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5.3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水箱变高了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课题:5.3 水箱变高了

教学目标:

1. 借助立体及平面图形学会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等量关系,体会直接或间接设未知数的解题思路,从而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 通过分析图形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体会方程模型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敢于提出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讨,使学生在动手独立思考、方程意识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应用的价值,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有关形积变化问题.

难点:依据题意准确把握问题中的相等关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投影 橡皮泥圣诞老人.

学生准备:预习本课知识 橡皮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活动内容:

情境1:事先准备一块橡皮泥捏出的“瘦长”形圣诞老人,然后再让这个“瘦长”的圣诞老人“变矮”,变成一个又矮又胖的圣诞老人,观察变化后思考下列几个问题:

1. 在这个操作的过程中,你发现什么改变了?

2. 在这个变化过程中,什么没变?

情境2:先用一块橡皮泥捏出一个“瘦长”的圆柱体,然后再让这个“瘦长”的圆柱“变矮”,变成一个又矮又胖的圆柱,请思考下列几个问题:

1. 在你操作的过程中,圆柱由“高”变“低”,圆柱的底面直径变了没有?圆柱的高呢?

2. 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是否有不变的量?是什么没变?

处理方式:师从圣诞节快到了,引起学生注意,以圣诞老人的变化入手,让他们找变化,学生兴趣很高,有很多的答案;这时,引导他们从高矮、胖瘦去分析,别离题太远. 找不变化的量是重点,要明确指出橡皮泥的体积没有变. 不研究颜色等等. (橡皮泥圣诞老人可作为本节课表现最好的同学的奖品)情境2以圆柱为例,找变化的量和不变化的量,为下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设计意图: 情境1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体会到数学离我们如此之近,并从中感悟到不变的东西;情境2过渡到数学图形,同学们很容易就能找到不变的量.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活动内容:某居民楼顶有一个底面直径和高均为4m 的圆柱形储水箱. 现该楼进行维修改造,为减少楼顶原有储水箱的占地面积,需要将它的底面直径由4m 减少为3.2m. 那么在容积不变的前提下,水箱的高度将由原先的4m 增高为多少米?

处理方式:在这个环节中安排两组同桌分别上黑板合作完成. 并把思路分析给大家. 给每个四人小组发一张表格,让学生试着通过填写表格寻找等量关系. 将上述环节中体会到的形之间的变与不变的关系,量之间的等量关系抽象成数学问题,利用前几节的解方程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师要写出完整的解题过程.

表格:

旧水箱新水箱

底面半径

体积

等量关系: 旧水箱的容积=新水箱的容积

解:设水箱的高为 x m,由题意知:

()×4=π×(π×

解得:x=6.25.

注意: 4223. 22)×x, 2

(1) 此类题目中的π值由等式的基本性质就可以约去,无须带具体值;

(2) 若题目中的π值约不掉,也要看题目中对近似数有什么要求,再确定π值取到

什么精确程度.

(3) 解方程不是主要步骤,可以简化不写.

设计意图: 学生解答过程布列方程很顺利,很多学生使用了表格来帮助分析.

三、精讲例题,知识应用:

活动内容1:学生用预先准备好的40厘米长的铁丝,以小组作出不同形状的长方形,通过测量边长,近似求出长方形的面积,比较小组内四个同学的计算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处理方式:学生自己亲手经历操作后的感受会更深刻. 所以设置此环节,让学生手、眼、脑几个感官并用,在操作中体会,在计算中验证,在变化中发现. 这样能培养学生经过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等数学学习活动中发现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也同时让学生感悟复杂的问题中的道理就在我们玩的过程中,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由操作过程,同学们作出的长方形形状有“胖”有“瘦”,反映数据为:当长方形的周长一定,它的长逐渐变短,宽随之逐渐变长,面积在逐渐变大. 当长与宽一样长时面积最大. 活动内容2:课本例题

例1:一根长为10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

1. 若该长方形的长比宽多1.4米. 此时长方形的长和宽各为多少米?

2. 若该长方形的长比宽多0.8米,此时长方形的长和宽各为多少米? 它围成的长方形的面

积与(1)中所围成长方形相比,面积有什么变化?

3. 若该长方形的长与宽相等,即围成一个正方形,那么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它围成的长

方形的面积与(2)中相比,又有什么变化?

4. 如果把这根长为10米的铁丝围成一个圆,这个圆的半径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请思考:解此例题的关键是什么?通过此题你有哪些收获和体验?你能试着设计表格解决这个问题吗?

处理方法:学生分别根据上述条件找相等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 师展示完整的解题过程. 不要怕完不成进度,这个过程进行完成后,学生对课本设置相关内容就基本掌握了. (此处教师可用几何画板来完成)

设计意图: 因为有了环节三的铺垫,有效地分解难点,学生掌握很好. 完整的解题过程留成课后作业.

四、巩固训练,提高技能:

1. 墙上钉着用一根彩绳围成的梯形形状的装饰物,小颖将梯形下底的钉子去掉,并将这条彩绳钉成一个长方形,那么,小颖所钉长方形的长和宽各为多少厘米?

处理方式: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教师巡视,适时点拨.学生完成后及时点评,借助多媒体展示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矫正.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引导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并能做到触类旁通, 不仅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发展了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感受生活的数学化.

五、课堂小结,反思提高: 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

1. 审---通过审题找出相等关系.

2. 设---设出合理的未知数(直接或间接)

3. 列---依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4. 解---求出方程的解.

5. 验---检验求出的值是否为方程的解.

6. 答---注意单位名称.

设计意图: 鼓励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想,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归纳总结的能力和反思意识,总结研究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 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六、当堂检测,及时反馈:

1. 小明的爸爸想用10米铁线在墙边围成一个鸡棚,使长比宽大4米,问小明要帮他爸爸围成的鸡棚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呢?

2. 若小明用10米铁线在墙边围成一个长方形鸡棚,使长比宽大5米,但在宽的一边有一扇1米宽的门,那么,请问小明围成的鸡棚的长和宽又是多少呢?

拓展延伸:

(选做)3. 一个长方形的养鸡场的长边靠墙,墙长14米,其他三边用竹篱笆围成,现有长为33米的竹篱笆,小王打算用它围成一个鸡场,且尽可能使鸡场面积最大,请你帮他设计.

处理方式:学生做完后,教师出示答案,指导学生校对,并统计学生答题情况.学生根据答案进行纠错.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当堂检测及时获知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并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益、有所提高,明确哪些学生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达到全面提高的目的.

布置作业,落实目标:

必做题:课本P144 知识技能 1.2.

选做题:课本P144 问题解决 第3题.

板书设计: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