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趣]教学设计与反思

《童趣》教学设计及反思

七年级人教版语文 (第一单元第5课)

上栗镇第二中学 何运丰

教材分析:

文言文语言简洁、典雅,基础是理解大意,由此重点是帮助学生学习解读文言文的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第一次学习文言文,疏通文意时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因此要极力激活学生的心灵,使学生积极感悟并发现生活中的情趣,还要树立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信心。

教学目标:

1、翻译文言文,把握大意。

2、初步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方法。积累文言词语。

3.领会作者对童年时代观察的事物进行夸张描写所具有的一种物外之趣。

4、在学习中带领学生获得审美愉悦,培养审美的情趣。鼓励学生学会观察、体味人生,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学习解读文言文的方法。领会作者对童年时代观察的事物进行夸张描写所具有的一种物外之趣。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文言文的方法,鼓励学生学会观察、体味人生,热爱生活。

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与探究相结合、译述法。

教学过程:

一.预习·自学

1. 字词积累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掌握加点字

藐(miǎo) 项为之强(jiāng) 鹤唳(lì) 怡(yí) 然 凹凸(āo tū)

为壑(hâ) 癞(lài) 虾蟆 土砾(lì) 庞( páng) 然 童稚( zhì)

(2)解释下列成语

明察秋毫:连极细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表现视力极佳。

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庞然大物:形容极大极大的动物。

风声鹤唳:形容人在非常恐慌的时候, 稍有一点风吹草动就十分紧张害怕, 疑神疑鬼。

2. 查阅资料与工具书,了解作者一些知识

3.文言词语的解释,最常见的方法是添字组词法和换用同义词替代法,如:细(仔细)、察(观察)其纹理;昂(抬)首(头)观之。请按此方法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①项( )为之强 ②作( )青云白鹤观( ) ③果( )如鹤唳云端 ④以丛草为( )林( ) ⑤为( )之怡然称快 ⑥兴( )正浓

⑦方( )出神 ⑧驱( )别院

二.指导学习、研讨

1.导入(由预习.导学导入),简介作者有关知识(学生答,师做适当补充)。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儿童是天真烂漫的,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幻想。孩子的想像是奇特的、变幻的,一些大人们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通过孩子们的想像,都会生出许多的趣味。同学们,你有没有过这样的奇思妙想,看着看着……今天我们来学习清代文学家沈复的短文《童趣》。文中的趣事,可能会勾起我们许多儿时的回忆,或许还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启发。

沈复(1763一?) 清代散文家。字三白,号梅逸。长洲(今江苏苏州) 人。他一生长期作幕僚,奔走南北,游历过许多地方。嘉庆十三年(1808)五月间,随翰林院编修齐鲲出使琉球,参加册封琉球国王的盛典,十月间归国。在此期间,写作了《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是自传体的散文。原有六记:《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今存前四记。

2. 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要求认清字形读准字音,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

第一遍,教师范读;第二遍,教师领读,教师读一句,学生读一句(为使学生正确地掌握停顿) 第三遍,教师大声读,学生小声跟读;第四遍,学生齐读

3. 疏通文意

学生借助注释,复述课文内容,可以加入自己的想像,教师可以让每人讲一小节,也可以推选一人主讲,其他人补充完善,不明白的地方要进行思考探究,也可以请求其他同学帮助解决.也可以举手问老师。教师参与到讨论和争议中去,然后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面对全体同学强调重点字词,如果学生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全班合力解决,必要时点拨深化。

4. 在教师的帮助下,试着让学生将课文译成现代汉语。

三、研读课文,探究问题。

1、蚊虫、癞蛤蟆等物我们大多数人都不太喜欢,可是作者却从中获得了许多超乎于事物本身的乐趣,作者是怎样获得这些乐趣的?请大家阅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①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视力好;②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有观察的好习惯;③想象、联想。)

2、积累文言词语。

引导学生积累词语。(通假字、一词多义、成语)

五、延伸拓展。

从文章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是一位有生活情趣的人,所以才能在儿时的生活中体会到如许多的乐趣,我们作为一个平凡的人,过着平凡的日子,但只要我们像作者一样有一颗热爱生活得心灵,有一种善于观察的习惯,有一颗富于想象和联

想的头脑,也可以把我们的每一个平凡的日子过的像花一样灿烂无比。让我们也做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人吧!

板书设计:

《童趣》

(沈复)

仔细观察 观蚊如鹤

想象联想 神游山林 物外之趣

鞭打虾蟆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

通过活动,学生对自己有了更新的认识,学生们知道了自己的优点,树立了信心,提高了积极性。活动中学生会积极地根据自己的实际和体验,不断调整自己。主体参与,调动积极性。效果可以说是水道渠成。在宽松的氛围中,学生的压力几乎为零,在这样的情景中学生会产生情感共鸣,一定会接受新的知识。因此,学生收获是非常大的。今后的自信心会更强。教师也从中捕捉到学生真实的内心生活,对今后的教育工作也有帮助。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我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三点:

一、激发兴趣,顺利突破难点。本文是学生步入初中以后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如何上好这节课,对今后的文言文教学非常关键。为了消除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畏难心理,教学中我采用了变序教学的方法,先图文结合学习第二自然段,学生通过观察插图,实现图文对接,用插图为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然后再进行与第一段内容相仿的第三、四自然段的学习,把较难的第一自然段放在最后学习,有了三件趣事的铺垫,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在此时引导学生从事到理趣探究文意,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使教学的难点得到轻松的突破。

二、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在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课本自带插图,利用课文自带的注释帮助学生突破文言文学习中的翻译课文关,使学生手头的现有资源——教材得到充分合理应用。

三、授之以渔,实现学法引领。在教学第二、三、四自然段的时候没有都由教师讲解,而是利用第二自然段进行了示范导读,通过学生举例演示自己的学习所得和发现,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方法、掌握方法。然后让学生用自己学到的方法自主学习第三、四自然段,在实践中进一步培养运用已有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举一反三,实现学法引领。

本课的教学存在的不足:虽然在课前安排了足够的时间预习,但在课堂上侧重了文意的探究,对文言诵读这个环节的设计显得有些薄弱,其实诵读法也是学习文言文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在这点上做的不够。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