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选参考书目

内 容

绪论(2课时)

重点与说明:

本绪论重点向学生介绍课程的主要内容、开设目的、授课方式、学习方法等问题,从思想引起高度重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历史和历史要籍

二、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开设目的

三、本门课程授课方式和学习方法

思考题:

1. 试述历史与历史要籍的关系。

2. 制定一个你学习本课程的计划。

参考书目:

1.柴德赓著《史籍举要》北京出版社 1982年

2.张舜徽主编《中国史学名著解题》中国青年出版社 1984年

3.杜泽逊著《文献学概要》中华书局 20001年

4.郭锡良等编《古代汉语》天津教育出版社 1996年

5.《辞海》/《辞源》/《康熙字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6.《中国历史纪年》荣孟源编 三联书店 1956年

第一编 考古文献(6课时)

重点与说明:

本章重点向学生介绍考古文献资料的基本情况以及几种考古文献资料,并通过具体选文感知考古文献资料,其难点在于甲骨文、金文古文字的释读和它们的史料价值的分析。

一、考古文献概述

1.甲骨文

2.金文

3.简牍帛书与敦煌文书

二、文章选讲

(1)《武丁卜辞二则》 (2)《大盂鼎铭》 (3)《利簋》 思考题:

1. 为什么说甲骨文、金文具有史料价值?

2. 简述甲骨文、金文的文字特点。

3. 简述甲骨卜辞的结构特点。

4. 翻译:《武丁卜辞二则》、《大盂鼎铭》、《利簋》

参考书目:

1.《甲骨文合集》胡厚宣 中华书局 1979年

2.《殷周青铜器通论》容庚、张维持著 科学出版社 1958年

3.《西周铜器断代》陈梦家 《考古学报》9——14期(1955.12——1956.12)

4.《简牍学研究》(第一辑)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96年

5.《敦煌文书与唐史研究》刘进宝著 台湾叶文出版社 2000年

5. 《敦煌历史文化》刘进宝著 甘肃人民出版社 2000年

第二编 纪传体类(22课时)

重点与说明:

本章在要籍部分重点向学生讲授纪传体史书的总体情况以及重点史籍的基本内容;在文

选部分通过对特色选文文意的疏通、字词的辨析、语法的分析,从而达到准确理解和运用文献史料的目的。本章难点在于文言文的字词用法、语法现象和史料价值分析。

一纪传体概述

二、重点书目介绍

(1)《史记》 (2)《汉书》 (3)《后汉书》

(4)《三国志》及裴注 (5)《宋书》 (6)《隋书》

三、文章选讲

(1)《秦始皇本纪》 (2)《货殖列传》 (3)《百官公卿表序》

(4)《食货志上》 (5)《党锢列传序》 (6)《诸葛亮传》 (7)《让县自明本志令》

(8)《谢灵运传》 (9)《隋书经籍志序》 (10)《郑和传》

思考题:

1. 制作二十六史一览表。

2. 为什么纪传体史书会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史”?

3. 试比较《史记》与《汉书》的异同。

4. 试述裴松之的注书特点。

5. 运用史料对诸葛亮的品格。

6. 每篇选文至少翻译一段。

参考书目:

1. 前四史选读一部,其它纪传体选看部分内容(所读之书应以中华书局版或上海古籍出版

社版为好)

2. 《史记教程》安平秋 张大可 俞樟华著 华文出版社 2003年

第三编 编年传类(16课时)

重点与说明:

本章在要籍部分重点向学生讲授编年体史书的总体情况以及重点史籍的基本内容;在文选部分通过对特色选文文意的疏通、字词的辨析、语法的分析,从而达到准确理解和运用文献史料的目的。本章难点在于文言文的字词用法、语法现象和史料价值分析。

一、编年传概述

二、重点书目介绍

(1)《春秋》 (2)《左传》 (3)《两汉纪》 (4)《资治通鉴》

(5)《续资治通鉴长编》 (6)《续资治通鉴》 (7)《明实录》

三、文章选讲

(1)《城濮之战》 (2)《司马光论三家分晋》 (3)《宋太祖收兵权》

(4)《作铁榜申诫公侯》

思考题:

1. 何谓编年体?其有何优缺点?

2. 简述《左传》在中国史学史上的成就。

3. 《资治通鉴》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4. 何谓实录?将整个朝代的实录完整地保存至今的实录有哪些?

5. 每篇选文至少翻译一段。

参考书目:

1.《资治通鉴》[宋] 司马光 中华书局 1956年。

2.《续资治通鉴》[清] 毕沅 中华书局 1957年

3. 《明实录》台湾显微胶卷影印本 1961年

第四编 纪事本末体类(8学时)

重点与说明:

本章在要籍部分重点向学生讲授记事本末体史书的总体情况以及重点史籍的基本内容;在文选部分通过对特色选文文意的疏通、字词的辨析、语法的分析,从而达到准确理解和运用文献史料的目的。本章难点在于文言文的字词用法、语法现象和史料价值分析。

一、纪事本末体概述

二、重点书目介绍

(1)《资治通鉴纪事本末》 (2)《宋未纪事本末》

(3)《元史纪事末》 (4)《明史纪事本末》

三、文章选讲

(1)《安史之乱》 (2)《王安石变法》 (3)《削夺诸藩》

思考题:

1. 试比较说明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三种史书体裁各自优缺点。

2. 制作历代纪事本末体史书一览表。

3. 每篇选文至少翻译一段。

参考书目:

1.《通鉴记事本末》[宋] 袁枢 中华书局 1964年

2.《宋史记事本末》[明] 陈邦瞻 中华书局 1977年

4. 《圣武记》[清] 魏源 中华书局 1984年

第五编 别史、杂史类(8学时)

重点与说明:

本章在要籍部分重点向学生讲授别史杂、史类史书的总体情况以及重点史籍的基本内容;在文选部分通过对特色选文文意的疏通、字词的辨析、语法的分析,从而达到准确理解和运用文献史料的目的。本章难点在于文言文的字词用法、语法现象和史料价值分析。

一、别史、杂史类概述

二、重点书目介绍

(1)《逸周书》 (2)《世本》

(3)《国语》 (4)《战国策》

三、文章选讲

(1)《克殷解》 (2)《越王勾践灭吴》

(3)《苏秦以连横说秦》 (4)《作篇》

思考题:

1. 什么是国别体?试举例说明其价值。

2. 简述《逸周书》的史学价值。

3. 每篇选文至少翻译一段。

参考书目:

1.《国语》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年

3. 《战国策》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年

第六编 传记、笔记类(8学时)

重点与说明:

本章在要籍部分重点向学生讲授传记、笔记类史书的总体情况以及重点史籍的基本内容;在文选部分通过对特色选文文意的疏通、字词的辨析、语法的分析,从而达到准确理解和运用文献史料的目的。本章难点在于文言文的字词用法、语法现象和史料价值分析。

一、传记、笔记类概述

(1)《明儒学案》 (2)《宋元学案》 (3《梦溪笔谈》 (4)《容斋随笔》

(5)《日知录》 (6)《潜研堂文集》 (7)《龚定庵文集》 (8)《世说新语》

三、文章选讲

(1)《汰侈》 (2)《宋世风情》 (3)《经史子集之名何昉》

思考题:

1. 试述学术史的产生与发展。

2. 试述《宋元学案》的史学价值。

3. 试述《日知录》的史学价值。

4. 《世说新语》介评。

5. 每篇选文至少翻译一段。

参考书目:

1.《明儒学案》[清] 黄宗羲 中华书局 1985年

2.《容斋随笔》[宋] 洪迈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年

3.《世说新语》[刘宋] 刘义庆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2年

4.《日知录》黄汝成集释、秦克诚点校 岳鹿书社 1994年

第七编 政书、诏令奏议类(8学时)

重点与说明:

本章在要籍部分重点向学生讲授政书、诏令奏议类史书的总体情况以及重点史籍的基本内容;在文选部分通过对特色选文文意的疏通、字词的辨析、语法的分析,从而达到准确理解和运用文献史料的目的。本章难点在于文言文的字词用法、语法现象和史料价值分析。

一、政书、诏令奏议类概述

二、重点书目介绍

(1)《通典》 (2)《通志》 (3)《文献通考》

(4)《宋会要辑稿》 (5)《唐大诏令集》 (6)《历代名臣奏议三百五十卷》

三、文章选讲

(1)《食货典· 田制》 (2)《通志总序》 (3)《朱敬则请择史官》

思考题:

1. 举例说明典制体的特点。

2. 试述郑樵的史学思想。

3. 制作历代会要一览表。

4. 每篇选文至少翻译一段。

参考书目:

1.《通典》[唐] 杜佑 中华书局 1988年

2.《十通》合刊本 中华书局 1982年

3.《宋会要辑稿》[清] 徐松辑 中华书局 1957年

第八编 地理、方志类(8学时)

重点与说明:

本章在要籍部分重点向学生讲授地理、方志类史书的总体情况以及重点史籍的基本内容;在文选部分通过对特色选文文意的疏通、字词的辨析、语法的分析,从而达到准确理解和运用文献史料的目的。本章难点在于文言文的字词用法、语法现象和史料价值分析。

一、地理、方志类概述

(1)《水经注》 (2)《洛阳伽蓝记》 (3)《元和郡县志》 (4)《华阳国志》 (5)《大唐西域记》 (6)《太平寰宇记》 (7)《读史方舆纪要》

三、文章选讲

(1)《鲍邱水》 (2)《法云寺》

思考题:

1. 方志、地理类书籍溯源。

2. 《华阳国志》介评。

3. 简述《水经注》的价值。

4. 每篇选文至少翻译一段。

参考书目:

1.《山海经校注》袁珂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年

2.《华阳国志校注》刘琳 巴蜀出版社 1984年

3.《洛阳伽蓝记校释》周祖谟 中华书局 1963年

4.《大唐西域记校注》季羡林 中华书局 1985年

第九编 史论、史考类(8学时)

重点与说明:

本章在要籍部分重点向学生讲授史论、史考类史书的总体情况以及重点史籍的基本内容;在文选部分通过对特色选文文意的疏通、字词的辨析、语法的分析,从而达到准确理解和运用文献史料的目的。本章难点在于文言文的字词用法、语法现象和史料价值分析。

一、史论、史考类概述

二、重点书目介绍

(1)《史通》 (2)《读通鉴论》 (3)《廿二史札记》

(4)《廿二史考异》 (5)《十七史商榷》 (6)《文史通义》

三、文章选讲

(1)《二体》 (2)《书教下》

思考题:

1. 简述刘知己的史学思想。

2. 简述章学诚的史学思想。

3. 简述王夫之的史学思想。

4. 简述《廿二史札记》的史学价值。

5. 每篇选文至少翻译一段。

参考书目:

1.《史通通释》[清] 浦起龙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年

2.《文史通义校注》叶瑛 中华书局 1988年

3.《读通鉴论》[清]王夫之 中华书局 1975年

4.《廿二史考异》[清] 钱大昕 商务印书馆 1958年

5.《廿二史札记校证》王树民 中华书局 1982年

第十编 经书类(6学时)

重点与说明:

本章在要籍部分重点向学生讲授经书类史书的总体情况以及重点史籍的基本内容;在文选部分通过对特色选文文意的疏通、字词的辨析、语法的分析,从而达到准确理解和运用文献史料的目的。本章难点在于文言文的字词用法、语法现象和史料价值分析。

一、经史类概述

(1)《周易》 (2)《尚书》 (3)《诗经》

(4)《周礼》 (5)《十三经注疏》

三、文章选讲

(1)《牧誓》 (2)《七月》 (3)《大同》

思考题:

1. 你如何看待经书的史料价值。

2. 史述经的今古文之争。

3. 史述十三经的形成。

4. 关于商纣王的在评价。

5. 每篇选文至少翻译一段。

参考书目:

1.《经学纂要》蒋伯潜著 岳麓书社 1990年

2.《十三经注疏》[清] 阮元汇刻 中华书局 1980年

第十一编 类书、目录书类(4学时)

重点与说明:

本章在要籍部分重点向学生讲授类书、目录书类史书的总体情况以及重点史籍的基本内容;在文选部分通过对特色选文文意的疏通、字词的辨析、语法的分析,从而达到准确理解和运用文献史料的目的。本章难点在于文言文的字词用法、语法现象和史料价值分析。

一、类书、目录类概述

二、重点书目介绍

(1)《太平御览》 (2)《册府元龟》 (3)《永乐大典》

(4)《古今图书集成》 (7)《四库全书》

三、文章选讲

(1)《史部总叙》

思考题:

1. 类书与丛书有何区别?

2. 类举我国古代几部重要的类书与丛书。

3. 简述我国古代目录学发展史。

参考书目:

1.《册府元龟》[宋]王钦若、杨亿等 中华书局 1960年

2.《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清] 纪昀 中华书局 1965年

《中国历史文选》教学指南

说明:

1.课程性质: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是四年制师范本科院校历史教育专业开设的一门工具性专业基础课。

2.教学目的:设置本课程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阅读和使用我国古代文献典籍的能力,同时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研究中国历史奠定一个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从纵深去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增强民放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本课程应与中国古代史教学紧密结合,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独立的工作能力

3.教学内容: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古代重要的历史文献的简要介绍(作者及成书经过、史料来源、体例、内容、评价、注本与参考书、版本)和典型文章的选读(古文的字、词、句、语法、译、文章的史料价值)两部分,另外还涉及中国史学史、文献学等方面的内

容。

4.总 学 时:本课程总学时108课时,具体分配见各章安排。

5.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课堂辩论、习题训练、论文指导和学生自学等方法。

内 容

绪论(2课时)

重点与说明:

本绪论重点向学生介绍课程的主要内容、开设目的、授课方式、学习方法等问题,从思想引起高度重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历史和历史要籍

二、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开设目的

三、本门课程授课方式和学习方法

思考题:

4. 试述历史与历史要籍的关系。

5. 制定一个你学习本课程的计划。

参考书目:

1.柴德赓著《史籍举要》北京出版社 1982年

2.张舜徽主编《中国史学名著解题》中国青年出版社 1984年

3.杜泽逊著《文献学概要》中华书局 20001年

4.郭锡良等编《古代汉语》天津教育出版社 1996年

5.《辞海》/《辞源》/《康熙字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6.《中国历史纪年》荣孟源编 三联书店 1956年

第一编 考古文献(6课时)

重点与说明:

本章重点向学生介绍考古文献资料的基本情况以及几种考古文献资料,并通过具体选文感知考古文献资料,其难点在于甲骨文、金文古文字的释读和它们的史料价值的分析。

四、考古文献概述

1.甲骨文

2.金文

3.简牍帛书与敦煌文书

二、文章选讲

(1)《武丁卜辞二则》 (2)《大盂鼎铭》 (3)《利簋》

思考题:

6. 为什么说甲骨文、金文具有史料价值?

7. 简述甲骨文、金文的文字特点。

8. 简述甲骨卜辞的结构特点。

9. 翻译:《武丁卜辞二则》、《大盂鼎铭》、《利簋》

参考书目:

1.《甲骨文合集》胡厚宣 中华书局 1979年

2.《殷周青铜器通论》容庚、张维持著 科学出版社 1958年

3.《西周铜器断代》陈梦家 《考古学报》9——14期(1955.12——1956.12)

4.《简牍学研究》(第一辑)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96年

5.《敦煌文书与唐史研究》刘进宝著 台湾叶文出版社 2000年

6. 《敦煌历史文化》刘进宝著 甘肃人民出版社 2000年

第二编 纪传体类(22课时)

重点与说明:

本章在要籍部分重点向学生讲授纪传体史书的总体情况以及重点史籍的基本内容;在文选部分通过对特色选文文意的疏通、字词的辨析、语法的分析,从而达到准确理解和运用文献史料的目的。本章难点在于文言文的字词用法、语法现象和史料价值分析。

一纪传体概述

二、重点书目介绍

(1)《史记》 (2)《汉书》 (3)《后汉书》

(4)《三国志》及裴注 (5)《宋书》 (6)《隋书》

三、文章选讲

(1)《秦始皇本纪》 (2)《货殖列传》 (3)《百官公卿表序》

(4)《食货志上》 (5)《党锢列传序》 (6)《诸葛亮传》 (7)《让县自明本志令》

(8)《谢灵运传》 (9)《隋书经籍志序》 (10)《郑和传》

思考题:

7. 制作二十六史一览表。

8. 为什么纪传体史书会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史”?

9. 试比较《史记》与《汉书》的异同。

10. 试述裴松之的注书特点。

11. 运用史料对诸葛亮的品格。

12. 每篇选文至少翻译一段。

参考书目:

7. 前四史选读一部,其它纪传体选看部分内容(所读之书应以中华书局版或上海古籍出版

社版为好)

8. 《史记教程》安平秋 张大可 俞樟华著 华文出版社 2003年

第三编 编年传类(16课时)

重点与说明:

本章在要籍部分重点向学生讲授编年体史书的总体情况以及重点史籍的基本内容;在文选部分通过对特色选文文意的疏通、字词的辨析、语法的分析,从而达到准确理解和运用文献史料的目的。本章难点在于文言文的字词用法、语法现象和史料价值分析。

一、编年传概述

二、重点书目介绍

(1)《春秋》 (2)《左传》 (3)《两汉纪》 (4)《资治通鉴》

(5)《续资治通鉴长编》 (6)《续资治通鉴》 (7)《明实录》

三、文章选讲

(1)《城濮之战》 (2)《司马光论三家分晋》 (3)《宋太祖收兵权》

(4)《作铁榜申诫公侯》

思考题:

6. 何谓编年体?其有何优缺点?

7. 简述《左传》在中国史学史上的成就。

8. 《资治通鉴》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9. 何谓实录?将整个朝代的实录完整地保存至今的实录有哪些?

10. 每篇选文至少翻译一段。

参考书目:

1.《资治通鉴》[宋] 司马光 中华书局 1956年。

2.《续资治通鉴》[清] 毕沅 中华书局 1957年

4. 《明实录》台湾显微胶卷影印本 1961年

第四编 纪事本末体类(8学时)

重点与说明:

本章在要籍部分重点向学生讲授记事本末体史书的总体情况以及重点史籍的基本内容;在文选部分通过对特色选文文意的疏通、字词的辨析、语法的分析,从而达到准确理解和运用文献史料的目的。本章难点在于文言文的字词用法、语法现象和史料价值分析。

a) 纪事本末体概述

二、重点书目介绍

(1)《资治通鉴纪事本末》 (2)《宋未纪事本末》

(3)《元史纪事末》 (4)《明史纪事本末》

三、文章选讲

(1)《安史之乱》 (2)《王安石变法》 (3)《削夺诸藩》

思考题:

5. 试比较说明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三种史书体裁各自优缺点。

6. 制作历代纪事本末体史书一览表。

7. 每篇选文至少翻译一段。

参考书目:

1.《通鉴记事本末》[宋] 袁枢 中华书局 1964年

2.《宋史记事本末》[明] 陈邦瞻 中华书局 1977年

4. 《圣武记》[清] 魏源 中华书局 1984年

第五编 别史、杂史类(8学时)

重点与说明:

本章在要籍部分重点向学生讲授别史杂、史类史书的总体情况以及重点史籍的基本内容;在文选部分通过对特色选文文意的疏通、字词的辨析、语法的分析,从而达到准确理解和运用文献史料的目的。本章难点在于文言文的字词用法、语法现象和史料价值分析。

一、别史、杂史类概述

二、重点书目介绍

(1)《逸周书》 (2)《世本》

(3)《国语》 (4)《战国策》

三、文章选讲

(1)《克殷解》 (2)《越王勾践灭吴》

(3)《苏秦以连横说秦》 (4)《作篇》

思考题:

5. 什么是国别体?试举例说明其价值。

6. 简述《逸周书》的史学价值。

7. 每篇选文至少翻译一段。

参考书目:

1.《国语》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年

2. 《战国策》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年

第六编 传记、笔记类(8学时)

重点与说明:

本章在要籍部分重点向学生讲授传记、笔记类史书的总体情况以及重点史籍的基本内容;在文选部分通过对特色选文文意的疏通、字词的辨析、语法的分析,从而达到准确理解和运用文献史料的目的。本章难点在于文言文的字词用法、语法现象和史料价值分析。

一、传记、笔记类概述

五、重点书目介绍

(1)《明儒学案》 (2)《宋元学案》 (3《梦溪笔谈》 (4)《容斋随笔》

(5)《日知录》 (6)《潜研堂文集》 (7)《龚定庵文集》 (8)《世说新语》

六、文章选讲

(1)《汰侈》 (2)《宋世风情》 (3)《经史子集之名何昉》 思考题:

6. 试述学术史的产生与发展。

7. 试述《宋元学案》的史学价值。

8. 试述《日知录》的史学价值。

9. 《世说新语》介评。

10. 每篇选文至少翻译一段。

参考书目:

1.《明儒学案》[清] 黄宗羲 中华书局 1985年

2.《容斋随笔》[宋] 洪迈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年

3.《世说新语》[刘宋] 刘义庆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2年

4.《日知录》黄汝成集释、秦克诚点校 岳鹿书社 1994年

第七编 政书、诏令奏议类(8学时)

重点与说明:

本章在要籍部分重点向学生讲授政书、诏令奏议类史书的总体情况以及重点史籍的基本内容;在文选部分通过对特色选文文意的疏通、字词的辨析、语法的分析,从而达到准确理解和运用文献史料的目的。本章难点在于文言文的字词用法、语法现象和史料价值分析。

一、政书、诏令奏议类概述

二、重点书目介绍

(1)《通典》 (2)《通志》 (3)《文献通考》

(4)《宋会要辑稿》 (5)《唐大诏令集》 (6)《历代名臣奏议三百五十卷》

三、文章选讲

(1)《食货典· 田制》 (2)《通志总序》 (3)《朱敬则请择史官》 思考题:

5. 举例说明典制体的特点。

6. 试述郑樵的史学思想。

7. 制作历代会要一览表。

8. 每篇选文至少翻译一段。

参考书目:

1.《通典》[唐] 杜佑 中华书局 1988年

2.《十通》合刊本 中华书局 1982年

3.《宋会要辑稿》[清] 徐松辑 中华书局 1957年

第八编 地理、方志类(8学时)

重点与说明:

容;在文选部分通过对特色选文文意的疏通、字词的辨析、语法的分析,从而达到准确理解和运用文献史料的目的。本章难点在于文言文的字词用法、语法现象和史料价值分析。

一、地理、方志类概述

二、重点书目介绍

(1)《水经注》 (2)《洛阳伽蓝记》 (3)《元和郡县志》 (4)《华阳国志》 (5)《大唐西域记》 (6)《太平寰宇记》 (7)《读史方舆纪要》

三、文章选讲

(1)《鲍邱水》 (2)《法云寺》

思考题:

5. 方志、地理类书籍溯源。

6. 《华阳国志》介评。

7. 简述《水经注》的价值。

8. 每篇选文至少翻译一段。

参考书目:

1.《山海经校注》袁珂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年

2.《华阳国志校注》刘琳 巴蜀出版社 1984年

3.《洛阳伽蓝记校释》周祖谟 中华书局 1963年

4.《大唐西域记校注》季羡林 中华书局 1985年

第九编 史论、史考类(8学时)

重点与说明:

本章在要籍部分重点向学生讲授史论、史考类史书的总体情况以及重点史籍的基本内容;在文选部分通过对特色选文文意的疏通、字词的辨析、语法的分析,从而达到准确理解和运用文献史料的目的。本章难点在于文言文的字词用法、语法现象和史料价值分析。

一、史论、史考类概述

二、重点书目介绍

(1)《史通》 (2)《读通鉴论》 (3)《廿二史札记》

(4)《廿二史考异》 (5)《十七史商榷》 (6)《文史通义》

三、文章选讲

(1)《二体》 (2)《书教下》

思考题:

6. 简述刘知己的史学思想。

7. 简述章学诚的史学思想。

8. 简述王夫之的史学思想。

9. 简述《廿二史札记》的史学价值。

10. 每篇选文至少翻译一段。

参考书目:

1.《史通通释》[清] 浦起龙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年

2.《文史通义校注》叶瑛 中华书局 1988年

3.《读通鉴论》[清]王夫之 中华书局 1975年

4.《廿二史考异》[清] 钱大昕 商务印书馆 1958年

5.《廿二史札记校证》王树民 中华书局 1982年

第十编 经书类(6学时)

重点与说明:

选部分通过对特色选文文意的疏通、字词的辨析、语法的分析,从而达到准确理解和运用文献史料的目的。本章难点在于文言文的字词用法、语法现象和史料价值分析。

一、经史类概述

二、重点书目介绍

(1)《周易》 (2)《尚书》 (3)《诗经》

(4)《周礼》 (5)《十三经注疏》

三、文章选讲

(1)《牧誓》 (2)《七月》 (3)《大同》

思考题:

3. 你如何看待经书的史料价值。

4. 史述经的今古文之争。

5. 史述十三经的形成。

6. 关于商纣王的在评价。

7. 每篇选文至少翻译一段。

参考书目:

1.《经学纂要》蒋伯潜著 岳麓书社 1990年

2.《十三经注疏》[清] 阮元汇刻 中华书局 1980年

第十一编 类书、目录书类(4学时)

重点与说明:

本章在要籍部分重点向学生讲授类书、目录书类史书的总体情况以及重点史籍的基本内容;在文选部分通过对特色选文文意的疏通、字词的辨析、语法的分析,从而达到准确理解和运用文献史料的目的。本章难点在于文言文的字词用法、语法现象和史料价值分析。

一、类书、目录类概述

二、重点书目介绍

(1)《太平御览》 (2)《册府元龟》 (3)《永乐大典》

(4)《古今图书集成》 (7)《四库全书》

三、文章选讲

(1)《史部总叙》

思考题:

8. 类书与丛书有何区别?

9. 类举我国古代几部重要的类书与丛书。

10. 简述我国古代目录学发展史。

参考书目:

1.《册府元龟》[宋]王钦若、杨亿等 中华书局 1960年

2.《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清] 纪昀 中华书局 1965年

《中国历史文选》参考题

绪论

1.试述历史与历史要籍的关系。

2.制定一个你学习本课程的计划。

第一编 考古文献

1.为什么说甲骨文、金文具有史料价值?

2.简述甲骨文、金文的文字特点。

3.简述甲骨卜辞的结构特点。

4.名词解释: 二重证据法 甲骨文 甲骨四堂 金文 敦煌文书

5.翻译:《武丁卜辞二则》、《大盂鼎铭》、《利簋》

第二编 纪传体类

1.制作二十六史一览表。

2.为什么纪传体史书会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史”?

3.试比较《史记》与《汉书》的异同。

4.试述《后汉书》的特点。

5.试述裴松之的注书特点。

6.名词解释:纪传体 司马迁 史记三家注 班固 设馆修史

7.试评价秦始皇。

8.试述司马迁的经济

9.运用史料对诸葛亮的品格。

10.试述党锢之祸兴起的原因。

11.每篇选文至少翻译一段。

第三编 编年传类

1.何谓编年体?其有何优缺点?

2.简述《左传》在中国史学史上的成就。

3.《资治通鉴》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4.何谓实录?将整个朝代的实录完整地保存至今的实录有哪些?

5.试分析秦晋淝水之战双方胜败原因。

6.试分析“申诫公侯榜文”所反映的明初社会问题。

7.试分析宋太祖收兵权的社会背景。

8.每篇选文至少翻译一段。

第四编 纪事本末体类

1.试比较说明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三种史书体裁各自优缺点。

2.制作历代纪事本末体史书一览表。

3.试分析建文帝削夺诸藩的原因及影响。

4.试分析王安石变法的社会原因及其影响。

5.每篇选文至少翻译一段。

第五编 别史、杂史类

8.试述别史杂史的特点。

9.什么是国别体?试举例说明其价值。

6.简述《逸周书》的史学价值。

7.试评述厉王专利。

8.每篇选文至少翻译一段。

第六编 传记、笔记类

1.试述学术史的产生与发展。

2.试述《宋元学案》的史学价值。

3.试述《日知录》的史学价值。

4.《世说新语》介评。

5.试述魏晋风度。

6.每篇选文至少翻译一段。

第七编 政书、诏令奏议类

1.举例说明典制体的特点。

2.试述杜佑的史学成就。

3.试述马端临的史学成就。

4.试述郑樵的史学思想。

5.制作历代会要一览表。

6.试述均田制。

7.每篇选文至少翻译一段。

第八编 地理、方志类

1.试述方志、地理类书籍的源流。

2.《华阳国志》介评。

3.简述《水经注》的价值。

4.试述《洛阳伽蓝记》的价值。

5.名词解释:《山海经》 《元和郡县志》 《大唐西域记》

6.每篇选文至少翻译一段。

第九编 史论、史考类

1.简述刘知己的史学思想。

2.简述章学诚的史学思想。

3.简述王夫之的史学思想。

4.简述《廿二史札记》的史学价值。

5.每篇选文至少翻译一段。

第十编 经书类

1.你如何看待经书的史料价值。

2.试述经的今古文之争。

3.史述十三经的形成。

4.关于商纣王的在评价。

5.诗经七月所描述的农人生产生活简论。

6.名词解释:十三经 诗经六义 孔子 孟子

7.每篇选文至少翻译一段。

第十一编 类书、目录书类

1.类书与丛书有何区别?

2.类举我国古代几部重要的类书与丛书。

3.简述我国古代目录学发展史。 《读史方舆纪要》

4.名词解释: 类书 丛书 四分法 《太平御览》 《册府元龟》 《永乐大典》 《四库全书》

《中国历史文选》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本科历史专业

考试对象:本科历史专业一年级学生

一、课程考核目的:检验学生对本课程相关知识的掌握,巩固所学课程内容。

二、课程考试方式及时间: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学期末。

三、教学时数:108

四、教材与参考书目:

选用教材:

张大可、邓瑞全主编《中国历史文选》,商务印书馆出版/周予同主编《中国历史文选》,上海古籍出版社/何晋主编《新编中国历史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

主要教学参考书:

①赵淡元主编《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高等教育出版社

②张衍田主编《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北京大学出版社

③张金龙主编《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高等教育出版社

④柴德赓著《史籍举要》北京出版社吕振羽著《中国历史讲稿》

⑤张舜徽主编《中国史学名著解题》中国青年出版社

⑥杜泽逊著《文献学概要》中华书局

五、考核内容与考核要求:

第一编 考古文献

考核内容

1. 甲骨文

2.金文

3.简牍与敦煌文书

4.文章选读

考核要求

学生应基本掌握考古文献资料的特点、价值,并能阅读和运用考古文献资料。

第二编 纪传体

考核内容

1. 纪传体概述

2. 纪传体正史介绍

3.文章选读

考核要求

学生应基本掌握纪传体典籍的特点和26史的作者、内容、价值,并能阅读和运用纪传体文献资料。

第三编 编年体体

考核内容

1.编年体概述

2.重点编年体史书介绍

3.文章选读

考核要求

学生应基本掌握编年体典籍的特点和重点编年体史书的作者、内容、价值,并能阅读和运用编年体文献资料。

第四编 纪事本末体

考核内容

1.纪事本末体概述

2.重点纪事本末体史书介绍

3.文章选读

考核要求

学生应基本掌握纪事本末体典籍的特点和重点纪事本末体史书的作者、内容、价值,并能阅读和运用纪事本末体文献资料。

第五编 典制体

考核内容

1.典制体体概述

2.重点典制体史书介绍

3.文章选读

考核要求

学生应基本掌握典制体典籍的特点和重点典制体史书的作者、内容、价值,并能阅读和运用典制体文献资料。

第六编 史论、史考类

考核内容

1.史论、史考概述

2.重点史论、史考类典籍介绍

3.文章选读

考核要求

学生应基本掌握史论、史考类典籍的特点和重点史论、史考类典籍的作者、内容、价值,并能阅读和运用史论、史考类文献资料。

第七编 方志地理类

考核内容

1.方志地理概述

2.重点方志地理类典籍介绍

3.文章选读

考核要求

学生应基本掌握方志地理类典籍的特点和重点方志地理类典籍的作者、内容、价值,并能阅读和运用方志地理类文献资料。

第八编 杂史、别史类

考核内容

1.杂史、别史概述

2.重点杂史、别史类典籍介绍

3.文章选读

考核要求

学生应基本掌握杂史、别史类典籍的特点和重点杂史、别史类典籍的作者、内容、价值,并

能阅读和运用杂史、别史类文献资料。

第九编 学术类类

考核内容

1.学术类典籍概述

2.重点学术类典籍介绍

3.文章选读

考核要求

学生应基本掌握学术类典籍的特点和重点学术类典籍的作者、内容、价值,并能阅读和运用学术类文献资料。

第十编 笔记、文集类

考核内容

1.笔记、文集类概述

2.重点笔记、文集类典籍介绍

3.文章选读

考核要求

学生应基本掌握笔记、文集类典籍的特点和重点笔记、文集类典籍的作者、内容、价值,并能阅读和运用笔记、文集类文献资料。

第十一编 经书类

考核内容

1.经书类概述

2.重点经书类典籍介绍

3.文章选读

考核要求

学生应基本掌握经书类典籍的特点和重点经书类典籍的作者、内容、价值,并能阅读和运用经书类文献资料。

第十二编 类书、目录书类

考核内容

1.类书、目录书类概述

2.重点类书、目录书类典籍介绍

3.文章选读

考核要求

学生应基本掌握类书、目录书类典籍的特点和重点类书、目录书类典籍的作者、内容、价值,并能阅读和运用类书、目录书类文献资料。

六、题型结构:客观性题型:填空;列举。主观性题型:简答;论述;断句;翻译;史料分析。

《中国历史文选》教学参考书

(1)周予同:《中国历史文选》(上、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

(2)高振铎、张家璠:《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上下),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

(3)何晋:《新编中国历史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4)王育济、周作明:《中国历史文选》,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年。

(5)周国林:《中国历史文选》,中华书局,2006年。

(6)贺卓君:《中国历史文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

(7)宋衍申:《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东北师大出版社,1999年。

(8)张大可、徐景重:《中国历史文选》(上、下),1988年。

(9)管敏义:《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华东师大出版社,1997年。

(10)刘重来:《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

(11)王兴华:《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12)张衍田:《中国历史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13)阙勋吾、覃启勋:《中国历史文选》(上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

(14)张志哲:《中国史籍概论》,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年。

(15)张大可:《中国历史文选》(上下),商务印书馆,2009年。

(16)张大可:《中国历史文选导读》,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

(17)柴德庚:《史籍举要》,北京出版社,2002年。

(18)李宗邺:《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19)张舜徽:《中国历史要籍介绍》,湖北人民出版社,1976年。

(20)张舜徽:《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21)郑之洪:《中国历史文选导读》,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

(22)张金龙:《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广西师大出版社,2004年。

(23)刘乃和:《中国历史文选》,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年。

(24)杨燕起:《中国历史文选教学研究》,北师大出版社,1989年。

(25)孔安国传:《尚书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26)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中华书局,1985年。

(27)杜预注:《春秋左传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28)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90年。

(29)张玉:《竹书纪年译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3年。

(30)朱右曾辑,王国维校补:《古本竹书纪年辑校》,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

(31)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组:《国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32)刘向:《战国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33)王守谦等:《战国策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2年。

(34)郭璞:《山海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35)袁珂:《山海经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36)梁玉绳:《史记志疑》,中华书局,1982年。

(37)泷川资言、水泽利忠[日]:《史记会注考证附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38)陈直:《史记新证》,天津人民出版社,1979年。

(39)张大可:《史记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

(40)杨燕起:《历代名家评史记》,北师大出版社,1986年。

(41)陈直:《汉书新证》,天津人民出版社,1979年。

(42)王先谦:《汉书补注》,中华书局,1983年。

(43)杨树达:《汉书窥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

(44)吴恂:《汉书注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45)卢弼:《三国志集解》,中华书局,1982年。

(46)王先谦:《后汉书集解》,中华书局,1984年。

(47)刘琳:《华阳国志校注》,四川巴蜀书社,1984年。

(48)王国维:《王校水经注》,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

(49)范祥雍:《洛阳伽蓝记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50)白玉林、曾志华:《晋书解读》,北京华龄出版社, 2006年。

(51)张元济:《新唐书校勘记》,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年。

(52)洪迪、王自亮等:《天马嘶云 :新旧唐书随笔》,浙江文艺出版社, 2000年。

(53)王溥:《唐会要》,中华书局,1990年。

(54)李肇:《唐国史补》,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55)陈尚君缉纂:《旧五代史新辑会证》,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年。

(56)郑樵:《通志》,中华书局,1987年。

(57)杜佑:《通典》,中华书局,1984年。

(58)贾贵荣辑:《九通拾补》(全八册),北图出版社,2005年。

(59)马端临:《文献通考》,中华书局,1986年。

(60)李学勤:《二十六史》,海南出版社,1999年。

(61)陈垣:《通鉴胡注表微》,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

(62)刘体仁:《通鉴札记》,北图出版社,2005年。

(63)徐松:《宋会要辑稿》,中华书局影印本,1957年。

(64)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华书局,1956年。

(65)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中华书局,1993年。

(66)毕沅:《续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7年。

(67)袁枢:《通鉴纪事本末》,中华书局,1964年。

(68)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中华书局,1983年。

(69)浦起龙:《史通通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70)刘迎胜:《元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71)黄汝成:《日知录集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72)仓修良:《文史通义新编新注》,浙江古籍出版社, 2005年。

(73)王国维:《观堂集林》,中华书局,1955年。

(74)编委会:《二十五史补编》,北图出版社,2005年。

(75)杜泽逊《文献学概要》,中华书局2001年版。

(76)瞿林东《中国史学史纲》,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