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纤地基处理强夯工程施工方案

珠纤新地块地基加固(强夯)处理工程

施 工 方 案

目 录

一、编制说明及依据„„„„„„„„„„„„„„„„„„„„„„ „„..

1编制说明 „„„„„„„„„„„„„„„„„„„„„„„„„„.. 2编制依据 „„„„„„„„„„„„„„„„„„„„„„„„„„... 3地基加固要求 „„„„„„„„„„„„„„„„„„„„„„„„... 二、工程概况„„„„„„„„„„„„„„„„„„„„„„„„„„„„ 三、施工部署 „„„„„„„„„„„„„„„„„„„„„„„„„„„. 四、施工方案 „„„„„„„„„„„„„„„„„„„„„„„„„„„.

1施工准备 „„„„„„„„„„„„„„„„„„„„„„„„„„.. 2内业准备 „„„„„„„„„„„„„„„„„„„„„„„„„„.. 3资源准备 „„„„„„„„„„„„„„„„„„„„„„„„„„.. 4施工测量 „„„„„„„„„..„„„„„„„„„„„„„„„„„ 5强夯试夯 „„„„„„„„„„„„„„„„„„„„„„„„„„.. 6试夯检测 „„„„„„„„„„„„„„„„„„„„„„„„„„. 7强夯施工 „„„„„„„„„„„„„„„„„„„„„„„„„„. 五、施工组织机构和施工人员配备 „„„„„„„„„„„„„„„„„„

1现场组织机构 „„„„„„„„„„„„„„„„„„„„„„„„. 2施工人员配备 „„„„„„„„„„„„„„„„„„„„„„„„. 六、进入该工程的施工机械设备 „„„„„„„„„„„„„„„„„„„.. 七、施工进度计划 „„„„„„„„„„„„„„„„„„„„„„„„„ 八、施工中重点难点„„„„„„„„„„„„„„„„„„„„„„..„„ 九、保证工期、质量、安全的技术措施 „„„„„„„„„„„„„„„„

1施工工期保证措施 „„„„„„„„„„„„„„„„„„„„„„. 2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 3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4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 十、现场平面布置 „„„„„„„„„„„„„„„„„„„„„„„„„

1临时设施„„„„„„„„„„„„„„„„„„„„„„„„„„... 2临时用水用电„„„„„„„„„„„„„„„„„„„„„„„„...

一、编制说明及依据。 1、编制说明。

在认真熟识体会该埸地设计用途及施工图纸,通过对现场的仔细考察的基础上,根据本工程特点,结合公司的施工实力和能力,编写成本工程的施工方案。我们在编制过程中已进行了技术措施可行性论证,认为是较为科学合理的,完全能达到招标单位的要求和确保工期、安全、质量。

2、编制依据。

a. 珠纤新地块场地岩土勘察报告;

b.《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079-2002); c.《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d.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2003);

d.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DBJ15-38-2005);

e.国家和地方政府颁布的其他相关技术法规和规范。 f. 珠海醋酸纤维有限公司招标文件 3、地基加固要求。

a.强夯影响深度≧10.0m;

b.填土层的密实度≧95%;

c.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120kPa;

二、工程概况。

该埸地现状为回填的松散开山石(土),由于填土未完成自重固结,力学性能差,不能直接作为车间用地,为降低该场地工后沉降及差异沉降,所以须对该埸地进行强夯处理。

三、施工部署。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和结合本公司的施工能力,根据设甲方工期要求,我们将施工场地分为两个区,原临建部份为1区,堆土部份为2区,我们决定设备进场后,先在1区(原临建埸地)内进行试夯施工,待试夯后得出平均整体夯沉量,确定回填土数量以及应外运土数量后,马上安排外运,同时在1区(原临建区)进行点夯,待点夯结束后立即从2区(原堆土区)运土进行回填至设计交工面高程(需预留普夯夯沉量),然后进行1区普夯施工,同时将挖运的2区埸地边挖运边平整至设计交工面(需预留点夯和普夯的夯沉量)后,进行点夯施工,待全部点夯(二遍)完成后整平埸地进行普夯,这样在可以1区点夯和2区外运土同时进行施工,2区点夯和1区普夯同时施工,缩短工期。

四、施工方案 1、施工准备。

a.组建该工程地基处理工程项目经理部,完善人员编制。 b.按照施工总平面布置建造现场临时设施、各种加工场地等,安装临时水电管网,接通水电,铺设施工临时道路。

c.组织测量控制点接桩,并对其进行测量复核;布设施工测量控制网,根据建筑物的情况增设水准测量基点。

d.办理《开工报告》及有关施工的许可证。 2、内业准备。

a.组织施工管理、技术人员学习合同文本,熟悉合同内容。 b.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图纸审阅,参加图纸会审,提出意见。 c.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施工预算,编制实施性质量计划。 d.进行施工技术交底,明确施工方法。

e.组织进场人员进行三级安全教育,进行分工种的操作培训,办理有关保险等各方面的手续。

f.制定项目经理部有关工程、技术、质量、安全、消防、保卫、计划、经营、财务、设备机具、材料、现场文明、生活福利、后勤服务等一系列的管理制度。

3、资源准备。

a.组织有丰富施工经验的管理、技术人员及劳动力实施管理与施工。 b.主要材料按照计划签订购货合同,按时进场;对于工程机械上使用的各种材料和设备,须由技术人员审查技术指标后,通知机电物资部

订货,其技术指标须满足设计和规范的要求。

c.本工程使用的主要机械设备均为我公司拥有。开工前作好机械设备的保养维修工作,使机械设备处于正常良好状态。

4、施工测量。

开工后,进行现场交接桩工作。绘制详细的平面控制桩和水准基点的布置图,收集已有控制点成果资料,与监理单位办理验桩和验线手续,进行现场的控制测量。

a.平面控制测量

本工程平面测量采用导线测量,场区内建立相当于二级导线精度的平面控制网,布设为环形网,坐标系统采用独立坐标系。

b.高程测量

场区的高程控制网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布设成闭合环线。水准测量控制点拟设置在场区不受影响的四个角上。水准点采用Ф16钢筋,顶磨圆法且刻十字,浇砼埋深600mm填设,并在施工中加以保护,以免损坏。

c.地形测量

本工程地形测量分为夯前原始测量,夯后竣工测量二个阶段进行,地形测量的图根控制点是在本工程平面及高程测量控制网加密而形成,施测的碎部采用极坐标法,地形测量的目的是了解夯前、夯后场地标高变化,了解强夯效果。确定补填料和外运土方数量.并及时进行对埸地补填,确保交工面标高满足设计要求。

d.测量仪器

本工程测量仪器采用索佳RED21型(全站仪),水准仪采用苏州一光DZS3型,双面水准尺,所用仪器均通过检测中心鉴定(检校),并在有效

使用期限内。

本工程按照设计要求,大面积施工前应该先按照设计工艺要求进行强夯现场工艺实验,试夯中注重:达到收锤标准的总夯击锤数;累计夯沉量;处理后各项指标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5强夯试夯

(一)试夯目的

检验设计参数和处理效果,确定最佳强夯参数,强夯工艺及控制标准,指导全场的设计和施工,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措施或作一定修正,为大面积强夯施工提供施工控制依据,并确定出整个埸地的补填料和外运土方数量;

a.确定两遍夯之间隔时间;

b.确定夯锤重量,落距,夯击次数,夯入度,夯点间距,有效加固深度,密实度等;

c.测出总夯沉量,计算回填料的厚度,确保交工面标高满足设计要求;

(二)试夯区位置

根据设计要求,强夯施工前须在有代表性的场地进行现场强夯工艺实验。由于本强夯工程对工期要求较紧,所以在1区布置试夯区,试夯区面积为20m×20m,点距见试夯参数表。 试夯区试夯参数

点夯采用夯锤直径为Ф2.2∽2.5m,夯锤重量25∽30吨,提升高度20∽24米,单击夯能500t.m,普夯采用15吨夯锤,提升高度14米,夯锤直径为2.5米。夯击数暂按下表,通过试夯验证,最终确定最佳强夯参数。

(三)试夯参数表: 试夯区参数:

试夯区夯点布置见 试夯区夯点示意图。

点夯布置图

满夯布置图

试夯区夯点布置图

(四) 试夯机具及监测仪器 试夯机具

(五)试夯施工工艺流程

强夯试验施工工艺流程图

不 合 格

(六)试夯施工方法

a.按确定出的试夯地块进行场地平整,测量场地高程,布置第一遍夯点,用红色塑料袋按夯点中心位置标出每一个夯点点位,且偏差不大于5cm;

b.夯机就位,履带式吊机进入施工区域,使其满足作业要求。 c.试夯区第一遍点夯施工:

通过履带式起重机把锤吊起,使夯锤中心与夯点中心对齐,点夯夯击前,通过水准仪、塔尺测量夯点地面标高和锤顶标高,然后将夯锤垂直起吊到预定高度,夯锤通过自动脱钩装置脱钩自由下落。填石层受到锤冲击下沉,完成一击施工。当夯锤夯击下落后,再次通过水准仪测量锤顶标高,以记录每一击夯沉量,测量时应测锤中心标高。每次夯击均作好测量记录,同时对夯坑周围隆起量的测量也要做好记录。重复上述施工直到满足收锤标准,即为完成一个夯点。用同样的方法进行下一个夯点夯击施工。同一排的夯点应采用间隔跳打形式夯击。夯击时,落锤应保持平衡,夯点错位不大于20cm,夯坑底部倾斜30度时宜用碎石将坑底部整平,才能进行下一击。

d.下一遍点夯须待孔隙水压消散后且始夯面高于水位2m以上才能进行;因本埸地为开山土(石), 孔隙水压消散快,所以间隔时间暂定为3天。 e.第1遍夯完后,整平,计算夯沉量; f.布置第2遍夯点;

g.第2遍施工方法同b、c、d。

h.根据点夯后的夯沉量和交工面,将回填料回填至交工面并推平后进行面夯施工(回填标高须预留满夯下沉量)。

6试夯检测

试夯前及完成后,应该对强夯效果进行全面检测,具体操作内容如下:

1)夯坑及周遍沉降量观测:在试夯区选择3个夯点进行单击夯沉量观测,绘制夯沉击数与夯沉量及累计夯沉量的关系曲线;每个夯坑两个垂直方向上分别设置观测桩,设置间距为距夯坑边缘

1m,2m,3m,4m,5m,6m,8m,10m,每个夯点两组共计2*8个观测桩,每一击夯后观测各个观测桩的沉降和隆起情况,绘制夯点周边地形沉降和隆起曲线图、夯击击数和有效夯实体积及累计有效夯实体积关系曲线图。

2)地表地形测量:实验区强夯前后分别进行地表测量,测量精度按照6*6米的方格网进行。

3)观测资料整理:及时整理观测区资料,以文字和图表的方式进行汇总,对强夯实验检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最佳强夯设计参数和施工工艺,分析强夯影响及有效加固深度,评价强夯加固效果。

7、强夯施工

强夯试验结束后,施工单位将试验结果报交业主,待工程师对试夯结果、施工工序和施工方法正式认可后方可进行大面积强夯施工。再依据各区的计划竣工时间合理安排,将点夯、普夯、回填料及外运料施工时间合理安排,穿插进行,争取缩短工期。大面积强夯施工根据试夯的结果和设计的参数进行确定,强夯共分为第一、和二遍点夯,以及最后普夯。具体施工方法同试夯区施工方法。 a.强夯参数表:

b 大面积强夯施工的施工工艺见下图:

强夯施工工艺流程图

c.强夯工序质量检验及施工监测

满夯结束后,按设计及规范要求的频数和方法对强夯地基进行质量检测,检测不合格的部分,按设计及规范规定进行补夯等技术处理,直至合格为止。

强夯施工完成后,组织工程监测组,按规定的密度和要求埋设沉降观测设备,按规定的频率和要求进行观测。

d.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严格按设计及规范要求组织试夯,确定收锤标准,并严格按试夯确定的施工作业程序及收锤标准控制施工。配备先进的强夯施工设备和具有丰富强夯施工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加强对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发现质量问题及时予以补救。派专人检查核对夯点的夯击情况,杜绝漏夯和少夯。严格按规定的夯击能、击数、夯沉量控制每个夯点、每遍的夯击,并作详细的施工记录。施工埸地表面做成2%的泛水,必要时修临时排水沟,保证施工面的排水畅顺,夯击施工过程中及时回填夯坑并排干夯坑中的积水,保证夯击效果。施工过程中发现有异常情况,及时向监理工程师报告,并组织有关人员分析原因,确定处理措施后,再行施工。夯击过程对强夯区周边隆起的淤泥挖除卸载,减少隆起淤泥对强夯作业的反压作用。夯锤底设上下贯通的通气孔,锤体的四周设导气槽,以减弱夯击时的气垫作用,消除重锤起吊时的真空吸力,提高夯击效果。强夯时,夯锤中心一定要与夯点中心重合,夯锤必须平稳落地,如发现夯锤偏

心要及时调整。尽量避免在雨天施工。雨后将场内雨水排干晾晒后,方可施工。

e.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坚持起重吊装工持证上岗的制度,严禁无证操作,并严格按有关规定的安全操作规程进行强夯起重作业,不得违章操作;现场施工的每台强夯机设立专人指挥强夯作业,并统一指挥联络信号;设置施工安全警戒区和警示标志,划定安全警戒线,必要时对施工现场进行圈围,使作业区与周围环境隔离,减少对施工的干扰;施工现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并设专人看护施工现场,及时将闲杂人员清除出场;每天开工作业前责令机修人员对施工作业机械的安全保障系统及装置,进行全面检查,清除故障,减小不安全因素;并定期对施工作业机械进行维修、保养,使其始终处于良好的工况;两个相邻的作业班组,在平面上的布置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防止作业班组间的相互干扰,引发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夯坑喂料时,略低于夯坑四周,以防止再次夯击时,小块石头飞溅伤人;实施可靠的起重臂架防倾覆措施,防止臂架卸重夯击时的摆动和倾斜;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起重臂架起拔角,并经常检查其是否超出了安全允许的范围,一经发现要及时纠正;施工作业过程中,起重臂架下严禁站人,吊钩未下降到地面停稳,不得派人上前操作挂锤;在供电线路附近进行夯击作业时,要同有关方面联系,做好作业期间的停电准备工作,并采取可行的安全措施。

五、施工组织机构和施工人员配备。 1、现场组织机构。

为保证本工程高效优质地完成,我公司按项目法管理,组成精干得力的项目经理部,对本工程实行科学管理,施工组织机构见框图:

2、施工人员配备。

本项目我公司选派经过良好专业技术教育及多年施工经验的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具体如下表:

人员配备计划表

六、进入该工程的施工机械设备。

拟投入本合同工程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

施工人员,随时待令。

七、施工进度计划。

依照设计要求及业主提供的工期和有关技术规范以及我公司设备等情况制定本工程进度计划。

本工程从开工到竣工验收共需90天。

八、施工中重点难点

本工程周边安全防护情况非常严峻,在施工中一定要注意安全。下雨天坚决不能施工,以防飞石伤人,业主工期要求较紧,一定要工序交叉进行,保证设备完好,提高设备利用率,确保工期。

九、保证工期、质量、安全的技术措施。 1、施工工期保证措施。

a.我公司拟进场作业强夯机暂定为3台,根据我公司强夯工程施工经验,以及雄厚的机械设备能力,完善的运输系统,必要时我公司将增加人员及机械设备的投入(备用1台强夯机),保证整体工期,尽量提前完成强夯施工任务。

b.强夯施工的点夯是关键,必须提高强夯机的工效,避免窝工,如天气好我们将分班作业,夜间采用照明,满足施工条件。

c.做好强夯机的维修、保养并备足易耗零配件,维修人员24小时准备抢修,确保强夯机正常运转。

d.完善场地排水措施,尽量减少下雨的影响,确保工期和施工质量。

e.计划统计负责人负责进行每日进度计划安排和跟踪,当工期滞后时,及时找出原因,向项目经理部领导汇报,以便调整进度计划和采取解决措施。

f.回填的土料应及时作出计划,提早进场,回填时间尽量选择在点夯的间隔期内的空隙时间填入,不得影响强夯施工,保证强夯施工进度,外运土方要尽怏外运,及时提供强夯施工埸地。

g.电源保证措施:工地配备120KW发电机一台用于工程急需。 h.搞好劳动力的合理安排,提高劳动者积极性,实行计件工资、制定奖惩制度,保证工程快速,有条不紊,有秩序地顺利进行。

i.实行每周例会制度,由项目经理检查施工进度,对每周的进度及完成情况要心中有数。如有滞后,分析原因,采取措施。

j.张贴形象进度图,把计划交给广大职工,由职工参与进度竟赛,发动群从积极性,发挥国营企业优势,保证按期完成本工程。

2、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a.严格按照国家现行的有关规范和标准对分项工程进行验收和评定,在施工中重点部分和容易发生质量通病的地方设监测点和管理点,实行质量预控,避免质量事故的发生。

b.成立技术质检部,由公司项目经理、总工程师牵头负责,具体实施部门为技术质检部(质检工程师),全面控制每一个施工项目的工程质量,工程队配备有技术员、质检员,定期开展统计分析,掌握工程动态。工程队的技术负责人、质检员必须对技术质检部负责,而技术质检部必须对总工程师、项目经理负责,层层落实,层层负责。

c.建立由工地实验室和指定的质量检测中心为主的进场材料质量检验体系,对各种进场材料进行抽样检验,经测试合格并由监理工程师、业主认可后才能进场使用。

d.抓紧质量意识的培训工作,增强工人的职业责任感,树立主人翁的态度。工程质量与职工经济利益直接挂钩,实行奖优罚劣。

e.项目贯彻实施ISO9002质量保证体系,严格按照质量体系文件

(质量控制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进行运作。

f.积极开展QC小组活动,由项目领导小组、技术人员、工人组成“三结合小组”,针对关键技术质量或质量通病的课题组织攻关。对质量难题集中分析,拟定措施,下达执行措施,检查效果,最后总结经验,纳入标准。

g.各分项目工程质量管理严格执行“三检制”(即自检、互检和交接检、专检)隐蔽工程作好隐蔽、预检记录,质检员作好复检工作并请业主现场工程师、监理代表或质检站验收。

h.作好每一次的技术交底,严格按图施工,不得任意更改原设计图纸,各种工程资料统一由资料员管理。

i.施工中出现特殊情况时应立即向监理、业主汇报,如影响质量应停工,待解决后再进行施工。

j.在工程开工前,须在受施工影响范围以外的地方设三个水准点,所有的测量均参考水准点,各地块开工前应进行控制测量和水准测量,作好记录,并请监理工程师复核。

k.强夯施工必须按设计参数和强夯工艺进行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对毁掉的施工夯击点标桩,应及时进行补放,以免丢失。

l.强夯施工过程中应有专人负责下列监测工作:开夯前应检查夯锤和落距,以确保单击能量符合设计要求;每遍夯击前,应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及时纠正;按设计要求检查每个夯点的夯击数和每次的夯沉量。

m.工序检验及现场检验、监测要求:

①工序检验:全面实行确认制,加强工序质量控制。工序质量控

制是项目全过程质量控制的基础,如果没有严格的质量控制,项目全过程质量控制就不可能搞好,工序质量控制的内容有:监督上工序,保证本工序,服务下工序。

②现场检验、监测要求:建立跟踪检验体系制,即在个别和班组对质量进行自检和互检基础上的施工队质量自检制度,专业监测公司进行质量专检制度和项目经理部进行质量复检制度;建设单位会同监理、质检站随时抽检的质量大检查体制。严格质量否决权,具有足够权威的质量否决权是坚持质量的第一保证。

n.业主、承包商、监理等方面协作配合方式

为确保本工程地基处理工程,快速、高效、顺利完成,业主、承包商、监理三方应体现友好协作精神,团结向上,本着共同目标搞好本工程的建设,在工程施工中,承包商应接受业主、监理等单位的监督,对合作各方指出的材料、机械、质量工期等合理建议应予采纳,施工中进入下道工序应得到合作三方的认可、验收才可进行,如遇有疑点、难点问题应由三方共同解决。承包商必须遵守施工规范、施工合同的要求,提供优质服务。对各方定下的各种决定,施工单位一定要坚决贯彻执行。

3、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安全管理保证体系:

a.安全是关系到生命的大事,也是直接影响到一个企业成败的关键,在本工程中,工期短,各工种交叉作业繁忙,机械化程度高,绝不能忽视安全问题,“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定为本工程的安全口号。

b.成立以安全生产部为主的领导小组,项目经理为该项目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各施工队也建立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小组。由安全主任统抓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安全制度和安全措施,每个施工队确定专职安全员,并要求职能部门在各自的业务范围内,对安全生产负责。

c.加强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生产教育,增强自我保护能力,严格遵守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d.加强现场施工人员安全操作的培训工作,对新招聘的工人实行上岗前安全检查教育工作,负责生产的工长应对工人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实行三级安全教育制度。

e.项目安全主任组织会同项目经理、机电等专业工程师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落实整改人、整改措施、整改时间,每周召开一次班组安全会议,提出安全措施,消除事故隐患。

安全生产及劳动保护措施:

a.加强现场机械设备和操作人员的管理,对机械设备经常检查保养,进入现场的车辆必须服从统一指挥,操作者必须持证上岗,无工种专业操作证者,一律不予进入现场操作。

b.机械设备必须张挂安全标志和操作规程、现场安全生产警示标语牌。

c.上下岗和交接班时,应先对设备进行检查保养并相互交底,做到心中有数。

d.夯机必须安装超高、变幅限位器,吊钩和卷扬机安装保险装置,吊机安装完毕由机电物资部检验,并办理验收单。

e.现场的操作人员及进入现场的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高空作业

必须系安全带,在现场不得穿硬底鞋、高跟鞋、拖鞋,不得穿背心上下岗,衣冠不整者不准进入工地。

f.吊臂下不得站人,挂钩人员应注意钩锤起落,夯锤吊起后,地面操作人员应迅速撤离到安全距离以外,以防飞石伤人,强夯时,非操作人员严禁围观。

g.测量锤顶标高或清理夯锤气孔时,操作人员应注意吊钩甩把方向,以免发生意外,测量标高时,应待吊钩落稳后方可站上夯锤。

h.吊机应支垫平稳,操作人员相互配合,如发现有异,立即通知操作司机。

i.所有生产人员均应按部就班,互相配合,不得擅自离职,并作好劳动保护,定期发放劳保用品,严禁带病上岗和疲劳上岗,严禁酒后上岗。

j.施工用各种机具,如电机、照明、电焊机、发电机等都要安装灵敏有效的漏电保护装置,安装保护罩,非专职人员不得动用电器设备,作好交接班的检查。

k.合理布置灭火器材,保持其有效性。消防通道保持畅通,临时设施内禁止使用明火,易燃易爆物品要妥善保管。

l.凡有高压线、地下隐蔽管道等强夯施工有牵连的设施,要有安全警语牌,保证其设施的安全,保证施工机械及人员的安全。

m.台风季节要特别提高警惕,随时做好防台风袭击的准备,台风到来之前,要把吊机大臂放下,台风过后要对电源线路进行复查,经现场负责人同意后方可复工。

n.如果施工中出现飞石严重影响其它施工队伍的情况时,我公司

将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安全防护措施(如设安全防护网),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o.如果强夯施工的震动影响周围建筑物,可设置防震沟进行隔震。

4、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a.遵守深圳市有关环保、市容、场容管理的有关规定,加强现场用水,排污的管理,保证排水畅通无积水,场地整洁无垃圾,搞好现场清洁卫生。

b.在工地现场主要大门口,设置现场施工标志牌,标明工程概况,工程负责人,建筑面积,开竣工的日期,施工进度计划,总平面布置图,以及场容分片包干和专人负责的管理图和有关安全标语标志等,标志要鲜明、醒目、周正。

c.对施工人员进行文明施工教育,做到“五有、四整齐、三无”以及“四净、四清、四不见”和“三好”,每月按“文明施工中间记录”表自检评分,总结评比。

d.物件、机具、大宗材料要按指定的位置堆放,临时设施要求搭设整齐,汽车等用完后,要排列整齐,并要当日用完当日清洁。

e.坚决杜绝浪费,禁止随地乱丢材料和机具。

f.加强劳动保护,合理制定劳动作息时间,保证职工充分的休息时间。

g.进行卫生保健、生活急救等卫生知识教育宣传活动,抓好现场饮食卫生。

h.合理调整施工时间,以适当控制施工现场的噪音,减少对周围

居民工作和休息的干扰。

i. 加强现场的保卫工作,防止偷窃和打架事件的发生。

十、现场平面布置。

本工程的生活区布设在非强夯区内,所有基本生活设施已经到位。

1、临时设施。

现场的临时设施主要包括生活设施、办公设施,现场办公区做到图表齐全,整洁。

2、临时用水用电。

根据业主提供的用水、用电接驳点,接驳到现场施工,以满足施工和生活用水、用电要求。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