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理论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理论

人文社科学院语文教育二班

摘要:以热爱为目的的实施语文教学,有利于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在基础教育中十分重要。热爱,将超越授渔、教渔的局限,让学习主体在乐的体验。从而培养好的体验去感知、去学,去求,这才能有利于扩展语文大视野,弘扬语文的魅力。

关键字:小学语文、教育原理、教学方法、识字、写作、儿童文学

语文教学应当把培养学生热爱语文作为重要目的之一,甚至在表述中应当明确热爱是目的,语文是载体。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学习最根本的途经应该是活动,也即是以热爱为主,结合兴趣,共同发展。进行自主探求知识学习,可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这要求在教学中改变教学模式。因此,让学生自主地学习。

一.语文教育原理

以热爱为目的的语文教学,追求的是非智力的积极的情意境界,只是在语文智力或能力之上的境界,因此它实际上意味着两个层次的超越,一是它并不满足于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善于判断、善于理解、善于推理等智慧层面的目标。尽管这往往是优秀语文教师才能有效追求的,但这超越不了功利性,依旧浮于认识的语文层面。二是它更与知识口袋式的、呆读记忆式的、只能适应考试竞争而绝无生机活力的语文教学有着天壤之别。这样的语文教学已不只是把美毁坏给人看的问题,还让受教育者厌学它、疏离它,乃至抛弃它。每每看到有越来越多的学生们不喜欢写字,不喜欢汉语言文学,不喜欢千古传诵到如今的诗词歌赋,茫然无知于中国传统文化,就像看到黄河断流一样,会凄然感慨却欲哭无泪,这真是令人心碎的语文教学命运。

小学生以热爱为主,从小培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可以更好地激发智力发展。通过语文教学的反思的五种,也是很好地把对学生能力的形成与发展的评价与判断,是对问题提出与解决的思维过程与教学过程的梳理,是对教学特点、规律一与经验的寻觅发现。

(一)“延迟结论—扩展反思”模式

简单的讲,就是语文老师在讲授课文,都有相应的内容核心与知识结论。在传统教学常常习惯于由老师来完成,而新课程改倡导学生多参与、多动手。

(二)“设置问题—分聚反思”模式

提出“问题”,是学习知识的重要方法,是形成“问题意识”,又是发展能力的关键途经。问题要关联着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教学目的、目标,以问题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驱动力和贯穿线索。

(三)“学科整合—迁移反思”模式

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对有关学科及知识进行连接、渗透与结合。

(四)“创造情境—形象反思”模式

创造情境。就是创造教学审美品格特色,为反思活动构建真实的生活情境和生动的感情氛围。从未把美的东西形象化、情景化。

(五)“求异争鸣—创新反思”模式

这种教学反思的模式,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品格。打破常规,冲出潘篱,解脱教学的思维定式。冲出既定教案、学案的局限。鼓励学生敢思、敢议、敢说。

二.诗意语文学科建设

在这部分,具有特色的就是诗意语文,是哲学的尺度与实践的智慧。作为语文老师,要知道诗意语文是超越本身的意义和价值:精神、见解、主见。

当今有些语文老师也在减缩的漩涡中挣扎,有些人把读书减缩为看教辅材料和“快餐读物”,把学习减缩为看电视,把思考减缩为一次报告会的考试,把教学设计减缩为教学案例

的结合。总之,丰富的过程简单化了,精神价值被缩减成了实用价值。于是,有些把精神追求异化成官能享受。其实,语文教学是对语文意义的追问、开阔、提取和流动。因此,诗意语文,是中丰富人内心世界的精神产物,是坚守儿童精神的自由,让儿童获得自由,体验人存在的价值。

三.写作教学和识字教学结合

(一)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儿童的世界是一个奇妙而梦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灵性的天地,所以,注重写过儿童世界的写作,倡导“儿童作文”。

倡导“儿童作文”,就是要让回归儿童,成为儿童表情达意、抒写真“我”,尊重儿童的天性,呼唤儿童的灵性,激发儿童的悟性,张扬儿童的个性。“儿童作文”是对弊端众多的传统“小学生作文”的“重新设计”是对21世纪新生代新作文从理论体系、操作策略到评价标准的一种整体机构,是对小学生作文数学改革的深层推进,也是对《语文课程标准》写话、习作数学目标的全面落实。

因此,提倡“儿童作文”关键就在于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在儿童作文里,他们应当以独特的童眼去敏锐地观察外部世界,把形成的那些特别的认识,实话实说地写到自己的作文中去,而不应该受到大人评价标准的限制。作文教学的四个要点:

第一,让题目和作文贴近学生生活。小学生的作文以记叙文为主要的写作方式,在写作中,写出贴近生活的文章,让孩子的体验更加有启迪,摄取生活素材,诱导小学生关心和热爱生活。

第二,设法激起学生的写作热情。在作文教学中,应该有思维训练、情感诱导和语言文学创作三个组成部分,要把思、听、说、读、写、动六个方面糅合在一起,组织起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第三,让小学生写“现在进行时”。这个“现在进行时”包括两层意义:一个是“现在进行时”的生活事件:另一个是“现在进行时”的感情活动。用小学生最容易的事情要表达写出新颖的题材。

第四,注意小学生特殊的观察方式。孩子们天生是以动的方式了解生活、观察自然的,用正确的方式去引导,会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

(二)识字教学,入学儿童用什么方式识字最有效,一直是语文教育界长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20世纪50年代以后开展的集中识字、随课文分散识字、注音识字等多项实验,极大地丰富了语文识字教学的方法,为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做出了贡献。

采用自主识字的方式,根据学生不同能力,自主、开放地识字,更能够体现多儿童的人文关怀,也更加符合儿童生理和心里发展的规律。

第一,留出空间,鼓励自主学习。我国识字教材采用的是生字呈现数和识字目标数等量的编写策略。也就是说,要求学生认识多少生字,教材中就出现相等量的生字。这样的教学,会无视学前儿童识字量的差异,也不顾儿童之间学习能力的差异,不利于激发学生思维学习热情和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要留出空间,鼓励自主学习。

第二,多次认读,化生为熟,逐步强化。

第三,多种识字方式,比如在阅读中识字,鼓励课外阅读,经常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识字量增加的情况,以体会识字的成功,激发自主识字的积极性。

四.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教学心理学家认为,人才的成长取决于遗传、环境与教育、个人努力等因素。遗传因素是人才撑场的先天素质,具有一定的作用,但环境与教育却可以决定和促进人的成长。教育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所以环境在某种意义上对人的成长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因此,语文课堂教学要达到既定的方向目标必须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设置教学氛围,创

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二是要鼓励学生学习的主观需要。

创造教学氛围,就是要创造适合学生学习的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由物理因素—如空间、音响、采光、教室地处位置等;情感因素—如美感、舒适感、秩序感等:在教室固定的情况下,教师则主要是从课堂教学的气氛和情调方面设置一个与教学内容相适合的环境。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充分的成就心理,发挥成就效应的功能。

再者,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用期望理论激发学生实现教学目标,尊重和相信学生。当提问学生暂时不能回答时,教师要消除急心理,耐心启发期待,使教学双方的情绪和谐起来。当布置思考题时,教师要留给学生思索和回旋的余地,用期待和信任的目光鼓励学生,既缓解学生的紧张心理,又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教师的期望,可使学生感到一种莫大的信任,这是一种调动积极性的力量。

当然,需要的一种新的学生观,就是教师不仅以平常的眼光看学生,即从学生出发看学生,而且以动态的眼光看学生,即从发展的角度看学生。毕竟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学生的能力、知识、经验等都不成熟。因此,教师不能简单地以自己的认识、想法来看待学生,必须研究学生的情感、思想。

教师要热爱学生,热爱学生是热爱职业的本源。教师热爱自己的职业就是为社会作出贡献。语文教学,绝不仅仅是语文教学,而是一种语文教学艺术,是教师运用语文教学的规律来改造语文教学,从而使语文教学能在打面积、高效率、科学化三者结合方面的语文教学效果。是教学育人的统一。

参考文献:

蔡智美《语文教学通讯》华夏出版社

张西爱《语文教学艺术新论》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