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阶段评估检测,高三模拟题

阶段评估检测(二)(150分钟 150分)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 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3题。

如果对西方现代文学现象稍做考查, 便不难发现, 二十世纪的文学较之十九世纪的文学, 在文学与人、文学与生活的关系方面进行了明显的调整, 文学呈现出强烈的“主观性”和“内向性”。文学的“向内转”, 成了整个西方文艺从十九世纪向二十世纪过渡时的一个主导趋势, 而“现代派”们, 在这一历史性的转换中打了先锋。

如果对中国当代文坛稍做考查, 我们就会惊异地发现:一种文学上的“向内转”, 竟然在我们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社会主义中国显现出一种自生自发、难以遏止的趋势。我们差不多可以从近年来任何一种较为新鲜、因而也必然是有争议的文学现象中找到它的存在。

首先是小说创作方面。粉碎“四人帮”后, 文坛上出现了一种悖谬于传统写法的小说作品, 例如所谓“三无小说”。这些小说, 其实并不是没有“情节”“人物”和“主题”, 而只是在割舍了情节的戏剧性、人物的实在性、主题的明晰性之后, 换来了基调的饱满性、氛围的充沛性、情绪的复杂性、感受的真切性。这类小说, 成就高下不一, 但共同的特点是:它们的作者都在试图转变自己的艺术视角, 从人物的内部感觉和体验来看外部世界, 并以此构筑起作品的心理学意义的时间和空间。小说心灵化了、情绪化了、诗化了、音乐化了。小说写得不怎么像小说了, 小说却更接近人们的心理真实了。新的小说, 在牺牲了某些外在的东西的同时, 换来了更多的内在的自由。

其次, 中国新时期文学的“向内转”, 还更早一些、更突出地表现在诗歌创作中。诗人以个性的方式再现情感真实的倾向加强了, 诗歌的重心转向了内在情绪的动态刻画, 主题的确定性和思想的单一性让位于内涵的复杂性与情绪的朦胧性。

上述“三无小说”和“朦胧诗”, 应该说都是新时期文学中一些极端的现象。极端的当然并不一定就是最好的, 然而却是当代文学整体动势中最显眼、最活跃的一部分。

“内向化”的文学艺术观念已经成了新时期中国人民审美意识中的一个主要因素。这是一个相当敏感而且容易引起争议的问题。因为在中国新时期文学“向内转”之前, 确实存在着一个西方现代文学的“向内转”的问题。于是, 中国当代“向内转”的文学是步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后尘, 是拾西方现代派文学的余唾, 是西方现代派腐朽没落文学观在中国当代文坛上的回光返照, 几乎就成了一个顺理成章的结论。然而, 我觉得这只能是一个简单化的、错误的结论。

(摘编自鲁枢元《论新时期文学的“向内转”》)

1. 下列关于“文学的‘向内转’”的表述, 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文学“向内转”即文学创作所表现出来的强烈的“主观性”“内向性”, 它是整个西方文艺从十九世纪向二十世纪过渡时的一个主导趋势。

B. 二十世纪的西方现代文学较之十九世纪, 在文学与人、文学与生活的关系方面进行了明显的调整, 调整的具体表现就是文学的“向内转”。

C. 中国当代文坛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显现出一种自生自发的、难以遏止的“向内转”的趋势, 这种“向内转”普遍地存在于当时较为新鲜且有争议的文学现象中。

D. 中国新时期文学“向内转”之前, 确实存在着一个西方现代文学的“向内转”的问题。所以文学艺术的“内向化”成为中国当时一个相当敏感而且容易引起争议的问题。

2. 下列理解和分析, 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中国当代文坛在小说创作方面出现了一种悖谬于传统写法的小说作品, 这类小说, 成就高下不一, 但有其共同的特点。

B. “三无小说”以基调的饱满性、氛围的充沛性、情绪的复杂性、感受的真切性替代了传统小说情节的戏剧性、人物的实在性、主题的明晰性, “情节”“人物”和“主题”看起来不再明显。

C. 中国当代小说写得不怎么像小说了, 创作者试图转变自己的艺术视角, 从人物的内部感觉和体验来看外部世界, 但小说却更接近人们的心理真实了。

D. 构筑起作品的心理学意义的时空的中国当代新小说, 具有了心灵化、情绪化、诗化、音乐化的特点, 在牺牲了外在的形式的同时, 换来了更多的内在的自由。

3. 根据原文内容,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西方现代文学中的“现代派”们在文学“向内转”的历史性转换中充当了先锋。“内向化”的文学艺术观念已经成了新时期中国人民审美意识中的一个主要因素。

B. 对于中国新时期文学来说, 诗歌创作的“向内转”要比小说更早、更突出。诗歌和小说创作共同成为中国当代文学整体动势中最显眼、最活跃的一部分。

C. 诗人以个性的方式再现情感真实的倾向加强, 诗歌更加关注内在情绪的动态刻画, 使得诗歌变得内涵复杂、情绪朦胧, 传统诗歌主题的确定性和思想的单一性不复存在。

D. 作者认为中国当代“向内转”的文学是拾西方现代派文学的余唾, 是西方现代派腐朽没落文学观在中国当代文坛上的回光返照的看似理所当然的结论是简单并且错误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4~7题。

召信臣字翁卿, 九江寿春人也。以明经甲科为郎, 出补谷阳长。举高第迁上蔡长。其治视民如子, 所.

居见称述。超为零陵太守, 病归。复征谏议大夫, 迁南阳太守, 其治如上蔡。

信臣为人勤力, 有方略, 好为民兴利, 务在富之。躬劝耕农, 出入阡陌, 止舍离乡亭, 稀有安居时。行视郡中水泉, 开通沟渎, 起水门提阏, 凡数十处, 以广溉灌, 岁岁增加, 多至三万顷。民得其利, 蓄积有余。信.

臣为民作均水约束, 刻石立于田畔, 以防纷争。禁止嫁娶送终奢靡, 务出于俭约。府县吏家子弟好游敖, 不..

以田作为事, 辄斥罢之, 甚者案其不法, 以视好恶。其化大行, 郡中莫不耕稼力田, 百姓归之, 户口增倍, 盗.

贼狱讼衰止。吏民亲爱信臣, 号之曰召父。荆州刺史奏信臣为百姓兴利, 郡以殷富, 赐黄金四十斤。迁河南太守, 治行常为第一, 复数增秩赐金。

竟宁中, 征为少府, 列于九卿, 奏请上林诸离近宫馆稀幸御者, 勿复缮治供帐, 又奏省乐府黄门倡优诸戏, 及宫馆兵弩什器减过太半。太官园种冬生葱韭菜茹, 覆以屋庑, 昼夜燃蕴火, 待温气乃生。信臣以为皆不时之物, 有伤于人, 不宜以奉供养, 遂奏罢, 省费岁数千万。信臣年老以官卒。

元始四年, 诏书祀百辟卿士有益于民者, 蜀郡以文翁, 九江以召父应诏书。岁时郡二千石率官属行礼, 奉祠信臣冢, 而南阳亦为主祠。

(节选自《汉书·循吏传》)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以明经甲科为郎, 出补谷阳长 . 出:调离京城

约束:规定

广:扩大 案:查看 B. 信臣为民作均水约束, 刻石立于田畔 ..C. 凡数十处, 以广溉灌 . D. 辄斥罢之, 甚者案其不法 .

5. 下列各组句子中, 能完全表明召信臣“好为民兴利”的一组是(3分)( )

①其治视民如子

②开通沟渎 ③起水门提阏, 凡数十处 ⑤省乐府黄门倡优诸戏

A. ①③⑥ ④禁止嫁娶送终奢靡 ⑥躬劝耕农 C. ②④⑤ D. ④⑤⑥ B. ②③④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召信臣为人勤劳、肯卖力, 而且有谋略。他一心为百姓着想, 惩办贪官污吏决不手软, 从而受到人们的爱戴与拥护。

B. 召信臣一心“为民兴利”, 不少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

C. 在少府之职时, 召信臣认为皇上吃暖房种植的不合时令的蔬菜对健康不利, 于是果断地奏请停止生产和供应此类蔬菜。

D. 元始四年, 皇上下诏书祭祀有益于民的官员, 召信臣榜上有名, 这说明虽然他已不在人世, 但其在百姓中的威望还是很高的。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百姓归之, 户口增倍, 盗贼狱讼衰止。吏民亲爱信臣, 号之曰召父。(5分)

译文:

(2)信臣以为皆不时之物, 有伤于人, 不宜以奉供养。(5分)

译文:

(二)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 完成8、9题。

雪晴晚望[注]

贾 岛

倚杖望晴雪, 溪云几万重。

樵人归白屋, 寒日下危峰。

野火烧冈草, 断烟生石松。

却回山寺路, 闻打暮天钟。

【注】贾岛长安应举落第, 与从弟释无可寄居长安西南圭峰草堂寺。这首诗大约写于此时。

8. 题目为“雪晴晚望”, 诗人具体“望”到了哪些景色? 请简要叙述。(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末尾两句写的是什么内容? 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说明。(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怀旧空吟闻笛赋, 。 ,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 , 。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3)灭六国者六国也, 非秦也; , 。(杜牧《阿房宫赋》)

乙 选考题

请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 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4)题。(25分)

六点钟准时响起的电话

巩高峰

秘密是我发现的。那天我提前回了家。母亲抱着电话神采奕奕, 坐在沙发里的姿势和说话的语气都显示这样的电话不是第一次, 而且这个电话肯定聊了很久了。母亲从来没这么高兴过。

在第一时间, 我把两个姐姐和一个哥哥叫到了一起, 分析情况。父亲去世十年了, 我们是看着母亲怎样在忧戚里度过这十年的。我们一直自豪地以为, 这是父母情深的表现。所以很多人劝过我们姐弟四个, 给母亲找个老伴吧。我们姐弟四人的意见出奇地一致, 母亲想做别的什么都可以, 就是找老伴这事我们坚决不同意, 那是对父亲的侮辱。也许我们还有很多别的理由, 尤其是女儿的出生让我很快就坚定起来, 因为两个姐姐和哥哥生孩子从来没动过找保姆的念头, 母亲把几个孩子带得一个比一个健康、漂亮。就是怕母亲孤独寂寞, 我们给了母亲一大堆建议, 社区老人馆、秧歌队、夕阳红舞蹈班、老年大学等等。母亲似乎是怕我们失望, 就不太热心地选了个老年大学。我们四个还排除万难, 相继把家都安到了一个社区, 每到周末, 就是全家大团圆。我们觉得, 应该万无一失了。可母亲还是出了情况, 就在她上老年大学一个月后。

在新的周末大团圆时, 我们姐弟四人的沉默还是让母亲一下就明白了什么。母亲脸上的黯然晦涩得很严重。母亲也没什么胃口, 一直是心不在焉地看我们吃。在六点的钟声敲响时, 母亲动了动, 神情不自然地朝时钟看了看。这会儿, 电话响了。没谁去接, 全家似乎都默契地意识到了这是一个什么电话。母亲犹豫了一会儿, 终于也没接。

从这天起, 我们姐弟四个轮流开始了跟母亲的谈心。我们只是抒发着对父亲的深切怀念, 对母亲的无限依恋。车轮战很快就有了效果, 母亲跟我们说了她的那位老年大学同学。他们俩各方面都已经商议好了, 谁去谁家过日子, 不办证书免得出现遗产纠纷, 甚至连怕给我们添麻烦而不举办喜事的细节他们都取得了一致意见, 只等我们这些做子女的表态。不用我们表态, 我们其实已经表态了。之后母亲向我们保证, 以后再不接那人的电话, 这事到此为止。

侦察了一段时间, 我们总算放下心来。只是每天的六点, 电话仍是准时地响两声, 然后就停了。周末的时候我们能听到, 六点钟电话一响, 母亲就回自己屋里了。我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背着母亲我们找那位老人谈过, 这是老人唯一的要求, 似乎也是他放弃的条件。每天六点, 电话准时响两声, 再挂了, 就是他打来的, 两声代表着他的平安。

母亲的精神状态很快就影响了健康, 身体虚弱下来, 精神更是委顿。她一直就像一张弓, 把孙子孙女一个一个都射出去了, 自己才松弛下来。在病中, 母亲念叨父亲的时候特别多, 母亲走得很平静。

已经很久了, 每天六点, 电话依旧准时响起。有一天, 六点的钟声和电话依旧一同响起, 但两声过后, 电话声顽强地持续着。很大一会儿, 我才迟疑着拿起话筒。是老人的女儿, 她泣不成声。老人脑溢血, 在

昏迷中一直叫着我母亲的名字。希望我母亲能去看她父亲一眼, 只一眼。我按捺了半天, 才用平静的语调告诉她, 我母亲已经去世半年了。

从此, 六点钟准时响起的电话就没有了, 世界也仿佛就此寂静无声。只是每到周末, 我总爱默默无声地坐在电话旁的沙发里, 什么也不干。在六点的钟声响起时, 我总是稍带惊悚地轻颤一下身子, 习惯地看一眼电话。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 第1段的最后说“母亲从来没这么高兴过”, 是说母亲整个一生从来没有这么高兴过。表达了“我”的惊奇和由衷的高兴。

B. 对于母亲找老伴这件事, 我们坚决不同意。一方面是由于封建贞节观念的影响, 另一方面也出于想让母亲带好自己孩子等自私的心理。

C. 在新的周末大团圆时的电话, 母亲犹豫了一会儿, 终于也没接。这个行为既表现了母亲对老年大学同学的留恋和不舍, 也赞颂了母亲伟大的克制和坚决精神。

D. 小说在后面写老人的女儿泣不成声的电话内容, 形象具体地写出了我们对老人们婚姻干涉所造成的伤害, 具有揭示主题的作用。

E. 在小说的最后写到“我”总是习惯地看一眼电话, 写出“我”的担心, 害怕仍有人给母亲打电话和母亲结婚。意味深长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2)小说以“秘密是我发现的”为开头, 有什么好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电话在小说中多次出现, 联系文中电话的不同情况, 分析电话在全文中的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中的母亲在晚年想和老年大学同学一起过日子, 但子女们坚决反对。最后母亲按着子女们的心愿走完了人生。对此, 你的看法是什么? 请结合小说内容说说你的理由。(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4)题。(25分)

乔布斯自述:真实的我

沃尔特·艾萨克森

我的激情所在是打造一家可以传世的公司, 这家公司里的人动力十足地创造伟大的产品。其他一切都是第二位的。当然, 能赚钱很棒, 因为那样你才能够制造伟大的产品。但是动力来自产品, 而不是利润。

有些人说:“消费者想要什么就给他们什么。”但那不是我的方式。我们的责任是提前一步搞清楚他们将来想要什么。我记得亨利·福特曾说过, “如果我最初问消费者他们想要什么, 他们应该是会告诉我, ‘要一匹更快的马! ’”人们不知道想要什么, 直到你把它摆在他们面前。正因如此, 我从不依靠市场研究。我们的任务是读懂还没落到纸面上的东西。

宝丽来的埃德温·兰德曾谈过人文与科学的交集。我喜欢那个交集。那里有种魔力。有很多人在创新, 但创新并不是我事业最主要的与众不同之处。苹果之所以能与人们产生共鸣, 是因为在我们的创新中深藏着一种人文精神。我认为伟大的艺术家和伟大的工程师是相似的, 他们都有自我表达的欲望。事实上最早做Mac 的最优秀的人里, 有些人同时也是诗人和音乐家。在20世纪70年代, 计算机成为人们表现创造力的一种方式。一些伟大的艺术家, 像列奥纳多·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 同时也是精通科学的人。米开朗基罗懂很多关于采石的知识, 他不是只知道如何雕塑。

要指出微软的不足很容易。他们很擅长商业方面的事务。他们在产品方面从未有过应有的野心。比尔喜欢把自己说成是做产品的人, 但他真的不是。他是个商人。赢得业务比做出伟大的产品更重要。他最后成了最富有的人, 如果这就是他的目标, 那么他实现了。但那从来都不是我的目标, 而且我怀疑, 那最终是否是他的目标。

我讨厌一种人, 他们把自己称为“企业家”, 实际上真正想做的却是创建一家企业, 然后把它卖掉或上市, 他们就可以变现, 一走了之。他们不愿意费力气打造一家真正的公司, 而这正是商业领域里最艰难的工作。只有做到这一点你才能真正有所贡献, 为前人留下的遗产添砖加瓦。你要打造一家再过一两代人仍然屹立不倒的公司。那就是沃尔特·迪士尼, 还有休利特和帕卡德, 还有创建英特尔的人所做的。他们创造了传世的公司, 而不仅仅是赚了钱。这正是我对苹果的期望。

我不认为我对别人很苛刻, 但如果谁把什么事搞砸了, 我会当面跟他说。诚实是我的责任。我知道我在说什么, 而且事实证明通常我是对的。那是我试图创建的文化。我们相互间诚实到残酷的地步, 任何人都可以跟我说, 他们认为我就是一堆狗屎, 我也可以这样说他们。我们有过一些激烈的争吵, 互相吼叫, 那可以说是我最美好的一段时光。我在别人面前说“罗恩, 那个商店看起来像坨屎”的时候没什么不良感觉。或者我会说“天啊, 我们真他妈把这个工艺搞砸了”, 就当着负责人的面。这就是我们的规矩:你就得超级诚实。也许有更好的方式, 像个绅士俱乐部一样, 大家都戴着领带, 说着上等人的敬语, 满嘴华丽委婉的词汇, 但是我对此不太在行, 因为我是来自加利福尼亚的中产阶级。

我有时候对别人很严厉, 可能没有必要那么严厉。我还记得里德6岁时, 他回到家, 而我那天刚解雇了一个人, 我当时就在想, 一个人要怎样告诉他的家人和幼子他失业了。很不好受。但是必须有人去做这

样的事。我认为确保团队的优秀始终是我的责任, 如果我不去做这件事, 没有人会去做。

你必须不断地去推动创新。否则, 就如摇滚乐歌手迪伦所说, 如果你不忙着求生, 你就在忙着求死。 我的动力是什么? 我觉得, 大多数创造者都想为我们能够得益于前人取得的成就而表达感激。我并没有发明我用的语言或数学。我的食物基本都不是我自己做的, 衣服更是一件都没做过。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有赖于我们人类的其他成员, 以及他们的贡献和成就。我们很多人都想回馈社会, 在历史的长河中再添上一笔。我们只能用这种大多数人都掌握的方式去表达——因为我们不会写鲍勃·迪伦的歌或汤姆·斯托帕德的戏剧。我们试图用我们仅有的天分去表达我们深层的感受, 去表达我们对前人所有贡献的感激, 去为历史长河加上一点儿什么。那就是推动我的力量。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 最早做Mac 的最优秀的人里, 有些人同时也是诗人和音乐家。可见人文精神和艺术气质对于科学创造非常重要。

B. “像个绅士俱乐部一样, 大家都戴着领带, 说着上等人的敬语, 满嘴华丽委婉的词汇, 但是我对此不太在行, 因为我是来自加利福尼亚的中产阶级。”可以看出乔布斯对于中产阶级庸俗虚伪生活的不满。

C. 乔布斯认为, 大多数创造者都想为能够得益于前人取得的成就而表达感激, 这正是推动他的力量之一。

D. 乔布斯的激情、精力、欲望、完美主义、艺术修养、残暴, 还有对掌控权的迷恋, 塑造出了苹果公司。 E. 乔布斯尖锐地指出微软的不足, 他认为比尔·盖茨是个没有野心的商人, 对比尔·盖茨而言, 赢得业务比做出伟大的产品更重要。

(2)亨利·福特曾说过, “如果我最初问消费者他们想要什么, 他们应该是会告诉我, ‘要一匹更快的马! ’”乔布斯引用这句话有何用意?(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归纳, 乔布斯有哪些优秀的品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乔布斯说打造一家可以传世的公司, 动力来自产品, 而不是利润。你的看法呢? 请结合文章, 联系生活加以探究。(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 下列各句中, 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莫言得奖后, 迅速掀起一股莫言热, 首当其冲的, 便是图书的热销。近日媒体报道中频率最高的词, 便是....

“抢购”“断货”“卖疯了”。

B. 巴金先生对许多重大问题都提出过自己的建议, 只不过他很少采取金刚努目的方式, 而是绵里藏针, 微....

言大义。

C. 吴羽先生指导弟子写论文时强调, 学术论文要有的放矢, 论证严密, 语言准确而简洁, 不能模棱两可, 也不能繁文缛节。 ....

D. 西临滇池的这座城市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这里沧海桑田, 土地肥沃, 气候湿润, 雨量充足, 水质甜....

洌, 是全国著名的优质蔬菜产区。

14. 下列语句中, 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 “元芳, 你怎么看”一时成了热词, 并被《人民日报》作为论述“互动中筑牢信任的基石”政治理念, 其中不仅关系到营造一种互动的氛围, 而且涉及如何有效互动的机制和程序。

B. “打铁还需自身硬”, 习近平总书记用一句中国传统白话, 形象地点出了当前党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既是忧患, 也是承诺。

C. “蛟龙”号潜海成功, 对于完善我国海洋科学研究和海洋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提升我国认识海洋、开发海洋的能力, 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D. 贾平凹的长篇力作《秦腔》, 以一个陕南村镇为焦点, 书写了农民沉重的负担及农村文化的失落所寄予的深层忧虑。

1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 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窗临湖开着, 满眼波光, 。 , 。 , , _______。这一切构成了一幅夏晚的佳作, 充满了悠闲与静穆的味儿。

①残夏时节近处水浅的地方长着浓密的芦苇

②这时常有三两归巢的水鸟展着乌黑的翅膀从水面剪过

③远处可以望见琼岛上的白塔和湖里的倒影

④衬得隔岸的晚云分外绯红

⑤芦苇深处时有青蛙出没, 在水面打着一个个水圈儿

⑥近黄昏, 四周的暮色深了

A. ⑥④②①⑤③

C. ③⑤①②⑥④ B. ⑥③④②①⑤ D. ③①⑤⑥④②

16. 仿照下面画线句的特点, 续写两句话, 要求语意流畅, 句式一致。(5分)

种子, 如果害怕被埋没, 那它就永远不能体味发芽的快乐; ;

;

年轻人, 如果害怕被打败, 那他就永远不会品尝成功的喜悦。

17. “一群蚂蚁停在一根水中的枯枝上, 突然, 河流湍急, 蚂蚁危急。而选择避险的方式决定了蚂蚁能否逃生”。这样简单的一件事, 明明白白的道理, 却被下面的文字表达为高深莫测、不明不白的内容。

枯枝上的蚂蚁,(1)如果不能顾及各种动态与静态的综合效应, 仅仅凭借观念史中原子化个人主义主张行动, 群体的集体无意识将使自身解救活动趋于低效甚至完全失败。(2)如果借助其肢体语言建立集体的意识, 并且实现新的规范层面的积极义务与消极义务的统一, 进而得到狭义后果论意义上的集体的获救。

请你对上面的画线文字进行转换, 使表达简单明白。要求:(1)化复杂为简单, 化艰深为浅显;(2)每句字数在20字以内;(3)不要照抄题干内容。(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写作(60分)

18. 请以“出发”为题,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角度自选, 立意自定, 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

答案解析

1. 【解析】选C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概念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 应先仔细审题, 明确题干要求, 然后逐一分析选项:一看选项是否与原文相关信息相符, 二看选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C 项中的“当时”应为“近年来”。

2. 【解题提示】解答此题关键要分清陈述对象, 不能张冠李戴。所以要完整把握和揣摩原文中的句子, 注意它们之间的关系。

【解析】选D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 应先根据选项找到与之对应的原文信息的所在位臵, 然后将选项与原文加以比对, 并结合上下文具体语境进行判断, 看表述是否一致。D 项中原文表述是“牺牲了某些外在的东西”而不是“牺牲了外在的形式”。

3. 【解析】选C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A 项的依据在第一、六两段;B 项的依据在第四、五两段;D 项的依据在最后一段。而C 项, “主题的确定性和思想的单一性让位于内涵的复杂性与情绪的朦胧性”不是“使得诗歌变得内涵复杂、情绪朦胧”。

【易错提醒】该题的易错点在于原文与选项之间的条件转换, 所以要将原文和选项仔细比照辨析, 发现二者的异同。

4. 【解析】选D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案:追查、追究。

5. 【解析】选B 。在筛选信息时应注意题干的要求。“好为民兴利”指喜欢替老百姓兴办有益的事, 包括劝农耕作、兴修水利、提倡节俭等。其中①句反映他爱护老百姓, ⑤句反映他节俭的作风, 因此应排除含有这两句的选项。

6. 【解析】选A 。本题综合考查对阅读材料中相关文意的理解能力。“惩办贪官污吏决不手软”在文中没有涉及, 文中主要是斥责罢免府县官吏家中的子弟。

7.(1)百姓归依他, 住户人口成倍增长, 盗贼和诉讼案件减少以至于停息。官吏百姓亲近爱戴召信臣, 称他为“召父”。(得分点:归, 狱讼, 衰, 爱)

(2)召信臣认为这些都是不合季节的东西, 对人体有害, 不适合用来供奉给皇上。(得分点:以为, 时, 以, 奉)

附【译文】

召信臣, 字翁卿, 是九江寿春人。因为明经甲科而担任郎官, 后来离开京城补任谷阳县长官。后因官吏考绩列为优等而升任上蔡长官。他管理上蔡时视民如子, 一直受到任地老百姓的称赞。后来越级提拔为零陵太守, 不久因病归退。(后来) 又被征召为谏议大夫, 升为南阳太守, 仍然同在上蔡时一样管理百姓。

召信臣为人勤奋努力, 有办法有谋略, 喜欢替老百姓兴办有益的事, 一心要使他们富足。他亲自鼓励百姓从事农业生产, 在田间小路出入, 停留和住宿都不在乡里的亭馆中, 很少有安闲地休息的时候。他巡视郡中的水流泉源, 开通沟渠, 修筑水闸和其他能放水堵水的设施总共几十处, 以便扩大灌溉面积, 水田年年增加, 多达三万顷。百姓得到了这样做的好处, 有了多余的粮食来贮藏。召信臣为百姓制定了均衡分配水源的规定, 刻在石碑上竖立在田边, 来防止争斗。下令禁止嫁娶送终时铺张浪费, 一定要从节俭出发。府县官吏家中子弟喜欢闲游, 不把耕田劳作当重要的事看待, 他就斥责罢免他们, 严重的还要追究他们, 用行为不法的罪名处治他们, 用这种做法显示他崇尚劳动厌弃懒惰的态度。他管治的地方教化得以广泛推行, 郡中的人没有谁不尽力从事农业生产, 百姓归依他, 住户人口成倍增长, 盗贼和诉讼案件减少以至于停息。官吏百姓亲近爱戴召信臣, 称他为“召父”。荆州刺史上报召信臣替百姓做好事, 他管辖的郡因此充实富足, 皇帝赏赐召信臣黄金四十斤。他被升职任河南太守, 政绩品行常常被评定为第一, 皇帝又多次增加官阶赏赐黄金给他。

竟宁年间,(召信臣) 被征召为九卿,(他) 上奏请求皇上光临上林苑各偏远宫馆, 不要再加修葺整治供帐,(召信臣) 还上奏请求裁减乐府黄门的乐舞艺人以及宫馆中使用的兵器、日常用品的大半。太官园中种植冬天生长的葱、韭菜等蔬菜, 种在暖房中, 白天夜晚都要燃烧没有光焰的火, 这些蔬菜也要等达到一定的温度时才能生长。召信臣认为这些都是不合季节的东西, 对人体有害, 不适合用来供奉给皇上, 就一一奏请皇帝免除这一切,(这样) 每年节省了几千万的费用。召信臣年纪大了死在任上。

公元四年, 皇帝下诏书祭祀对百姓做过好事的百官卿士, 蜀郡推荐了文翁, 九江推荐了召父。当年郡守率领官员属吏一齐行礼, 在召信臣的坟墓前建立祠堂, 而南阳也建造了主祠。

8. 【解析】此题考查对古诗中形象的鉴赏能力。本诗描写景色的部分为前三联, 首先从前三联中筛选出重要的意象, 如“雪”“溪云”“樵人”“白屋”“寒日”“危峰”“野火”“冈草”“断烟”“石松”等, 然后用优美的语言加以描述, 因为题干中有“简要叙述”的要求, 所以只答意象不叙述不能得满分。

答案:诗人倚着手杖向远处眺望:在夕阳斜照下, 溪水上空升腾起鱼鳞般的云朵, 几乎多至“万重”;(1分) 在遍山皑皑白雪中, 有采樵人缓缓下山, 回到白雪覆盖下的茅舍;(2分) 远处山冈上, 野草正在燃烧, 劲松郁郁苍苍, 日暮的烟霭似断断续续生于石松之间。(2分)(意思对即可。只答意象给2分)

9.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诗歌内容及表达效果的能力。归纳尾联内容不能脱离前三联, 分析尾联作用要使用术语, 要注意尾联的归隐之情源于贾岛“少年为僧, 后虽还俗, 但屡试不第, 仕途偃蹇”的经历。

答案:诗人在回山寺的路上, 听到山寺里传来的钟声, 平添了更浓郁的诗意, 也吐露出诗人心灵深处的隐情。(3分) 这两句起点活全诗的作用, 点明了归隐的主旨。前六句写了所望之景, 这一声清亮的暮钟, 由视觉转到了听觉。这钟声不仅惊醒了默默赏景的诗人, 而且钟鸣谷应, 使前六句所有的景色都随之飞动起来, 整个诗境有声有色、活泼动人。(3分)(意思对即可)

10.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每空1分, 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答案:(1)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2)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3)族秦者秦也 非天下也

11.(1)【解析】选B 项给3分, 选D 项给2分, 选E 项给1分。选A 、C 项不给分。A 项中

的“整个一生”是错误的, 原文中应该指父亲去世十年来。C 项中的“克制和坚决”是错误的, 母亲的犹豫和终于没有接电话, 并不是伟大的精神, 而是迫于子女的压力无奈放弃。E 项中的“习惯地看一眼电话”, 说是害怕仍有人给母亲打电话和母亲结婚, 只对了小小的一部分, 主要表达的是对母亲的思念和后悔的心理。

(2)用了倒叙的写法, 先交代了母亲“出了情况”这一结果, 引起读者注意, 增强小说的吸引力。流露出我们的吃惊和对母亲再婚的反对心理。总领下文, 为下文介绍母亲“出了情况”的经过做了高度的概述。为后文的“可母亲还是出了情况”埋下伏笔。

(3)电话是小说中的一个线索, 具有展现情节发展的作用。

“我”提前回家所发现的电话, 是母亲和老年大学同学在通话, 母亲处在高兴中, 情节的开端, 母亲出了情况。

新的周末大团圆时六点的电话, 是母亲老年大学同学打来的电话, 母亲处在无奈中, 情节的发展, 母亲被迫放弃。

六点准时响两声的电话, 是母亲老年大学同学报平安的电话, 母亲再婚的想法被我们彻底打消了, 情节的发展。

顽强地持续着的电话, 是老人女儿的电话, 老人临终乞求与母亲见一面, 情节的高潮。

(4)赞同老年人再婚。赡养老人, 让老人安度晚年, 过上幸福的生活, 是做儿女们的责任。儿女们虽然可以给老人提供许多物质上的条件, 但老年人在情感精神方面的需要, 是儿女们不能提供和取代的, 给老人找合适的老伴, 可以完美地解决这个问题。儿女们不能太自私, 只是从自己的脸面出发, 或者从自己的子女需要老人照顾出发, 来威胁老人、伤害老人, 这是不仁道的行为。

12.(1)【解析】选AC 。B 项这句话是说乔布斯不想做虚伪的“好好先生”, 而并非不满于庸俗的生活, 更何况乔布斯自称来自中产阶级。D 项“残暴”“对掌控权的迷恋”不确切。E 项, 原文说比尔〃盖茨“在产品方面从未有过应有的野心”, 只是在产品方面。比尔〃盖

茨在赢得业务上很有野心。

(2)亨利〃福特这句话是说, 现实永远落后于需求, 制造者不能满足于现状, 要永不止步地追求。乔布斯引用这句话是想说:我们的责任是提前一步搞清楚消费者将来想要什么。更重要的是要创新, 读懂还没落到纸面上的东西。

(3)①有激情, 有理想; ②努力创新、反对功利; ③注重人文与科学精神; ④率真、待人真诚、诚实、不虚伪; ⑤懂得感恩、有奉献精神。

(4)【解析】本题属于探究题。探究题在评分标准的设臵上有弹性, 即同时给出几个标准答案, 学生答对其中一点或几点均可得分。但探究题的探究, 并不是漫无目的, 毫无条理的探究, 而是在探究的同时还有一定的限制, 是探究性与限制性的统一。如本题就要求结合文章、联系生活加以探究。

答案:正面论点:我认为做产品比追求利润更重要。(2分)

①打造传世公司, 关键在于通过创新打造能够引导消费的产品, 而非简单满足消费需求的产品。比如说福特公司。(2分)

②像苹果这样的公司, 之所以能够传世, 是因为他们的创新中深藏一种人文精神, 在产品中充分表达创作者的自我。比如类似的宝丽来公司。(2分)

③打造一家真正的公司, 正是商业领域里最艰难的工作, 远比获取利润更难。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真正有所贡献。深受人们喜欢的迪士尼、英特尔就是这样的传世公司。(2分)

(论点2分, 文本论据2分, 现实论据2分, 表述流畅2分)

反面论点:我认为追求利润是做产品的前提。

①能获取利润是制造伟大产品的前提, 比如微软赢得了业务, 也取得了成功。

②追求利润客观上也会弘扬人文精神、回报社会, 也会成为可以传世的公司。(言之成理, 也可酌情给分)

13. 【解析】选B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 项, “首当其冲”, 指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句中用于图书热销不当。B 项, “金刚努目”(也写作“金刚怒目”), 形容面目凶恶。用于句中正确。C 项, “繁文缛节”, 烦琐而不必要的礼节, 也泛指烦琐多余的事项。名词短语, 用于此句中不恰当。D 项, “沧海桑田”, 大海变成农田, 农田变成大海, 形容世事变化很大。这里理解成了地理环境优越, 显然不合语境, 用于此句中不恰当。

14. 【解析】选B 。A 项成分残缺, 句中“作为”缺少宾语, 在“理念”后加上“的引子”;C 项塔配不当, “完善”与“发展”不搭配, 应改为“促进”;D 项成分残缺, 在“农民”前加上“对”。

15. 【解析】选D 。解答这类题目, 首先判断出首句, 根据语意, 临窗看到“满眼波光”, 应该看到湖面上的情景, 因此③应该是首句, 然后由远及近, 由傍晚到黄昏到暮色, 根据空间和时间顺序得出正确的排序。

16. 【解析】本题考查语句仿写的能力, 根据所给例句续写文字, 首先要注意审题, 由例句中的第一句和第四句推断, 应该得知描写对象不同, 因此, 要另选话题, 按照“××, 如果„„, 那它(他) 就永远不„„”的格式, 注意内容上的衔接和语言的流畅。

答案:蛹儿, 如果害怕被束缚, 那它就永远不能成就化蝶的美丽 航船, 如果害怕被侵袭, 那它就永远不能享受远行的幸福

17.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和语段压缩等的能力。转换时一方面要注意语言的通俗易懂, 另一方面还要注意不能和题干重复, 解答时, 注意里面的关键术语, 比如“个人主义主张行动”“自身解救活动趋于低效甚至完全失败”“集体的意识”“集体的获救”等。

答案:(1)如果蚂蚁各自逃生, 它们就有可能跌入河水而丧生。

(2)如果它们抱成一团, 每只蚂蚁可能就会因此而得救。

18. 【写作提示】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出发”在字典上的解释为:①离开原来所在的地

方到别的地方去; ②考虑或处理问题时以某一方面为着眼点。写作时, 可立足于“出发”的本义, 展开联想。可采用添加成分法寻找立意点。可在“出发”前面加上某些词语, 如“快乐出发”“马上出发”“带着希望出发”等, 也可在“出发”后加上某些词语, 如“出发的心情”“出发的启示”等。写作时应注意, 写记叙文要联系现实生活, 以情动人; 写议论文要引经据典, 使文章具有说服力。

【参考例文】

出 发

杨静帆

出发, 是衣袂飘飘, 乘舟出川的太白发出的“仰天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凌云壮志; 出发, 是一身朴素, 出山求学的润之发出的“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的豪迈誓言; 出发, 坚定你的信念, 拥抱梦想, 不断前行。

“千万不要忘记我一生都希望能写出一部通史。”父亲的临终遗言坚定了司马迁的信念, 经过六年的囚禁生活, 尤其是遭受了腐刑之后, 他重新出发, 拖着残疾之躯, 踏遍万水千山揭开了历史的面纱, 终于完成了“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的巨著。出发, 让他屹立于中华大地!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放大了周恩来的梦想, 他开始出发, 走向世界的外交舞台。出席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求同存异的方针政策, 为中国外交史翻开崭新的一页。中国开始渐渐地活跃在国际外交的舞台上, 周恩来也成为中国人民最爱戴的领袖之一。出发, 让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

“我一定会完成《康熙大帝》的。”创作磨砺了二月河的意志, 他开始在文学的道路上出发, 每天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 翻阅大量书籍, 在图书馆与家之间来回奔跑。历经4年, 他终于完成了160余万字的《康熙大帝》, 此书一出, 轰动一时。出发, 使他从一个矿工变成一个名作家。

永远不要用你的现状去判断你的未来, 只要出发, 就能获得你意想不到的东西。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现在, 我已踏上高三的征程, 开始向高考出发, 我会坚定信念, 磨砺意志,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我相信自己一定能行。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像草原上奔驰的骏马, 蓝天中搏击云海的雄鹰, 波峰涛谷中飞翔的白帆, 让我们扬帆远航, 马上出发!

关闭Word 文档返回原板块。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