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内战烽火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全面内战爆发前后基本史实: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全面内战的爆发;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过程与方法:探究蒋介石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目的和毛泽东冒险去重庆谈判的原因,学会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问题,理解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 使学生感知和平民主来之不易,增强学生维护和平民主的自觉性,并增强对党的热爱之情。通过感知在中共领导下,人民解放军为推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历尽艰辛、英勇作战、不畏牺牲的精神,使学生确立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 2.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重庆谈判、挺进大别山。

难点:对重庆谈判和挺进大别山意义的认识。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

4. 标签

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

出示日本投降仪式图,问学生,图中反映的是什么场景?标志着什么?并展示抗战胜利后,中国人民欢呼和抗战胜利后生活情境图片,并引用“1945年8月,《华新日报》的文字,提出问题:战后中国人民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顾解答。创设情境,导入新授,激发求知欲。 自主探究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自主完成《同步探究》中的“探究过程”部分。、让学生完成学案中“自主探究”部分。教师出示自主探究问题。学生自学课文,自主释疑。

合作交流展示提高

过渡:然而,渴望已久的和平真的到来了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当时主宰中国命运的政治力量:共产党和国名党,他们对的发展前途有什么的主张?

一、重庆谈判

1、同学们,请看课本导入框中的内容,这是蒋介石在1945年8月14日发给毛泽东邀请他到重庆商谈和平的电报之一。从字面上看,蒋介石“诚心诚意”,“以国家利益为重”,实际上真是这样吗?他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我们再来看看蒋介石1945年在国民党六大上的讲话,从中概括出蒋介石当时的政治主张是什么?

2、下面我们再来看看美国政府的态度:出示美国”扶蒋反共”的漫画,并展示美国扶持蒋介石的图片资料。

3、面对如此艰难的情形,如果你是毛泽东你要不要去重庆谈判呢?创设毛泽东要不要赴重庆谈判的情境,请学生扮演角色。从而引出,毛泽东明知道这是一场鸿门宴,为什么还要赴重庆谈判呢?(目的)

4、通过展示图文资料,让学生感受重庆谈判的情境,并讲解重庆谈判的结果。

5、出示“自主学习”资料,让学生自主完成,并请同学上来给同学讲解。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过渡:蒋介石策划的重庆谈判本来就是一场“鸿门宴”,其本质目的就是为了内战赢得准备时间。重庆谈判后不久,蒋介石就在1946年6月撕毁“双十协定”、悍然发动了对中原解放区地进攻,标志着全面内战的正式开始。

二、转战陕北——战略防御

1.说一说全面内战爆发的时间和标志?

2.谈一谈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概况?

3.西北人民解放军为什么能够粉碎敌人的进攻?

播放“陕甘宁解放区战役”视频

三、挺进大别山——战略进攻

观察课本P90《刘邓大军胜利到达大别山》插图,结合课本内容,思考回答:

1.为何要将战场先引向大别山地区?谁承担的这一任务?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向国民党

统治区发动大规模进攻。

2.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的开始?

创设情景一:

教师出示蒋介石邀请毛泽东的电报资料,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答。

1、蒋介石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目的是什么?

欺骗人民,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假和平、真内战)

2.从图片及文字资料概括出美国的对华政策是什么?

实行“扶蒋反共”政策,维护其在华利益

3、角色扮演:谈论毛泽东要不要赴重庆谈判。毛泽东可能被软禁、杀掉。这明显是鸿门宴。如果毛泽东不去,蒋会把内战责任推到共产党身上。从而引出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目的: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为了争取和平,戳穿

4、重庆谈判的结果:1945年10月,双方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创设情境二:(“我来当老师”)先让 “小老师”自告奋勇上台展示交流学习成果。然后教师结合教材,补充学生忽略的知识点。

1.1946年6月,蒋介石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2.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二十万人进攻陕甘宁边区。众寡悬殊。中共中央主动撤出延安。教师要向说明学生:主动撤离是为了保存实力。

3.彭德怀率西北人民解放军,采用“蘑菇”战术,进行多次战役,粉碎了敌人的进攻。教师点拨:中共制定了正确的作战方针和方法,才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粉碎敌人的进攻。党的正确领导是革命胜利的关键。

教师进一步明确:解放战争开始时,我军处于战略防御阶段,人民解放军首先需要打退进攻解放区的敌人。然后抓住时机转入战略进攻。到1947年夏天,战略进攻的条件就具备了。

过渡:当时蒋介石的主要兵 力同时也在山东进行“重点进攻”,毛泽东说他这种兵力部署“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只要攻其薄弱,从中间突破,就可以直接威胁敌人的心脏地区。承担这项战略任务的是刘邓大军,他们进攻的方向是大别山。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挺进大别山”一目,提取有效信息,学生选取重点互问互答:大别山地区敌人兵力空虚,利于我军取得胜利,转入战略进攻阶段。这是我军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的体现。

拓展延伸

为什么在军队人数和武器装备方面都占优势的国民党军队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其进攻就被人民解放军挫败了?

1.共产党的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

2.解放军官兵的英勇作战

3.广大人民的支持

4.国民党失道寡助等

板书

第17课 内战烽火

一、 争取和平民主斗争—重庆谈判:“双十协定”

二、 人民解放战争的经过

1、全面内战的爆发 标志:1946.6

2、战略防御阶段(1946.6—1947.6) 陕北、山东战场

三、 战略进攻(1947) 标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