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利率市场化的利率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将日益凸现。如何管理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问题将是摆在商业银行面前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本文首先对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利率风险进行分析,然后对商业银行在新的利率市场化条件下提高定价能力和加强利率风险管理提出见解。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 利率风险 资产负债管理   利率市场化是指中央银行逐步放松直至取消对利率的管制,而将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主体自主自由地表达对各种利率的预期,并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通过竞争形成某种动态的利率体系及其相应的利率期限结构的过程,其核心内容是利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以及利率管理的市场化。利率市场化至少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利率水平由市场上资金的供求关系所决定;中央银行对利率进行间接调控;市场主体享有充分的自主权。   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概述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思路为:先放开货币市场利率 和债券市场利率,再逐步推进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顺序进行。近年来利率市场化进程如下。   1996年我国以放开同业拆借市场利率为突破口,正式启动了利率市场化改革。   分几步放开国内外币存贷款利率,这主要发生在2004年之前。   2003年之前,银行定价权浮动范围只限30%以内,2004年贷款上浮范围扩大到基准利率的1.7倍。   2004年10月,贷款上浮取消封顶,下浮的幅度为基准利率的0.9倍。与此同时,允许银行的存款利率都可以下浮,下不设底,但不可较基准利率上浮。   随着各种票据、公司类债券的发展,特别是OTC市场和二级市场交易不断扩大使价格更为市场化,很多企业,特别是质量比较好的企业,可以选择发行票据和企业债来进行融资,其价格已经完全不受贷款基准利率的限制。   扩大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的利率浮动范围。2006年8月,浮动范围扩大至基准利率的0.85倍;2008年5月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为支持灾后重建,人民银行于当年10月进一步提升了金融机构住房抵押贷款的自主定价权,将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扩大到基准利率的0.7倍。   2012年6月,进一步扩大利率浮动区间。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   二、利率市场化下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及利率风险管理现状   1、利率市场化给商业银行带来的风险。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利率的意外变动而造成银行盈利状况和市场价值对预期值的偏离。一方面,利率的高低变化会影响商业银行各种期限的利息收入和利息支出,从而影响银行的损益。另一方面,利率的变动会影响银行资产和负债的市场价值,引起银行股价波动或使银行由于风险资本不足面临监管当局的处罚或信用评级机构的降级处理等对银行不利的后果。根据风险成因,一般可以分为阶段性风险和恒久性风险。   (1)阶段性风险。利率市场化的阶段性风险是指在利率市场化转轨阶段,经济主体不能适应利率波动所产生的金融风险,其带有显著的系统性,但随转轨阶段的完成,阶段性利率风险就会逐渐消失。从我国的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一些表现。   第一,信贷市场的逆向选择风险。利率市场化过程中,随利率水平上升,高风险的借款人将更愿意向银行借款,而风险较小的借款人则可能逐渐退出贷款申请者的队伍,由于高风险借款者充斥着信贷市场,贷款违约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这就是信贷市场的逆向选择风险。   第二,国有企业风险集中风险。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屡呈滑坡态势,客观上要求国家扩大对国有企业的补贴,而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造成财政部门无力承担巨额补贴,企业融资结构中间接融资比重又过高,在这种情况下,弥补国有企业亏损和低效运行的使命就落在国有商业银行身上。据统计,为我国创造70%以上国内生产总值、95%以上新增就业机会的非公有经济,却至多拥有相当于国有部门20%~30%的信贷资金;而对工业总产值贡献率不足30%,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不足20%的国有企业,却占用着70%以上的国有银行信贷资源和上市融资绝对垄断权,国有商业银行也就成为了我国经济改革风险的最大承担者。   第三,市场同业竞争风险。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同业之间竞争会加剧,其直接表现是各种金融工具间利率水平差距缩小。自存贷款利率浮动改革试点以来,大量资金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流向农村信用社已经预示着利率市场化之后我国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将会加剧。   第四,银行存款分流风险。目前,我国金融市场仍然处于比较严格的政府管制状态,金融产品较少,大量资金不得不以储蓄的形式存入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之后,金融产品必将不断丰富,居民将有更多的金融产品选择权,银行存款的分流将不可避免。   (2)恒久性风险。恒久性风险即通常所说的利率风险,源自市场利率变动的不确定性,具有长期性和非系统性,尽管此种风险是银行业的一个正常组成部分,但严重的利率风险会给银行的赢利水平和资本带来巨大的威胁。根据巴塞尔委员会《利率风险的管理原则和监管原则》,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种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重新定价风险。也称为成熟期错配风险,是指金融机构资产、负债和表外业务到期日(对固定利率而言)或重新定价时间(对浮动利率而言)差异给金融机构带来的风险,这也是最主要和最常见的风险。当市场利率变化时,这种资产、负债重新定价时间的差异会带来资产负债业务价格调整时间的不一致,从而带来金融机构利差收益的变化。存贷款业务中的“短存长贷”现象突出,如果利率上升,商业银行则面临融资成本上升的风险。   第二,收益曲线风险。是指当金融机构收益曲线的斜率与形态发生意外变化时,银行资产方收益可能与负债方支出发生方向相反的变化,从而影响银行收益的风险。一般是指资产与负债期限不相匹配时,银行为了维持这种缺口头寸,在收益曲线风险的斜率变小甚至变为负数时,净利差收入将减少。银行利用短期负债支持长期资产,当收益曲线异常变动,长短期利差缩小甚至出现倒挂时,银行的利差收入就会大幅度降低甚至变为负数。   第三,基准风险。指一般利率水平变化引起重新定价特征相似的金融工具利率发生程度不等的变化,从而影响金融机构收益的风险。在同一定价期内,当一般利率水平发生变化时,如果两种不同金融产品的定价基础即基准利率变化水平不同,会导致金融产品的利率水平调整幅度不同,商业银行也会面临损失。   第四,选择权风险。又称期权风险,利率大幅下调时,一些资信情况好、经营状况佳的企业纷纷偿还长期贷款,并以新的较低的利率再融资,商业银行为了保持客户就不得不同意这种安排,使得银行收益降低,这就是内含选择权风险。利率市场化之后利率升降将会十分频繁,银行客户会随时根据利率水平调整自己的资产与负债,而这种调整往往对商业银行不利,受体制性因素和微观机制制约,我国金融机构目前对存款人提前支取和借款人提前还款缺乏制约手段,此类风险较为显著。   2、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利率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绝大多数的问题在于商业银行内部并没有建立起和利率风险管理相关的管理机构、制度、机制等,外部也缺乏一些进行利率风险管理的市场调节。主要问题归纳如下。   (1)利率风险管理的体制不够健全。在管理体制上,各商业银行还没有建立一套针对利率风险管理的科学、严密、高效的组织体系和决策机制;缺乏明确的利率风险管理政策和管理程序。利率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核心内容,需要一套严密、科学、权威性的组织体系和决策机制,以利于准确、及时、科学决策。   (2)缺乏及时有效地控制和规避风险的工具。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和运用渠道比较单一,负债基本上是被动的,资产的运用受到多方面的限制。商业银行基本上不能根据自身的资金实力、资金成本、供求关系自主决定不同的利率来调节资产负债结构,表内资产负债结构单一,表外的金融衍生工具更是匮乏。   (3)利率风险管理的高级人才资源匮乏。利率风险管理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利率风险管理工作对利率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理论和技术方法要求甚高,而我国银行界目前接受这种系统培训的人员甚少,对利率走势的预测、风险的识别和控制能力较弱。   三、对我国商业银行加强利率风险管理、改进管理模式的设想   利率市场化是一个渐近的过程,需要商业银行经历较长的适应期。为应对挑战,我国商业银行要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改革利率管理模式,探索利率风险管理手段,建立与利率市场化进程相适应的现代利率管理机制。   1、组织架构上的调整。应确定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是利率管理的核心机构和决策机构。由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确定利率和费率的基准水平,制定利率风险管理政策和信息系统模式建设等。现阶段,可考虑采取由各业务部门确定各自的定价和利率风险管理策略,提交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审批的过渡性措施,在条件成熟时,由资产负债管理部统一进行全行的利率风险管理。   2、资产负债管理技术的创新。资产负债管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不是简单的资产负债头寸调配,因而要充分考虑金融市场的发展状况,提高资产负债管理的时效性和信息化水平。   3、确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对外定价机制。目前,受金融生态条件、内部成本核算和绩效考核等制度性制约,金融机构利率定价的技术条件还不能完全适应利率市场化的要求,容易引发价格恶性竞争。   4、逐步引入内部核算和激励制度。建立内部转移价格制度和正向激励机制。明确各项业务经营管理的内部专业分工和业务流程,通过建立内部转移价格制度有效调节各业务流程环节利益的再分配机制,培育正向激励机制。   5、建立技术支持系统。目前,各商业银行尚未建立利率风险管理的信息支持系统,所需数据也很缺乏,应结合各银行的信息系统建设,建立利率信息库和风险分析系统,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对市场利率水平变化的分析和预测能力,从而可以进行比较有效的管理。   【参考文献】   [1]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报告[Z].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增刊),2005.   [2]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利率风险管理与监管原则[Z].1997.   [3] 戴相龙、吴念鲁:商业银行经营管理[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4] 安东尼.G.科恩、罗伯特.A.克兰等:利率风险的控制与管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5] 邵伏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风险分析[J].金融研究,2004(6).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