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精彩的心理活动]教学实录 屈太侠

玩得开心 写得轻松

——《写出精彩的心理活动》教学实录与赛课感言

执教: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风神实验小学屈太侠

屈太侠 广州市花都区风神实验小学语文教师,广州市小语会理事,广州市特约教研员。《小学教学》《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等教学杂志封面人物。曾获 “广州市优秀青年教师”、区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工作多年来,逐步形成了“清新简约、扎实灵动”的教学风格。2010年获得“新作文”全国作文教学观摩活动一等奖;2012年获广东省青年教师阅读教学比赛特等奖;热衷于教育教学研究,在《小学语文教师》等省级以上教育教学刊物发表文章近200篇,总计近40万字,参与编写教辅用书多套。

喜欢的教育格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最崇拜的教育家:魏书生。

最喜欢读的一本书:《平凡的世界》。

课前谈话

师:我们中国的语言博大精深。一个意思,往往有很多种表达。比如说,一个人说话漫无边际,严重脱离实际。我们用一个词尔来形容,可以是什么?

生:胡说八道。

师:对。还可以怎么说?

生:陈词乱语。

师:陈词乱语,这是你发明的吧?(生笑)还有吗?

生:满嘴胡言。

师:可以。再想一想。

生:胡言乱语。

师:老师送你们一些词语。

投影出示:吹牛 摆谱 说大话 夸海口

师:谁来读一下?

生 :吹牛 摆谱 说大话 夸海口

师:读得很响亮。 我们也可以用上一些有趣的句子。男生一起读——

投影出示:

(1)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2)牛皮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的。

(3)吹牛皮不打稿,说大话不上税。

师:当然,我们也有看走眼的时候。原本以为人家吹牛皮, 说大话,结果发现,人家果然很厉害。这个时候,我们就要用下面的句子了。女生一起读——

投影出示:

(1)真有两把刷子。

(2)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

(3)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4)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师:这些语言,都是咱们老百姓在生活中总结出来的,通俗易懂,风趣幽默,还带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这样的语言,我们叫它们“俗语”。如果你在说话、写文章时能加入一些俗语,你的文章一定会很有意思。我给你们一点时间,看谁背得多,记得准。

(生朗读、背诵)

一、激发兴趣

师:孩子们,我们先来认识两个人。(出示刘谦的照片)认识他吗?

生:刘谦。

师:他是干什么的吗?

生:他是变魔术的!

师:非常正确。

师:(出示老师自己的照片)再看这一位,是谁?

生:(生大笑)是你。

师:知道我是干什么的吗?

生:您是一位教师。

师:把眼睛睁大点,仔细看一看,想一想,再说一说:这俩人,有什么共同点?比如说,我们的体型、我们的动作、我们的衣着、我们的脸型、我们的神态„„

生:你们都很帅!

师:(生笑)你真有眼光!别人说我优点的时候,我一般都说:“你真有眼光”。 生:你们都是男的。

师:(生笑)一个“简单而伟大”的发现!(生大笑)不过,我认为这是你对我的最高表扬。我喜欢别人说,你是个男人;我最不喜欢别人说,你不是个男人。(生笑)

生:你们都是中国人。

师:是的,你也一样。你说了一句正确的废话。(生笑)。

生:你们的外套,差不多。

师:都是黑色的西装。但是,刘谦穿的是名牌,我穿的是地摊货。(生笑)

生:你们的脸型一样,下巴都是尖的。

师:确实有一点尖。但是,没有范冰冰的脸尖。(生笑)

生:图片上,你们都只有一只手,还有一只手看不见。

师:你的意思,我们都是残疾?(生大笑)其实,还有一点,你们可能想不到,我也会变魔术。你们相信吗?

生:不信。

师:那好,今天老师就给你们露一手。

二、引出主题

师:我这这里有一副普通的扑克(拿出一幅扑克牌,在投影上展示,让学生观察)。它没有任何规律,杂乱无章,乱七八糟。接着,我将他们随便分成两把(实际上,教师早已做了手脚,顺势将扑克分成“质数”与“合数”两大类),交给两个同学保管。

师:怎么玩呢?请看投影,谁来读一读具体的玩法?

投影出示:

你们从左边的扑克里,随便抽出几张,插入右边的扑克里,不管怎么洗牌,我都能快就能找出来。

师:规则明白了么?

生:明白了。

师:你相信么?

生:(陆续地)不信。相信。

师:有同学选择相信,有同学选择不信。你相信也好,不相信也罢,都是你内心真实的想法。我们把这些真实的想法写下来,写到文章里,就叫——

生:“心理活动”。

师:伸出手来,我们一起来写。(板书:心理活动)

三、技巧训练

师:许多同学描写心理活动的时候,都会犯难。 “心理活动”看不见,也摸不着,该怎么写呀?真有些“老虎吃天——无处下爪”的感觉。有的同学,只会简单地写一两句话;有的同学,干脆一句也不写。比如拿刚才这事来说,有个同学表示怀疑。他在习作当中,只写了一句话:

投影出示:

我听了,觉得根本不可能。

师:点评一下,这个心理活动描写得怎样?

生:我觉得,他没有吧自己的想法具体地写出来。

师:是的,不够具体。这位同学说了,我也想写好啊!可是,我不知道该怎么写。我们来看看,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是怎么描写心理活动的。他写了一篇文章——《穷人》,其中有一个心理活动的片段,写得很成功。出示这个片段前,我先讲讲故事的大意:女主人“桑娜”,是个家庭主妇。他们家有五个孩子,一家人全靠丈夫打鱼为生,日子过得很艰难。一天,她发现,寡妇西蒙死了,身边还睡着两个还不会走路的孩子。如果,没人照顾这两个孩子——

生:孩子肯定会死的。

师:所以,桑娜当时想都没想,就把孩子抱回了家。回家后,她才发现,事情没有她想象的那么——

生:简单。

师:于是,她想到了很多——

投影出示:

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揍我一顿也好!”

——选自列夫·托尔斯泰的《穷人》

师:我们一点一点地看。看看当时的情况下,桑娜分别想到了谁?

(教师带着学生逐一分析,的出下列结论:第一句,她想到了自己;第二句,她想到了丈夫;三、四句,她想到了结果;接下来,产生了幻觉;最后,又想到了自己。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角度:自己、他人、结果、幻觉„„)

师:描写心理活动的时候,我们不妨多换几个角度去想:想想自己、想想别人,想想事情的结果,甚至捕捉紧张害怕产生的幻觉。这样,就可以把心理活动写——

生:具体了。

师:还是刚才那句话,老师进行了老师把它进行了改写。我把自己当成学生,先从“自己”的角度,进行了改写。第一组读——

投影出示:“抽出几张牌,再洗一洗,还能找出来”,我以为自己的耳朵出问题了。可是,大屏幕上,明明白白写着呀。一定不会听错的!

师:接着,我从“对方”的角度,进行了改写。第二组读——

投影出示:

老师,你以为你是孙悟空在世?你以为你长着火眼金睛?没有。你戴了透视眼镜?也没有。真有这样的本事,你早去当魔术师了,还当什么小学老师?我劝你还是早早收手吧?以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师:然后,我从事情的“结果”进行考虑。第三组读——

投影出示:

牛皮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的。你这牛也吹得太大了吧?要是你找不出来,大庭广众之下,看你怎么收场?

师:最后,看我怎么写幻觉的。第四组读——

投影出示:想到这里,我仿佛看到这样的情景:老师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他站在讲台上,一脸沮丧,不知所措„„

师:我把四段话组合在一起,你们快速地读一遍。

(生自由读)

师:老师写的心理活动,除了从不同的角度来写之外,语言有什么特点?

生:很具体,用了许多俗语。

生:风趣、幽默,让人读了还想读。

师:(板书:幽默)为什么会让你感到幽默。是因为我的语言,有一点——

生:俏皮。

师:还有一点——

生:夸张。

师:(板书:夸张)因为语言夸张,所以产生了幽默的效果。

四、小试牛刀

师:现在,该我们来玩魔术了。还记得怎么玩吗?

生:记得。

师:(拿起左边的扑克)我找三名同学,每人抽一张扑克,展示给同学和听课的老师看,但是不要让我看到。待会,我面向听课的老师,你们吧手中的扑克,在投影上展示后,迅速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教师拿着牌,让三名学生各抽取一张牌,在投影展示后回到座位)

师:现在,我拿来另一把扑克,请你们把刚刚才的扑克插进来。

(学生分插入扑克后,洗牌,交到老师手里)

师:我也不知道,能不能找出来。如果我找到了,你们就用左手使劲拍右手;如果我找不到,你们就用右手使劲拍左手。(生笑)

(老师打开扑克,迅速翻找,逐一找出三张扑克,掌声一片)

师:当老师很快把这几张扑克找出来,你在想什么呢?把你心里的想法写下来。 投影出示:

屈老师拿起右边的扑克牌,仔细地寻找起来。很快,他不费吹灰之力,抽出了刚才的三张扑克。 。

(学生完成后,教师进行点评)

师:谁愿意上来展示自己的作品?

生:屈老师拿起右边的扑克牌,仔细地寻找起来。很快,他不费吹灰之力,抽出了刚才的三张扑克。怎么可能?你真的是孙悟空转世吗?你难道真的有一双火眼金睛吗?老师,你一定作弊了。不然,怎么可能这么神奇呀?可是,我刚才都明明看到了呀!难道,我眼睛有问题?

师:好,孙悟空转世诗歌俗语,非常棒。但是,这段话里有个更“棒”的地方,她把作弊的“弊”,写成了枪毙的“毙”! (生笑)记得改过来。接着读——

生:屈老师很厉害!虽然没有刘谦帅,但是跟他一样厉害。老师,我开始崇拜你了。 师:我要申明一点,男人的长相,跟他的成就,成反比。(生笑)

生:我觉得这堂课很有意思,老师很风趣,也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师:这是从这堂课的结果上来写的。继续——

生:屈老师要么是孙悟空转世,要么是外星人,不然他不会有这样的能力的。我觉得,后来老师换了另一幅扑克,加进去什么牌,他都知道。不然,怎么会这样?

师:能写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大家把掌声送给她。我很想让别的同学也来展示一下,可是没有时间了。(指板书)这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描写——

生:心理活动。

师:我们明白了描写心理活动的时候,可以从不同的教学来描写。这些角度有—— 生:自己、他人、后果、幻觉。

师:还要做到语言——

生:幽默、夸张。

师:心理活动,可以开头写,中间可以写,结尾还可以写,这样,能让我们的文章一波三折,跌宕起伏,让别人越读越爱读。这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板书设计:

心理活动

自己

别人 幽默

结果 夸张

幻觉

赛课感言

破译心理活动的“密码”

作文,其实是可以教的。我说的“可以教”,主要是写作方法和技巧。

读过管建刚老师的《让“哑巴”开口说话》后,我就在琢磨,描写语言有诀窍,那么描写动作、神态,甚至是心理活动呢?尝试着将“动作”“神态”进行拆分、定格、放大,结果发现,学生确实有收获。

到后来,只剩下心理活动了。心理活动描写,有点麻烦。它看不见,摸不着,却真实地出现在我们的内心世界里。有时候,我们新潮澎湃,思绪万千,拿起笔来,却不知从何说起。怎么把心理活动写具体,写生动?成了横在我眼前的一道坎。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吃饭的时候思考,睡觉的时候琢磨,却一直没有想出个眉目来。现在,回过头来反思,苦苦寻觅的过程,其实是最珍贵,也是最美妙的。

有些事情,当我们自己做不好的手,不妨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我想,我得去研究别人的作品,看看作家是怎么写心理活动的。为此,读了大量的儿童文学作品。曹文轩先生的美文系列,我几乎通读了一遍。这些作品中,心理活动写得很精彩,但是并没有发现其中的秘密。我又回到小学语文教材中寻找。找着找着,《穷人》的片段,就这样走进了我的实现。列夫·托尔斯泰从“自己、他人、后果、幻觉”等不同角度,把桑娜忐忑不安的心情写活了。这个经典的片段,语言很简洁,层次很清晰,具有学习和借鉴的价值。

知道了怎么写,还远远不够。写作技巧,只是一个枯燥的概念。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我们不能将写作方法,硬生生地塞给学生,得让学生对“它”有感觉。技巧领悟和学生学习之间,还需要一个恰当的媒介。思虑良久,我选择了魔术。原因有二:第一、魔术本身就具有无穷的魅力,会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学生;第二、在观赏魔术表演的过程张,本身就伴随着丰富的心理活动变化。

最终,我开发了这样一节很有趣的写作课例:选择以魔术表演为媒,以经典片段为范本,以教师下水文为参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扎扎实实地习得心理描写的技巧。这样,既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又解决了怎么写的问题,二者水乳交融。课堂上,我从寻找“刘谦

和老师”的共同点开始,营造了宽松和谐地教学氛围,让学生彻底放下心里包袱,自由自在地思考,无拘无束地表达。接着,引入魔术表演,激活学生的心理活动体验。用《穷人》的片段,引导学生,寻找心理活动描写的切入点;用教师的下水文作为例子,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幽默夸张与生动鲜活。最后,在学生情感体验达到制高点,不吐不快之时,进行片短描写。

事实证明,我的想法是正确的。从我执教的情况,学生非常喜欢轻松的课堂,喜欢独特的教学方式;其次,他们的确懂得了从不同的切入点,来描写心理活动,使之饱满、丰富、生动、鲜活。记得试讲后,有位学生跑过来,向我要一张扑克牌。她说:“老师,我呀把这张扑克牌作为纪念,每当我看到它,就会想起这节课,就会想起怎么描写心理活动”。我听了,很欣慰。一堂有价值的课,一定会走到学生的心里去。我想,这堂课的价值,不止于此,它教给学生的,其实是一种发散思维的方式——遇到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我想,学生以后遇到类似的阅读题目——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了什么?或者,你想说点什么?他们也可以迁移运用这样的方法,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

另外,还有一个小插曲。我在第一次设计的时候,把扑克分成了“单数”和“双数”两大类。后来,觉得过于简单,容易被学生识破。于是,又将魔术进行了“升级”,将扑克分成了“质数”与“合数”两大类。反复操作了许多遍,我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我想,一节成熟的公开课,一定是执教者呕心沥血、孜孜以求的结果。

回归到比赛当中,也有缺憾。教师的引导,过于繁琐,花费的时间太多;后面,展示和修改学生作品的时间太少。一堂好课,说到底,应该是学生的精彩。如何淡化自己,凸显学生的主题地位,是我应该深思的问题。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