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能量特征值的测定及其应用

2004年第6期物理测试

21

冲击能量特征值的测定及其应用

唐振廷1,

杰2

(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学院,北京100083;2.洛阳船舶材料研究所,河南洛阳471039)

摘要:介绍了冲击能量特征值的测定及其在钢的冷脆转变等方面的应用。关键词:冲击能量;测定;冲击试验;裂纹

DeterminationandApplicationofCharacteristic

Valuesof

ImpactEnergy

TANGZhen-tin91,

BAIJie2

(1.Be妇ingUniversityofAeronauticsandAstronautics,Be巧ing100083,China;

2.LuoyangShip

MaterialResearchInstitute,Luoyang471039,China)

Abstract:Thearticledescribesdeterminationofthecharacteristicvaluesofimpactenergyandits

use

suchas

steelductile—brittletransition.

Key

words:impactenergy;determination;impacttest;crack

 仪器化冲击试验方法对冲击试验的贡献之一就

积;④总冲击能量w。一力一位移曲线下,从S—o到S是对普通冲击试验测出的冲击功进行了分解,使冲—S。的面积。

击功从物理意义不十分明确变成不仅意义明确,而关于裂纹形成能量及裂纹扩展能量,理论上认且便于材料韧脆化的分析和应用。新的仪器化冲击为裂纹在最大力时形成。多数研究者指出[2】,当冲试验标准化方法中能量的总称为能量特征值,它包击力达到最大力时,裂纹在冲击试验缺口处形成,因括:冲击总能量,最大力时的能量,不稳定裂纹扩展此把冲击最大力作为裂纹形成的依据:最大力之前开始时的能量,不稳定裂纹扩展终止时的能量,裂纹所消耗的能量称为裂纹形成能量;最大力之后所消形成能量和裂纹扩展能量,共计有6个能量特征值。耗的能量称为裂纹扩展能量,其测定方法是:①裂纹这6个特征值为分析冲击过程中能量的变化过程提形成能量w;一力一位移曲线下,从S—o到S—S。的

供了依据,因此它也是人们非常关心和引起重视的面积,即Wi≈Ⅳ。;②裂纹扩展能量W。一力一位移曲

问题之一。笔者就如下几个问题进行分析:①能量线下,从S—S。到S—S。的面积,即W。一W。一Wi特征值的测定;②能量特征值之间的关系;③能量特[冲击能量特征值的单位是焦耳(J)]。征值的应用。

能量特征值之间的关系

能量特征值的测定

上面提到的6个能量特征值需要梳理一下,研

按照ISO一14556(2000版)“钢材夏比V型缺口究其之间的关系(见图1)。为了便于分析,将力一位摆锤冲击试验一仪器化试验方法”标准规定,冲击能移曲线下的面积,以力特征值为界分为5个部分,称量特征的确定方法如下(见图1)[1]:①最大力时的为基本能量单元:

能量W。一力一位移曲线下,从S=0到S—S。的面

积;②不稳定裂纹扩展起始能量W。一力一位移曲线

(1)哌

下,从S—O到S=Si。的面积;③不稳定裂纹扩展终(2)甄口弹塑性变形能量;弹性变形能量;

止能量W。一力一位移曲线下,从S—o到S—S。的面

(3)%1

圆裂纹稳定扩展能量;

作者简介:唐振延(1935一),男,大学本科,教授;收稿日期:2004一09一08

万方数据

物理测试2004年第6期

&s科

Sm

S诅‰

图l典型的力一位移曲线及能量特征值示意图

(4)%3囫裂纹撕裂能量;

(5)%2

匿圣薹重圈剩余裂纹扩展能量。

标准中给出的能量由上述5个部分组成:W。一W。+Wd=Wi

(1)wi。一Ⅳ。+Ⅳd+wpl一W。+w。1

(2)W。一W。+Wd+W。1+W。3一Wi+W。1+W。3(3)Wp—Wpl+W。2+Wp3 

(4)W。一W。+Wd+W。1+W。2+W,3一wi+W。

(5)

由此可见,冲击能量特征值中对分析材质的韧脆性有重要作用的有:裂纹形成功Wi、裂纹扩展功W。和总冲击能量W。。

裂纹形成功Wi反映了裂纹形成的难易和快慢,它取决于材质的原子间结合力和材质的滑移系的多少。尽管冲击速度很快,使塑性变形不均匀,由于某些金属的滑移系、滑移面原子密度和滑移方向原子数目较多时,但塑性变形仍然会产生。塑性变形从一处转移到另一处会使变形增加,同时产生形变硬化,使冲击力增强,因而导致冲击裂纹形成功增加。从安全可靠角度分析,希望裂纹形成功大一些,使形成裂纹之前消耗能量增加,因此增加了构件的安全性。

裂纹扩展同裂纹形成一样需要时间。裂纹扩展功W。反映了具有裂纹的试样在冲击力的作用下裂纹扩展的快慢。扩展越慢,说明材料的韧性越好。冲击韧性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裂纹的扩展功,尤其是裂纹稳定扩展功。有裂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快速扩展,因为它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这种由于脆断造成重大损失的例子很多。例如,在二次大战期间,美国的焊接“自由轮”,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大量的破坏事故,其中有238艘船完全报废,19艘船沉没,均因为钢的缺口敏感性,大部分是由于低温脆性

万方数据

造成的[3]。

裂纹扩展功的大小,表征了阻止裂纹扩展的能力,裂纹稳定扩展功大,说明裂纹扩展比较慢,因此,在材料使用中,它可以事先给出一个安全信息,以防不测。因而在分析冲击试验结果时,把裂纹扩展功的大小看得很重要。

在一些特殊条件下服役的机件(如炮弹,装甲板)均承受大能量冲击,这时总冲击能量W。值就是

一个很重要的性能指标。对于一些承受大能量冲击的机件,W。值也可以作为一个结构性能指标使用,

以防止发生脆断。3

冲击能量应用

3.1韧脆性的判断

众所周知,用冲击功At作为一个力学性能指

标,用来评定材料的韧性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材料科学工作者想了许多办法。到目前为止,人们用仪器化冲击试验机准确地测出力一时间和力一位移曲线,把冲击功分解成裂纹形成功和裂纹扩展功,才真正的解决了用冲击功判断材料的韧脆性。

标准中提及:“通过摆锤一次打断不同钢件或不同温度下测出的力一位移曲线,即使力一位移曲线下的面积或者吸收能量相同,如果力一位移曲线的形状和特征值有所不同,那么试样变形及断裂性质也不同。以此可以推断出关于试样变形和断裂特征。”以图2为例说明这一性质:曲线工和曲线Ⅱ下的面积相等,即二者的冲击吸收总能量相同。但二者所表现的冲击性能截然不同。曲线I弹性变形功所占比例大,塑性变形功很小,裂纹扩展功几乎为零,表现出材料断裂前塑性变形小,裂纹一旦形成就会立即断裂。断口将呈现结晶状的脆性断裂;曲线II除弹性变形外,塑性变形功所占比例增加,当达到最大力后裂纹生成并产生缓慢扩展,说明试样断裂前发生较大塑性变形,断口呈现纤维区为主的韧性断裂。

由此可见,总冲击能量w。并不能真正反应材料的韧脆性质,只有其中的塑性变形功,尤其是裂纹扩展功,才能显示出材料的韧脆性[4]。3.2用冲击能量特征值研究相变

记忆合金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及医疗等诸方面。北航利用数字化冲击试验机,研究了Ti50Ni47Fe3形状记忆合金相变时的动态特性。在此之前很少有人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对该合金的相变温度范围内即:一196℃(马氏体),一55℃(R

2004年第6期物理测试

23

Fi。下降到F。是一个很快的过程(标准上称它为急剧陡然下降),从Fi。到F。不但所用时间短。而且在力一位移曲线上从Fi。到Fa之间变形也很小。因此一般把这一阶段消耗的能量忽略不计。在不稳定裂纹扩展终止力Fa(止裂力)之后,裂纹将再次发生低能量扩展,此时的受力状态发生了变化,由于弯冲的由拉变压的应力变化,压应力状态较软,容易引起塑变,因此在F。以后又产生纤维区(二次纤维区,视材质和应力状态而定)及剪切唇(最后形成的剪切唇,也称之为铰链)。

表l

Ti50Ni47Fe3合金不同温度下的冲击试验结果

图2冲击功相等韧脆性不同

相),+20℃(奥氏体)三个温度下的三种组织进行簪篡

%一&乱豇型弱弱¨R一他m豇型瑚Ⅲ∞

Ⅳ一u加3

仃一曲黔。

%一弛乱m仃一%鹊驵

Ⅳ一蝎¨毖仃一弛蛇北

冲击试验,结果见表1及图3[5]。

从表1及图3中不难看出,尽管最大冲击力提高不十分明显(仅提高18.6%,但冲击功提高明显,慵

奥氏体(A)相冲击功约为R相的3倍,其中裂纹扩展功表现尤为突出,A相约为R相的10倍。奥氏 体相与马氏体相相比,不论是冲击力还是冲击功,提√硒\\~

代高的比较均衡,均约提高2倍。由此可见,该合金相薰

在室温下使用(A相)抗冲击性能可靠性比较好。用都

这种方法研究记忆合金的记忆功能是一种尝试,其晚n

效果明显,为今后研究记忆合金功能提供了一种新(c)

的方法。

心\4

冲击试样宏观断口与冲击能量特\

征值的关系

(a)20℃;(b)一55℃;(c)一196℃

图3

Ti50N“7l够形状记忆合金在一196℃、一55℃和从断口的分析可知:冲击断口的宏观形态由320℃时的冲击力-位移曲线

个要素组成:纤维区、放射区和剪切唇(见图4),下面分析这3个区的形成过程。

在文献[7]中提到:裂纹是在冲击力达到最大冲击力时,裂纹在缺口根部出现,同时试样缺口两侧呈现侧面收缩。裂纹通常沿两侧和深度方向扩展,中间部分较深。这就是裂纹开始扩展后形成的脚跟形状的纤维区。在力一位移曲线图上相当于从最大力Fm到F;。之间所消耗的能量。即W。,一Wi。一W。。换句话说,由于裂纹稳定扩展形成的纤维区所消耗切唇

的能量为W。。。此后,裂纹开始失稳扩展。在断口上留下的形态就是放射区。放射区形成消耗的能量

很小,即我们称它为撕裂能。它等于W加因为从

图4断口的宏观形态

万方数据

24

物理测试2004年第6期

由此可见,自裂纹开始扩展直至断裂,这一阶段消耗的能量,主要是塑性变形引起裂纹扩展,即裂纹扩展能量(因为形成放射区的撕裂能很小)。所以断口的纤维区大小与裂纹扩展能成比例关系口]。

国标GB/T127791—91“金属夏比冲击断口测定方法”中给出了冲击试样断口晶状断面率及纤维断面率计算公式:

CA一(A。/A。)×100%

(6)FA一[(A。一A。)/A。]×100%

(7)

式中:A。——断口中晶状区(放射区)的总面积;A。——原始横截面积;CA——晶状断面率;FA——

纤维断面率(纤维断面:包括纤维区,剪切唇及铰链)。

在研究冲击断口的纤维断面率(FA)与裂纹扩展功(w。)的关系过程中,文献[8]给出冲击值倪。的一个关系式:

nk一口i+B×FF%

(8)

式中:nk—Ak/Fv=W。/So;以i—Af/Fv—W/S0;B——直线斜率;FF%——断口纤维区百分数,即FF%一FA;A。——冲击功(A。一W,);So——新标准中试样缺口处原始截面积(S。一F0);Wi——新标准中裂纹形 

成功(W—Ar)。

把上式写成:

V矿。/S。一Wi/S。*B×FF%(9)

W。一V矿i+BS。×FF%W。一’矿i=BS。×FF%V矿。一BS。×FF%一C×FF%(10)式中:C—S。B。

从式(10)可以看出,裂纹扩展功W。与断口纤维断面率之间呈直线关系。5

用裂纹扩展功评定钢的韧脆转变

具有体心立方和密排六方的金属及其合金,特

别是工程上常用的结构钢均会产生冷脆现象。即当试验温度低于某一温度Tt时,材料将从韧性变为脆性状态,其冲击功明显下降。温度T。称为韧脆转变温度。系列温度冲击试验是评定材料低温脆断的常用方法,这种方法比较简单,使用的历史较长,积累了许多经验,常用以下2种方法:

(1)能量法

将A。(W。)值降到某一特定数值时的温度定义为T。。①取1/2A。冲击值对应的温度或取1/2(Akma;一Ah。。)冲击值所对应的温度;②取工程上规定夏比冲击功At所对应的温度。例如船用低碳钢板,取V型缺口试验的20J(即15ft—f6);U型缺口

万方数据

300M钢取49J等。这种方法的问题是:At值的大小由使用者决定,多数是靠经验数据而定。

(2)断口形貌准测法

以断口形貌转变温度FATT,通常取冲击断口上出现50%纤维断面率时的温度FATT50为冷脆转变温度。

冷脆转变温度的确定方法很多,共同的特点是物理意义不明确。例如FATT,它主要反映冲击断裂时裂纹扩展过程中断口形貌在韧脆程度上的差别。而缺口试样冲击功At,即包括裂纹形成功,又包括裂纹扩展功。冲击功对缺口尖锐程度敏感,而FA丁T对缺口尖锐度不敏感;FATT虽然能反映裂纹扩展过程中断口韧脆上的差别,但不能对裂纹抗力以定量的评估。当FATT温度相同时,不同材料的裂纹扩展功可能相差很大,而且FATT的测量准

确性与测量人员的经验关系很大。

为了克服上述2种方法的不足,采用仪器化冲击实验测出的裂纹形成功或扩展功作为冷脆转变的判据。它能定量、准确的和具有明确物理意义的确定冷脆转变温度。以300M钢为例进行了探索。

根据上面分析,笔者把300M钢不同试验温度测出的冲击功A。分解成裂纹形成功E和裂纹扩展

功Ep,并按照常规方法把A。换算成口t,测出的数据列于表2[9]。并根据这些数据绘出300M钢的能量温度曲线(见图5)。

在研究钢材韧脆转变的标准中,能量法应用普遍。为进行比较,笔者采用如下几种方法确定300M钢的韧脆温度:①取1/2口h。。冲击韧性值对应的温度为韧脆转变温度,用丁’。表示;②采用300M钢技术条件规定值(49J/cm2)为标准,其对应的温度用rt表示;③裂纹形成功Ei,随试验温度降低在某一

温度范围急剧下降,其取Ei—To。曲线转折点所对应的温度为韧脆转变温度,用瓦t表示;④裂纹扩展功Ep,在韧脆转变温度(用Tt表示)以下时变化较小,在Tt以上时显著增加,其转折点所对应的温度,即

表一一

竺型

果一E一豇豇&n

互篡:孟猢

鬻薰篇篡兰菱赫一

n拙孔一¨一∞掩蛇盯的弘盯

2004年第6期

表3

物理测试

300M钢不同韧脆判据下的Tk

为韧脆转变温度。用以上4种判据确定的300M钢韧脆转变温度列入表3。

从表3可见,用裂纹形成功Ei及裂纹扩展功E。作为判据确定的Tot和瓦与以300M钢技术条件规定值为判据定出的韧脆转变温度,7t基本吻合;以1/2口t。。作为判据确定的转变温度T7t比上述3种方法测出的温度低30℃左右。

众所周知,用钢材技术条件规定值作为判据,它是根据材料使用条件提出的,它反映不出材料的韧脆转变本质。利用1/2口hn。。作为韧脆转变判据,由于口t值本身物理意义不明确,同样也不能反映材料的韧脆转变本质。相反裂纹扩展功及裂纹形成功代表材料的韧脆性,有明确的物理意义。Ei主要消耗在被冲击试样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及裂纹形成中;E。主要用于裂纹前沿微观塑性变形及裂纹扩展。显然,用裂纹扩展功来描述材料的韧脆转变更合适。因为它的大小表示裂纹出现后扩展速度的快慢,代表材料韧性的好坏。笔者曾用上述方法对多种材料进行过研究,结果证明用E。或Ei作为韧脆转变的

判据是可行的。

300M钢韧脆转变的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裂纹扩展功和裂纹形成功随试验温度降低的变化曲线转折点作为韧脆转变温度的判据,与其它方法比较,有明显的优点:物理意义明确,变化明显,易于分辨。因此,它将会取代其它韧脆转变判据。

冲击能量特征值的应用研究还仅仅是个开始,有很多对冲击功比较敏感的材料和工艺性能还需进一步开发。例如搅拌摩擦焊接与母材冲击试验结果相比较,不但焊缝部分最大冲击力提高24%,同时冲击总功也提高89%,尤其是裂纹扩展功,与母材相比提高了1.5倍。随着仪器化冲击试验机的广泛应用,冲击能量特征值作为一种衡量材料性能的指标将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

参考文献:

 

[1]Steel一charpyV—NotchPenduIumImpactTest—Instrumented

test

Method.IS014556:2000(E).2000.

[2]

wanaertRA.ApplicationsofInstrumentedcharpyImpactTest.ASTMSTP466,1970.148—164.

[3]周顺深.钢脆性和工程结构脆性断裂.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3.

[4]唐振廷.冲击试验的应用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物理测

试,2004,(3).[5]

唐振廷.冲击仪器化试验方法标准的应用.汽车制造工艺与材料,2004,(10).

[6]唐振廷.冲击试样宏观断口与冲击力一位移曲线之间的关系.

物理测试,2004,(4).

[7]黄志明.金属力学性能.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86.[8]涂铭旌,鄱文彬.低合金钢低温脆性断裂文集.西安:西安交通

大学出版社.1985.[9]

T/℃

邑\棚拦伯量

唐振廷.用自动化冲击机研究300M钢韧脆转变.材料工程,

1992,(2).

图5300M钢冲击能量一温度曲线

[10]rbpuHeBMH.3aBnao,1981,(11):78—80.

万方数据

冲击能量特征值的测定及其应用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唐振廷, 白杰

唐振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学院,北京,100083), 白杰(洛阳船舶材料研究所,河南,洛阳,471039)

物理测试

PHYSICS EXAMINATION AND TESTING2004,(6)4次

参考文献(10条)

1. ISO 14556:2000(E)Steel-Charpy V-Notch Pendulum Impact Test-Instrumented test Method 20002. Wallaert R A Applications of Instrumented Charpy Impact Test 19703. 周顺深 钢脆性和工程结构脆性断裂 1983

4. 唐振廷 冲击试验的应用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期刊论文]-物理测试 2004(03)5. 唐振廷 冲击仪器化试验方法标准的应用[期刊论文]-汽车制造工艺与材料 2004(10)6. 唐振廷 冲击试样宏观断口与冲击力-位移曲线之间的关系[期刊论文]-物理测试 2004(04)7. 黄志明 金属力学性能 1986

8. 涂铭旌. 鄢文彬 低合金钢低温脆性断裂文集 1985

9. 唐振廷 用自动化冲击机研究300M钢韧脆转变[期刊论文]-材料工程 1992(02)10. ГеорциевМН 查看详情 1981(11)

相似文献(10条)

1.学位论文 王君宇 侧脑室脑脊液冲击能量对室周结构创伤的动物模型 2007

目的:研制侧脑室脑脊液对室周结构撞击所致脑损伤的动物模型,观察在这个模型不同的分级能量撞击下,动物脑室周诸结构的病理改变,光镜、电镜下的形态学改变及动物的多种病理生理学变化;

方法:新西兰兔64只,分为对照组(8只)、假手术组(8只)及轻伤组(16只):撞击能量为0.23焦耳;中伤组(16只)撞击能量为0.52焦耳;重伤组(16只)撞击能量为0.92焦耳;参考胡学强等的方法行右侧脑室额角置管;各组动物于不同时间点(1、2、8、24、48、72小时)杀死取材,分别测定脑水含量、HE及β-APP染色后之光镜下改变、电镜下神经元及轴索的超微结构的改变。

结果:1轻、中、重伤组死亡率分别为6.25%、18.70%、50%(三组比较P

结论:侧脑室内脑脊液一定能量的冲击可以造成室周结构的明显损伤,且撞击能量越大,损伤程度越重。故在考虑减速性脑损伤时,脑室液对室周结构的撞击力不应被忽略。本模型复制出了动物脑外伤后较长时间的持续昏迷,结合丘脑和脑干处的病理改变,认为丘脑在重度脑外伤后的持续昏迷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脑干、海马区的病理变化对临床上脑震荡患者短暂意识障碍及伤后的记忆障碍均可从神经解剖上进行解释。胼胝体区大量轴索损伤的改变至少说明在发生DAI时并非只有外力的传导,其中脑室液对侧脑室顶(胼胝体)的撞击完全有可能是造成DAI时胼胝体大量轴索损伤。伤后脉络丛的病理改变可以解释部分脑外伤患者伤后出现的原发性脑室内出血的原因。本模型简单、经济、可分级、重复性好。

2.学位论文 罗荣梅 叶片外物冲击损伤及其对疲劳寿命的影响 2006

航空发动机在工作时,常常有飞鸟、砂粒等外来物随高速气流吸入,冲击叶片造成损伤。这种外物冲击损伤(FOD)主要表现为叶片局部区域出现缺口、撕裂、折断和凹坑等,并在局部产生应力集中、残余应力及剪切带、初始裂纹等,给撞击后的叶片寿命带来严重影响。因此,研究外物损伤机理及其对疲劳寿命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FOD的目的是考察叶片在外物冲击下的动力响应,确定损伤程度与冲击能量等参数的关系,最终分析损伤对疲劳寿命的影响。以往的研究主要采用试验方法,通过模型试验模拟外物冲击对叶片疲劳寿命的影响,测定剩余疲劳寿命,但试验本身具有局限性而且成本较高。随着有限单元法的发展,数值模拟在外物冲击损伤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将数值分析与试验相结合是FOD研究的发展方向。

本文针对叶片不同位置(叶根、叶身、进气边)受到小的硬物颗粒冲击的三种典型情况,分别建立了计算模型(轴对称模型和平面应力模型),利用ANSYS软件,分析了钛合金叶片的弹塑性冲击动力响应,研究了冲击物的尺寸、形状和速度等因素对损伤的影响。由于冲击速度范围有限,所以计算中未考虑剪切带。数值结果表明:

1、冲击作用时间与被冲击物的刚度有关,外物冲击叶根部位时作用时间为微秒量级,冲击叶身和进气边作用时间为毫秒量级。 2、无量纲冲击压痕深度与无量纲冲击能量成线性关系。

3、冲击作用后被冲击物存在残余拉应力和残余压应力区,残余拉应力区出现在凹痕底部薄层、凹痕底部两侧、凹痕隆起处,残余压应力主要集中在凹痕底部正下方。

本文的另一个内容是利用ANSYS参数化设计语言(APDL)对于外物冲击后的叶片模型循环应力场和剩余疲劳寿命的再分析。为此,将冲击损伤作为初始状态,改变材料本构关系,重新施加疲劳循环载荷,计算循环应力应变场和低、高周疲劳寿命,并与未受冲击的叶片疲劳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

1、叶片边缘的损伤严重地降低了疲劳寿命,引起寿命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冲击缺口引起的应力集中,缺口底部表面的残余拉应力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2、当冲击能量较低时,FOD对疲劳寿命的影响不大,存在冲击能量或冲击损伤的门槛值,低于该值时,剩余寿命不受影响。

3.学位论文 王金广 高能冲击对周围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 2008

实验目的:本研究是观察不同高能冲击程度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显微及超微结构变性、再生过程中的形态特点及变化规律,并检测和探讨损伤后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和电生理变化。旨在揭示冲击程度与神经损伤程度的相关性。

实验方法:本实验以大鼠为研究对象,采用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制作的方法,随机分4组,5克组、10克组及15克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分别采用同一高度(10cm)按5克、10克、15克不同冲击能量进行冲击暴露的大鼠坐骨神经段造成损伤模型。损伤后于1d、3d、7d、15d观察检测各组大鼠的大体形态、后肢运动功能及显微镜下神经细胞、神经纤维的损伤再生变化,并测定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及电生理。

结果:在不同的冲击程度下,随着冲击能量的增大而造成神经的广泛损伤,神经功能恢复的速度也随着减慢。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在损伤后5g组3天后无显着差异(P>0.05),10克组在7天后无显着差异(P>0.05),15克组在各时间段有显着差异(P<0.05)。体感诱发电位

(somatosensoryevokedpotentials,SEP)值伤后1d四组之间方差分析有显着差异(P<0.05);俩俩比较(SNK-q)和(SD-t)检验各组均有显着差异

(P<0.05),潜伏期5克组在7d后恢复,术后1d时间段方差分析有显着差异(P<0.05);俩俩比较(SNK-q)和(LSD-t)验各组均有显着差异(P<0.05)。5克组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P>0.05),其他均有差异(P<0.05)。

结论:不同高能冲击对周围神经损伤的各项相关的检测的结果,可以反映出冲击程度与神经损伤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从而更好的为神经损伤的治疗提供依据并为临床提供相关的理论及数据分析。

4.会议论文 梁新邦 利用夏比冲击能量-温度数据下界曲线测定转变温度的方法 2006

两参数威布尔分布应用于夏比冲击能量转变温度的测定.提出一种利用两参数威布尔分布函数建立给定累积失效概率下的冲击能量-温度下界曲线和从下界曲线确定指定能量的转变温度的方法.用此方法得到的转变温度比通常方法得到的更具有可靠性和安全性.

5.学位论文 殷陶 基于环氧微胶囊和潜伏固化剂的自修复型环氧复合材料 2007

高分子结构复合材料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到低速冲击等外力的破坏,使其在内部产生微裂纹。这些微裂纹的扩展会降低材料的性能,甚至导致材料的整体破坏。近几年,自修复技术成为高分子智能化的研究热点,并在高分子复合材料领域有了长足的进步。它不仅为修复这些内部的微裂纹提供了一种方法,同时也为延长结构材料的使用寿命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和途径。目前,将微胶囊化的修复剂添加到树脂基体中是实现高分子复合材料自修复功能化的一种简便可行的方法,但必须解决催化剂如何与修复剂在断裂面上相遇,以及相遇后能否发生反应,材料在多长时间内能维持这种自修复功能,材料自身的其它基本性能有无下降等问题。能否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是决定自修复复合材料最终能否实用的关键。

本文以赋予环氧树脂及其复合材料自修复能力为目的,将聚脲甲醛/环氧微胶囊与潜伏固化剂(溴化铜与2-甲基咪唑的络合物,CuBr(2-Melm))组成的自修复体系填充到环氧树脂及玻璃纤维增强环氧基复合材料中,制备了具有微裂纹自修复功能的环氧基自修复复合材料和玻璃纤维织物增强环氧基自修复复合材料。

本文研究了聚脲甲醛/环氧微胶囊、聚脲.环氧微胶囊以及CuBr(2-Melm)潜伏固化剂的制备,通过FTIR、EA、TG、SEM、DSC以及激光粒度分析等多种手段对环氧微胶囊和CuBr(2-MeIm)潜伏固化剂进行了相关表征工作,阐明了CuBr(2-Melm)潜伏固化剂与环氧树脂反应的固化动力学过程。在此基础上,本工作通过单边缺口弯曲(SENB)实验对环氧树脂进行了自修复性能的研究,初步证实填充了聚脲甲醛/环氧微胶囊和

CuBr(2-MeIm)潜伏固化剂的环氧树脂具有自修复功能。进一步,通过双悬臂梁(DCB)实验研究了玻璃纤维织物增强环氧材料的自修复性能。在得到肯定的结果后,一方面继续研究这两大类自修复材料的自修复性能耐久性,并对这些材料在保存初期自修复能力下降的机理进行了探讨;另一方面,我们提出采用冲击后压缩(CAI)实验测定复合层压材料的剩余压缩强度,通过比较修复前后剩余压缩强度的变化来表征复合层压材料的自修复性能。在这几个实验阶段,我们采用了SEM、FTIR、T-Scan等手段对自修复复合材料的分层断裂面、冲击后破坏等进行了表征,并采用DMA研究了自修复复合材料的后固化特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制备得到聚脲甲醛/环氧微胶囊与CuBr(2-MeIm)潜伏固化剂,研究了CuBr(2-MeIm])与环氧树脂的固化反应动力学。实验表明,CuBr(2-MeIm)络合物在与环氧树脂发生反应前需要较高的反应活化能以解离出2-甲基咪唑,之后反应活化能降低到2-甲基咪唑与环氧树脂固化反应的水平上。反应活化能在低固化度(小于60%)范围内的变化不大,当固化度超过60%后,开始显著增大,表明固化反应后期需要更高的能量。CuBr(2-MeIm)络合物与环氧树脂的等温固化动力学研究发现,CuBr(2-MeIm)络合物在120℃时基本不与环氧树脂发生反应,130℃时反应60分钟内放热完全,这为这类自修复复合材料修复条件的选择确立了依据。扫描电镜的结果表明,CuBr(2-MeIm)作为潜伏固化剂能很好地与环氧树脂混容,这增大了从破裂的聚脲甲醛.环氧微胶囊中流出的液态环氧与催化剂相遇的可能性。

2、包含聚脲甲醛/环氧微胶囊和CuBr(2-MeIm)潜伏固化剂的复合材料的断裂韧性与这两种填料的含量有关。CuBr(2-MeIm)对环氧树脂基体有增韧作用,而聚脲甲醛/环氧微胶囊由于粒径比较大,降低了基体的韧性。因此,环氧自修复材料的断裂韧性与纯环氧树脂的断裂韧性基本相同。就玻璃纤维织物增强环氧复合材料而言,初始层间断裂韧性主要随聚脲甲醛/环氧微胶囊浓度的升高而下降,原因是将聚脲甲醛/环氧微胶囊填入树脂基体中时,增加了树脂的粘度,劣化了树脂对纤维的浸润效果,不充分的界面粘着有利于裂纹的扩展。 3、包含聚脲甲醛/环氧微胶囊和潜伏固化剂的复合材料的修复后断裂韧性以及修复效率与这两种填料的含量以及微胶囊的粒径有关。优化配方是提高修复效率的关键。环氧微胶囊和潜伏固化剂的用量有着最佳配比。由于修复剂与潜伏固化剂的固化物韧性高,环氧树脂的修复效率最大可以超过100%;由于修复剂对断裂的纤维不能修复,玻璃纤维方格布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修复效率最大在79—92%。

4、环氧微胶囊的含量影响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对于四乙烯五胺(TEPA)固化纯环氧树脂体系,环氧微胶囊加进预先混好潜伏固化剂的环氧树脂中后略微降低了材料的杨氏模量,但断裂伸长率增大,拉伸强度不变。这表明在这两相的修复体系与基体树脂间存在足以传递应力的界面相互作用,微胶囊也能够通过界面承受一定的负载。对于2--乙基--4--甲基咪唑(2E4MIm)固化纯环氧树脂,由于环氧微胶囊与其基体的相容性相对较差,因而微胶囊的增加使杨氏模量与拉伸强度下降。同降低层间断裂韧性的原因一样,环氧微胶囊的加入降低了玻璃纤维织物增强环氧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

5、冲击后压缩实验证实,将环氧微胶囊与CuBr(2-MeIm)潜伏固化剂的两组分自修复体系填入到复合层压材料的环氧基体中,同样能给材料带来自修复功能。当环氧微胶囊含量20 wt%,CuBr(2-Melm)潜伏固化剂含量2 wt%,冲击能量1.5J,修复条件为无压力下140℃、0.5 h时,最大修复效率η,达到100%。冲击能量是影响复合层压材料冲击后修复效果的主要因素。随冲击能量提高,主要的破坏方式由基体裂纹向分层和纤维断裂转变,导致修复效率下降。由于可以提供更多的可利用的修复剂,在适当的范围内,复合层压材料的修复效率会随着聚脲甲醛/环氧微胶囊含量的增加和粒径的增大而提高。

6、自修复复合材料在保存的初期(约1个月)其修复后断裂韧性与修复效率都有所下降,修复效率下降的比例约在10%--17%之间;随着保存时间的继续延长,自修复复合材料的断裂韧性和修复效率基本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DMA分析表明自修复复合材料中环氧微胶囊所含的环氧修复剂在材料保存的初期有部分参与了同基体残余固化剂的反应,使微胶囊中的修复剂含量减少,降低了自修复复合材料的自修复性能。随着反应了的修复剂阻塞囊壁的裂纹,微胶囊内剩余的环氧修复剂的含量相对稳定,从而使修复状况稳定,修复效率不再下降。

6.学位论文 蒋金琳 玉米免耕播种机切茬挖茬装置研究 2004

中国北方部分地区气温低、春天风大、风蚀和春旱严重.种植作物以一茬玉米为主.该地区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有效地抵御春旱、控制风蚀、防治沙尘暴、提高产量和培肥地力.主要技术措施是秸秆回收利用做青畜饲料,留高茬春季免耕直接播种.在有玉米茬的未耕地上进行免耕直播时,由于玉米根茬粗,不易破除,要求免耕播种机具有很好的破茬入土能力.目前生产中所应用的普通免耕播种机,还没有针对处理玉米根茬所设计的破茬装置,在有玉米根茬的未耕地上直接播种时就存在破茬能力差,将种子播在根茬上,或将玉米根掀出形成大坑等问题,严重影响播种质量.为满足生产需要,该文对免耕播种机玉米根茬处理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与系统的试验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包括:(1)提出了新的切挖处理播种带玉米根茬的思想.根据此原理设计了玉米根茬处理装置,并开发出了新型免耕播种机.通过对新型免耕播种机的田间生产试验,证明了切挖处理播种带玉米根茬原理可行,所开发的机具结构新颖,具有创新性;该机不但能创造无根茬的良好种床条件,有利于种子生长发芽,而且不需大量粉碎根茬,因而扰土量少、整机消耗动力小、破茬入土能力强,有利于充分发挥保护性耕作的优势.(2)首次研究测定了整株玉米根茬及根茬-土壤复合体的力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①根茬含水率愈高,剪切力愈小,根茬含水率与剪切力近似为二次曲线关系;刀片剪切速度愈快,剪切力愈小;凸曲线、斜线、凹曲线和直线四种不同的刀刃曲线对整株根茬剪切力依此由小到大,凸曲线和斜线剪切时有一定程度的滑切作用,所以剪切力相比较小,当根茬含水率为48.2﹪,剪切速度500mm/min时,与其他三种曲线相比凸曲线型刀刃的剪切力依次分别减少了7.2﹪、22﹪和29﹪;对根茬中部、梢部和根部的剪切力,在相同试验条件下,径向中部最大,比梢部,轴向根部和根部茎秆所需剪切力分别增加32﹪、45﹪和111﹪;当含水率为48.2﹪,刀片的剪切速度为500mm/min时,一年一熟玉米根茬比一年两熟的玉米根茬剪切力增大37﹪.②玉米根茬的抗冲击能量为30.2J~60.4J,在相同试验条件下,一年一熟玉米根茬的抗冲击能量比一年两熟玉米根茬的抗冲击能量增大14﹪~23﹪;根茬径向抗冲击的冲击能量比轴向大约23﹪.③土壤-根茬复合体其抗剪强度τ与剪切面上的法向压应力σ成正比,复合体土壤凝聚力C比无根土壤增加115﹪~205﹪;内摩擦角φ增加11﹪~15﹪.(3)设计制作了用于室内土槽试验研究的根茬处理试验装置,并设计制作了8种不同结构的破茬刀,通过试验建立了各种破茬刀单刀

切茬切土阻力矩数学模型以及根茬处理装置功耗模型;单刀切有根茬土壤比无根茬土壤阻力矩增大约14﹪;随着刀轴转速的增加刀轴所消耗的功率呈平方关系增加;切茬线速度与前进速度之比λ对破茬质量影响较大,随着速比增大,破茬质量明显提高,当速比小于6时,随着速比的减小,破茬效果明显变差.(4)设计出了新型的切挖刀,并对其结构参数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和研究.(5)制作出2BMYW-2型切挖式玉米免耕播种机一台,在河北丰宁和学校农场进行了110多亩的免耕播种试验,结果表明:该机对播种带的玉米根茬清除率达92﹪以上,种床基本无玉米根茬,破茬能力强、清茬效果较好,动土量少,表土破土量约占20﹪~27﹪.开沟和播种质量能满足农艺要求.

7.会议论文 赵统武 凿岩机冲击能量测定中几个问题的研究 19868.学位论文 郭琴 铁镍合金激光冲击处理表面强化效应研究 2006

本文对铁镍合金激光冲击处理表面强化效应进行了研究。文章采用JXA-840A型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350A型残余奥氏体分析仪等,测定了不同预处理工艺对奥氏体含量的影响,制备了激光冲击试样,以冲击能量70J、功率密度17.84GW/cm2进行了正常激光冲击强化和液氮深冷处理后再强化的对比试验。检测分析了激光冲击处理试样的力学性能变化,研究了Fe-20Ni合金激光冲击强化效果。结果表明:激光冲击强化能明显增加试样的显微硬度,在冲击区产生单一的残余压应力,从而改善金属材料的表面强度。

9.学位论文 代常友 阀式正作用液动冲击器的性能参数分析 2007

液动冲击器简称液动锤,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使其具有结构简单、适用深孔硬岩钻进等特点,在水文水井、地热井、油气井以及科学深钻中都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冲击器的性能参数又是衡量一个冲击器优劣的重要标志,能好好研究并优化其技术参数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总结了前人对从液动冲击器的冲击功和冲击频率的测定和计算的方法,对各种方法的利弊进行分析,并在这个基础之上,从液动冲击器的工作原理入手,提出了一种新的分段计算阀式正作用液动冲击器冲击功和冲击频率的方法,并且以YZ-73型液动冲击器为例进行了验证。

本文还对影响液动冲击器的冲击功和冲击频率的液体压力进行了分段分析和计算,并通过试验的方法,测定相关的实验数据,用FLUENT软件对起进行数值仿真模拟,以求获得更准确的性能参数。

在论文的最后,简单的对在冲击作用下的岩石破碎、冲击能量的传播规律和损失、冲锤作用下产生的应力波在传播过程中在各变化截面质点上的速度变化和力的变化规律进行了阐述。

10.期刊论文 杨镇. 王志文 小冲杆试验法及其在评定材料韧性方面的应用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8(1)

多位研究者证明,作为微试样技术之一的小冲杆试验法可以代替传统试验方法测出材料的各项力学性能.本文简要介绍了这种新型试验方法的工作原理,并详细介绍和分析了用小冲杆试验技术测定材料延脆性转变温度(DBTT或FATT)及断裂韧性(KIC或JIC)等韧性指标的研究工作,探讨了将此项微试样技术用于高温服役材料韧性评定的可行性.

引证文献(4条)

1. 刘扭参. 刘忠侠 复合变质对Al-20Si合金冲击性能的影响[期刊论文]-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2008(12)2. 李运升. 王耀邦 冲击器回转试验台冲击功的计算机测量方法[期刊论文]-中国水运(学术版) 2007(11)3. 李玉娥. 魏若奇. 者东梅 聚乙烯管材热熔对接焊冲击性能的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塑料 2006(6)

4. 朱一辛. 关明杰. 张晓冬 竹材增强杨木单板层积材冲击性能的研究[期刊论文]-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6)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wlcs200406007.aspx

授权使用:洛阳工学院(河南科技大学)(wflskd),授权号:37df7e81-6995-487b-a2f1-9e6b00b4015a

下载时间:2011年1月14日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