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中的人与德育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关系中的人与德育

作者:季爱民

来源:《江汉论坛》2013年第11期

摘要:道德教育是关乎人的教育,而人是关系性的存在。关系思维中,道德教育应是师生共在的教育活动,道德教育应是“关系中”的教育活动,道德教育更应是具有强烈关系意向性的活动。

关键词:存在;实体思维;关系思维;实践思维;德育

中图分类号:B8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 (2013)11-0045-04

道德教育是关乎人的教育,只有合乎人的教育才是道德教育的真实追求。因而,探寻人的存在及其内在意蕴应成为德育研究的出发点。

一、从实体思维到实践思维:基于哲学的分析

存在是什么?这是一个永远使人困惑的问题。对此,哲学家们进行了无尽的探索,并基于各自的分析理路,提出了多种关于存在的范式。

伴随存在范式的转换,人类对存在的诠释方式即思维方式也发生着实质性的变革。其基本走向是由传统的实体思维向现代关系思维和实践思维的转向。

1 实体思维中的德育

从古希腊人追求宇宙“始基”和“质料”,到近代西方哲学家分析物质的“第一性质”,他们所采取的哲学思维方式即是实体思维。实体思维是指把存在预设为实体、把宇宙万物理解为实体的集合,在此基础上,对一切存在进行诠释的思维。其特点是:首先,实体思维采用直观的视角。这是一种非反思、非批判的客体思维,它预设了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二元分离,预设了与主体及其实践绝对无涉的“事物本身”。在这种客体思维中,观察者、观察手段和过程与观察对象无关,主体及其实践非但不构成客观事物的要素,相反,客观描述的前提正是排斥主体要素。

其次,以实体主义的视角诠释存在。实体思维认定,事物的质和属性是其本身所固有的,与该事物直接同一,其思维逻辑是:存在即实体、即固有质。基于这种思维,一物之为该物,只需以自身为根据,而毋需依赖他物。正如笛卡尔所言,“所谓实体,我们只能看作能自己存在,而其存在并不需要别的事物的一种事物”。因而,实体是自足的、封闭的、孤立的,与过程无关。实体思维的如上特点,决定了其在问题分析与解决中的缺陷,主要表现为抽象性、凝固性和隔离性。传统道德教育深受实体思维的影响,进而暴露出相应的弊端。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