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优势在变化 出口战略需调整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12日 09:18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隆国强

我要评论

字号:【 大 中 小】【打印】

我国比较优势及影响因素发生改变

比较优势是指一国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另一种商品,从而可以专注于生产并出口具有更低机会成本的产品而参与国际分工。如果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同时还比贸易伙伴具有更低的成本,则该国在该产品具有绝对优势。传统贸易理论认为,一国的比较优势取决于资源禀赋。但观察各国贸易结构的变化不难发现,绝大多数国家的比较优势处于演变之中。

我国自上世纪70年代末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抓住劳动密集型产业跨境转移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劳动力低成本优势,成为大的出口国。在此过程中,我国的比较优势也一直在发生变化,从开放初期主要出口初级产品变成主要出口制成品,劳动密集型制成品的国际竞争力十分强劲,近年来一些技术含量更高的产品也逐渐赢得了国际竞争力,如移动通信设备等。

还必须看到,目前支撑劳动密集型产品竞争力的基本因素正在发生重大改变。与以往相比,劳动力供给已变成了供求总量基本平衡,但结构性矛盾逐渐显现,普通工人供给出现了“招工难”和工资快速上涨现象。普通工人的工资水平已经远超过很多发展中国家的水平。展望未来,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普通工人工资将加速上升。这对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将产生重大影响。与此同时,一些新的优势正在显现,如规模迅速扩张、需求结构快速升级的国内市场,教育程度大幅提高的人力资源,完备的产业配套能力,不断增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完善的基础设施,日见增强的对外投资能力等。与其他经济体尤其是与新兴经济体相比,我国投资环境具有较为明显的综合优势。未来,更多的企业将把中国定位为重要的市场和研发基地。这种变化有利于推动我国比较优势从低成本的劳动密集产品向资本技术密集产品升级。

在这种新的形势下,我国需要从以往的基于静态比较优势的出口战略转向动态比较优势出口战略,主动构建有利于出口结构升级的环境条件,增强资本技术密集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我国出口战略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未来我国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将发生重大变化,机遇与挑战并存,要求我们趋利避害,调整外贸发展战略。

出口战略面临的三大挑战:第一,贸易摩擦不断增加,贸易环境日趋严峻。贸易摩擦从以发达国家为主向发展中国家扩散。一些国家采取了各种各样的针对中国出口产品的贸易保护措施。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缓慢,产能过剩更加严重,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我国以低成本取胜的出口战略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外部经贸环境。第二,我国劳动密集产品面临来自发展中国家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与以往相比,出口型劳动密集产业对华转移已经大大减速,甚至出现了转向,有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始将企业转移到其他劳动成本更低的国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学习东亚出口导向型战略的成功经验,开始进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际市场,在我国具有传统优势的领域展开竞争。从数据分析看,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初级产品、资源类产品的竞争优势已经明显恶化,低技术制成品的竞争优势相对减弱,中技术制成品竞争优势明显增加。第三,出口结构升级可能遭遇发达国家的打压。目前为止,我国与发达经济体总体上是互补性的分工关系,随着我国出口结构向资本技术密集产品升级,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正面竞争将越来越激烈。尤其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面对中国的追赶,美国可能在贸易保护、市场开放、汇率、知识产权、劳动与环境标准等多个领域发难,遏制我国出口结构升级。

出口升级面临的三大机遇:一是“引进来”加速技术进步的机遇。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一枝独秀,市场前景更加诱人,跨国公司纷纷调整对华战略,向中国加速转移先进制造活动、区域总部、研发和生产性服务活动,全球人才也出现了向我国加速流动的新趋势。与此同时,全球经济低迷,美国等发达国家放松高技术进口管制,制成品价格回落,我国进口先进技术机会更多、成本更低。这有利于我国提高“引进来”的质量与水平,加速国内技术水平的提高。二是“走出去”整合全球资源的战略机遇。国际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企业出现了资金链紧张的压力,经济复苏迟缓,企业市场价值低估。与此同时,我国外汇充裕,企业盈利状况良好,国际化经营的动力与能力日益增强。我国企业可以抓住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通过对外投资并购,获取境外先进技术、研发能力、品牌和国际销售渠道,这将大大提升我国企业的技术能力和国际化经营水平,提高我国在全球分工中的地位。三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向新兴市场出口的机遇。在未来相当一段时期,我国资本技术密集的产品技术水平还会略低于发达国家的同类产品,但价格更低,性价比具有优势,这一特性决定了我国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将集中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尽管未来全球经济增长低迷,但新兴经济体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其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将对中国生产的产品产生强劲需求,如电力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移动通信设备等。

基于动态比较优势的出口升级战略

我国正在进入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的时期,基于传统劳动力成本优势基础上的出口优势正面临来自其他发展中国家日益严峻的挑战。为此,我国应该实行基于动态比较优势的出口升级战略,通过主动的调整与引导,构建资本技术密集产业特别是技术密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我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地位的提升。

我国出口结构升级的最大制约因素,是技术瓶颈突破难度大。基于动态比较优势的出口升级战略,需要完成以下战略重点任务:

第一,构建有利于技术创新的体制机制。一是牢固树立制造业立国的理念。欧美发达国家在国际金融危机后开始实行“再制造业化”战略。对于我国而言,制造业更是在全球竞争中立足的根本,必须在全社会重新树立高度重视实业特别是制造业的观念。二是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产、学、研合作的有效机制。三是大力引进高端人才。四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五是探索多种多样的有利于促进研发及其产业化的新机制,如新技术孵化器、留学生创业园、风险投资基金、技术交易市场、产业技术联盟等。

第二,在资本技术密集产业实行开放发展战略。虽然对幼稚产业的适度保护有利于后起国家的产业升级,但过度或过长时间的保护不仅令企业失去技术创新的动力,而且形成阻碍改革的既得利益集团。因此,我国必须调整目前对资本技术密集产业实行的进口替代战略,有序降低贸易保护,打破垄断,大力鼓励平等竞争,关键是要推进国内市场化改革。

第三,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在依靠低成本竞争的战略下,中小企业是出口主体。在资本技术密集产业的国际竞争中,大企业是主体,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分摊研发成本和品牌成本,赢得国际竞争力。因此,一方面,要大力改革国有大型企业,增强其创新动力,将其改造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另一方面,要改革行业准入制度,大力支持民营企业进入资本技术密集产业,扶持其开展国际化经营,提升其国际竞争力。

第四,提升资本技术密集产业发展基础条件。改革教育体制,按照市场需求培养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人才。从国家战略高度认识技术工人的重要性,大力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着力提升职业教育水平,培育一大批技能型的产业工人。加大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投入,力争尽早突破技术瓶颈。

第五,大力开拓新兴市场。以成套设备为重点,加大对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扶持力度。综合利用外交、工程承包等多种手段,加大资本技术密集产品的出口促进力度,大力开拓新兴经济体市场,并逐渐向发达市场渗透。

第六,以加工贸易上游料件的进口替代为突破口。加工贸易上游料件大部分是资本技术密集的中间产品,从加工贸易料件进口替代入手,可以充分利用发挥下游加工环节在华的独特优势,实现资本技术密集型中间产品的“借船出海”。

相关文章

如何看待中高考分数的起伏变化

做好应对经济增长趋缓准备

人民日报:基层代表委员讲述身边变化

适应变化找准方向

新标准能带来哪些新变化?

世界共产主义运动近三十年来的大变化

变化中的美俄欧关系

银行业风险特征正发生深刻变化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