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影[刮痧]中的中西文化差异

浅谈电影《刮痧》中的中西文化差异

在《社会学》课上,老师给我们放了一部非常优秀的国产电影——《刮痧》。看完之后,我对影片中表现出来的中西文化差异感触颇多。因此可以说“刮痧”就是一个中西文化差异引起的纠纷。

故事发生在美国中部密西西比河畔的城市圣路易斯。主人公许大同是一位电脑游戏设计师。他在美国奋斗了八年,事业有成,家庭幸福。在年度行业颁奖大会上,他激动地告诉大家:我爱美国,我的美国梦终于实现!但是随后降临的一件意外却让许大同梦中惊醒。一天,他五岁的儿子丹尼斯闹肚子,从北京来的父亲对丹尼斯进行了中国传统的刮痧治疗。但是意想不到的是丹尼斯身上留下的刮痕竟然成了许大同虐待孩子的证据。法庭上,许大同发现无法用西医理论来解释刮痧原理,而控方律师又一再的歪曲中国的传统文化。最终,法官当庭宣布剥夺许大同的监护权,不许他和儿子见面。父子分离,夫妻分居,朋友分裂„„接二连三的噩梦不断降临,一个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转眼间支离破碎。许大同原以为实现的美国梦也被这场从天而降的官司彻底粉碎。影片的最后,大同的朋友昆兰亲身尝试刮痧并为其正名,因此法官宣布了对许大同的解禁令,一家人终得团聚。

电影中一连串的误会和巧合造成了人物命运的曲折,但是究其根源,这一切都是中西文化差异造成的。可以说影片中许大同的遭遇有其偶然,但也是必然。美国人类学家霍尔曾引入文化冰山模式来解读文化冲突。在他的论述中,文化被比喻成漂浮在海面上的冰山,露出海面的冰山一角是显性文化,包括人们的行为举止及某些信仰。而暗藏在水下的大部分冰山则是隐形文化,包括人们的思维模式、价值观等更为深层的文化因子。而文化冲突主要就是隐性文化的冲突。正如《刮痧》中的许大同虽然在美国生活了八年,自己也成为了众多美国人眼中的成功人士,但是在隐性文化层面,他仍表现出了中西方文化间的差异,冲突也就在所难免。

在我看来,《刮痧》中的中西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亲情观、友情观、人权观和道德观。

一、亲情观

在中国人眼中,“家”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家人要互相关心、休戚与共,子女要遵守孝道。正因如此,在影片中,为了让父亲能够成功办理到美国绿卡,许大同谎称是自己给儿子刮痧。同时为了不让父亲担心,大同隐瞒了官司的事。后来昆兰知道了是丹尼斯的爷爷给其刮痧,不明白大同为什么始终隐瞒真相。大同的妻子只回答了一句“因为他是中国人”。

二、友情观

让我印象深刻就是影片中,昆兰出证听证会的一幕。昆兰是许大同在美国最好的伙伴,也是他事业上最好的搭档。可是昆兰却在听证会上说出了大同打孩子的事实,尽管这对许大同极度不利。西方在交友做事的轻重顺序是“法,理,情”,而中国人却刚好相反。在中国,人情被在了第一位。这也与中国自古以来的农耕思想,小农经济以及儒家思想有密切联系。中国就是一个人情的社会,但这一套在美国就不适用。因此,昆兰认为:我讲了事实,你不该打孩子。而大同却说:“我把你当朋友,你却出卖我。”

三、人权观

美国很重视人权。它提倡人人平等。在西方家庭里,每个成员,包括男性和女性,无论年龄,都是平等的且每个成员有权获得充分的民主和自由。所以昆兰认为大同打孩子是非法的。但在中国,父母认为管教孩子甚至打骂孩子都是天经

地义的。

四、道德观

道德规范是一个社会群体生存的基石,也是其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影片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细节,许大同的儿子丹尼斯和昆兰的儿子打架了,大同当着朋友的面打了丹尼斯一巴掌。昆兰对此不解,甚至认为大同在虐待孩子,但大同却认为他打孩子是为了维护朋友的面子。这在昆兰眼中完全是不可理喻的。中国是典型的“熟人社会”,对“朋友义气”、“面子”等十分重视。然而,崇尚实用主义的美国人却无法理解。因此昆兰才会大吼:“什么乱七八糟的中国逻辑!”还有在中国自古以来被视为正义化身的孙悟空在美国也被重新解读。在影片中,控方律师认为孙悟空就是一只顽劣粗鲁的中国猴子。这一顽劣之徒采用暴力手段,将蟠桃仙丹窃为己有,独享专用,还掀翻炼丹炉,砸烂别人的生产车间。

总之,我认为避免不同文化冲突的关键,就是互相了解和包容。在电影中,昆兰亲身体验了什么是刮痧,来证明刮痧的确是中国的一种治病方法,最终,一场由文化障碍引发的冲突得以解决。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西文化会有冲突,但终会融合。电影中,主人公“大同”名字似乎也在预示着这一未来。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