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跨文化视野下的性别角色社会化_张玉琴

DOI:10.15899/j.cnki.1005-5681.2007.04.014

MY

民族学研究

第18卷第4期

VOL.18NO.4

2007年10月Oct.2007

青海民族研究

NATIONALTIESRESEARCHINQINGHAI

(socialsciences)

透视跨文化视野下的性别角色社会化

张玉琴李美华

(运城学院,山西运城044000;青海师范大学,青海西宁810008)

要:性别别角色贯穿于人的一生,对儿童现在及成年以后的行为方式、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和职业偏向等有十分重要的

作用。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其影响因素来进一步探讨了文化视野下的性别角色社会化,并就今后的跨文化研究提出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跨文化;性别角色;社会化中图分类号:G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681(2007)04-0060-03

SocializationoftheSexRoleundertheViewofCross-culture

ZHANGYu-qinLIMei-hua

Abstract:Sexrodeisimportanttothechildrentsbehavior,interest,characterandoccupationaptitudeintheirlife.Thecross-culturalpsychologyprovidedakindofnewperspectiveforusonhowtostudyfurtherthesocializationor'children'ssexrole.Onthebasisofallstudies,theessaytalkedaboutthesocializationofsexroleundertheviewofcross-culturethroughtalkingaboutitsfactors,Andgavesomethinkingaboutthelatercross-culturestudy.Keywords:cross-culture;sexrole;socialization

男女两性的关系是世界上最简单而又最复杂、最表露而又最微妙的关系,没有哪位哲人能恰当的给予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性别角色模式,因为性别是由生物和文化建构共同决定的,这既是一个生物学的事实,又是一个社会事实,所以儿童一出生就被分别纳入了由社会划分好的两个性别范畴,意味着其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开始,且贯穿于人一生的性别认同过程。

素和社会文化因素共同影响人的性别角色社会化进程,但大多数心理学家更强调社会文化因素的作用[2]。不同社会有着不同的性别模式,并且随社会本身的变革、发展而发生某些变化,毫无疑问,许多性别角色特征都带有社会文化特征的烙印。

Hofstede(1980)的研究表明认为美国属于一个

比较男性化的社会。然而,最近的一项跨文化研究的结果表明(Fernandez,Carlson,Stepina&Nicholson,

一、异质文化视野下的性别角色研究

跨文化心理学是指比较研究两个或多个社会或文化背景中个体或群体心理发展和变化的规律,从而找出哪些是适用于任何社会或文化背景中人类行为的普遍法则,哪些是仅适用于特殊文化背景中人类行为的特殊法则。[1]性别角色是特定社会所认为的适于男性和女性的一整套行为特征。通过相关文献中诸多心理学者的研究,我们发现,生物因

1997),美国社会男性化的程度很低,被归类为一个

性别较为平等的社会,中国却被认为是一个高度男性化的社会。(1999)等对中国香港、重庆与美Chang国进行的跨文化研究表明:对于工作角色的性别态度,美国人比中国人的平等意识要强;而对于家庭角色的性别态度,中美之间不存在明显的文化差异。美国人对工作角色的性别态度比家庭角色更为平等;而中国人对家庭角色的性别态度比工作角色更为平等。美国人持有较相似的性别平等观念,两

收稿日期:2007-04-29

作者简介:张玉琴(1979-),女,山西永洛人,运城学院教育与心理科学系教师,青海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2005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发展心理学研究。

李美华(1963-),女,河北石家庄人,青海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教授,主要从事发展心理学研究。

60

NATIONALITIESRESEARCHINQINGHAI

MY

第18卷

张玉琴李美华:透视跨文化视野下的性别角色社会化

第4期

VOL.18NO.4

2007年10月Oct.2007

民族学研究

性差异不明显;而中国两性之间存在着非常明显的性别差异。女性主义也指出,社会性别正像文化一样是人类建构的产物,它与生物学意义上的生理性别之间不存在必然的本质的联系,社会性别是指不同社会文化形成的男女有别的期望、特点以及行为方式的综合,是社会建构的产物。[3]但从总体来说,女性对于家庭与工作角色的平等态度都比男性强。香港与中国大陆之间不存在明显的文化与地区差异。[4]

相互影响。[5]女性主义学者凯特.米丽特在《性别政治学》(1969)一书中指出,从幼儿时代起社会文化和社会制度就将男性和女性置于分离的领域进行熏陶和训练,将两性的行为模式及角色内化为个体的行为规范。通过同性的模仿、社会的奖惩手段,使个体的行为方式与性别观念取得认同,从而完成性别角色的社会化。实质上,个体是在家庭、学校和社会这个生态圈内才得以完成性别角色的社会化。

[6]

1.家庭因素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个体社会

二、影响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因素

文化是动态的、活跃的、生态的,因而我们要用动态的眼光来了解性别角色社会化进程的影响因素,这也是我们进行跨文化研究的重要参考依据。本文对国内外学者关于此问题的研究进行输理和整合,认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物性因素

生物因素从解剖学的角度决定了人的生理性别,代表了人的自然属性,一个人的性别特征是由染色体、荷尔蒙和身体的特征决定的。遗传会使男女首先在生理结构和体能上产生差异。再如,新近(Kolb等,1996)表明,刚刚出生的婴儿的一项研究

中,男性与女性在脑结构方面就存在差异:首先,颞叶的不对称性(左侧大于右侧),男性大于女性,男性左侧的颞叶比右侧大38%,而女性两侧的颞叶是对称的;其次,男性左半球的西尔维厄斯裂的水平成分较女性大,因而表现出更大的不对称性。而这些差异可能与语言发展有关:女性倾向于更快地习得语言。但为什么男女两性在遗传基因、内分泌及解剖学各方面产生差异,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而这些差异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到人们的行为,则更是一个存在分歧的问题,仍需探讨。

(二)社会文化因素

人类学家M.米德认为社会文化环境和自然环境对人格有影响,他在19世纪30年代通过对新几内亚的三个部落进行的最早一项跨文化的比较研究,并在其著名的《三种原始社会中的性别与气质》中提出:男女的个性特征与生理特征没有必然的联系,性别角色特征不是天生注定的,而是通过在不同文化中经过系统的性别角色社会化形成的。也有观点认为性别是由文化予以定义和建构的,每一种文化都有他的性别原本,用以定义男性和女性以及在种种社会环境中男人和女人应该怎样

化的首要场所。主要体现在几方面:一是父母对儿童性别的偏爱,是社会文化的强大力量使然,天津教育科学研究院孟育群教授就父母对儿童的性别偏爱差异的问卷调查证明了此观点。[7]二是父母的性别期待和性别角色刻板印象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子女的性别角色观念,Jacobs等人的研究证明了这一观点。[8]此外,国外越来越重视双亲尤其是父亲对儿童性别角色的影响,而且学者普遍认为,父亲对儿童性别的影响有趋强的倾向。

2.学校因素学校被社会学者称为学生的“第

儿童具有向师性,年龄越小

,是学生社会化的重要机构。二空间”

(1)教师的影响

表现越明显,教师对儿童的性别角色期待以及性别偏见,特别是对待不同性别儿童采取的不同互动方式,在极大程度上对儿童性别社会化产生着不同的影响。另外教师的性别比重严重失调,学校屈数可指的男性教师几乎都处于领导和管理的地位,会使女生产生“女不如男”的自卑感,男生则产生大男子主义,但占绝大多数女教师处于教学第一线,致使,更加女性化,而男孩较难找女孩与女教师“认同”到“认同”的楷模,处于性别角色的迷茫之中。

(2)教科书的影响

据我国已有的研究结果表

明:先行语文教科书中男性角色远远多于女性角色,而且在为数不多的女性角色中,其角色形象也不尽人意。[9]1972年美国社会学家L.魏茨曼等人曾对获美国图书馆协会奖的供学龄前儿童使用的图书进行了研究,发现这些书中男女主人公出现的人数和比之为10:1,书中带有明显的男性特征的动物与带有女性特征的动物和之比为19.5:1。国外有人曾比较法国、西班牙、瑞典、苏联和罗马尼亚五国教材中男性、女性角色百分比,得出结论:除瑞典教材外,其他国家的教材都是男性角色多于女性角色。

(3)同龄人的影响

10岁左右的儿童便有按性

别分群体的明显倾向,父母为促进儿童的性别认

NATIONALITIESRESEARCHINQINGHAI

61

MY

民族学研究

第18卷第4期

VOL.18NO.4

2007年10月Oct.2007

张玉琴李美华:透视跨文化视野下的性别角色社会化

同,也鼓励孩子加入以性别区分的同龄人团体,个体进入青少年期后,同龄人团体的影响将超过家庭的影响[10]。

究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反之,文化、民族、地域的差异为跨文化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了广泛的自然实验场所和丰富多彩的环境变量。

性别角色社会化研究是教育和心理学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而每个人都处在特定文化之中,它对性别角色有具有很强的塑造作用,使其能稳固地嵌入在整个文化形态中。美国著名的跨文化心理学家推蒂斯(H.C.Triandis)曾说过:“在得到中国的资料之前,心理学不可能成为一门普遍有效的科学,因为中国人口占了人类很大的比例,对于跨文化心理学来说,中国能够从新的背景上重新审查心

[12]理学的成果。”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

3.传统文化因素自古以来中国传统观念就

认为男尊女卑,“乃生男子,在寝之床,在衣之裳,在弄之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这种观点至今在中国农村仍然影响甚广,必然会导致父母,教师在儿童对自己性别角色认同时的态度。此外,大众传媒、社会团体、职业取向等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三、关于跨文化研究的几点思考及启示

关于性别角色特征的跨文化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仍有许多棘手问题为得到很好的解决,阻碍了跨文化研究的进一步发展。目前许多研究者采用量表的形式进行性别角色问题的跨文化研究,但鉴于这些量表自身也存在诸多问题,势必影响跨文化研究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不利于跨文化研究。如:(1)现有的量表多数是根据西方文化编制的,如大多数量表都是根据美国本土文化而编制的,与美国的社会与政治问题密切相关,会不可避免地受到他们所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2)不同研究者对同一研究主题的测量指标和测量量表内涵的界定不同;(3)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测量中存在性别偏见;(4)样本大小、取样范围对性别研究结果的影响;(5)许多量表内容陈旧,测量项目过多,不能准确而真实地反映当今人们的性别角色态度(Beere,1990;

族国家,是一个典型的文化多元的国家,各个民族的文化历史悠久、丰富多彩、弥足珍贵。坚信,我们将会在跨文化领域中开拓出性别角色研究的新领域、新天地,它将更加丰富我国乃至世界心理学的内容。参考文献:

[1][12]万明钢.文化视野中的人类行为[M].兰州:甘肃文

化出版社.

[2]刘博宇,陈利.关于性别角色认同研究的深层思考[J].辽

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11).

[3][6]聂馥玲.性别视角下的科学[J].内蒙古大学学报(社科

版),2006,(3).

[4][11]郭爱妹,张雷.西方性别角色态度研究述评[J].山东

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5).

[5]胡俊修.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男女平等[J].社会,2003,(5).

[7]晏红.父母对儿童性别偏爱的差异之研究[J].天津市教

科院学报,2003,(6).

‘sgenderrolestereo-[8]JanisEJacobs.Theimpactofmather

Fassinger,1994)。

[11]

为了更好的进行性别角色问题的跨文化研究,我们应该在充分考虑社会文化这个宏观环境因素的影响外,函待解决以下诸多问题:(1)提高多元文化研究的意识,因为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化构成千姿百态的文化生态,为我们在分析心理问题时提供有力的现实依据,指导我们更有效的进行理论研究;(2)在使用西方本土化量表时,必须进行一定的修订,使其本土化,从而提高性别角色认同研究的信度和效度;(3)尽快编制出简短、新颖、全面的,适合不同层次年龄的标准化量表;(4)注重研究样本的多样化,避免以往研究中仅以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时存在的问题;(5)充分利用我国本土的丰富环境资源。鉴于我国地理和历史的原因,构筑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和不同语言等差异极大的文化背景,这些文化差异既对我们性别角色社会化的研

typicbeliefsonother’sandchildren’sabilityperceptions[J].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1992,63,(6).[9]杜健梅,风笑天.学校教育与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J].广

西社会科学,2000,(4).

[10]郑新蓉,杜芳琴.社会性别与妇女发展[M].西安:陕西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责任校对

马成俊]周振兴]

62

NATIONALITIESRESEARCHINQINGHAI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