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运用

  奥苏贝尔认为,能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发生和保持的最有效策略,是利用适当的引导性材料对当前所学新内容加以定向与引导,即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能对新学习内容起固定、吸收作用。这种引导性材料被称为 “先行组织者”。因此,作为教师而言,需要在学习者能够有意义地学习新内容之前,在他们“已经知道的”(原有观念)和“需要知道的”(新概念、新知识)之间架起桥梁,从而使原有观念能对新概念、新知识真正起到固定、吸收作用(成为新知识的“固着点”),即实现认知结构的同化。教师虽然不能直接参与学习者认知结构的同化过程,但却可以通过对教学策略的具体运用对这一过程产生重要的影响。   “战争,人类的灾难”是小学《品德与社会》(粤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七课的教学内容,单元主题为“我们爱和平”。本课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战争及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影响。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战争形成个人见解。在本课教学中笔者运用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做了如下尝试。   一、呈现引导性材料,建立新旧知识间的关联   奥苏贝尔认为,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这就要求在每一节新课前,教师必须先正确掌握学生的知识现状,了解学生对于这些内容所具有的背景经验。如果学生对概念本身一无所知,那么,建立概念之间的联系就比较困难。   小学中高年级是学生逐步熟悉和理解社会生活的重要时期。面对战争的话题,相对于小学六年级学生而言虽然有些陌生与遥远,但战争毕竟是当今世界各国格局的现实表现,无论学生是怎样的认知状态,对于教师而言都应当帮助学生在这个时期建立一种“世界情怀”,认识战争,知道战争给人类带来哪些灾难,作为地球村一员能够做些什么。在这种前提下,带给教师的挑战是:如何将战争的话题拉近学生的生活?   为此,在本课开始前的课间休息时,笔者为学生播放了一段视频,作为“引导性材料”。视频呈现的是一段优美的自然风光片——清新的自然、历史的古迹、现代的建筑、科技的发展……笔者在本课开始时向学生发问:课前屏幕上放了一段视频,请问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如何?学生们很自然地感受到主题画面的呈现非常优美,于是各种表达溢于言表。这时笔者适时地推进:正像同学们所说,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的美好,下面再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看看美好的感受依旧吗?视频的内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战争及战争灾难图片,配以忧伤的音乐。很明显,从学生的脸部表情和肢体动作可以看出他们的惊讶与忐忑,看后笔者提出问题:请问,你看到了什么,想说什么吗?学生回答:看到了战争;看到了死亡;看到了伤残……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笔者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新课:战争,人类的灾难。此时,笔者出示课题,有意识地将本课题划分为两部分:战争和战争带给人类的灾难,笔者再继续追问:刚才你从视频中看到了战争,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对于战争,你知道什么?学生开始各抒己见……   至此,这样呈现的“先行组织者”,不仅激发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还使知识学习的意义和学习者关联起来,而且更加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将要学习的真正内容是什么,这些内容与自己生活中积累的原有知识有什么联系,最大的作用是能够把学习者已有的与问题解决的相关知识引入到学习情境中来,从而为后续阶段新知识的学习和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实质意义的信息和线索。   二、实施整合协调策略,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发生   在本课的学习设计中,教师依据学生的表述,及时抓住“第二次世界大战”话题展开信息交流,适时用PPT提供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图片及一些材料,并告知学生课本中也提供了相关的信息点,并通过自学和小组学习的方式落实以下四个信息点:①书中地图告知有哪些国家参与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你还知道其它参与的国家吗?②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怎样的灾难?③你还知道哪些战争,能否简单表述?④你知道当代战争具有什么特点吗?小组学习结束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根据学生交流的信息点,教师适时出示文字、数据、图片和影像片段,使学生不仅知道有哪些战争,还通过影视作品以及新闻报道直观地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深深地感觉到战争带给人类的灾难:死亡、伤残、贫穷、饥饿、污染、毁灭等等,并且对当代战争中导弹和生化武器的使用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有了更深切的认识。   应当说,呈现的材料相对教材内容是持于同一水平度的,并且具有某种或者某些相关的甚至是共同的属性,帮助并促进了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要素进行重新整合协调,并把当前所学的新概念纳入到认知结构的某一层次中。   三、分组合作探究,扩充完善认知结构   在本课拓展性学习中,笔者先是利用PPT播放引导性材料——战争给“儿童”造成灾难的图片,然后提出问题:“面对战争,作为我们,我们每一位儿童能够做些什么呢?”抛出问题后安排小组学习:①请学生们在小组内充分发表个人言论,在组长带领下集中小组观点;②明确职责做好与全班同学分享思想的准备工作。在小组汇报中,教师要做到:①鼓励学生言论自由;②做好言论导向的引领工作并适时进行恰当的评价。在小组汇报完毕后,笔者继续利用PPT播放引导性资料——播放来自非洲人民痛恨战争的公益广告和英国十岁小歌手用音乐表达的心声“Tell me why”。让学生在看中,在听中,继续地想,继续地说。在本课即将结束时,笔者要求学生课后在学习小组内以一个战争为例进行深入探究,可以以PPT、讲故事、表演剧、采访、评论、辩论等多种形式做好准备工作,在第二课时的学习中与全班同学尽情分享。   在课堂教学中,这种引导性材料和资料也就是思考线索式的先行组织者,它可以帮助学生确定思考的方向和线索,减少盲目探究带来的影响,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思维进程中,不断参照老师提供的“组织者”调整自己的思路,加快了解决问题的速度,提高了解决问题的准确性。在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后,教师积极进行评价,使学生在新旧概念之间建立关联,并协调整合了学生的新知识,顺利地扩充并完善了学生的认知结构。   教学空间从课内向课外延伸,在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中,有弹性地吸纳着社会和同伴带给的鲜活的社会生活事例,学生的学习基点在提升,学习态度在发展,学习能力在提高,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建立起了初步的社会责任感。   综上所述,本课在教学设计中实施“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目的是帮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究社会,并以此为基础,提升学生的生活情感。学生在清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时,更能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体会他人的心情和需要,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并积极地参与团队学习和集体生活。教师因地制宜地营造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环境,选取生活中真实可信的生动事例,采用学生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和解决关注的问题,使教学成为学生体验生活,参与社会,丰富社会认知和内心世界的有效过程。   (作者单位:深圳市福田区园岭小学   广东深圳 518028)   责任编辑 李子非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