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野史华章 数风流人物]15.一本影响鲁迅一生的书

【读野史华章 数风流人物】15、一本影响鲁迅一生的书

1894年,美国人亚瑟•亨•史密斯把在上海英文报纸《字林西报》上发表的系列文章,结集为《中国人气质》,也译为《支那人气质》。该书一经出版,反响热烈而又久远,一时风靡西方世界。1906年,美国总统罗斯福给史密斯的信中说:我很快乐地读了你的两本大作,迥非其它书所能比拟。我觉得对于中国的了解加深了许多。今日德国大使对我说,他读过的所有关于中国的出版物中,尊著是最好的。

亚瑟•亨•史密斯何许人也?他是一位美国来华传教士,中文名字明恩溥。史密斯于1872年偕妻子来华传教,侨居中国达五十多年,在完成《中国人气质》那一年,他已经具有22年的中国生活经验。该书以作者生活经历为基础,对中国国民性进行深刻描述。他深入考察,结交朋友,从社会心理到文化形态,较全面地掌握了中国的世态民情。上至天子官僚、下至贫民百姓,远及古文化史,近逮日常起居,所述祥备,切中要害,尤其对中国人落后习俗,读来让我们警醒。

《中国人气质》主要写了些什么,也就是在他笔下,怎样才算是中国人?史密斯概括中国人的特征是,好面子,节俭勤劳,因循守旧,既仁慈又缺乏同情心,麻木不仁,忽视精确、缺乏时间观念,智力混沌不清、有欺瞒才能,柔顺的顽固性,等等。中国人好面子,只要给足面子,什么事都好办。直到现在还是这样,还是生活中基本的潜规则。中国人作为一个种族,具有强烈的作戏的本能,面子是打开中国人许多重要特性的钥匙。

中国是个礼教国家,经典上记载着礼仪准则三百条,行为准则三千条。史密斯在书中说到:亚洲大陆上的众多人,在调解人际关系摩擦的技巧方面,远远胜于我们,心里充满了敬意。对于这样一个彬彬有礼,而又做得如此自然轻松的民族,我实在不能妄加评论。即使最挑剔的批评家也不得不承认,中国人已经把礼节升华到了一个完美境界。但是,也正是这样的繁缛礼教,成为禁锢中国人思想进步的枷锁,这是被历史进程证明了的。

史密斯还批评了中国人因循保守,世上所有民族皆如此,只是中国人贬今褒古、贬低外族,所达到的程度,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望尘莫及。而且中国人这种观念根深蒂固,难已改变。中国人的自大,其实来源于几千年来封建集权思想,守旧的无知。风俗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中国的传统封建文化,至今仍影响着很多中国人。

在史密斯笔下,中国人有很不错的欺瞒才能,这是中国至今仍是发展中国家的一个原因。鲁迅说:中国人不敢正视各方面,用瞒和骗,造出奇妙的逃路来,而自以为正路。在这路上,就证明着国民性的怯弱、懒惰、而又巧滑。一天天的满足着,即一天天的堕落着,但却又觉得日见其光荣。可见,史密斯对中国国民性的揭示是如此深刻,实在是中国人一面很好的自我审视的镜子。

在书中,史密斯认为,中国人缺乏同情心。不过,我觉得其实他在书中用的一个词:麻木不仁,这才更能反映中国人的特质。他在文中举了很多例子来证明,中国人缺乏同情心的观点。比如,生了女儿经常会弄死,婆婆经常会虐待媳妇,还有对身理上有缺陷的人大加嘲讽等等。关于这一点,鲁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通过中国人观看同胞被异族侵略者杀害,而围而观之的情景,深刻地揭示了这一民族劣根性。

《中国人气质》诞生以来,不但在西方产生很大的影响,而且对于中国精英群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鲁迅、周作人、许寿裳、马君武、潘光旦等,都非常认可它对中国人的描述和评价。鲁迅更是以此作为他展开国民性批判的最基本的文化资源,受用终生,因此,我们说,这本书是影响鲁迅一生的一本书。

国内外研究鲁迅的学者普遍认为,赫胥黎的《天演论》奠定了鲁迅的世界观,而史密斯的《中国人气质》,则深刻影响了鲁迅对于中国文化,和中国国民进行反思的视角。鲁迅一生的创作,都与《支那人气质》具有某种血肉联系。鲁迅认为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诚和爱,中国人具有麻木、撒谎、欺骗等等特征,这都跟史密斯的观点一脉相承。鲁迅小说中对于中国底层群体的寒伧、灰暗、滑稽的描写,跟史密斯所观察得到的现象如出一辙。

因此,鲁迅在逝世前十四天写的《立次存照(三)》一文,结尾语重心长地说:我至今还在希望有人翻出史密斯的《支拿人气质》来。看了这些,而自省,分析,明白哪几点说的对,变革,挣扎,白做功夫,却不求别人的原谅和称赞,来证明究竟怎样的是中国人。这应该是鲁迅对全体中国人留下的遗言,他希望所有中国人都要以该书为鉴,来进行国民性改造。

虽然也有人提出这样的疑问:史密斯究竟是仁慈之士,还是蛮霸之士?甚至有人认为,史密斯作为西方的传教士,他和他的著作都参与了西方列强对中国强大的舆论攻势,是文化殖民运动的一部分。《中国人气质》受到东西方读者的共同称赞,它的成功,代表了西方列强对于东方国家和人种进行精神奴役的成功。

其实,这种论调对我们并不陌生。《丑陋的中国人》和《山坳上的中国》等,这些对中国人的人性进行入骨三分批判的作品,都曾被否定过,批判过。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文化的开放,这些书都成了我们的良师益友,成为我们前进的最好鞭策。最近十几年,在国内,先后出版《中国人气质》的五、六种译本,它对于中国国民的影响力又再一次暴涨,这就是明证。

史密斯说,他写这本书的目的,不是企图表达一个传教士的观点,而是作为一个没有成见的观察者,朴实地报告他的所见。由于这个缘故,没有作出中国人的气质可以由基督教进行改造的推论,并不假定中国人全然需要基督教。但是,假如他们的特性中存在严重的缺陷,那么如何治疗那些缺陷将是一个有趣的问题。

我总是认为,中国在近代阻止了西方基督文明的引入,是一种历史性错误,

正如中国没有经过真正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一样。一百多年来,我们的思想先驱者,都是在寻求各种解救办法,企图来根治我们的国民劣根性。依我看,也许西方基督文明,对于中国的民族劣根性是一种很好的药方。对于我们,重读史密斯的《中国人气质》,其现实意义或许就在于此,这也是先驱者鲁迅所期望的。

而对我们更有预示意义的,还是史密斯下面一段话:无论我们从哪个方面去看,对我们来说,中国人或多或少而且势必继续是个谜。我们不想盲目猜测这意味深长的话,对这一民族未来的影响与我们的民族有什么关系,这一影响将随着岁月推移而愈显巨大。起码在一般程度上,我们也已相信适者生存这条定律。在这二十世纪的纷争中,谁最适于生存?是神经质的欧洲人,还是不知疲倦、无所不往而又冷漠迟钝的中国人?

虽然史密斯指出了那么多中国人的短弊,但他对中国人以及中华民族仍心怀敬意,并且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心中充满未知的疑问:未来属于神经质的欧洲人,狂妄自大的美国人,诡秘叵测的日本人,还是不知疲倦、无所不往而又冷漠迟钝的中国人?也许答案早就在史密斯的心中,只是他秘而不宣罢了。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