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设计

一. 导学案

"导学案"是教师为学生设计的有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流程的学习活动方案,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是融合了教案和学案一体化的教与学的载体。

二. 导学案基本模式

(一)预习与探究案

学习目标--重难点--知识链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知识小结--课堂检测

1  学习目标--明确教什么

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为学生设置明确的学习目标,数量以2-4个为宜,不能太多,学习目标中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要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问题"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

2  重难点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学生实际,确定学习重难点。

3  知识链接(复习相关知识或引入与所学内容有密切联系的知识。)

目的在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知识链接更多的应该站在学生的知识和思维的起点,即最近发展区,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从而为学习新知提供基础。很多时候学生学习上的难点在于我们预设的教学起点高于学生的起点。

4 自主学习【任务驱动,学习任务对应学习目标】

已问题或知识结构的形式呈现,而不是简单的知识填空。学生在阅读教材后可以完成,但需要简单的思考才能完成。

5 合作探究【任务驱动,学习任务对应学习目标】

通过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6 知识小结

将每一节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将知识结构化。

7 课堂检测

以5道题左右为准,对应相关的知识点。

(二)训练案

以章为单位,具体题量由各备课组确定,但时间控制在30分钟左右。

三. 导学案编制程序

主备人"个备"-- 学科组"群议"-- 第一主备人修订--"个备" --课后修订

(所编制的导学案的容量以学生预习时间不超过30分钟为宜。)

1. 主备人"个备"

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时,必须把握好对教材的"翻译",把教材严谨的、逻辑性极强的、抽象的知识,翻译成能读懂、易接受的、通俗的、具体的知识,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给出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好老师要能够深入浅出,设计导学案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次化,梯次渐进化。

主备人除了准备导学案,还有准备好相关的教学素材的搜集,包括课件的设计、视频资料等。

2. 学科组"群议"

主备人说课,说:学生的起点;导学案设计的学习目标;每个任务所能达成的目标;每个题的目的;教学思路等。学科组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提出修改意见。

3. 第一主备人修订

第一主备人根据大家的建议对学案进行修订,修订完交学科负责人签字,分发给各老师。

4. "个备"

任课教师,由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再"个备"。

5. 课后修订

任课教师最后结合实际的授课经历,做课后修订。

四. 导学案的使用

(一)课前:

上课前一天,教师将"导学案"发给学生。学生根据"导学案"内容认真进行课本预习。预习过程中要求勾画出课本的知识点并写上标注,梳理基础知识脉络,并将生疏和难以解决的问题在导学案上做好标记。要求所有的学生必须自行解决"自主学习"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做合作探究题。

正式上课前收齐后适度批阅,任课老师针对"导学案"了解学清,进行补充完善。

(二)课堂:

1.展示答案,自查自纠

教师分发答案,学生自查,纠正错误。直接报答案学生不一定会更正。

2.合作探究,讨论难点。(对学、群学)

小组讨论,以对学为主,即小组内1-1的讨论,1-1不能解决的问组内其他成员。

3.展示交流,点评质疑。

分小组展示,教师制定小组点评质疑,其他组可以补充提问。

4.教师归纳总结。

教师将本节内容总结形成知识结构。

(三)课后:

1、上完课后,要求老师和学生分别在"导学案"的空白处写教后记和学后记。

2、每隔一周,将"导学案"进行整理,装订。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