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文化中_面子_的比较和分析_郭峥嵘

第27卷第1期2011年2月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XINZHOU TEACHERS UNIVERSITY

Vol.27No.1Feb.2011

中西方文化中“面子”的比较和分析

郭峥嵘

(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太原030024)

要:中西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而“面子”观是文化的重要方面之一。由于东西方

关注程度以及处理面子问题的方式不同,常给双方带来交流上的困难甚至误对面子的认识、

“面子”解。文章通过对东西方的比较和分析,探讨了不同文化背景下面子观的差异及其文化

价值观以及东西方维护面子的不同方略,从而让交际者在交际过程中更加深入了解面子观,提高人们对社会文化和社会语言差异的敏感性,以减少由面子引起的文化冲突,同时从东西方文化的相互融合中受益。

关键词:面子;文化价值观;积极面子;消极面子

中图分类号:G0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491(2011)01-0074-05

随着世界一体化的进程,成功的跨文化交流在跨国合作中变得日趋重要,人们在交往中无时无刻(face problem )。面子论作为一不涉及“脸面问题”种礼貌现象,已经渗透于人际行为之中。作为礼貌理论之一的面子论在中西方情境中存在着许多差异。1

中西方面子理论研究综述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美国社会学家高夫曼

超越了不同的文化,对于礼貌原则模式的发展起了

重要的作用。Brown 和Levinson 在1978年推出了其专著U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 :Politeness Phe-)经过nomena 1(《语言运用中的普遍性:礼貌现象》

1987年他们又出版了Politeness :Some Univer-修订,

sals of Language Usage 1,他们阐述了自己的礼貌理提出了三个基本概念:面子(Face )、威胁面子的论,

行为(Face -threatening Acts )以及面子保全论(Face -saving Theory )。Brown 和Levinson 认为面子有两个方面,即消极面子(negative face )和积极面子(positive face )。消极面子指不希望别人强加于自自己的行为不受别人的干涉、阻碍;积极面子指己,

希望得到别人的赞同、喜爱。他们又将“威胁面子的行为”分类,如导致听话人消极面子、积极面子受损的Face -threatening Acts 及导致说话人消极面子、积极面子受损的Face -threatening Acts ,并提出了相应的消极礼貌策略和积极礼貌策略。

近年来西方学者趋向于一种更加多元化的面子

1988)认为,丁彤(Ting -Toomey ,个人主义导向观,

的文化(如美国、德国、瑞士等国的文化)比教注重

个人的面子,而集体主义导向的文化(如中国、日本、南韩等国的文化)则比较注重社团的面子。前

(Goffman )提出了一套著名的面子理论。他从社会

(face )这一概念。把“面学角度系统分析了“面子”

“一个人在某一具体交际场合中,子”界定为通过采

是按取言语动作而为自己获得的正面的社会价值,。高夫曼照社会所赞许的属性而创造的自我形象”认为面子问题关键在于交际的双方要尽力保护自己

和对方的面子。

英国人类学家Brown 和Levinson 于1978年发表了一篇题为《语言应用的普遍现象:礼貌现象》(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 :Politeness Phenome-“面子理论”(face theory )第一次na )的文章,提出的

对礼貌、面子这一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探讨。他们沿“面子”用了Goffman 的概念,提出了“面子保全论”(Face Saving Theory )。这一理论已经跨越了国界、

收稿日期:2010-12-07

作者简介:郭峥嵘(1970-),女,广东中山人,太原理工大学外语系副教授,硕士,从事跨文化交流、英语教学法研究。

第1期“面子”郭峥嵘:中西方文化中的比较和分析

75

一种文化下的面子协商会比较直接和快当,而后一

种文化下的面子协商則比较间接和长久。

有关中国人面子的论著,最早也是最为西方世界所关注的是美国传教士史密斯所著的《中国人的气质》这本书。他认为中国人的面子内涵复杂,所蕴含的意义比我们所能描述的或者可能领悟的含义1894)。还要多(史密斯,

早在上世纪30年代,鲁迅先生曾经专门撰写过“面子”“‘面子’分析国人的文章,他认为相当复杂,”。但并且富于变化,每一种身份,就有一种‘面子’“面子”究竟是怎么一回事?鲁迅也没能说清楚。深受中国文化熏陶的国学大师林语堂,尽管对面子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和深入的分析,也只认为“面子

,是抽象而不可捉摸的”举例容易而下定义难。

第一个给面子下定义的人是华裔人类学家胡先1944年她在《美国人类学家》缙,上发表文章,首先

“面子”的概念介绍到西方。她把面子定义为“个将

人在社会上有所成就而拥有的声望,是社会对人看。她还认为,“面子代表在中国得见的成就的承认”广受重视的一种声誉,这是在人生经历中步步高升,。藉由成功和夸耀而获致的名声……”

台湾学者许焕光认为“面子”源于中国的耻感文化(西方文明是罪感),在耻感取向的影响下,中“面子”。“面子”国人特别注重是中国传统文化、传统价值观、人格特征、社会文化的耻感取向共同作用的综合体。

顾曰国先生对中国的礼貌和面子研究颇具代表性。顾认为现代礼貌包含四个基本原则尊敬、谦虚、热情、文雅(respectfulness ,modesty ,attitudinal ,warmth and refinement )。并提出了适合现代汉语的几条礼貌准则:贬己尊人准则;称呼准则;文雅准则;求同准则;德、言行准则。其中的求同准则和面子有关。2

中西方面子论形成的价值观差异及其特点分析中西文化因其起源和长期历史过程中受社会、历史、地理等因素影响,形成了不同的价值观念及自身特点。2.1

中国文化中的面子观

面子观是中国文化的主体,也是儒家文化的精髓。面子这个词是中国五千年博大精深文化中含意最丰富的词汇,已经成为支配中国社会运行的“潜”。“人活一张脸,,“宁要风度,树活一张皮”不规则

”。“人活一张脸,、“人活脸,要温度树活一张皮”树

”墙头活的一把泥。这些俗语都是中国人讲面活皮,

子的写照。美国传教士亚瑟·亨·史密斯在其轰动《中国人的性格》“保全面子”一时的中,把作为中国人的第一性格。美国社会学家赛林(M.Thelin )指出,中国人的价值观中脸面居于核心。美国心理学家多米诺(G.Domino )则认为脸面规定了中国人的是解释中国人诸多行为的关键。社会及人际行为,

《吾国吾民》(又名《中国林语堂1935年在其成名作

)中说,“面子”人》是统治中国人的三位女神中最有力量的一个,认为它是“中国人社会交往中最细腻

。从以上学者的论述中可以看出面子问题的标准”

具有重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拥有着无以伦比的地位,要的社会和道德功能,在日常生活中面子更是对中

国人的行为举止起着支配和调节的作用。

在中国文化中,集体主义有着极其核心的地位。纵观两千年封建历史的中国,其文明建立在农耕经

,“世世代代的农民被束缚在他们赖以生济基础上

存作息的土地上。除了战争和饥荒,农民几乎是一”成不变,不管是社会阶层还是所处的地理环境。

(胡文仲,1988)人与土地、人与人之间形成了相互休戚相关,荣辱与共。亲朋好友定居一依存的纽带,

处,若无天灾人祸,很少远走他方,所以,群体关系愈来愈密切。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价值观是一种基于集体主义(collectivism )的价值观,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注重人的社会性,注重社会、群体对个人

不突出个人和个性,而强调群体的作用。人的约束,

个人的情绪、愿望、隐私等相对于们以群体为中心,

,群体来讲无足轻重,做事喜欢讲“面子”以贬抑自

中国人己来突出他人或群体。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在重视人际关系价的面子更多的是集体性的面子,

值观的背后,是倾向从群众价值取向为归依。它与

强调独立的人格和个性、推崇个西方以自我为中心、

人的成就和荣誉的价值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另一方面,中国人的爱面子深受诸子百家尤其

是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一直是中国传统哲学两千多年来,它塑造了中国文明,其影体系的基石,

响已深深烙印在中国人的民族性格中。儒,道,释讲究的就是仁、义、礼、智、信、礼、义、廉、耻、谦恭、矜持、中庸、和谐。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凡是语言、动作、办事方式方法、做人尊严、人格等与提倡不符者,均的受到批评和谴责,为人们所不齿,好名声、好面子就保不住,长期以来这种思想深入人心。

762.2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第27卷

西方文化中的面子观中国人的“面子观”对于强调个人行动自由和丢面子的行为并不会带来什么不于一切。在西方,

良结果仅仅是削弱了个人的社会价值。英语里也许(面子)却经常提到“image ”(形不常强调“face ”

象)。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西方政客对于击败自己

的对手仍表现出应有的尊敬,友好和自信,努力挤出——比对方更灿烂的笑容,为对手送上热烈的拥抱—这些大抵都是美式的面子工程。

3中西方对面子及其相悖的两个方面认同程度的差异

根据Brown 和Levinson 的礼貌理论,面子有两个方面:消极面子(negative face )和积极面子(posi-tive face )。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构成了交际中同时发生的且相悖的两个层面。积极面子是指社会个体希望他的愿望受人所顺从,自我形象被人欣赏和赞许(approval of the other person )。它关联到个人权利,是人们在人际交往中所遵循的、正常的、对别人有所支持和有所付出的交往原则。西方人的“赞美文化”就是典型,见面时他们希望得到对方的赞美,“You are so young and energetic !”“You are won-如

derful.”等表达就维护了听者的积极面子。Brown 和Levinson 所说的积极面子与汉文化的面子有相似之处,但其消极面子与我们的面子几乎无相似之处,这是中西方“面子”观念的最大区别。所谓消极面子,是指社会个体的行动不希望受到别人的干涉,个人具有一定的自主决定的自由。消极面子注重的是

个人的权利不为他所属的集体每个交际者的个性,

通常在餐厅点牛排,服务生的价值观念束缚。例如,

都会这样问你“How do you like it cooked ?well

done ,medium well ,or rare ?”在社交礼仪中,西方人这一原则。特别推崇“尽量避免给他人带来不便”

这样就给对方留有更多的选择余地,避免造成尴尬,

。“隐私”(priva-从而充分尊重了彼此行为的自由

cy )一词就是用来描述这种典型的需求。而中国人的面子则强调人们依赖社会对其社会地位和声誉的

认同及社会对其需求的认可。它表达的是一种对尊而不直接表现为对行动自由的渴严与尊重的要求,

求。比如中国人之间可以问年龄、收入等问题,但在西方文化中一般不能问诸如此类的私人问题。因为这被认为不礼貌,干涉了别人的隐私,威胁了他们的消极面子。再拿中国人的待客之道来说,主人都非常想让客人感受到他的热情,但有时表现出过度的如饭桌上的劝酒及给人夹菜等都实有关心和体贴,勉强对方、妨碍对方个人自由之嫌。根据Brown 和

个人愿望满足的西方人来说是很难理解的。根据跨西方的文化更文化交流学者Hofstede 的研究理论,

强调个人主义。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 )做为西方文化的主流,深深扎根于西方文化里。与中国有所西方早在14世纪就出现了文艺复兴,其主导不同,

“民主”思想是人文主义,此后发展成为“自由”思想。从而被西方人所推崇,具有很高的价值。它强调个人的权利和价值,形成了一种以“个人自由”为

“个人主义”价值观念。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核心的

个人偏好的生活方式受到重视,个人的情绪、愿望、目的和隐私都得到特别的尊重和突出的表现。Smith 和Louise 认为,个人主义的行为目的在于实这个复杂的概念包含了个人追求自现自己的目标,

由,自我,独立。在汉语中很难找到一个它的对等

尊重个人的自由、权利和独立是词。在社会交往中,

礼貌的,反之则是不合适的,甚至被认为是粗鲁的。个人独立于集体主义,并把自己的利益和目的放于

他人之前。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西方人的面子更在尊重个人价值的背后,是依多的是个体性的面子,从个人价值取向为依归。

中国和美国在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价值观念的

,差异表现之一就是:中国人注重保住“面子”美国人不留情面。由于西方受个人主义取向影响,集体

人人试图建立“平等性”关系,一规范或期望较低,

人事两分。因此,从内涵来讲,西方社旦发生冲突,

“面子”会的概念要比中国的“面子”小得多。西方但他们在人际交往中没有中国人这么人也讲面子,

他们倾向于对事不对人,注重的是公事公办,复杂,

在原则问题上很少顾及人情、面子,甚至让人觉得有

“不讲情面”、“冷若冰霜”。因此中文里一些和面些

,“面子大”、“脸上无子相关的词汇,诸如“没面子””“打肿脸充胖子”“死要面子活受罪”和等对英美光

人来讲是很理解的。

“面子”另一方面,西方对的理解受到印象机制

——上帝的影响,反映了西方文化的个人主义特点—面前,人人平等。Brown 和Levinson 把面子定义为:每个社会成员希望拥有的个人自我形象(the public

self -image that every member wants to claim for him-self )。由此可以看出在西方,面子的概念被印象操纵所影响。个人主义的印记深深刻进了文化的中心。上帝赋予了人性,神权赋予了人权,人的尊严大

第1期“面子”郭峥嵘:中西方文化中的比较和分析

77

Levinson 的观点,这实际上是威胁了对方的消极面在客人要走时,按中国的习惯,子。再以送客为例,

,“请慢走”主人一般会说“走好”之类的客套话,如客人会觉果将其翻译成英语用于西方文化环境中,

,“Go slowly ”得很别扭,因为“Mind you steps ”等是导致听话者消极面子受损的言语行为。但对中国人这些言语本身就是礼貌用语。西方人不喜欢来说,

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倾向于满足交际对方的消极面子,是明显的消极礼貌面子策略的应用。中国文化中的面子概念的本质是个人对尊重的需要;而不是布朗和莱文森的消极面子概念所谓的“个人行为不受约束以及个人意志不受强加的自。因此,由”中国文化中不存在布朗和莱文森的消极面子概念,再同西方人交往时,我们一定要措辞得合理得体,既要维护其积极面子,又要维护消极当,

面子。

4中西方维护面子的不同方略

当人们在社会上与他人交往时,有必要挽留自己的面子,同时避免使他人丢面子。无论是Brown 和Levinson 的面子论,还是中国人的面子观,都是在探讨人们如何在交际中采取有效的礼貌策略使交际更加成功。了解言语交际时的面子问题,实施一些策略将有助于在适当的场合说出得体的话语。4.1

中国人维护面子方略

(1)卑己尊人。中国作为礼仪之邦,人们在日常交往中非常注重积极肯定别人的面子和社会地

为了给别人面子不惜贬低自己而尊敬他位。有时,

人。汉语中常在正式场合使用的谦词、敬词尤能表

经常会使用很达谦逊和尊重。例如在相互称呼中,

“您贵姓”“免贵姓刘”。对称谓自客气的尊称庄重、

、“卑职”、“愚见”己及其有关的东西时,用“鄙人”

、等,而在指谓他人及其有关的事物时,则用“贵姓”“尊”、“高见”等。

(2)博得功名。自古至今,中国人非常注重功

名的获取。古时候,历代士子一旦中榜,都要衣锦还祭祀祖先,这样就使全家族都大大的有了面子,乡,

:“成者王,”可谓光宗耀祖。古人云败者寇。成功的人可以称王称霸,呼风唤雨;失败的人,则遭人嘲笑,被人抛弃。

(3)灭他人威风,。《红楼梦》长自己士气第三十回的情节中就有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宝玉逗宝:“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来也体丰怕钗说”热。宝钗觉得失了面子,顿时脸色变得很难看。随

:“我看的是李她答道后当黛玉问她看了哪出戏时,

”后来又赔不是。宝玉听后笑她不知道那逵骂宋江,

《负荆请罪》,:“你们博古通戏名叫她立刻反唇相讥才知道负荆请罪!”一句话把宝黛二人羞得无话今,

可说,宝钗的心理也稍稍平衡,挽回了面子。4.2

西方人维护面子方略

与中国人相比,西方人维护面子的途径更为直接。西方礼貌原则中,面子的维护涉及到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两种。在交际时为维护面子所采用的策略需通过具体的言语方略来实施,其言语方略也由两个方面组成:

维护积极面子的言语策略:在进行言语交际时,发话人常表示在某些方面自己和受话人想法相同,对受话人的积极面子加以保护。维护积极面子常用支持对方的观点,的言语策略为:同意对方的意见,

与对方产生共识,向对方表示赞赏和恭维等。

(1)发话人对听话人表示关注,同情、感兴趣或赞赏,例如:

Are you feeling better today ?

That ’s a good idea.Why it never occurred to me ?(2)表示与听话人是同一圈里的人,例如:All of us here in this class

(3)表示了解听话人的想法并愿意对其考虑,

t do it if you don ’t.例如:I won ’

(4)表示双方互相配合,例如:You are right in

saying so.I ’ll think it over and let you know my deci-sion.

(5)使听话人的想法,希望得以实现,例如:

I sympathize with you and I ’ll do my best to help.

(6)使用听话人的语言或方言。

维护消极面子的言语策略:在进行言语交际时,发话人表示自己理解和尊敬听话人的消极面子,并对受话人的消表示不干涉听话人选择行动的自由,

极面子加以保护。维护消极面子常用的言语策略为不把自己的意最低限度地推测别人的需求和兴趣,

见或意愿强加于他人,给别人以充分选择的余地。常使用疑问句、过去时、缓冲语、歉语、感激语等方式来表达。

(1)对听话人的需求做尽量少的推测,例如:I wonder if you want this or not ?

(2)给听话人留有充分的选择(或拒绝)余地,

but I ’m 例如:It would be nice to have you with us ,

78

sure you are busy.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第27卷

基础。

参考文献:[1]

Brown ,G ,Levinson ,S.Some universals of language us-age :politeness phenomena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8.

[2]Edward T.Hall.Beyond Culture [M ].New York :Anchor

1976:85-105.Press ,

[3]Goffam ,E.Essays 011face to fade behavior.Interaction

M ].New York :Garden City ,1967.ritual [

[4]Mao.L.Beyond position theory :“face ”revisited and re-viewed [J ].Journal of Pragmatics ,1994,(21):451-486.

[5]陈文强.“论面子观念———一种中国人典型社会心理

[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现象的分析”(1):111-115.

[6]陈治安,刘家荣,文旭.英汉对比语用学与英语教学

[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7]顾曰国.礼貌、.外语教学与研究,语用与文化[J ]

1992,(4):10-17.

[8]胡文仲.跨文化交际与英语学习[M ].上海:上海译文

1988.出版社,

[9]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

1999.版社,

[10]邓炎昌,M ].北京:外语教学与刘润清.语言与文化[

1989:117.研究出版社,

(责编:周

颖)

(3)尽量少地给听话人以威胁,例如:I just need

a little.Anything would be OK.

(4)发话人道歉,说明自己不愿意伤害听话人,m sorry I didn ’t come to upset you ,but that ’s 例如:I ’a fact.

(5)使用自己的语言或方言。5

结语

礼貌的文化特征差异是不同文化价值观差异的。“面子保全论”反映反映了西方文化中以个体为中心的价值观,而中国人的面子观则反映了以群体依存为特征的价值观。在跨文化交流中,东西方人但在不同的们对于面子的需求和关注都是一样的,文化中赋予面子、失去面子或获得面子时所依赖的标准却不尽相同。西方面子文化以负面面子为主,

“面子”中国文化以正面面子为主,西方文化中的负面面子在中国文化中是不存在的,中国“面子”文化中所包含的道德因素在西方文化中也是没有的。总之,作为一种礼貌现象,面子论是言语活动有

是培养我们跨文化交际能力重要的机的组成部分,

一个方面。探讨和对比不同文化背景下面子观的差异及其成因有助于揭示隐含在交际行为中可能引起

误解和冲突的因素,从而加深交际双方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取长补短,求同存异,创造相互共同交往的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about Face i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GUO Zheng -rong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aiyuan 030024,China )

Abstract :Western countries and China both have their unique culture.Face considerations are an important aspect of culture.The degrees of concern with face and ways of dealing with fac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ulture in their perspectives of face ,

issues often bring about difficulties in understanding or even misunderstanding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The paper aims at dis-tinctions of face issues employment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Through a comparative analysis ,the article explores the differ-ent cultural values caused by the face issues.Further more ,to find of ways of understanding for each oth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cultur-al roots ,and to make it easier to understand face principle and to benefit from mutual understanding.Key words :face ;culture value ;positive face ;negative face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