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贸流通业调研报告

安康市商贸流通业调研报告

2012年5月11日

商贸流通业是国民经济的先导性产业,在促进生产、引导消费、增加就业、推动城镇化进程、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决定经济运行速度、质量和效益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一五”以来,我市商贸流通业发展较快,市场规模日益扩大,业态水平明显提高。

一、我市商贸流通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一)流通规模不断扩大,增速较快。全市商贸服务业从业人员总数10万余人。2009年,安康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56亿元,同比增长19.7%,高出同期GDP增长4.7个百分点,三产增加值114.2亿元,占同期GDP的41.53%;201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53亿元,增长18%,高出同期GDP增长3个百分点,三产增加值129.04亿元,占同期GDP的39.45%;2011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9.32亿元,增长17%,高出同期GDP增长1.5个百分点,三产增加值152.03亿元,占同期GDP的37.34%。

(二)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十一五”以来,我市商业基础设施建设驶入快车道,全市近30个大型商业项目相继投入使用,晶海酒店、明江国际酒店、亿佳酒店、煌上煌酒店、金都国贸酒店、锦江酒店等一批设施先进、业态领先的商厦、宾馆、星级酒店林立中心城区。一批新建的商业设施,不仅明显改善了消费者购物环境,而且

促进了我市城市品位的提高。随着农村通村水泥路、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步完善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及“家电下乡”网点标准化建设等项目的实施,各类连锁超市不断向农村扩张,有力地解决了农民消费不方便、不安全、不经济的问题,大大降低了农产品流通成本,带动了农村流通业的发展。

(三)新型业态及营销方式发展势头良好。新型商贸服务业态(超市仓储)和营销方式(流通配送、连锁经营)以较快速度在我市发展,超市、便民店、专卖店、仓储商场等不断涌现,网购、信用消费、典当、拍卖等从无到有,代理、配送、租赁等业务有了一定发展,华润万家、开元商场、苏宁电器、国美电器等相继落户安康,带动了本土连锁商贸企业的发展,推进了我市商贸业现代化进程。

(四)商品流通市场建设逐步完善

——建成运营综合性农产品批发市场2个,分别是安康市宝业综合农贸市场、石泉县万坤农产品批发市场。其中:宝业农贸市场由宝业农贸市场有限公司建设运营,市场占地50亩,从业人员450人,有固定摊位120个,临时摊位30个,冷库500吨,2011年交易量10万吨,交易额近3亿元。石泉县万坤农产品批发市场由石泉县万坤房地产公司承建运营,市场占地15亩,从业人员500人,有固定摊位120个,临时摊位30个,冷库300吨,2011年交易量4万吨,交易额9000万元。安康市开亮农产品批发市场由安康市开亮农产品批发市场有限公司建设,占地100亩,营业面积6000平米,固定摊位500个,目前项目一期已建成,处于招商阶段。批发市场均由市场建设者

自营,费用收取主要包括进场费和摊位费。

——中心城区及各县镇共有各类农贸市场38个,占地面积约150000平方米,共有摊位约7000余个,吸引近15000余人就业,承担着全市300万人民群众生鲜蔬菜和农副产品供应,为繁荣市场,振兴经济和方便群众生活等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中心城区农贸市场分布不合理、市场内设施简陋,管理不规范、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

——全市批发零售、餐饮服务网点已达4万余个,营业面积逾100万平方米,万人拥有商业网点66.5个,其中1000平方米以上的商业网点30多个,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66个,住宿餐饮企业51个,销售额超亿元的大型商贸流通企业4个。

——我市目前共有物流企业约有41家,主要以运输、仓储等基本物流服务为主,大部分企业的物流以自营为主。2011年实现物流业增加值40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15%,(2009=36亿元)为安康经济突破发展发挥着应有作用。但是,现代物流理念在我市尚未普及,对现代物流的概念、地位及作用认识不够。一方面,作为需求方的工商企业,固守传统的思维定式,认识不到现代物流和供应链管理对降低流通成本、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致使大量潜在的物流需求不能转化为有效的市场需求,第三方物流专业企业难以形成。另一方面,作为物流服务供给方的物流企业经营管理理念陈旧、管理粗放、服务水平低下,物流经营模式、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难以满足社会化物流的需要,造成低水平的重复建设,物流成本较高。

(五)内贸重点工程实施进展顺利

1、万村千乡市场工程。2006年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以来,我市新建和改造合格农家店1756个,新建和改造配送中心6个。目前,我市共有“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实施企业5家,分别是汉滨区家家乐商贸公司、汉阴县兴华实业有限公司、紫阳县思兰商贸公司、宁陕县永乐商贸公司和白河县惠康商贸公司,均为民营企业。

2、“镇超工程”。 我市目前共有“镇超工程”实施企业6户,其中:安康市家家乐商贸有限责任公司、紫阳县思兰商贸有限公司、宁陕县永乐商贸有限公司3户企业同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实施企业,另有3户企业分别是汉滨区好日子商贸有限公司、紫阳县家佳福商贸有限公司和白河县顺宾商贸有限公司。2011年我市具有承办“镇超工程”资质的3家企业共完成新建和改造镇超工程项目11个,其中:汉滨区好日子商贸有限公司完成改造项目2个,紫阳县思兰商贸有限公司新建项目7个、紫阳县家佳福商贸有限公司新建项目2个,全部通过了省厅验收。

3、农产品流通网络情况。近年来,我市通过争取部省“双百市场”、“标准化菜市场”及省级农产品流通网络建设等项目,改造提升了南门菜市场、宝业农贸市场、五里菜市场、石泉县万坤农贸市场、平利县五峰农贸市场等9个农贸市场和2个标准化菜市场项目,对市场进行了规范化改造,建设了冷链系统、快速检测系统等。共获得部省扶持资金610万元,拉动投资5000余万元。

4、农超对接活动。2009年以来,通过实施部、省级“农超对接”

项目,扶持了大红门民荣富硒品食品有限公司和平利申草园茶叶有限公司等6个流通企业的食品和蔬菜冷链物流配送建设,以及旬阳县隆科生态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等3个农业合作社的发展。累计获得省、部补贴资金560万元,拉动投资近亿元。全市目前共有25家规模以上连锁经营企业,有6家连锁经营企业开展了“农超对接”,对接的农产品基地共12个。获得财政扶持的共有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受益农户268户。带动农户每年平均增收825元。通过“农超对接”平均降低流通成本11%。开展“农超对接”的连锁经营企业在对接基地收购农产品的平均价格比一般田间价高3%,销售农产品的平均价格与其它市场销售价格基本持平。

5、社区双进工程。由于条件所限,我市暂时还没有部、省认定的“社区双进工程” 示范社区。但近年来,我市也加强了小区商业网点配套建设,重点发展社区生鲜食品超市、便利店、早点快餐、房屋出租、美容美发、网络服务等网点,增强社区服务站的服务功能,带动社区服务业发展,社区便民菜店建设取得一定成效。我市中心城区便民菜店分为个体经营户独立经营和蔬菜流通企业统一经营两种模式,目前共有安康绿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健民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发展社区便民菜店20余户,主要销售自有富硒蔬菜品牌,另外还有兄弟商贸等个体工商户在城区大型小区建设了便民菜店和小型生鲜超市。

近年来,我市通过争取实施全省农贸市场、标准化菜市场和“农超对接”建设项目,带动了一批农贸蔬菜市场的建设和改造升级。但

从总体上看,菜市场建设严重滞后于城市建设步伐,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多年来菜市场的建设一直没有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无市县财政资金的扶持,因为投资大,效益低,业主往往是因陋就简,导致菜市场基础建设普遍简陋,条件普遍较差;二是市场分布不均,难以满足需求。马路市场、场外设摊等问题没有有效根治,既影响场内稳定经营,也影响场外市容和交通。去年,为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的通知》,我局对中心城区菜市场进行认真的调查摸底,编制了《安康市标准化菜市场建设实施方案》,拟用5年左右的时间,全市新建菜市场20个,标准化改造30个,建设便民菜店100个,发展“农超对接”生鲜部20个。计划市级财政每年预算安排300万元标准化菜市场建设专项资金,扶持菜市场建设,但因种种原因《方案》暂未通过,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争取。

6、放心早餐工程。“放心早餐工程”是一项微利、公益事业,初期投资大,投资回收期长,仅靠市场化运作是远远不够的,而我市财政目前暂无专项发展资金,推荐承办企业困难,所以暂未实施“放心早餐工程”。但结合我市创建省级、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实行了早夜市饮食摊点集中管理、规范达标,对于解决老百姓早夜市餐饮安全、规范市容市貌起到了一定作用。

7、家政服务体系建设

(1)我市家政服务业基本情况。目前,全市注册登记的家政服务公司有67家,家政培训机构1家,劳务中介10个,物业公司12

个。据不完全统计,从业人员约1000多人,其中女性从业人员占80%以上,年龄一般在30—55岁之间,大部分为农村妇女,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的占80%,主要服务区域为机关事业单位、家庭,涉及的服务项目有:室内外保洁、疏通管道、清洗抽油烟机,搬家、看护婴幼儿、照料老人等。家政服务的用工形式主要分为住家保姆和钟点工等。

(2)我市家政服务业培训情况。安康市劳动就业培训中心是我局认真筛选的一家家政服务培训机构,2011年,我局推荐该中心为安康市家政服务工程培训机构。为充分发挥培训基地的作用,新增设生源和就业市场好的家政服务专业,并对培训学员免费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技能培训、鉴定等服务,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效果。目前累计培训家政服务人员1200余人,通过有组织的培训并且建立家政服务信息平台,将有力的促进我市家政服务业的有序开展。

(3)家政服务业相关政策建议。一是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从业人员整体水平。二是扶持龙头企业,积极引导有条件的家政服务企业规模化、网络化、品牌化经营,发挥其在行业发展中的带动示范作用。支持企业采取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整合服务资源,增加服务网点,建立服务网络,扩大服务规模。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国家大力发展家政服务业的方针政策,营造社会关心、支持家政服务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四是推行行业标准。进一步建立健全家政服务行规行约,确立行业标准,协调服务价值,提高服务质量,提供市场信息,畅通劳动力供给渠道,积极探索建立家政服务综合保险,使中介机构、家政服务人员和雇主三者之间能形成具有法律效力的契

约关系,切实维护雇主和家政服务人员双方的合法权益。

8、“放心肉”体系建设

(1)“放心肉”体系建设生猪定点屠宰备案情况。我市于2010年制定了《全市生猪定点屠宰厂(场)设臵意见》,并经市政府同意报商务厅备案。目前,我市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建设严格按照规划进行,全市共有11家A级生猪定点屠宰厂,2家B级生猪定点屠宰场,全部通过省商务厅备案和市政府批准。

(2)审核清理工作进展情况。按照部、省统一安排部署,我市高度重视,出台了细致周密的工作方案。目前正在有序开展,大部分已经完成企业自查和县区现场审核工作。

(3)屠宰企业标准化改造情况。2007年至2008年,我市10家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全部通过省厅组织的资质等级认定(1个三星级,1个二星级,8个一星级),获得130万元的资金补贴,实现了县县有星级屠宰厂,全部达到了机械化、半机械化水平。2010年,安康市大红门民荣富硒食品有限公司屠宰废水处理及综合利用工程项目获得省厅50万元补助,带动企业投资217.10万元。该项目实施后,有效保护环境,节能减排等效果明显,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效益。

(4)本市推进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支持政策。市政府2011年出台了《安康市市级储备肉管理办法》和《安康市大宗蔬菜应急保障资金管理办法》,市级财政列出专项资金支持。

相关建议。由于我市绝大部分生猪屠宰企业属于一星级,建议省厅根据不同情况,在实施生猪屠宰企业标准化改造和肉类蔬菜流通追

溯体系建设试点时不再严格限制企业资质等级,只要是星级定点屠宰厂均可列入改造范围,力争使各定点屠宰企业分期分批得到改造提升,进一步提高规范化水平。

9、茧丝绸行业发展项目

(1)我市丝绸行业“两证”行政许可管理情况。2011年,茧丝办由市经委划入市商务局后,市商务局高度重视茧丝办工作,采取各项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大茧丝市场管理。一是为保护蚕农利益,提高蚕农兴桑养蚕积极性,在春茧收购前,与市物价局和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2011年春季桑蚕茧收购价格与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2011年我市春季蚕茧中准级(茧级9级、茧层率21%、上车茧100%)收购基准价为20.00元/500克。二是合理安排蚕桑生产,加强技术指导服务,加大巡查力度,规范蚕茧收烘秩序,公开收购价格,保护农民利益。严厉打击了无证经营,抬级抬价或压级压价、坑农害农等不法行为。三是认真履行行政审批事项,2011年全市10家缫丝企业生产准产证全部审核换发,对全市鲜茧收购资格站点进行了资质审查,按照程序进行审核换证,全市共有388个鲜茧收购资格站点。

(2)茧丝绸行业发展项目执行情况。“东桑西移”工程自2006年启动以来,我市共实施中、省“东桑西移”项目62个,获取补贴资金5002万元。共新建优质高产桑园20万亩,小蚕共育室 5万m2,推广方格簇3000万片,项目建设总投资达到1.5亿元。通过“东桑西移”项目的实施,提升了蚕桑基地建设规模和水平,带动了蚕桑实用

新技术的推广水平,构建了新型蚕桑技术推广体系,奠定了我市在西北地区乃至全国优质茧丝基地的地位。

2011年,国家将“东桑西移”项目扶持资金转为茧丝绸行业发展资金,支持方向由过去大规模兴建桑园转为鼓励缫丝企业采用先进生产技术设备、创建品牌和市场开拓上。我市共争取到12个部、省茧丝绸发展项目,项目涉及污水处理、智能缫丝机组改造、品牌营销和市场开拓等。通过项目的实施,全面提升了茧丝绸企业的生产效率效能,极大地增强了我市茧丝绸发展的整体竞争力。

(3)我市推进茧丝绸行业发展的规划。出台了《安康市茧丝绸行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期间,全市优质高产桑园面积稳定在50万亩,年发种60万张,年均蚕茧产量稳定在2.2万吨,丝绸类产品年总产量达2500吨,蚕桑经济年收入达8亿元,蚕农年人均收入达8000元,丝绸工业年总产值达15亿元,年出口创汇达500万元,副产品综合开发收入达2亿元,茧丝绸产品营销收入达1亿元。

(4)对专项资金扶持的建议。一是加大政策倾斜。安康是全省蚕桑大市,蚕桑产量占全省的80%。安康的缫丝企业、科研机构、蚕种场以及蚕农多,而目前行业形势不景气,企业大都经营困难,蚕桑产量呈下滑趋势。因此,要对安康的茧丝绸行业进行重点扶持,项目设臵要向安康多倾斜。二是资金扶持力度要大,要扶优扶强,要集中精力做好大项目。三是可考虑对蚕种、茧丝实施价格直补措施,便于操作管理,成效也大。

(六)商贸流通行业管理逐步规范

1、定点屠宰行业监督管理工作。安康市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工作主要是从2007年开展猪肉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开始的。自2007年开展猪肉质量安全专项整治以来,全市共升级改造和新建总投资达3.5亿元、建筑面积达12万m2的生猪定点屠宰厂13家,做到了县县有星级定点屠宰厂,生猪定点屠宰加工网络基本形成。

但部分屠宰企业检验检疫设备简陋,商务部门执法力量薄弱。建议省厅自上而下解决商务执法力量薄弱问题,加强基层商务执法装备配臵,加大对生猪屠宰企业标准化改造和配备检验检疫设备的支持力度。

2、酒类流通管理工作。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商务部《酒类流通管理办法》,强化市场监管,严把酒类产品市场准入,积极推行备案登记和随附单制度。2007年以来,全市共备案登记酒类批发零售企业3331户,酒类流通随附单使用量为2300本,发放“严禁向未成年人售酒”标识牌2945个。今年我们还开展了安康市“倡导诚信经营 促放心酒消费”启动仪式暨大签名活动。酒类流通等行业监管工作量大面广,我市没有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员管理,以现有的人力和物力难以做到很好的履行监管职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酒类流通行业的健康发展。建议部省出台特种行业监管办法和措施,破解基层商务执法力量薄弱困境。

3、二手车流通、报废车回收拆解工作。二手车、报废车拆解企业从无到有,蓬勃发展。我市目前共有二手车交易市场3家,评估中心1家,报废车回收拆解企业1家。2011年度,二手车交易量达到

4000余辆,交易额突破6000万元,实现税后利润70余万元,上缴税金13万元,从业人员共27人。2011年全市报废机动车386台(其中载客车234台,轿车152台),货车13台,摩托车300辆。目前二手车交易市场、报废车辆拆解中心正在进一步改造提升。

4、外资行业监管情况。截止2011年底,我市辖区累计登记外商投资企业63户,由于经营管理不善、企业内部纷争、迁址等原因陆续在工商局申请注销或被工商局吊销执照,目前还有11户外资企业运行正常。其中:合资企业4户,独资企业7户,从业人员1100人(外籍从业人员4人)。投资总额21586.72万美元,其中注册资本中方906.28万美元,外方11790.55万美元。合同外资11790.55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660.53万美元。行业涉及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采矿、房地产、水泥制造、食品加工等领域。

(七)市场运行监测与调控成效明显

1、市场监测现状。目前,共有61家样本监测企业,涵盖“生活必需品监测系统”、“重点流通企业监测系统”、“重要生产资料监测系统”、“茧丝绸监测系统”、“丝绸营销网络监测系统”和 “百县农村”六大系统。六大监测系统各有侧重,监测品种方式不同。目前,生活必需品主要是针对超市、农贸市场,监测品种为米面粮油、蔬菜、猪肉等;重点流通企业主要是大中型商场超市及餐饮企业,主要是销售量及销售收入;生产资料主要是化肥、石油和钢材;茧丝绸主要是茧丝价格。监测企业主要是在安康城区内的大中型企业,旬阳、紫阳、石泉、白河等县也有覆盖。县区商务预报目前已开通紫阳县、旬阳县,

今年还将开通白河县、平利县和石泉县的县级商务预报。为加大市场监测成果转换力度,提高商务预报知名度,2011年我市已成功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全方位报道消费品市场动态、米面粮油菜蛋禽等生活必需品价格走势、供求状况。

2、消费品市场运行特点。2011年,城镇市场实现社会消费零售总额106.88亿元,增长17.1%,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22.44亿元,增长16.3%。城乡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热点商品保持旺销。2011年,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统计中,基本生活用品等享受发展性商品均保持较快增长。一是基本生活用品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同比增长34.5%;体现生活质量提升的商品销售热度不减,汽车类增长19.6%,石油及制品类增长34.0%,化妆品类增长21.7%,金银珠宝类增长50.6%。假日经济拉动作用明显。2011年春节黄金周实现社消总额3.97亿元,同比增长21.95%;十一黄金周实现社消总额4.6亿元,同比增长21.6%。

3、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购买力偏低和消费环境不完善制约农村市场进一步开拓。二是统计口径变化导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受限。三是消费热点降温,增长动力减弱。“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等促销政策随着市场逐渐饱和而减弱;楼市调控政策和地方限购令对房地产市场的抑制作用,使家具类及建筑装潢材料类商品销售增速下降,直接导致社会消费品零销总额增速下降。四是物价上涨对居民消费形成压力,对居民消费预期产生不良影响。

我市商贸流通业虽然增速较快,在推动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中

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商贸流通业发展总体水平落后,内部结构不尽合理,商业科技化含量低,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滞后,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一是总量相对较小,发展相对滞后。近年来,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直保持着两位数增长,但起点太低,所以总量还相对较少,居全省后列。二是商贸流通业综合竞争力较弱。主要表现为商贸流通业的市场组织化程度低,商贸流通企业单体规模偏小,行业零散度过高,缺乏辐射力强的现代化、专业化批发市场,现代流通方式发展滞后,管理信息化水平偏低。三是商贸流通服务业网点布局无序,网络体系不健全。商业网点布局不合理、功能不齐全、特色不鲜明,部分地段商业网点疏密不均,业态雷同。全市商业网点规划滞后,新上项目缺乏规划支撑,网点设臵随意性大,经营者店址选择、经营定位科学性比较欠缺,社会资源浪费大;新兴住宅区商业网点发展滞后,项目配套不全。

二、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措施与建议

(一)提升商贸流通地位,加强商务队伍建设

商贸流通业是服务业(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是与广大居民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是衡量一个地区现代化程度和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但在部分地区对商贸流通工作重视不够,“重生产、轻流通”的思想观念依然存在,“重工轻商、重农轻商”的现象比较突出。以我市为例,市商务局只有28个编制,县级商务工作属经贸局管理,县一级从事商贸流通日常管理工作的平均不足4个人,导致政府的职能作用发挥不够,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缺

乏必要的引导与管理,与对工业发展的强大政策支持力度形成比较明显的反差。建议: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对商贸流通工作的重视。要通过各种形式积极宣传商贸流通业的重要性,使全社会都认识到商贸流通业是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抓好商贸流通业发展,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方便群众生活、缓解就业压力、促进市场繁荣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使领导牢固树立“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的理念,把商贸流通业摆到工业、农业同等重要的位臵,象抓工业、农业一样抓商贸流通业发展。二是健全上下对口、组织完善的商务行政管理队伍。积极争取领导和编办支持,从上层解决商务机构编制问题,特别是确保区县基层商务行政主管机构独立,人员充足,经费宽裕,确保基层商贸流通工作有人管,改变目前全国商务行政主管系统倒金字塔结构。

(二)多措并举,加大对商贸流通业的支持力度

商贸流通业担负着满足消费需求、保障消费供给的重任,是衡量一个地方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但是商贸流通业很大程度上仍处在一种自发式、自然型的状态。建议各级政府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支持力度,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切实减轻中小商贸流通企业负担,促进商贸流通业又好又快发展。建议:一是在省级财政预算中每年安排数亿元资金,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商贸流通发展予以支持。各设区市设立相应专项资金,纳入本级财政预算,用于支持商贸流通发展。二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简化小微商贸企业注册手续,对流通企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凡收费标准有上下限幅度规定

的,一律按下限收取。属于微利项目的,由财政全额贴息。进一步加大对中小商贸流通企业的信贷资金支持力度,尽快建立适合中小商贸流通企业特点的信贷管理体制,充分合理利用利率手段,探索中小商贸流通企业贷款风险定价机制,建立和完善相关担保体系,为扩大对中小商贸流通企业贷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并在信贷资金发放上予以重点倾斜。三是对小微商贸企业税费进行减免。

(三)狠抓商务执法建设,确保流通领域市场秩序稳定

目前商务流通领域法规、制度较多,但是由于管理体制不顺,管理手段欠缺,导致出现“想管的管不了,应管的管不好”的局面。对工商、卫生、安全、质监等部门依赖性大,多头管理、多头执法的情况时有发生,遇到问题相互推诿、互相扯皮的情况十分突出,依法管理难度较大。建议:一是将商务部门规章制度上升为国家法律法规。二是完善细化规章制度,统一执法程序和手续,制定商务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细化标准,提高全行业依法行政水平。三是强力推进商务执法队伍建设,落实商务执法的资金和装备保障,统一解决市、县商务执法队伍的编制、机构、队伍、经费、办公设施设备等,确保商务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做到有人做,有能力管。

(四)强化商业网点规划,充分利用资金政策引导市场体系建设 目前我市商业网点在总体上缺乏科学的调控手段和方法,布局不够合理,许多网点配套设施不尽完善,没有形成品牌特色。比如我市,虽然编制了《商业网点规划》及《农贸市场和农产品批发市场规划》,但从执行的效果来看却不尽人意,规划中提出的对扩建和新建大型商

业网点进行前臵备案和联席会或听证会等要求没有得到很好地落实,商务部门未能对商业网点建设进行前期指导,而且也缺乏后续管理的手段,商业开发多由投资者的意向决定,随意性较大,零售大中型网点布局在市中心地带积聚过密,业态雷同,结构不合理,功能不完善,信息化管理水平低。

建议:一是从省级层面出台《陕西省商业网点管理条例》或《陕西省大型商场、批发市场预审办法》,将各地市及今后各县区的商业网点规划和建设强制性的纳入各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从法律层面上确保各项规划能够落实到位。强化规划意识,使商贸流通主管部门能主动参与重大商贸流通项目的专业性论证。对主城区开设大型综合商场和大卖场,新建大型综合或专业批发交易市场,探索实行听证会审议准入制度。二是从政府层面加大资金扶持,按照扶优限劣、突出专业特色的原则,培育发展农产品批发市场,改造提升消费品市场,着力培育市场主体和新型流通合作组织,大力推行现代流通方式。对带有公益性质但投资回报率低的农贸市场和菜市场要加大政府投资;对发展前景好,竞争力、带动力比较强的市场,重点倾斜扶持。充分利用政策资金的引导作用,把资金切实用在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项目上,充分发挥政策资金的杠杆作用,提升市场体系建设整体水平,提高商贸流通企业服务社会的能力和质量,推动市场体系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五)加强商务人才继续教育和政策培训

人才是做好各项商务工作的关键,是各项商务政策抓落实的执行

者,但由于种种原因,基层商务行政人员构成比较复杂,具有专业学历者甚少,在专业、学历、知识和年龄结构上均欠合理,多凭资历、经验和行政命令进行管理,工作中缺乏科学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建议省厅联合相关教育机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各级商务干部开展继续教育,继续教育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方法为主,有针对性的结合各项商务工作实践,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普及行政人员的管理知识和技能,可在短时间内改善行政人员现状和管理水平,有效促进商务事业的整体发展。再者,由省商务厅牵头整合多种培训力量,加强对商贸流通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免费培训,以缓解目前存在的商服企业用工难。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