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导学案

初中数学“学案导学”

课堂教学模式探究实施方案

初中教研室

初中数学“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

目前,初中数学大多数教师都采取“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学生一直处在知识被动接受的地位,限制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扼杀了学生的独立探究意识的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使得学生成为单纯的知识“容器”,教育成了“丢失了一半”的教育。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弱点是没能使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学生处于消极、被动、受压抑的状态,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不能充分发挥,这种做法既不利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也不利于智力开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案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旨在探讨如何从学生的主体出发,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服务未来社会的创新品质和创造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本实验是在借鉴了成功的课改经验基础上提出的,本着“最本质地体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最大限度地贴近学生的需要,最大程度地满足和服务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创造”的原则,使其程序化、方法化、注重可操作性,利于广大师实施研究,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 实施研究的理论依据

1、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认知个体(儿童)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表达与周围环境的平衡。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知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

和发展。这就是皮亚杰关于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

(1) 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的主动建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信息,学习者被动接收知识的过程,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这一过程不可能由他人代替,每个学习者都是在其现在知识经验和信息的基础上,对新的信息主动地进行选择加工,从而建构起自己的认知结构,而原有的知识经验系统又会因新信息的进入发生调整和改变。

(2) 有效的学习需要在合作中,在一定支架的支持下展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意义在于建构。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和角度来理解新事物,通过与他人的讨论、互助等多种方式,学生可以超越自己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事物。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理解,检验与自己相左的观念,学到新东西,对知识进行重新构,在自己头脑中建立起包容新知识在内的新的认知结构。

2、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维果茨基在研究教学与发展问题时,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概念,以区别“现有发展水平”。他指出:“我们至少应该确定儿童发展的两个水平,如果不了解这种水平,我们将不可能在每一个具体的情况下,在儿童发展进程与他受教育性之间找到正确的关系”。他将第一种水平称为“现在发展水平”,第二种水平是“最近发展区”,意指儿童正在形成、正在成熟和正在发展的过程。维果茨基认为“教育学不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昨天,而应当到儿童发展的明天”为方向,只有这样,教育学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激发那些目前尚处于最近发展区内的发展过程。

3、 有意义学习理论

奥苏泊尔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的观念之一就是他对意义学习的描述。奥苏泊尔认为,意义学习两个先决条件:(1)学生表现出一种意义学习的心向,即表现出一种在新的学习内容之间建立联系的倾向;(2)学习内容对学生具有潜在意义,即能够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联系起来,任何学习只要符合以上两种条件,都是意义学习。

在学案导学教学中认知结构是指学习者已有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成情况,由学习者能够立即回想出来的事实、概念、命题、理论等构成的,所以,要促进学习者对新知识的学习,关键是要增强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与新知识有关的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关注以下三个变量:“(1)学生认知结构中能与新教材建立联系的有关概念是否可以利用,如果可以利用这些概念,中学数学学案导学模式的研究就为学习和记忆新材料提供必要的固定点。

(2)这些观念与要学习的新观念之间的区别程度如果,就是要防止旧观念的混淆,使新观念能够作为独立的实体保存下来。(3)原有认知结构中起固定作用的观念是否稳定、清晰,影响到为新材料提供固定点的强度,也影响到学生能否对新旧观念作出区别。

4、 学案导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具有坚实的心理学理论基础。

教学心理学认为,学生是充满心理活动的有机个体,教学成败取决于能否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发展规律,能否调动学生的全部心理因素投入到获取新知识的学习过程。初中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明显发展,他们求异好奇,求知欲强,对发现问题、发表见解跃跃欲试。只有使教学活

动与学生的心理活动合拍,才能真正激发并保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教育心理学规律,我们认为,这种积极性得到保持的条件是:(1)尊重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建生动活泼、轻松有趣、富有效益的教学环境。(2)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并贯彻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

(3)要善于组织使学生感受到自身责任感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的思维能力伴随兴趣而产生兴趣导致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和掌握。(4)向学生提供得以表现和发展的机会,让他们去体验探索的乐趣。此外,心理学还把同年龄同学之间相互提出方法和意见,相互交谈,看作是思维发展的良好机会,认为这种气氛有利于吸引较差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并逐渐培养起心理优势。

三、 实验研究的原则

1、 主体性原则。学生的学案要与教师的教案分开,这体现了教与学不

同的任务要求,学案的问题设计要使“学习成为主体性、独立性、能动性、体验性、问题性、合作性”的不断生成、张扬、发展与提升的过程,教师必须更新观念,从重教师本位,轻学生主体的教育误区中解放出来,问题的设计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个性发展同,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2、 活动性原则。学案设计要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创设有丰富内涵

的情景,开展多样有创意的活动,引导、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勤于动脑、动手,也可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答问题。通过积极有效的活动,活跃课堂气氛,开阔学生视野,撞击出创新火花,提高学生能力。

3、 创新性原则。通过学案的引导,让学生拥有一个纵横、弛聘的广阔

天地,在探索的长河中劈波斩浪,攻克难关,奋勇向前,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飞翔中学生飞翔,在温故中知新,在探索中创新。学案设计决不能限制学生的思维,不能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4、 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是指学案设计是科学的以及涉及到的内容

是正确的、可靠的,引用的事实有根据,提出的定义合情理,并且语言规范,排除歧义;概括的概念应内涵具体,外延确定,作出的论断逻辑性强,正确无误。使学生从中了解科学的方法、培养科学的态度。

5、 层次性原则。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规律,学案编写应注意它的层

次性和梯度性,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循循善诱,要让尖子生看到挑战,中等生看到激励,学困生看到鼓励。体现因材施教,内层教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

四、 实验目标

明确目标,追求数学教学革命的两大突破:

1、 根本目标: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本,提高

学生的教学素养。

2、 两大突破

(1)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学,倡导“导学”方式多样化。

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发扬教学民民,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丰富“学案导学”这一学习方式的内涵。

实践探究性教学、体验式教学,合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2) 最大限度地缩小“课题—教材---课堂—学生”的落差。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学案导学”设计中,数学教师一方面要以“学”的身份,如何帮助学生“变好动为活动,变好胜为好奇、变学答为学问、变精心为细心、变从众为批判、变孤僻为合作、变依赖为独立、变自卑为自信”,寻求师生互动中的和谐共振,达到教学的最优化。

五、 课题的基本内涵

(一) 学案导学的基本内涵

所谓“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学案导学”模式主要包含以下构成要素:

概括起来说。“学案导学”模式主要包含五个构成要素,即“学案、导学、探究、点拨、练习。”

1、“学案”由学习目标、知识结构、认知方法和技能训练四个要素组成。教师设计学案时,首先根据课程标准,制定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学生活动内容,着力放在“学习活动设计”上,它包括学习内容和学法指导,如观察、联想、对比、归纳、思考、讨论等;还要拟定培养学生何种思维方法,训练何种能力,指导何种解题方法等,要准确、具体,使静态的学

习内容动态化。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不同,认知水平的高低层次,通过启发性,趣味性等问题设计和学案的情景设计,使学生进入角色,激起兴趣,达到全体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2、“导学”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导”,教师要立足于主导、引导

地位,创设情境、明确任务;引导学习、适时点拨;合理评价,情感推动。二是“学”其中包括扫除显性障碍和找出疑难问题,也包括对教学内容要点的梳理和重点目标的明确。应当注意的是,这里的教师的“导”是为学生的自学服务的,学生的“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二者相互配合,相辅相成。

3、“探究”是学习的灵魂。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个人探究,弄清事物规律

的来龙去脉,对疑难问题有所分辩,在知识上有所收获,在思维上有所启迪,在合作交流上有所提高。

4、“点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依据小组反馈和自己收集的学

习信息,解答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点、难点。当然,点拨并非代替,教师应从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出发,突出重点,抓住难点,当点则点,当拨则拨,因势利导,致力于引导学生自求顿悟。

5、“练习”可以是个人自练,小组互练,限时训练或考试检测。无论哪种

训练方式,都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学生实际,要有梯度和针对性,实现巩固所学、有所创新的目的。

(二)构建教学模式

“学案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有以下五个基本环节:

(1) 学案导学,以案导学。指导学生根据学案设计的问题进行自学,

通过对教材的学习思考,按照要求对知识进行整合加工。

(2) 互助合作,研讨交流。学生对自学过程中不能完全解决的疑问,

通过自我重点研读、小组讨论、向教师求教等方法予以解决。在

讨论中,教师搜集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小组代表向教师反馈学

习疑点、难点。

(3) 精讲点拨,释疑解惑。教师根据小组反馈和自己搜集的信息,进

行总结性精讲点拨,解答疑问,对有些问题进行规范性界定,也

可以让自己掌握知识点的学生讲评,教师补充。

(4) 当堂训练,巩固提高。紧扣目标,当堂训练。教师巡视,搜集答

题信息。练习结束后,学生可讨论互对答案也可由教师出示答案,

讲评要有针对性。

(5) 反馈小结,归纳梳理。根据教师课堂收集到的反馈情况,引导学

生归纳概括,梳理知识,使知识系统化。

六、 课题的实施

(一) 实验对象:县级以上数学学科骨干教师及课题组成员。

(二) 实验周期:三年

(三) 实验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9月——2011年10月,制定实验方案,成立研究小组,学习、讨论方案。

第二阶段:实验阶段。2011年11——2013年7月,实验过程中定期召开研讨会,举行观摩课,进行阶段总结,对实验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解决策略,不断完善。

第三阶段:总结评价推广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2月。

七、 成果形式

1、 形成课题实验总结报告。

2、 形成成果集。

(1) 教师的经验论文、优秀课例、教学设计等。

(2) 学生在知识、能力、学习品质等方面发生变化的相关材料。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