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论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幼儿期是孩子行为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众所周知,低龄儿正是走向自我行为的起步阶段,为此这一时期培养孩子的习惯是很重要的,也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期。正如陶行知所说的“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的确,良好的习惯是孩子进步的阶梯,而不良的习惯一旦形成,等长大了,再想纠正已十分不易。俗话说:“三岁看大,八岁看老。”正是这个道理。孩子早期获得的经验,将在一生中留下深刻的痕迹。因此,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当前幼儿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教育的重点。

一、教学中行为习惯的培养

教学活动是幼儿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幼儿园,一般来说,一天中组织教学活动的时间为一个小时左右。主要分为三次进行,第一次在上9:20—9:40,第二次上午10:10—10:30,第三次下午3:00—3:20,三次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不仅需要教师的精心准备,而且需要幼儿的配合。而幼儿的配合特别是幼儿的常规行为是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

(一)教学活动开始阶段

每天在组织活动开始的时候,教师首先要组织幼儿的纪律规范,教师会用弹琴、语言、手势等方式进行组织教育活动,例如:音乐活动、教师会用幼儿熟悉的琴声《大家来做好》来进行教育,让幼儿一遍又一遍熟悉音乐,知道音乐响起就该回到座位上坐好,眼睛看老师,小手放好,其它的事情不能做。音乐声就代表着上课的铃声,每当听到音乐声幼儿就快速地坐好,准备上课。

(二)教学活动过程阶段

教师微笑着面对做错事的孩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反而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有一次进行科学活动《会动的纸鸭》时,教师发现纸鸭少了一只,便打算到办公室去取。刚走出活动室,就听见张蒙在说:“快上去抢鸭子,老师走了!”凭感觉,教师知道活动到肯定已乱成一团。教师立即转身走进活动室,全班幼儿马上安静一来,张蒙低下头等待“挨批”。张蒙由于父母离异,致使他性格孤僻,常以搞恶作剧来宣泄心中的不满。如果此时批评他,势必使 其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悲观情绪。于是,教师便笑着用轻松的口吻转换了话题:“张蒙,昨天你怎么没来幼儿园呀?”这时,他的目光中闪出少有的欣喜,自豪地说:“昨天,我过生日了。爸爸给我买了多用彩笔,妈妈给我买了皮夹克。”我顺势说:“噢,原来你过生日了,那就是……”没等老师推算出年龄,他便抢先回答:“6岁了!”教师也趁机发挥道:“那比以前大多了,从今天开始应该更懂事了,是不是?”他羞愧地低下了头,然后充满自信地说:“老师,我错了,今后我再也不捣乱了!”后来,教师发现他果然比以前进步了。

(三)教学活动结束阶段

教学活动结束阶段是这一节活动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次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都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收拾教具,幼儿用书、桌椅板凳、垃圾等。要求幼儿把上课时用的幼儿用收放回指定地点,小板凳放进桌子下面,把不用的垃圾丢进垃圾桶里,让他们从小就知道不用的东西应放回指定地点,不能养成随便乱扔乱放的不良习惯。

二、生活中行为习惯的培养

(一)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为了尽快使幼儿早日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教师主动接近幼儿,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不训斥他们,讲话时总是面带微笑,让幼儿体会到老师的爱心。对全班幼儿的进餐情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以便有的放矢进行教育。注重对幼儿进行个别指导。有个小朋友,个性强,不吃肉,苦口婆心一遍遍地给她讲道理,她全然不听,嘴紧紧地闭着就是不吃,问她为什么不吃,回答很生硬:“我恶心!”起初教师真想痛痛快快地向她发脾气,可冷静下来一想,如果教师严厉地批评了她,将伤了她的自尊心,于是教师再次耐下心来给她讲肉的营养价值,告诉她吃了能长个儿,能变得又聪明、又漂亮,并夸她是个聪明的孩子,老师的话一听就明白。就这样坚持不厌其烦地劝导和鼓励,她终于开口吃肉了。当她吃下第一口肉时,老师高兴得拍手为她叫好,看到老师那高兴劲儿,她也笑了,又吃第二口,第三口……现在她终于能吃肉了。发现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毛毛小朋友是本班较陶气的孩子,吃饭慢,坐也没有样儿,有时吃着饭莫名其妙地在地上转圈圈或趴在地上,教师经常提醒他,但成效不大。有一次小朋友都吃完了,仅剩他一人还在吃,老师走过去对他说:“你看饭都凉了,吃到肚子里能舒服吗?”他慢条斯理地对我说:“胡老师,我的牙都坏了,不能碰,一碰就疼。”他张开嘴,当老师一看,恒牙都是龋齿,后面牙不能用,只好用前牙咀嚼东西,既慢又不易咬碎,影响消化吸收。老师自责自己太粗心,连忙与他父母联系,希望家长为孩子治疗。此后,在进餐时教师尽量注意给他较软的食物,并教他学会用恒牙嚼食物,当他有了进步及时表扬。老师的关心爱使毛毛现在吃饭快多了,坐姿也有明显的进步。教师还及时对全班幼儿的牙齿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有问题及时请家长配合解决,做到心中有数。教师要及时纠正幼儿不良的进餐行为习惯,使良好进餐行为习惯得以形成。

(二)幼儿良好的午睡习惯

在家中好多幼儿是在父母的精心照顾下入睡的。因此,幼儿园的午睡活动更易唤起幼儿对家庭、对父母的依赖,多数小朋友刚入园时都能安静入睡,个别哭闹的,都是拍一拍、哄一哄也就睡了。可她却不同,在活动室、直廊走来走去,有时还哭叫。由于她还不让老师接近,所以我们只好耐心观察和等待,找机会去帮她。有一天,班里搞“大带小”活动,她玩得很开心,也很累。午睡时机到了,便把被子搬过来让她靠、在被上睡,她没有拒绝,一会儿就睡着了。教师轻轻地走过去想把她放倒躺下睡,刚一伸手,她去腾地一下站了起来,“哇”地一声,哭着跑出寝室,边哭边喊妈妈,无论教师怎样哄也无济于事。

尽管如此,教师对她并未失去信心。教师想,只要我们大家都拿出母亲般的爱心,根据她的特点进行耐心的引导,她总有转变的一天。第二天午睡前,教师把从家中拿来的睡美人玩具她看,问她:“喜欢不?”并继续试探地问,“把睡美人送给你,你搂着她睡,好吗?”她没有反对,伸手接过了睡美人。教师乘机抱她上床,但刚要铺被,她却腾地坐起来,说:“我不盖被,我枕被睡。”教师依从了她。跟她商量让她脱鞋。”也没强迫她,心想,慢慢等吧。就这样,一等等了整整15天,她终于肯脱鞋了,但却不把鞋放在床下,非摆在床边上一边一只不可。一次,她睡时我去给她盖被,她发觉了马上把被扔到地上,还挠了教师一把。我让她看看手上的挠痕,她笑着狡辩说:“那不是我挠的,是粉笔道儿。”当时我真是又伤心又生气,眼泪差点儿流出来,中午饭也没吃好。尽管如此,教师还是耐心引导她,找机会帮她、接近她。坚信,只要我坚持这样做下去,总有一天她会被爱所感动而转变的。这一天终于等来了,那是在她入园的一个月。她开始主动地脱了。这之后的第三天早晨,她还主动向我敬礼问好。从那以后,她能和小朋友一起吃、睡、玩了。大家都很高兴,教师的心里更像是开了扇窗户,敞亮极了。教师要及时纠正幼儿不良的午睡行为习惯,使良好午睡行为习惯得以形成。

(三)幼儿良好的入厕习惯

帮助小班幼儿养成良好的大便习惯。大便难是小班幼儿入园的一大难题。有的幼儿不习惯幼儿园的蹲便方式,不愿在幼儿园排便,因而常常憋便或直接便在裤子里;有的幼儿依赖性强,大便时需要成人陪同;还有的幼儿常常因贪玩而导致憋便。这些不良的排便习惯,容易让孩子产生紧张心理而不愿来园,导致家园之间产生误会。

游戏中行为习惯的培养

(一)表演游戏

众所周知,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讲故事,而游戏是幼儿的天性,经常在一些随意游戏中,幼儿会自行自发的角色表演、模仿、扮演喜欢的故事角色。表演游戏是幼儿园游戏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使幼儿通过表演故事或者某一场景,实现扮演角色,行为沟通,创编故事等游戏目标,可以很好的发展幼儿的模仿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

(二)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是孩子们将自身的生活经验的反映同时也是对成人社会的模仿,角色游戏之所以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是因为它能满足孩子的需要,教师在组织游戏的过程中观察是最为重要的,通过观察教师能了解到孩子实际的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教师能准确寻找到孩子游戏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教师不应急于将自己的认定的游戏目标、游戏内容灌输给孩子,要时刻认识到:游戏是孩子们的游戏,游戏满足的是孩子们的需要而不是教师的;教师要先安于做“旁观者”,在小班孩子游戏水平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观察重点。

结构游戏

结构游戏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游戏。在结构游戏中,幼儿利用积木、积塑、沙、粘土等材料,进行建造、插接,反映建筑劳动、建筑物及各种物品。如采用“铺路”的形式引导幼儿学习铺平和延长的技能;搭建“幼儿园”、“养鸡场”、“花园”等,引导幼儿学习合围技能;搭“凳子”、“大门”等,引导幼儿初步掌握不衡要领;教师鼓励幼儿和伙伴一起玩,不习用礼貌语言(请、谢谢)借还玩具,不争抢,不哭闹,学会请求别人的帮助。在教师帮助下收拾整理自己的游戏材料,学习遵守规则,学习用礼貌的语言向同伴借物品,培养幼儿礼貌待人的行为及信赖别人的意识。

综合以上小班幼儿在园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主要通过教学活动,生活活动,游戏活动来进行。当然,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也需要有良好的环境。因此,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不仅需要教师开展系统的活动,而且需要为幼儿提供适宜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