太多的说法、观点、流派,作为校长,必须学会选择并参悟领会透彻,实现教育科学规律与

教育现实的无缝对接,形成自己一系列理念性的东西。我最早提出的办学理念就是:“胸怀应然目标,办好实然教育”。在这个总理念的下,又逐渐形成了一系列具体的管理、教学、评价、发展等方面的具有兖州一中特色的十一个实践理念,比如“严格规范管理+课堂教学改革=谁都能成功的三位一体的治校方略”,比如“把教学相长拓展到整个课堂,让差异之源衍生出万千学长”的高效课堂理念,比如“解放学生、解放教师,解放学校的内涵发展观”等等,寥寥二百多字,承载了我几乎全部的教育思考,也引领了兖州一中这五年多的发展之路。

【陶继新】“知”重要吗?的确重要。不是有人说:“知识就是财富”吗?可是,古往今来,那么多知识渊博者却多被历史的浪花席卷而去,几乎“泯然众人矣”。而如孔子等大教育家,尽管“述而不作”,即使《论语》,也不是他的著作,只是存留了他的言行而已。孔子却在中国乃至世界上的影响越来越大。这其中的玄妙在于,孔子的很多看似平淡之语,却多是他的生命感悟,越读越有味道,时间越长越有生命的张力。其实,当校长也是这样,没有属于自己的生命感悟,如您所说的参悟,就不可能生成具有巨大生命活力的思想,也就形不成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理念。“胸怀应然目标,办好实然教育”这一办学理念,当是您生命参悟的结晶。没有“应然”之想,就少了激情与理想;缺失实然,就不会脚踏实地。两者缺一则陷入空想或茫然之中;二者珠联璧合,才能创造教育的奇迹。

【杜金山】我觉得今天做教育,有两种价值取向都不可取,一种是为了理想不顾现实,另一种是为了现实不顾理想,前者只能昙花一现空留许多遗憾,后者则是功利的,对民族有害,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也有害,是极其不负责任的。今天仍有人打着办“让人民满意教育”的旗号,正在做着危害民族和学生终身发展的事,令人非常痛心。教育人之难,就难在从理想与现实、长远与眼前、局部与整体的利益冲突中寻求到一个恰当的结合点,也就是山东省教育厅厅长齐涛多次强调的,教育家不能是只是艺术家,要像政治家一样,能够兼顾理想和现实,脚踏大地又仰望星空。

【陶继新】教育是最不能功利化的事业,而今教育上的功利趋向仍有愈演愈烈之势。所以,我们呼吁有良知的教育家来办学,起码是热爱教育的好人能人来办学。这样,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来。教育不能速成,欲速则不达。可是,有人为了政绩而求快,有人不知教育要义而莽干,结果就出现了一系列有背教育规律的怪现象。所以,办“让人民满意教育”绝对不是一个口号,而应是有着思想与真实内容的行动。

(三)教学与管理齐抓,尝试整体育人的学校模式

【杜金山】学校管理和课堂教学,既有各自的独立性,又互相联系不可分割。很多人传统认为管理是基础,是保障,是为课堂教学创设环境、搭设舞台。其实不然,课堂改革是教育变革的重要途径,没有好的课堂变革,单纯的管理就没有意义;没有课堂变革,师生关系、教学关系就不能得到真正的优化和调整,管理变成维持则需要付出更

大的代价。根据现代育人理念,学校的一切活动都是教育,一切活动都在育人,所以,学校的一切皆为课程!不仅纸质文本是课程,管理和服务也是课程.事实证明,这种大课程观引领下的整体育人的学校教育,比单纯依靠教书育人的学校教育,功效要全面得多,优越得多!

【陶继新】学校管理和课堂教学既是科学,也有艺术的生命。但是,有的管理与课堂既不像科学,也没有艺术含量。追根溯源,是学校领导特别是校长层面出了问题。所以,要想办好学校,校长既应当是优秀的管理者,也应当是课堂教学的权威话语者。同时,校长的思想理念,还必须渗透到管理与教学之中,并且得到其他学校领导与教师的高度心理认同。唯其如此,才能进入理想的管理与教学状态之中。

【杜金山】建立现代学校管理体系,首先必须有一套现代理念做“魂”,然后必须有一系列的理论做“基”,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操作系统,该系统需同时具备由上至下的指挥功能,和由下至上的反馈、制约公能。当这些东西基本具备后,需要寻求到一个“引爆点”,然后进入执行程序。

【陶继新】人无魂则成行尸走肉,校无魂则必然一盘散沙。有魂而无体只能称之为游魂,只有魂体合一,才能成为真正的生命体。生命要想行动正确,就要听魂之指挥。这当然就需要一个操作系统了。如何在行动之时获取大胜,就需要您所说的“引爆点”。看来,您的研究已经到了哲学的层面,甚至是生命哲学的层面了。

【杜金山】谢谢陶老的鼓励。我认为今天办教育、搞课改、管学校,之所以有那么多的争论,除了因为教育、课改、学校管理不会有

标准答案外,其实很大成分上是“盲人摸象”之争。“争论”产生的原因,不是来自完整的观念、价值、方法,而是来自有些争论者对教育、管理和教学的理解程度,我戏称为不在“最近争论区”之争。这样的争论没有学术价值,但这些言论,对课改环境“污染”严重,是课改的阻力之源,必须给予高度重视。解决之道,就是要提高我们这些办教育人的专业素养,看问题有高度才能观全貌、分析判断要全面、辩证、发展才能确保方向正确,解决问题有深度才能辨其滋味。具体说就是要解决好对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局部与总体、眼前与长久、态度与能力、科学与艺术的认识问题,也就是解决好“应然和实然”的关系问题。解决之道在于寻求到最佳结合点,在于处理好主导和主体的关系!如果不把这些问题理清,教育也罢,管理也罢,那都像是在黑夜里高速行车,危险时刻伴随,处处可能是终点了!

在常态下,学校管理与教学是并重的,但在变革推进时,需要有一定策略,在两手抓的同时确实要分先后、辨轻重,在推进的不同时期其位臵和比例也要不断调整。

【陶继新】教育应当百家争鸣,可是,争论各方应当旗鼓相当,即对教育有着一定的了解与研究。不然,就不会越辩越明,而是走向“你不说我还明白,你越说我越糊涂”的尴尬之地。对于这样的问题,最为可怕的还不是一般校长与教师之间的争论,而是所谓的专家之间的不同说法。曾在全国参加过很多会议,对于有些专家所谈,简直令人不可思议。他们习惯了高高在上,习惯了下车伊始就夸夸其谈,习惯了以专家的口气教训人,可是,由于没有深厚的理论功底,没有丰

富的教育实践,没有起码的道德操守和自知之明,所谈问题与教育真谛相距十万八千里。可是,作为一般听众的校长与教师,却可能奉为真理。我称这些为当代专家异化之后的教育“嗓音”。您所谈的解决之道,当是一味妙“药”。其实,还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考虑,那就是一个教育者的良知。我读王阳明的《传习录》,有着久长的感动。这位大思想家与教育家的弟子常常问他如何提升学问之道,有的时候,他就批评他们,不是告诉你们了吗?就三个字,“知良知”,即《大学》中的“明明德”。想想那些不明教育之道而却侃侃而谈者,不只是不懂如何搞教育,更重要的是,他们没有一个教育者的良知。我想,您的“应然”“实然”之说,往深层处走,就是如何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者的问题。人格不高尚,提不出这样高质量的问题,即使提出来,也不会真正践行它。

【杜金山】今天,社会上确实有许多有识之士,在呼唤办有良心的教育。有良心的教育,我感觉这已经触到教育操守的底线了!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教育人确实该反思了!

【陶继新】做人需要底线,教育更是如此。如果连道德底线都敢逾越,休说教育不可能做好,是不是可以称得上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都是问题。

【杜金山】做校长伊始,我重点放在现代管理体系的建设上,课改是“暗箱”操作,可以这样说,大张旗鼓轰轰烈烈搞管理,悄无声息扎扎实实做课改。如今,兖州一中的学校管理已渐入常态,而课改则走向前台,高调亮相,如火如荼。

【陶继新】之所以“暗箱”操作,有迫不得已的况味,更有策略与智慧。我经常说自己是带着镣铐跳舞。为什么呢?人事太过复杂,如果“大张旗鼓”地干一番事业,往往遭来莫名其妙的打击。即使完全为了正义与公事,有时也会受到意想不到的诋毁。可是,你不能不做事,又无必要招惹太多是非,只好“权变”,抑或您所言的“暗箱”操作。

(四)民主与科学并进,做和谐校园的使者

【杜金山】陶老师,我还是想先谈谈创建现代学校管理体系上的一些体会。

作为公办重点中学,校长们感到最委屈的是责、权间的严重失衡——无限责任与极小权力的对比,撕扯着我们的校长们,这样的张力真够受的。校长不是法人吗?套句时髦的话,是“被法人”了。失衡带来的问题是校长必须在体制落后、机制不健全的倩况下,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真的很难。

【陶继新】一个“被”字,几多无奈,无限感慨!所以,有的校长就只好亦步亦趋,甚至止步不前。可是,由此遭受损失的却是我们的教师和学生。不少教师在一所学校一干就是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一辈子,如果不进行改革,他们的生命也如死水一样永无生机。学生呢?他们没有第二个高中时代,这份损失永远无法弥补。所以,有良知的校长,就只能一方面忍辱负重,一方面想尽千方百计,甚至冒着一定的风险,进行力所能及的改革。在采访您的过程中,我已经在您身上充分感受到了这种特殊的生命情结。

【杜金山】这些年,我试图在提高学校管理的执行力方面有所突破,取得了一定效果,引发了很多来我校参观的校长们的兴趣。

我认为,学校管理首先要引领老师们更加关心人生价值的实现,更加关注和热爱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而不能仅仅满足于有一个安定的工作和一份不菲的收入。其次,要“理”在先,“管”在后,通过“理”解决绝大数人的发展力问题,利用“管”弥补学校发展的短板。具体说就是要在学校内部,形成一定的“岗位梯次”,形成标志事业发展、人生成就的“金字塔”,让人人都有攀登目标。利用软机制建设,让少部分的落后者,感觉到来自工作对象和合作团队的压力,促使他们迅速赶上。

【陶继新】如果视教育为事业,教师工作起来就会乐此不疲;就不会安于现状,而是有了新的目标追求,从而使生命有了新的意义。人各不同,形成“岗位梯次”可以激发不同类型教师的发展。这当然也会给一部分教师带来一定压力,可是,这种压力是动力,可以转化为对其生命成长有用的内趋力。当其真正发展起来的时候,就会感激这种压力,就会融入学校发展的群体之中。

【杜金山】我的管理体系建设走过了三个阶段,强制规范阶段、参与规范阶段、自动自发阶段。对应的,学校的管理也从原来的“人治”为主,过渡到后来的“法治”为主,到今天的“文治”为主。

【陶继新】是不是所有改革都一定要经过这三个阶段倒也未必,可是,这却是我所见到的很多改革者的一个成功“模式”。其实,开

始的“人治”是一种表象,那是“法制”之前的一种过渡环节;而“文治”呢?则是管理的高层境界,是以文“化”人的必然归宿。

【杜金山】在管理体系的建设和运作中,我运用最多的还是科学和民主两大武器。科学,保证我们循着规律前行;民主,既是目的也是手段,她可以让科学与人真正融汇和谐统一,让科学发挥其最大效益。四年前,我更多地关注“规范”,因为我感觉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泾渭分明,正像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一样,在“规范”中,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间的张力越来越大,双方开始互相埋怨甚至相互指责。为缓解矛盾,我试图模糊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间的分界线,提出了“两种力量(两种利益)之间的矛盾决定着一中的发展方向和速度”,这两种力量,并不稳定地存在于两个群体(管理者、被管理者)之间,而是同时存在于一个人身上,校长也罢、门卫也罢,都是这两种力量的“共同”载体——每个人既可能是学校发展的动力,也可能是学校发展的阻力,特别是一把手更为关键,其次是各级干部。我因势利导提出了“一岗尽双责,为学校发展添动力”的具体要求。现在看来,当时的做法取得了一定效果,主要因为它带有团队意识、自主意识的萌芽,随着对管理理解的深入,今天,我深深地体会到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实行真正的民主管理。

【陶继新】规范是缺之不可的,即使到了“文治”阶段,它还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正所谓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一样。“规范”之所以出现问题,关键是规范的对象不能只是教师,首先要规范学校领导。“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领导率先垂范,

教师就会如“草上之风必偃”。当然,每个学校都会有无视规范者。但是,如果绝大多数人遵守规范,个别人的违规而行,必然没有市场。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这个规范的产生背景是什么,是学校领导制定的,还是经由全体教职工充分讨论而确定的?有些规范,即使是正确的,如果没有群体的参与,没有大家高度的心理认同,人们也会对这些规范没有敬畏之心。所以,规范意识的培养,全在于让全体教师参与规范的制定,当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命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您所说的科学与民主。

【杜金山】民主管理是一个大课题,在咱们的传统文化背景下,不要说具体实施,就是对它的概念理解也会有偏差。在国办中学,呼唤民主的好像都是教师,视民主为畏途的好像都是领导,其实这样理解是有误差的。首先,民主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谁说了算,如果由领导者说了算,变为被领导者说了算,这不是民主,只不过是另一种专权;其次,民主并不会让领导者失去权力,失去的是权力的绝对性、强制性,而权力所具有的主导性、引领性依然存在,当然,权力的实施程序和表现方式肯定会发生变化;第三,民主管理是更高层次上责权利的统一。

【陶继新】一切全由群众说了算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而只是一种泛民主,它可以表达民意,也可以制造惨案。不管哪个国家,都不会群龙无首,都不会将任何事情交由全民公决来解决。学校也是这样,领导特别是校长的主导作用永远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实现真正

的民主,如何让从干部到群众都相对满意,这是摆在校长面前的一道难解却又必须解析的“方程”。

(五)“还给”和“回归”齐驱,做敢于变革的楷模

【杜金山】2008年,借力全省强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大好时机,在学校办学环境变化、优化的基础上,我提出了通过“三个调整”打造“四个高效”,通过“一个载体”追求“三个还给”、实现“四个回归”的工作思路。“三个调整”即:调整管理行为和强度,解决“规范”行为和“宽松”环境间的矛盾问题;调整教学行为,解决教师课堂话语霸权问题、教师教学职业幸福感缺失问题及教学相长问题;调整学习行为,解决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被动态、书本学习和社会学习的脱离态、学校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隔离态问题,让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快乐发展;“四个高效”即高效管理、高效岗位、高效课堂、高效学习;“一个载体”即课程载体,解决好课程的实施和开发两大问题;“三个还给”,把课堂还给学生,把班级还给学生、把校园还给学生;落实“四个回归”即回归育人、回归科学、回归主体、回归制度。

【陶继新】您所提出与实施的这些办学策略,与山东省素质教育的要求不谋而合。这其中不只是具有智慧含量,更有一个教育者的生命感知。学生在“应试教育”逼迫下挣扎的时候,很多教育者是看得一清二楚的。可是,为了追求升学率,为了所谓的成绩,不但没有任何的同情之心,反而变本加厉地增加学生的负担。良知安在?中国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教育依然背负着如此沉重的灾难,难道不令我们痛

心疾首吗?当一个有良知的校长面对这种惨状的时候,能不心里流血吗?您的“一个载体”追求“三个还给”、实现“四个回归”,并不单单是在探寻教育的规律,而且也是一个有道德操守的校长对于生命叩寻之后的必然归宿。

【杜金山】实施民主管理,有些东西需要“还给”,有些东西需要“回归”。我们原来的管理,与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有相通之处:领导和教师一样,拥有对学校对课堂的绝对支配权(话语权),而作为学校管理的主体——教师,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都被“驾驭”了,被“边缘化”了。“主导”异化为“霸权”,主体被“驾驭”,何谈民主?民主当然不是权利的绝对平等,绝对的平等只表现为人格和生命的平等。我感觉,当下学校民主管理,最关键的是处理好“主导”和“主体”的关系,在民主管理中,需要处理的主导和主体关系有很多,但最大的只有两对,一是校长和教师,二是教师和学生。正像陶老讲的,主导和主体的关系,如果用人体来比拟,主体是身体,主导就是灵魂,没有了身体的魂,是孤魂;没有了灵魂的体,是行尸走肉。

“魂”是不能强制安进“身体”的,要想正确发挥“魂”的主导作用,必须得到“身体”的认同,也就是陶老讲的团队心理认同感。安“魂”的过程,也就是学校文化的形成过程,它蕴含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校园文化、精神文化的创建中,用魏书生老师的话,一切尽在“商量”中。

构建民主管理体系,还需改变权力运作的责任指向,由原来对下管理(通过对上负责实现最终结果的对下负责)改为共同管理,实现在过程和结果中都以对下负责为主的责任指向。

【陶继新】教学的“霸权”地位,于教师大多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那就是非其所讲,学生就不可能自主学会。当然,民主意识也就离他们越来越远。学生呢?他们被“驾驭”时间长了,也就在无形中认同了这种驾驭,习惯了这种驾驭。于是,没有了主动探索的能力,更没有了这方面的兴趣。大凡没有自主探寻问题意识与能力者,也就会失魂落魄,进入低效甚至是无效的学习状态。更加可怕的是,习惯了被“驾驭”,也就在心里慢慢滋生成一种奴性。时间越长,奴性越足,以至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奴性不变。所以,有人说,我们的一些教育,是在无意中培养着奴才。所以,要想让教师与学生回归教育本位,就要为教师洗脑,就要为学生安魂。让教师明白,学生与教师是一个学习共同体,人格上没有高下贵贱之别,尽管“闻道有先后”,学生照样可以通过自学不教自会,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过教师,出现“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景观。在道义上,学生必须尊敬教师,也要有“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和“当仁不让于师”的挑战精神。当师生进入到这种魂体合一的状态之后,学习高效就会不求自得,“发愤忘食,乐而忘忧”的优质生命也就会自然形成。

【杜金山】实行民主管理,最根本的当然是提高所有参与者的素质,但是,参与者的素质低并不能成为不实行民主管理的借口。当前,可以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重点培育,一是民主权力意识。让每一个人

都意识到民主是人的基本权力,每个人都要尊重它,慎重地使用它,其价值至高无上,不能“贱卖”;第二个是选择和担当。民主的权力体现的就是个体的选择,担当是选择之后必然要承担的责任;第三是学会表达、倾听和服从。在民主程序中,少不了交流和沟通,有效交流和沟通的前提是表达和倾听。表达和倾听,都应尽可能是理性的,尽量减少感性因素,时刻做到“说事尽量客观,倾听不带偏见,啦理心平气和”。民主程序中一般都有集体表决,不论你原来持何种观点,一旦经集体表决或否决后,都应坚决服从,并认真执行。

【陶继新】几乎人人都知道民主好,可是,民主的核心内涵是什么?当拥有了民主权力之后,如何正确有效地使用它?当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民主不但要充分地发表个体的意见与诉求,而且还要有一个公正之心,不然,所谓的民主,就会演变成各种各样私利的混杂与集荟。同时,还要有一个平和之心,不然,就会互相攻击,甚至大打出手。而有了公正与平和,当自己的意见被否决之后,就会坦然接受,而且还会不折不扣地执行。这样,越是民主,学校发展就越快。民主也不只是一次两次对某项文件或决定的表决,而是外化个体的于言行举止之中,贯穿于整个教育活动之中。于是,这种正向的民主诉求,还会在无形中影响到学生,从而使他们也有了正确的民主意识。这对培养有国际情结的现代人,无疑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杜金山】是的,这点我有很真切的体会。关于民主过程中的主导、主体关系,有一次我告诉所有承担管理责任的同志,应该怎样理

解管理过程中的主导与主体作用的发挥,正所谓“隐性的(主导)无处不在,有形(主导)的踪迹全无”。

“实行民主管理,建设活力团队”既是我们学校管理文化建设的目标也是方法。如今,在我校,具体细微到到每个班级内部的小组文化建设,都遵循这一目标和方法相统一的原则。我校05年开始“实行双班轮值”,带领学生初步步入学校管理。06年,校内所有的学生社团和大型活动都交给学生自己组织,并取得很好效果。08年开始,我校集中、全面实施“三个还给”。在兖州一中校园,会看到两大列黑板东西遥相呼应,东面是为学校各部门和值日校长提供的即时化管理反馈平台,上面是每日的管理信息;西面是学生管理委员会的即时化管理反馈平台,上面是由学生会下设的学生教务处、总务处、德育处等部门的负责人对学校的观察信息。每次办公会,我们都会把两个信息平台上反映的信息进行比较,通过这种形式让干部的民主化管理意识和能力逐渐内化、提升。

我校现在有八个学生校长,他们每天“深入”学生,“亲身”体验着学校的服务。他们既直接发挥管理作用,也充当校长“助手”,不断给我出谋划策、帮我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我感觉,实施科学化、民主化管理,让我校师生真正成了管理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学习共同体。我校目前已经步入了自动自发的良性发展阶段,有很强的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和能力。

【陶继新】民主管理走向学生,就会发生超越意义的变化。你们的学生,已经不是在民主方面谈玄论道,而是走向了实践层面。对于

民主,学生比诸教师,更加容易接受,也更能彰显它的伟力。我一直认为,学生有着巨大的潜能,学习如此,管理亦然。拥有民主管理权之后,学生就不只是被管理者,也是管理者,甚至还是“校长”。这种管理上的换位,还会在他们的心里生成一种自信心。一般学校在一般学生看来高高在上的学校领导,你们的学生却可以在这里“指点江山”。特别是在管理中取得成绩之后,他们就更加具有自信。有无自信,是一个人能否真正成功的关键。有了自信,即使今天失败了,未来也可以成功,甚至可以取得大的成功;如果没有自信,即使一时取得成绩,最终也会失败,甚至是惨败。我还发现一个问题,学生走向管理岗位,虽然会影响一些学习时间,可是,由于在管理中得到了群体的认可,心里就会生成一种能力场,而且由此迁移到学习之中。这种正能量会使学习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从逻辑上讲,高效课堂的必要条件是情感高效。这种情感高效持续时间一长,就会形成一种优质的生命状态。

(六)领袖和导师兼容,做长足发展的智者

【杜金山】说得太好了!我在管理的实践中,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进行了实践性的量化研究,很多数据说明整体性的育人效果远远大于传统学校仅仅靠课堂育人所取得效果。学生发展的结果和学生发展的能力是正相关的,情商,更能决定学生的发展。

前一段时间听一位管理学大师谈领导,我觉得很有道理,他说,领导就是领袖和导师--领袖要给团队描绘美好愿景,激发团队发展的

的内驱力;导师就是要不断地培训,让团队个体发展、群体进步,不断提高团队的发展能力,也就是执行力。

在近三年的现代学校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我的主要任务是建制度、建标准、建队伍,感觉自己更像一个培训师。学校工作也是千头万绪,这三个建设,事关学校发展的基础、发展的潜力、发展的速度、发展的水平,是非常重要但并不是一日不做就会造成工作失误的事情。当时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不仅社会上不理解,有些干部也不太理解,说这个校长怎么不务正业呢!但是,我知道,要想办真正的教育,办出全国知名的品牌学校,没有这些做支撑,那是不可能的。陶老师,我培训干部和教师队伍使用的文字材料达百万字,影像资料近百小时,像《致加西亚的一封信》《自动自发》《没有任何借口》《余世维管理讲座》等等。这些材料,看起来和教育没有直接关系,但是,我认为,只有跳出教育,才能真正看清楚教育!今天办教育,需要教育人具有大视野、大胸怀!我也曾经使用电视连续剧《激情岁月》培训干部,可能在全国也是第一家。事实上,凡事只要认识达到一定的高度,都是相通的,在低水平、窄视野上,才会有盲人摸象之争。“岗位培训是最大的福利”“不仅仅为薪水而工作”这样的观念已经被接受。

陶老师,作为一个校长,我感觉对自己满意的并不仅仅在于办学的成效,更在于为学校发展积聚的后劲,来自干部队伍、教师队伍的提高。我可以骄傲地说,现在,兖州一中的干部老师,可以和全国任何一所名校的领导老师对话交流,他们已经进入与名校交流的“最近

交流区了”。一百多位干部教师,走向全国上示范课、作专题报告近五百节场次,在各种高峰论坛上和名校“谈道论剑”毫不逊色,这些才是兖州一中真正的财富。

【陶继新】不少学校的培训多是教育内容,这当然是必要的。可是,这又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学习教育理论,但如果只是在这个层面徘徊复徘徊,就会如苏东坡所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教育不是游离于社会之外的一个孤岛,而是群山环绕中的一个山峰。要想真正了知教育的真谛,就要走出这个山峰,瞭望万千奇峰美景,这样,才能“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所以,您给老师们的培训用书,以及您之所谈,可谓峰外之山,称得上壮丽奇观,让他们大开眼界而又赏心悦目。同时,要想成为优秀的培训师,您首先要对这些培训内容了然于心。您的学习过程,也是思想认识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因为读懂与讲好是两个问题,前者一般可以做到,后者则需要讲者心领神会,甚至要有一定的生命感悟,不然,教师听的时间一长,就会感到索然无味。从这个意义上讲,您能让教师越听越愿听,这也看出了您的水平。一个校长思想境界的高下,直接影响着教师成长的快慢。你们的教师,正是在这一次又一次的培训中,思想境界慢慢提升了。境界变,行动变。所以,您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改革,并没有遭遇特别的阻碍,甚至有水到渠成之势。

天地之间有一个看不见的规则,那就是种什么树,结什么果。您为教师栽种下了生命成长的种子,就必然会结出累累的生命之果。所以,你们一百多位干部与教师走向全国的教育景观。他们与名师“对

决”而“凛然不惧”,在高手云集的大会上侃侃而谈而从容自然。如果没有相当的“功夫”,是不可能有如此出色表现的。上次采访您的时候,谈及此事,一种特别的自豪与欣慰一直在您的脸上流溢着,令我感到您是那么的幸福。

(原载于《基础教育论坛》,2010年第3期。)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