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人类灵魂工程师

由“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想到的

在一门专业课的课堂上,老师曾经提到过人们对教师称呼的历史演变过程,从红烛、园丁到航线上的灯塔、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许这其中不变的是人们对于教师人格的尊重和对教师专业知识的肯定,然而变化的,却是人们对教育的看法和对学生的期待,通过这些称呼,变化是清晰可见的。

园丁,代之教师,园丁的工作是负责照顾花园里的植物、花草,定期浇水保障他们的生命,定期修剪以保证整体的美观,园丁工作的对象是有生命力的花草,即使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这些植物,他们依旧是有生命的,是鲜活的,有一份按照自然的力量去生长的生命,是值得人们去花心思照料并通过修剪让其绽放美丽,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所以,这时候的学生,作为花草,保留着一份天然的活泼和纯真,有生机和活力,确实是值得人们称其为祖国的花朵,因为他们天然有一份代表“希望”的生命力;今天,当我们称呼教师为“工程师”的时候,有谁想过,工程师的工作对象是什么,是钢筋水泥的建筑成品或者是图纸上的构思设计。这些,俨然已经是由建筑师塑造出来的产物。没错,家长也许想要的就是由教师或学校这样的“产品生产机器”打造出来的“优秀学生”,这些高分优等生可以平步青云地考入重点中学,再顺理成章地以高分进入重点大学,然后凭借社会对高等学府文凭的认可进入一个令人羡慕的公司就职,即家长希望孩子可以通过学习找到工作的愿望,在“工程师”这里很容易实现。就在我们将老师称呼为“工程师”的时候,也许我们已经潜意识地将自己辛苦养大的、有创新潜质的孩子认定为一个资质平庸的“社会产品”,只要他符合生产规格,找到稳定的工作,即完成使命,无需再多做挣扎了,殊不知,我们在无意间亲手扼杀了无数可能。

这样的思想变化并不是教育人士自身的过错,教育作为上层建筑中的组成部分,不可避免地由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与发展,人们的精神思维也必然受其影响,谁也不想让自己的孩子陷入平庸,然而在要求大力发展经济的社会现状中,我们受当前的经济水平制约,要实现自身的温饱,又要在创新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以推动良性循环,所以我们发现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也是在尝试解决问题。

KenRobinson在演讲中提到了《猫》和《歌剧魅影》的主编舞者Gillian,在关于她为什么会成为一名舞者的问题上,我们看到了与当前教育理念截然不同的回答。并非是她不能集中注意力学习,而是她要在运动中思考,而在舞蹈学校的学习中她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取得了她应有的成功。我们习惯性的让孩子听老师的话,遵守纪律,然而在这背后,我们是否有看到,每一个孩子有其不同于其他孩子的地方,这些闪光点有没有被家长注意并充分发掘以实现孩子的个性发展。也许他在学校千篇一律的规矩中是黯淡无光的,然而在一个可以自由发挥的舞台上,谁又知道他会展示出什么样的才华呢?

另一个角度来看,工程师,打磨出来的只是产品的尺寸和颜色包装,对于学生个体而言,他的思想高度究竟如何,单纯生产产品的加工者是无法测算的,也

不可能给予帮助,正如两个老师较量的故事。

也许是受到我家长一直以来遵循传统教育观点的影响,虽然我对黄老师传统说教的方式不完全赞同,但是还是很大程度上表示认可,而对于文老师相对极端的做法,我的观点是很清晰地不赞成,这是对于故事最初的印象。经历过一年的学习,当两班走过高考、首次聚会的结果后,我对自己的判断有了些许的怀疑,因为事实却是证明文老师的学生取得的成就却是要优于黄老师的学生,然而就在我心生疑问的时候见证了最后的结局,让我肯定了自己最初的判断是正确的。正如我自己的学科(思想政治),没有人可以强硬灌输给孩子是非判断,但是如果给孩子的影响就是竞争至上的,那还不如黄老师的苦口婆心,正如我的家长对我的苦口婆心一样,让我想到自己这么多年学习的经历,家长和班主任们的教育几乎都是循规蹈矩的,枯燥的同时我也有了些许习惯,在叛逆的同伴眼中我是乖巧的,虽然有时候我会觉得自己已经毫无独立思维,更不要提什么创新概念,但换一个角度,每个人的追求都不尽相同,当我满足于自己有规律、充实的学习和生活的时候,这何尝不是别人眼中追求的幸福。

正如在美国,一个实施精英教育的国度,对于有天赋的学生会充分发挥其才智,对于其他学生,重要的是担当好自己公民的角色,幸福地生活。“工程师”塑造的虽然是外形规格一致的“公民”,然而他们却是没有太多幸福感的公民,我们要尝试的,是让孩子们像花草一样,自然的成长,幸福地生活,至于教师,还是做“园丁”,更幸福,因为这份事业,是与生命相关。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