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翠水清,情爱永恒-浅析[边城]中的人性美

竹翠水清,情爱永恒—浅析《边城》中的人性美

杨祎婷 1220110170

【内容摘要】《边城》是沈从文“湘西小说”最具代表性的著作,通过亲情,爱情,人情来向我们展现“优美、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沈从文通过《边城》表达了他对当时黑暗现实和城市文明的不满和反抗,让读者感受到美的环境,美的人性,美的生活。本文以《边城》中的人性美为主线,分析了《边城》中人性美的表现,包括亲情美、爱情美

和人情美,并分析了人性美的深刻涵义及建构人性美的缘由,最后讲述了《边城》体现的人

性美之影响及意义。

【关键词】沈从文; 边城; 人性美

绪 论

沈从文生于湘西凤凰县,原名沈岳焕,在当时,他是“京派”文学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在他所有的高峰期作品中,《边城》是最具影响力的一个。他总是以一个“乡下人”的眼光

去看待乡村与城市的那种格格不入,他批判在现代化的步伐中,中国的现代文明已略显丑陋

而且不堪。在《边城》中,沈从文强烈的表达了他对城市文明的不满,同时也深刻的批判了

现实的黑暗。在现实中,人类一切干净纯洁不带污垢的东西都在一点点的被磨灭,他不要这

种自私,贪婪,他想要的是美好的人性,与自然融为一体。沈从文曾说:“我只想造希腊小

庙”,“这种庙供奉的是‘人性’”。而在《边城》中,作者所写的正是以湘西的纯净反映了人

们内心的纯洁,这种纯净的心灵展现了亲情、爱情和人情的美。而作者一直推崇的,也正是

这种人性的光芒。

一、《边城》中充满人性美的表现

沈从文的《边城》讲的是在湘西这块净土上发生的一个简简单单的故事,翠翠是一个老

船夫的女儿和一个军官的孩子,翠翠的父母因为无缘共度一生而双双逝去,留下翠翠和爷爷

一起孤单相伴。老船夫在世上唯一惦念的人就是翠翠,他最大的愿望就是给翠翠找一个可以

配她共度一生的人,在茶峒城有个人声誉很好,他是那里的船总名叫顺顺,他家大业大,家

里有两个儿子,一个是大老天保,另一个是二老摊送,两人的性格和外貌都大不相同,二老

长的清秀人也很活泼,人称“岳云”,而大老长的粗犷,人也沉稳,憨厚,两个感情要好的

兄弟在都爱上了翠翠。翠翠在端午节那天晚上遇见了二老,两人都对彼此一见钟情。但是老

船夫却并未想好到底该怎么办,这事就一直放着,俩兄弟都愿意通过唱情歌来选择到底谁最

后跟翠翠在一起。后来,大老在一次跟货时溺水而亡,顺顺一家人都觉得这是老船夫的错,

便不跟他往来了,老船夫去提亲也早到了拒绝。这个时候,王团总也来提亲,但是,二老心

里既对翠翠念念不忘,又不能释怀哥哥的死,于是他逃走了,老船夫的愿望也破灭了,不久

后身心俱损,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死了。只剩翠翠一个人了,在爷爷死后,她似乎明白了

很多以前不明白的道理。她没有向生活屈服,而是接下了爷爷的工作,守着渡船,等着心上

人回来。

(一)亲情美

1、老船夫与孙女之间的祖孙情

老船夫的一生都是在渡口边上度过的,这体现了劳动人民淳朴的 本质,老船夫在世上

最牵挂的人便是他的女儿和孙女,他先是独自抚养女儿,而后女儿跟一位士兵私下交好,未

婚先孕生下了翠翠。后来因为各种原因,俩人无法相守一辈子,便双双殉情,留下了船夫一

人和襁褓中的翠翠,老船夫在女儿死后,独自一人抚养孙女,在这简单无忧无虑的日子里,

老船夫时时唱歌给翠翠听,讲她的父亲和母亲,翠翠站在悬崖上,两眼含泪,心中十分悲伤,

她便对撒娇说道:“爷爷,为什么不上来?我要你!”爷爷便回复到:“翠翠,我就来,我就

来!”老船夫心里想着,要是哪天自己不在了,翠翠该怎么办呢?爷爷让翠翠感到了爱和温

暖,还给了她安全感,翠翠也是爷爷的全部希望。当翠翠出落成了像她母亲一样的美丽的时

候,她开始有自己的想法,有时候也会有情绪。有时候翠翠会突然莫名其妙的哭,而且她自

己也不知道原因,可是爷爷却懂她。爷爷说:“不许哭,做一个大人,不管有什么事都不许

哭。要硬扎一点,结实一点,才配活到这块土地上。”爷爷在翠翠心里是一棵大树,他总是

用最朴实的言语来交到翠翠,翠翠也能理解爷爷。在这里,真正的人性美展露无遗,这种亲

情毫无杂垢,清澈可见。

从那之后,老船夫和孙女各自有各自的心事。老船夫知道自己的时日不多了,便想着为

翠翠的下半生寻一个依靠,他为了翠翠日夜忙活,当知道翠翠被大老看中后便去向大老提亲,

并提出“下棋有下棋规矩,车友车路,马有马路,各有走法。”并说由家长决定“车路”,而

由他们自己通过唱情歌来决定“马路”。这样做希望大老可以积极些并采取行动。老船夫只

是试探性的问了翠翠的意见,怕吓住了翠翠,之后爷爷误解了翠翠的意思,将好事办成了坏

事,当最后明白翠翠喜欢的人是二老时又无力挽回局面,而就在这时,大老在一次跟货时溺

水而亡,顺顺一家都觉得这都是因老船夫而起,便不再跟老船夫往来。为了翠翠,老船夫不

停地奔波劳碌,置自己的身体不顾,为了翠翠的后半生他连自己的尊严都不要。最后,老船

夫病倒了,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里逝世了。独留翠翠一个人在世上,翠翠并没有因此而放弃

对生活的希望,而是怀着爷爷的爱在渡口苦守二老回来。

老船夫的全部希望都在翠翠身上,虽然翠翠的悲剧也是因老船夫的那无私的爱所致,但

是,也正通过这个无私的形象,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对子女无私的一种人性的

美好。老船夫与孙女之间的亲情,与当时社会中的现实状况是一组鲜明的对比。从中我们可

以看到作者向往自由淳朴的生活,并且对民族的美德怀着无比的敬意。

2、大老和二老之间的兄弟情

在茶峒城,顺顺一家算是很富有的家庭,但是,他的两个儿子却并没有被他娇生惯养,

而是“学得做人的勇气与和气”,并“在各一种生活上来训练他们的人格”。并教他们自己去

奋斗去磨练,学会为人处世,学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他的两个儿子精

通很多东西,对人和气,也好助人为乐,并且从不会仗势欺人,从两个儿子的表现也可以看

出这种温暖的人性美。大老和二老同时爱上了翠翠,俩兄弟感情很深,并未因此而对对方心

生怨恨,但是也没有互相谦让,最后,他们一致决定走马路,那就是到对面山上唱山歌来决

定谁最后跟翠翠在一起。但是,大老知道二老对翠翠心生喜欢,便一定要二老先唱,这足以

表明兄弟情深,其实,大老的心里已作了让步。后来,大老为二老着想,想去外面闯滩,却

意外死于水中。二老心生愧疚,也远逃他乡。他们之间的亲情不因爱情而阻隔,这种手足之

情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二)爱情美

1、老船夫的女儿和戍守的士兵

老船夫的女儿虽乖巧听话,但是性格一点也不软弱。老船夫不知道女儿爱上了一位士

兵俩人还有了孩子。但是,因为各种阻碍他们最终无缘在一起。俩人本想私奔,但顾及父

亲年纪已大,又不想弃军人的原则于不顾,最后,士兵自杀,翠翠的母亲在生下她后也跟

着士兵去了。在现在的人看来,因为爱情而不要孩子不要父母而选择不要自己的生命是不

被众人允许的,这种行为也很不负责。但是,他们这种行为又怎么能说明他们不是对爱情

负责对他们彼此双方负责呢?即使这个结局有些凄凉,但是这种思想超越了世俗超越了人

们的偏见,他们愿意为对方而不要自己的性命,这种纯粹的爱情今日又有多少呢?

2、翠翠与二老摊送

在《边城》中,翠翠是核心人物,她是一个温柔美丽的女子,湘西的美景中生出了美人,

湘西的淳朴给了她美好的心灵,这方水土将她养的晶莹剔透,纯净善良。翠翠与二老兄弟俩

的爱情是全文的主线,体现了作者对这种安然悠闲的生活的追求。翠翠长大了,性格开始有

了变化,情感上也有了转变,她不再像过去一样乱蹦乱跳,有时候她会安静的坐下来想自己

的事情,也会扮新娘子,想着以后嫁人的画面。这种突如其来的情绪让翠翠自己也觉得讶异,

她自己也弄不清楚弄不明白。

在端午节那天,翠翠偶遇了在划船比赛中脱颖而出的二老,两个本不认识的人,从此后

半生有了交集。当时,翠翠误会了二老的意思,还骂了他一句。但是二老并没有生气,而是

亲自送翠翠回家,善良的翠翠之后开始后悔,她为自己说错话而自责。这个夜晚翠翠沉默了,

莫名的情愫开始在翠翠的心中生根发芽。之后的端午节虽也热闹,却缺了那次美丽的相遇。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二老来家里送鸭子,翠翠害羞的避而不见。二老要走时,却又赖

在船上帮着渡河。二老盯着她看时,她娇羞的把脸背了过去,这时二老已悄悄的印在她的心

里,表现了翠翠对爱的矜持。翠翠对二老的喜欢只简单的概括为几个字“那人真好”,这已

经是对二老很高的评价了。当翠翠被邀请去看龙舟比赛时,在吊脚楼上一眼就看到了摊送,

别人在谈论二老的婚事时,她也会很注意的去听,她的心也随之起伏变化,她的世界不再只

有快乐和无忧无虑,她懂得了思考,牵挂,苦恼„„这就是人性最原本、最真实的流露,也

表现了翠翠所向往的纯真爱情的人性美。二老摊送勤劳、勇敢、平易近人,在初次碰到翠翠

时就一见倾心了,他借送酒来制造两人见面的机会。半夜里,他遵照与大老的约定和当地的

习惯,到高崖上去,很诚实与坦白地去为一个“初生之犊”黄花女唱歌。翠翠本来里就记挂

着二老,当她在梦中仿佛听到二老的歌声时觉得又软又缠绵灵魂随着“美妙的歌声”漂浮起

来,“飞窜过悬崖半腰”,去摘取象征爱情的“龙耳草”,追寻现实中不敢大胆追求的甜美的

爱情。虽然翠翠和二老深爱着对方,但是有一条条的鸿沟横在他们之间。王家看中了滩顺,

并提出用一座碾坊作陪嫁。碾坊和渡船,二老毫不犹豫的选择的了渡船,他没有因为顺顺的

逼迫和物质的诱惑而动摇对真爱的决心。他对顺顺说:“或许我命里只许我撑个渡船的。”结

局并不是有情人终成眷属,二老因为大老的死而远走,翠翠却坚定地守着渡船静静的等待“这

个人也许永远不会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结局的不完美并不能否定翠翠与二老之间纯洁的爱情,他们的爱不受任何物质和利益的

影响,他们的爱是边城人爱与美的缩影。沈从文对二人感情的描写字数不多,且含蓄,两人

在一起的次数少、时间短,但我们可以读出他们对爱情的忠贞和专一。他们之间没有惊天泣

地的海誓山盟,也没有违背世俗伦理的惊人之举,更没有充满金钱味道的不正当关系,有的

只是自然乡村所蕴含的最原始的、质朴的纯真,有的只是遵从中国几千年的传统美德。他们

的爱纯洁无暇,令人向往,这是沈从文对人性美的理解,也是对爱情本色的赞美。

(三)人情美

1、老船夫

老船夫是《边城》中另一个重要的灵魂人物,他善良、老实、勤劳„„是古代传统劳动

人民的化身。“活了七十年从二十岁起便守在小溪边,五十年来不知把船来去渡了若干人。”

这大半辈子,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时间早晚,或是因为私人原因、个人情绪,他都尽忠职

守、认真负责,他把渡船看作自己一生的使命和责任。老船的日子虽过得贫苦,却从不计较

个人得失。每次船要靠岸时,他嘴里喊着“慢点、慢点”自己却先跳上了岸。他为了别人能

安全上岸,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在他看来,他人比自己更重要。他从不收过路人的钱,有

人硬要塞给他时,他好像要同人吵架一样“我有了口粮,三斗米,七百钱,够了。谁要你这

个!”也有人不放心,执意要给,没法子,老船夫只得收下。但老船夫并没有把钱塞到自己

的腰包里,他用路人给的钱托人去城里买些茶叶和草烟回馈给路人。夏天的时候他会把茶叶

泡好供路人解渴,把草烟慷慨的送给路人品尝。老人往往用最平凡、朴素的语言道出他对别

人的关心。他去茶峒城时会随身携带一个酒葫芦,路过熟人会邀请别人尝上一口,甚至连酒

壶都不会要回。老船夫乐善好施,乐于助人,无私的为他人奉献,从不求得别人的回报,她

的为人和品性受到了当地人的赞扬和尊重。

2、船总顺顺、杨总兵等人

茶峒城里的每个人都是那么的善良、友好、诚实,他们来自不同的职业,不同的阶级,

但他们相亲相爱,相互扶持。他们有着如同湘西一样淳朴的品性,湘西的青山绿水蕴含着浓

浓的人情味。沈从文对湘西景色的描写非常细致:建筑物、高山、流水、码头、城墙„„一

幕幕的画面在读者脑海中织起了一幅优美的风景画,让人留恋往返。这美不胜收的景色与当

地人的人性美形成了照应,暗示了这里的人情就如凤凰的环境一样美:人美,景也美。

掌管码头的船总顺顺虽说是一个商人,但他并没有商人所固有的奸诈、贪婪、市侩„„

他为人慷慨、好客、正直,对待他人从不吝啬,并且有着宽广的胸襟。顺顺早年也从苦日子

过来的,所以他明白底层人人民的辛苦与不易,不管是熟悉或不熟悉的,还是有钱没钱的,

凡是有人求他帮忙时,他必定毫无犹豫的出手相救。顺顺是有钱人,老船夫是穷人,但两人

关系十分友好、融洽,并没有因为两人的差距而有所间隔。老船夫去世了以后,大老的事情

没有影响顺顺做人的原则,他放下心中的石头,不计前嫌的为老船夫的丧事忙前忙后。他可

怜这个孤苦无依的翠翠,他对翠翠说:“你不用发愁,一切有我。”顺顺的宽容大度让人敬佩。

期中来帮忙的还有杨总兵,杨总兵原来喜欢老船夫的女儿,虽然最后没有追求到,但没有怨

恨老船夫,反而经常与老船夫往来,成了挚交。之前为了催催的婚事也经常帮忙打听,老船

夫死了,他干脆搬了过来,充当起了老船夫的角色,承担照顾翠翠的责任。在这个到处充满

人性美的偏僻小镇上,老船夫受到了很多人的尊敬,他去买东西,商贩们都不收他的钱,有

时也会送些东西给他。连吊脚楼上的妓女也懂得遵信守约,她们也有可以依靠的人——水手

们,虽处在社会底层,但他们并没有泯灭人性最基本的美好。

二、人性美的深刻涵义及建构人性美的缘由

沈从文出身于湘西凤凰的一个大家族,他的童年都是在湘西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度过的。

他的一大家子人几乎都与行军有关,他的身体里流淌着苗族、汉族、土家族这三个名族的血

液,所以他的身中杂糅着不同名族的不同文化。在这里他做过很多种职业,也对外来的各种

迫害和杀戮习以为常了。但这些残忍的事情并没有把他培养成一个冷血的人,他反而有一个

内心充满人性和温情的世界,这是一个追求平等,和平和诗意的世界,沈从文就在这个世界

里温暖自己。所以多年来,他读懂了社会这本厚重的字典,他的思想、意识多来源于生活。

由于他长期在这块土地上漂泊、成长,所以对这个地处四个省份的交界的湘西分外热爱;更

由于长时间生活在社会下层和对湘西的风土人情的吸收,所以觉得这块土地上的人民分外亲

近。沈从文在《边城》题记中说过“对于农民与乡土,怀了不可言说的温暖,这点感情在我

的一切作品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我从不隐晦这点感情。”从《边城》中可以看出,这是对

湘西的人、景、物最真实的写照,也体现了了沈从文深沉的乡土情怀。沈从文非常了解自己

的家乡,家乡的每个角落,每寸土地都了然无心。《边城》融入了他对家乡的怀念,对那片

土地上人民的热爱。他希望回归大自然,向往隐居世外的自在生活。

沈从文创作《边城》还源于他对生命的追求,他不断的挖掘生命更深层次的意义。《边

城》中人的生命活的创快而又随意,他们没有顾忌/没有负担的活着。曾经这样评价《边城》:

这部作品原本近于一个小房子的设计,用料少,占地少,希望他既经济而又不缺少空气和阳

光。”他所追求的是人生最自然、最原始的形式,继而通过这种形式来阐述人性美。《边城》

的创作期间,社会动乱不安,整个中国都充满了金钱 权利 利益。积极向上的精神在这个

变形的社会中已经遥遥可坠,传统的美德不断的遭到损坏。到处都是俗不可耐的腐蚀了的思想。沈从文想要通过《边城》中的人性来唤醒人们的思想,拯救这个岌岌可危的社会,只有

这里是还未被近代文明完全污染的净土。《边城》建造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世界,这里

环境优美、自给自足,人人友好相处 、平等对待。他就用《边城》中的湘西世界与那个物

欲横流的都市社会作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都市的势利、自私、利益至上,而这个湘西世界

也就作者所说的供奉满是人性和神性的爱的“希腊小庙”。《边城》引导人们对自然、纯粹的

人性美的向往,否定了当时虚伪的社会。汪曾祺在又读《又读(边城)》一文中说:“《边城》

是一个温暖的作品,但是后面隐伏着作者的很深的悲剧感。”在《边城》中,沈从文寄托了

自己对人性美的希望,并构建着自己的“理想国”。当他回头看看自己的建构的“理想国”,

在看看这个精神世界早已倒塌的社会,有一种孤独感和悲伤感从沈从文的心里油然而生。《边

城》中塑造的人物都是有“血”有“肉”的,他追求的是净化人心灵的“真”、“善”、“美”。

沈从文认为作品一定要基于作者的感情,贴近人的生活。他的小说总给人一种脱离社会,超

越尘世的感觉,仿佛立于社会之中,又仿佛身在桃源之中。他通过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用温

暖的笔调,全面、客观的看待人性的真、善、美。现实中纯净的世界虽已消失,但作者想把

它永远的保存在自己的文学作品中。沈从文常以“乡下人”自居,他想通过“乡下人”的视

角下构建的人性美来吸引更多的“乡下人”,像作者这样单纯的人太少了,一个人去探索失

去的自然人性,岂不是太孤单了!

三、《边城》体现的人性美之影响及意义

中外文学家们追求人性美的心灵都是相通的,但建构人性美的方式却各式各样、因人而异。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运用的是以丑映美、美丑对比的衬托法,沈从文在《边城》中

采用的则是鲜花著锦、锦上添花的层叠法。沈从文另辟蹊径,独创一格。他首先为我们营造

了一座风光旖旎、景色秀美的边地小城。生活在小城内外的人们个个淳朴、善良、乐于帮人

助人,过着自娱自乐、怡然自得的生活。沈从文是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的“乡下人”,他给文

学刮去了清新、朴实之风。在这个社会迅速变化、发展的过程中,乡土社会逐渐从现代社会

脱离了,文学作品越来越显得浮夸、肤浅,作家们也越来越缺少纯朴的思想,早已失去了最内心最本质的情感。当时的文学作品大多把经济和政治融合起来,这就忽视了文学的本性,

并把文学作为批判、抨击政治、社会的工具,这是沈从文无法认同的。《边城》体现的是供

奉“人性”的“希腊小庙”,这是他对当时社会的反抗,所以他本人以及《边城》这部作品

备受争议。其实沈从文的《边城》可谓是及时的春雨,浇灌了久旱逢甘露的中国文学。

现代化的发源地经济发达的西欧,人们精神世界也普遍面临危机。有人说拯救西方的精神危机需要到东方古代学说中去找,东方智慧可以为现代科学的整体化趋势提供有益的启

示,21世纪将是中国人的世纪。人性在《边城》中其实深深地打着儒家伦理道德观念的烙

印。此前沈从文的大部分湘西作品,着重凸现湘西世界蛮荒状态和原始初民的强力、元气和野性,但《边城》中人物,如前文所述,都堪称道德楷模,教化的风范。而在伦理道德的层

面上塑人物,从现实关系的层面上评价他们,正体现了传统儒家的伦理道德意识。《边城》

也有道家思想影响的痕迹。作者所看重的边城人的诗性品格,如渡船老人的迂阔,顺顺的放达和洒脱,二老的浪漫等,都承继了道家思想的衣钵。儒道相济,构成《边城》人物性格的

内在支撑。《边城》就是一部描绘优美自然而又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式”的作品。他对乡

村文明乐园般诗意的抒写,寄托着作者对国家、民族前景的思考和想象,同时也达到了对当

时现代都市文明人性丑陋的批判。这些都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越性及对人类文明的独特贡

献。而《边城》中的人性美就蕴涵着东方的智慧及儒道两家文化。从这个角度来说,《边城》

中的人性美还具有一定的世界性意义。可以这样说,《边城》所绘制的理想的人性范式会成

为我们对人类未来永恒的憧憬!

结 论

边城的人们是“一群未被近代文明污染”的善良的人,他们保持着昔日宁静和谐的生活

环境与纯朴勤俭的古老民风,他们就是人性美的代表。这里的人没有利益的争吵,没有情敌

间的怒目相向,有的只是坦诚宽容,有的只是热情助人,这就是湘西的风土人情。《边城》

里那种朴素的人性美多么让人们羡慕的啊!这一切都在印证着作者的“一切伟大的作品,总

是表现人性最真切的欲望”,让读者感受美的生活,美的环境,美的人性。其实,我们每个

人心灵深处也都有那么一座“边城”,或许很多人已经遗忘了它的存在,但我坚信在每个人

的灵魂深处,“边城”一定完好地矗立在某个地方。是的,它正等待着我们去寻找它。我们

应该去追回那逝去的美好的人性,找寻真、善、美,来清扫混沌的心境!

参考文献:

【1】 吴定柏,沈从文作品精选M 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2.

【2】 骆玉明,近二十年热点人物评述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3】 陈绍明,中国乡土小说论稿M ,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12.

【4】 沈从文,边城,武汉,武汉出版社,2013.

【5】 王光东,中国现当代文学精品导读,M 上海,上海大学出社,2012.

【6】 刘洪涛,杨瑞仁,沈从文研究资料,M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1 .

【7】 沈从文,长河\题记[A].沈从文文集第10卷[C].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 2012.

【8】 汪曾祺,又读\边城[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11: 34.

【9】 沈从文,给志在写作者[N].大公报:文艺,2012-03-29.

【10】沈从文,沈从文选集:第5卷[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1.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