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S Z 8741 :1997 表面光泽度--测量方法

JIS

JIS Z 8741: 1997

Specular glossiness---Methods of measurement 表面光泽度——测量方法

日本工业标准

日本标准委员会翻译出版

ICS 17.180.30

关键词:光泽度(表面),测量,表面反射,镜面 参考号:JIS Z 8741:1997(E )

Z 8741: 1997

本翻译版本以国际贸易和工业部修订的原版日本工业标准为基础,并经工业标准委员会根据工业标准化法审议通过。

制定日期:1959-03-30 修订日期:1997-09-20

官方报纸公布日期:1997-09-22

审核:日本工业标准委员会基础项目委员会

JIS Z 8471: 1997,1998年5月英文版第一版 翻译和出版:日本标准化协会

4-1-24,Akasaka, Minato-ku, 东京, 107-8440 日本 如果内容出现冲突,以原版日语版本为准。 JSA 1998

版权所有。除非另有规定,非经出版人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或通过任何方式对本刊物的任何部分进行复制或使用,不管是电子亦或机械部分,包括影印件和缩影胶片。 日本国内印刷。

标准分享网 www.bzfxw.com 免费下载

日本工业标准 JIS Z 8741:1997

表面光泽度——测量方法

1. 范围 本日本工业标准规定了目视平滑的工矿及制造工业产品表面光泽度的

测量方法。

备注1:本标准参考下列标准

JIS Z 8105 色彩术语汇编 JIS Z 8120 光学术语汇编 JIS Z 8401 数值舍入法

JIS Z 8701 色彩规格-CIE 1931标准色度制和CIE 1964补充标准色度制。

JIS Z 8720 测色用标准光及标准化光源 2 下列标准为本标准的对应国际标准:

ISO 2831: 1994 20°、45°或85°时非金属漆膜表面光泽的测量 ISO 7668: 1986 阳极氧化铝和铝合金 20°、45°、60°或85°角的

表面反射率和表面光泽的测量

2. 定义 对于本标准,JIS Z 8105和JIS Z 8120中的定义采用以下定义:

(1) 镜面反射 符合反射定律的光的反射,如定向反射面反射 (2) 漫反射 除镜面反射外的光的扩散反射 (3) 镜面反射率 反射辐射通量(或光通量反射)和入射辐射通量(或

入射光通量)的比

(4) 表面光泽 主要通过表面反射光强度测量的目视感觉属性 (5) 表面光泽度 通过数值表示的测量的表面光泽度数 (6) 光线接收角 光线接收系统光轴相对于试样表面的角度

3. 表面光泽度测量方法分类:表面光泽度测量方法分类应按照附表1进行。

的光通量。

当反射表面置于光源孔径试件T 时,S 1应置于滤光片L 2和视像S 1应成像于光线接收器孔径S 2中心位置。入射角θ应为连接孔径S 1中心和滤光片(滤光片主点)L 2的中心的线到试件T 基点的角度。开度角α1和α2应为S 1和S 2在位置L 2和L 3时角度的延伸。同时开度角α1‘应为孔径S 1在L 3位置时的视像的延伸。入射侧和接收侧光轴应在试件上交叉。但是,孔径可以用同样位置上的光源灯丝来替代。

标准分享网 www.bzfxw.com 免费下载

4.2 测量条件 测量表面光泽度时,应使用没有光偏的光源,同时应使用等同于标准光D65(1)和接收器和光谱入射率V (λ)(2)。

注(1):见JIS Z 8720中附表1(标准光源A 、D 65和相对频谱功率分配值)。 (2): 和JIS Z 8701中附表1(XYZ 色制色彩匹配功能)色彩匹配功能y

(λ)相同。

在1%的最大标度值范围内,使用仪器测得的光通量反射值显示应和入射到接收器的光通量成比例。

并且,通常情况下,光源对正切于入射表面的试件的照射面积不小于10mm 。测量设备条件应符合附表2。

表2

测量设备条件

几何条件

方法1

入射角(θ) 接收角(θ) 光源成像开度角 接收器开度角

入射面内侧

(α1) 垂直面内侧

(β1) 入射面内侧(α2) 垂直面内侧(β2)

测量方法分类

方法2

方法3

方法4

方法5

4.3 计算方法 表面光泽度Gs (θ)应按照下述公式(1)进行计算:

这里: φs :相对于设定入射角θ的试件表面反射光通量

φos :相对于设定入射角θ的标准表面反射光通量 Gos (θ):所采用的标准表面光泽度(%)

通常不进行漫反射校正。如果有特殊要求要进行漫反射校正,采用在垂直方向测得的漫反射光通量φn 进行校正。公式(2)中的Δφs 应从表面反射光通量φs

α2和β2:0度接收角下接收器的开度角

注:Δφ校正值可以直接测量,即,在垂直于入射面的表面上,在α2和β2的接收角下,测量反射光通量获得的Δφ值。

5. 表面光泽度标准 在玻璃表面(在全部可视波长范围内,其折射指数均保持恒定值1.567)上,设定入射角θ下,表面光泽度应为标准值。在这种情况下,此数值应为100%。

注:本标准表面反射率ρ0(θ)和入射角之间的关系如下: θ 20° 45° 60° 75° 85° ρ0(θ) 0.0491 0.0597 0.1001 0.2646 0.6191

6. 标准表面

6.1 基本标准表面 透明或黑色玻璃平滑表面。此类表面应作为设定入射角θ下的表面光泽度的基本标准表面。表面光泽度应按照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1) 在表示为波长功能的基本标准表面折射指数n (λ)已知的情况下,表

面光泽度Gs (θ)应通过下面公式(3)计算得出:

这里

: S D (λ)

:标准光D

65相对频谱分配

V (λ):频谱发光效率 ρ(θ,λ):通过使用折射指数n (λ),利用菲涅耳公式得出的在设定入射角下的基本标准表面的频谱反射率。 注(3):菲涅耳公式:

(2) 表面光泽度应通过下面公式计算,使用基本标准表面的设定入射角度

下的可视(表面反射率)。基本标准表面通过表面反射仪来实现,其频谱特性,综合光源和接收器,符合标准光D65(1)和频谱发光效率V (λ)。

这里

k :比例常数,在θ为20、45、60、75和80度时,分别为270、240、160、62和14。

注:

1. 使用透明玻璃时,应采用楔形玻璃,双面制作平滑。 由于背面存在表面反射光分散,所以楔形玻璃角不必进入接收器孔径。 而且,背面应涂黑漆进行保护,以免出现反射。 2. 使用黑色玻璃时,其厚度应满足光线不能到达背面。 3. 前表面应没有灼痕、脱硫或裂纹等。

表3 基本标准表面光泽度

6.2 实用标准表面 根据不同的表面光泽度用途,表面光泽度实用标准表面应为乳光表面、白釉表面或和试件材质相同的表面。应通过测量设备将其校正为基本标准表面。

注:在实用标准表面上,随着时间变化,表面光泽度容易因瑕疵或变质而发生改变,因此有时应对其进行校正。 7. 测量结果表示

7.1测量值附件项 测量结果应附加下列信息:

(1) 测量方法分类 应对1到5部分所采用的方法进行清晰的纪录,并附

加表1中给出的符号。

(2) 测量设备分类 最好附加所使用测量设备的名称。 7.2测量结果的输入方法 对于测量结果,光泽度值和测量设备名称应记录如下:

如:Gs (600)=42% ΟΟ 结果ΟΟ光泽计类型 注: 1 根据JIS Z 8401,十进制的一位应进行舍入。

2 %符号可以省略。

参考资料(信息)

阳极氧化铝和铝合金-45度角下测量表面反射率

本参考资料用来解释45度角下阳极氧化铝和铝合金表面反射率的测量方法,不构成本标准的组成部分。

注:本测量方法是ISO 7668:1986 《阳极氧化铝和铝合金 20°、45°、60°或85°角的表面反射率和表面光泽的测量》中的方法E 。 1 测量方法

1.1测量设备 表面发射率的测量应采用的方法是:将设定开度角的光通量通过下图1所示设备,在设定入射角直接导向试件表面。在表面反射方向上的开度角光通量由接收器进行测量。

光源S 的孔径置于滤光片焦点。当反射表面置于光源孔径试件P 时,S 应清晰成像于光线接收器孔径B 中心位置。入射角θ由连接孔径S 中心和滤光片(滤光

片主点)L 2中心的线和试件P 的基线组成。同时开度角δ或δ为孔径S 或B 在L 2或L 1位置时的视像的延伸。入射侧和接收侧光轴应在试件上交叉。

参考图 1 表面反射率测量设备示意图

标准光D65(1)和接收器和光谱入射率V (λ)。

在1%的最大标度值范围内,使用仪器测得的光通量反射值显示应和入射到接收器的光通量成比例。

测量设备的几何条件应符合参考表1。

标准分享网 www.bzfxw.com 免费下载

参考表 1 测量设备几何条件

条件

入射角(θ)

接收角(θ‘)

入射侧开度角δ

‘反射侧开度角δ 角度 45±0.1θ±0.1 3.44±0.23(环形) 3.44±0.23(环形)

1.3 计算 表面反射率应按照公式(1)计算。

这里:φs : 相对于设定入射角θ的试件表面反射光通量

φos :相对于设定入射角θ的标准表面反射光通量

R os (45):所使用的标准表面反射率(%)

2 表面反射率标准表面 应采用下面表面的任何一种作为表面反射率标准表面。

2.1透明或黑色玻璃平滑表面。角度45度。表面反射率通过菲涅耳公式[见公式

(4)]利用折射指数n e 和水银频谱(波长546.1nm )e 线进行计算。

2.2

角度45度下反射

率R

os ,

45度等腰三角形,透明玻璃内部总反射棱镜置于参考图1中的Q 位置。利用公式(2),使用玻璃的折射指数n e 进行计算。

注:使用本公式进行计算时,并且采用下列折射指数值时,反射率R os 如下:

n e R os

1.500 92.16

1.523 91.59

1.567 90.48

1.600 89.63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