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对环境的作用论文

面对我国现如今环境的恶化

对科学技术的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窥探

交通运输1111班 王健 2011230075

(由于字数的限制,接下来将举几个例子,来说明我的题目。)

一、有所为

稀土元素是制造被称为“灵巧炸弹”的精确制导武器、雷达和夜视镜等各种武器装备不可缺少的元素。根据资料显示:中国、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是世界四大稀土拥有国,中国名列第一位。但是,中国稀土状况与政策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的稀土行业存在不少问题。

我国稀土生产量巨大,按照现在的生产量计算,我国稀土储备仅能维持1520年。我国有60%稀土产品出口到国外,且生产的主要为低端产品,在高端产品方面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大部分的稀土出口到美国、日本等则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另一个巨大威胁还有就是对环境的破坏。

江西赣州离子型重稀土占全国同类保有储量的60%以上,在国内外同类型矿种中位居第

一。因为稀土,这个城市在迅速“暴富”的同时,也开始遭遇严重污染的困扰。根据公开披露的信息,2011年,江西全省稀土行业全年利润仅为65亿元,然而仅赣州地区稀土整体治污花费的代价就是380个亿。

之所以对环境有这么大的污染,大多是由于开采方法的落后。一位稀土行业专家表示,赣州地区的稀土因其独特的存在方式形成其简单易行的开采和选矿方式(露天开采、池浸选矿),长期采用落后的“露采-池浸”工艺选矿,即发现稀土矿后,即将山体植被全部拔除,之后挖坑,往填有稀土矿的池子中灌注硫酸铵,以提取稀土资源。上述专家称,这种“土法”废渣随意堆放地表,选矿废水肆意排放,废弃后的矿区植物生长必需的N、P含量极低,有机质严重缺乏,植被难以生长。同时大量的植被被破坏。

大规模稀土矿产资源开发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矿区地质环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自然植被惨遭破坏、表层土壤被剥离、弃置、矿渣乱堆、废水滥流等,由此造成矿区土地资源利用率大大降低,人均耕地减少,河流河床淤高、水质污染等非常严重的民生问题。

如今,随着国家政策对稀土开采的规范化和开采技术的进步,稀土的开采得到初步的控制。例如,辐射选矿法、重力选矿法、磁选分离法、浮选法、电选法、化学选矿法。这些科 1

学技术的应用也使得稀土利用率和价值得到相当大的提高。

如今的社会已经进入科技时代,其中需要大量的电。目前我国电的来源主要有火电站、水电站、核电站。 火电站需要大量的煤炭,对资源的损耗相当大,此外,对环境的污染也比较大。据了解,火电站煤炭的利用率只有百分之四十左右。自从2009年三峡大坝建成之后,全国的用电压力得到缓解,而且跟火力发电相比起来,水力发电是利用水的推力发电,其对环境的影响要小得多,但是对生态影响却很大。生活在长江边的我,小学时就见证了三峡大移民。而另外一种核能发电,现在全世界用的最广泛,前景也是最好的。目前全世界都在大力发展核电,不久前,我国领导人也开始倡导利用核能发电。接下来着重比较一下核电站和火电站的优势,因为水电站的建立必须要有有利的自然条件才行,它不能大范围的建成。

核电和煤电排放物危害对比表

核电站对环境的辐射剂量比火电站还要低很多。核电站反应堆设置了多道屏障防止和处理核辐射,而火电站的排放物都直接释放到了外部环境中。当然,核电站每年都要处置高、中、低放射性废物,分别约35吨/年、300吨/年、450吨/年,由于采取了特殊的谨慎处置,不会对环境构成直接影响。

一座100万千瓦的燃煤电站每年消耗的煤炭中含有总量达数十吨的铜、铅、镉、砷和上 2

百吨锌以外,还有数量不等的钍、铀、镭、汞等物质,它们都在煤炭燃烧后残留在灰渣或排放于大气中,对环境造成严重的重金属和放射性污染。燃煤过程中排放出来的这些有毒物质大都不会自行衰变,那么,它们对环境的影响将不断累积,更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减少。 过去的福岛核电站和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爆炸令世人心有余悸,但是,只要谨慎处理,核电站的潜力是无穷的,它是对核能正确使用的一种方式。我国在这方面的技术还不是很成熟,相信不久的未来,核能发电将会在国内的产电占据绝大部分。

二、有所不为

尼罗河下游三角洲海水倒灌、盐碱化和血吸虫病蔓延, 库区附近地震频发, 尼罗河三角洲产鱼量减少等, 是与兴建阿斯旺水坝打乱尼罗河三角洲原有生态平衡分不开的。我国三峡工程由于对环保的投入,过去欠债太多, 现在一下子要来补, 有点难,现在暴露的问题是, 前期研究不够, 工作匆忙, 很多污染数据没有取得, 设计很难做精确。参与污染处理设计的专家王里奥说环保是难补的一课。水利技术的发展, 政策制定者不用担心水利建设技术, 只需考虑的是大坝修好后带来的滞后生态环境问题, 这点尚不可知。全国政协常委、自然之友会长梁从诫呼吁: 能避免黄柏河的悲剧重演吗? 葛洲坝建成之初, 大家都满怀喜悦, 把一泓清水的河口当成休闲的好去处, 然而不久后, 这里却成了百姓的一大心病, 前后不过二十年。如果不能彻底解决三峡库区上游沿岸的污染问题, 这里也许就预示着三峡水库的未来,只不过长江水量和三峡阵容要大得多, 变化的过程会更长久罢了。因为如果人类利用、控制科学技术到失稳的临界点时, 自然平衡被打破是不可避免的。

在过去的洪灾、旱灾、雪灾,这些大自然的极端现象,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做出任意一个重大决定前都要考虑好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要再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如今的中国已经十个一超级大国,虽然国家的政策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是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是绝对不可取的。前国家主席胡锦涛也根据国情提出科学发展观,同时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我想这就是坚持可持续发展,这就是科学技术在某方面的不为。

科技是把双刃剑,要怎么利用科技,他的目的就是利于人类,不破坏自然。

3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