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与遗址影响综合评价

圆明园东部湖底防渗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9 文物与遗址综合影响分析

9.1 圆明园的历史地位和文物价值分析

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是环绕福海的圆明、长春、绮春(同治重修时改名为万春园)三园的总称,占地约5200亩。园内根据地形地势,凿湖堆山,广种奇花异木,缩华夏名山大川、奇境胜景于一园,形成名胜40景,有建筑物145处。其中除具有民族独创形式的庭园建筑外,长春园还有海晏堂、远瀛观等西洋风格的建筑群。圆明园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和西方造园艺术之大成,在清代就被誉为“万园之园”和“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是闻名世界的皇家御苑,也是当时的国家政治中心和文化艺术宝库。

1860年10月,圆明园惨遭英法联军疯狂洗劫并焚毁,清同治帝曾试图部分重修圆明园,但终因国力不足半途而废;残存的一些园林景观和建筑,也在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毁于战乱。民国时期,军阀、官僚、地痞肆意掠夺拆毁圆明园遗址上的遗物;新中国成立之初城市建设“就地取材”以及单位和个人的侵占,致使圆明园彻底沦为废墟,原有建筑几乎荡然无存,树木砍伐殆尽,湖泊砂山大都夷为农田。

1959年底,圆明园遗址被正式划定为公园用地,规划面积6350亩;1960年3月,圆明园遗址被列为海淀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7月,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中明确规定将圆明园遗址整修成为遗址公园;同年成立圆明园遗址公园筹建委员会,并于1984年底开始圆明园遗址东区整修工程,包括清挖福海及周围河湖水系、恢复山形地貌、整理部分叠石和部分遗址等。1988年,圆明园遗址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初具规模的圆明园遗址公园正式向游人开放。

作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圆明园遗址公园内的文物主要是承载着文化和历史信息的建筑遗迹,大都湮没于地下,尚未进行全面清查和文物级别认定。通过咨询有关圆明园遗址保护的文物、古建和园林等方面的专家,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藏品定级标准》(文化部1987年2目3日)一级文物第6款,认为圆明

9 文物与遗址综合影响分析

园内的文物基本属于一级文物。此外,圆明园遗址公园本身也具有文物的属性,其文物价值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

(1) 圆明园遗址是中华民族近代屈辱史的铭证,是帝国主义贪婪残暴和清

政府腐败无能的历史见证,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教材”;

(2) 圆明园是中国古典造园艺术的典范,目前仍残存的正觉寺古建筑群、

略具原貌的山形水系、以及大量的建筑基址,是学习、研究、考证中

国皇家及古典园林营造技艺和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载体;

(3) 圆明园是中西园林艺术交流的产物,遗址公园内的西洋楼景区保留了

大量西洋风格的石刻文物遗存,大水法石龛和远瀛观残柱已经成为圆

明园遗址的形象代表,圆明园遗址公园是研究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载

体。

综上所述,圆明园遗址承载着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历史,既是缅怀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同时其埋藏文物也为考古学、历史学研究提供了素材和证据,具有科学研究价值。因而,现在圆明园遗址的文物价值是包括历史价值、景观价值、科学价值等多方面的,对其保护措施的考虑应尽量全面。

9.2 圆明园东区文物和遗址现状分析

圆明园东区仅包括圆明园的福海景区以及长春园和绮春园的大部分,其中,福海景区仅仅是圆明园的一小部分。福海水面面积约31公顷,是圆明三园中最大的独立水面,在设计理念上有意重现洞庭盛状,又溶入西湖风韵。湖中的蓬岛瑶台,湖岸接秀山房等景点设计独树一帜。目前在湖的周围散布着大量遗址和遗迹,是20世纪80年代整修时挖掘清理的,现有保存条件较差。

长春园于1751年基本建成,其功能以满足皇帝悠游玩乐为主,其规划和设计思路较为自由。1860年焚毁后,到解放前夕已是满目荒凉,但原有山体和水体形状轮廓基本完好,从其保存下来的山水轮廓和沟壑空间,仍可领略到整个园林舒展明快的总体规划效果和匠心独运的设计手法。经多年整理绿化,目前以自然的郊野风光为主,其中西洋楼大水法和远瀛观残柱景区经过多次挖掘、清理、维护,已经成为圆明园的象征,是园内景观、文物价值较高的地区。2004年完成发掘和重建的含经堂遗址,是该区又一重要的文化遗存。

圆明园东部湖底防渗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绮春园偏处园之东南部,历史上是建筑物最集中的一个园区,主要作为皇族的居园住所。该园部分用地长期被一些单位所占用,近日陆续退还了其中的一部分用地。该园目前最具文物价值的是保存较为完整的正觉寺建筑群和古树群。目前正觉寺整修工程作为专项治理工程已接近尾声。

鉴于埋藏地下的砖、石建筑构件在发掘时和发掘后易发生碎裂并加速风化,故在国家文物局和北京市政府正式批复的《圆明园遗址公园总体规划》中明确提出不进行大规模挖掘清理。圆明园东区只对少量文物进行了发掘整理和恢复工作,已经清理、挖掘的遗址主要集中在西洋楼景区和含经堂遗址。

综合圆明园专家走访、文献资料查阅和实地调查的结果,绘出圆明园文物遗址分布如图 9-1所示。

图 9-1  圆明园东部景点文物分布图 

9 文物与遗址综合影响分析

9.3 东部文物遗址对防渗工程敏感性识别

文物遗址主要是从历史文化价值、景观观赏价值、物质财富价值、科学价值和环境价值进行保护,以保持其历史性、优美性、实用性、多样性和自然性。

以此为出发点,对东部文物遗址敏感性进行识别。

9.3.1 重要区域

露出地面的文物和遗址中,绮春园正觉寺古建群、长春园西洋楼遗址景区和含经堂遗址对室外环境尤其对噪声、空气等要求较高。

埋藏地下的文物对土壤湿度、酸碱性、地层振动等有一定要求,尤其原有建筑为木质结构的区域,留有焚烧的痕迹,具有较强的历史研究、考证价值及文物价值。

9.3.2 敏感点识别

从防渗工程可能产生影响的范围以及景点本身的保存现状考虑,识别的主要敏感点包括:

(1) 环湖遗址:包括环福海的方壶胜境、藏书楼、雷锋夕照、接秀山房、

观鱼跃、南屏晚钟、广育宫等;长春园的澹怀堂遗址和长春园宫门等。

(2) 保存较好或整理后的遗址:西洋楼遗址景区和含经堂遗址是圆明园东

区最具文物价值、景观价值和旅游价值的遗迹,因此,也是本次影响

评价的重点。

(3) 东区目前已进行系统考古勘查和发掘的只有西洋楼遗址、狮子林遗址

和含经堂遗址,澹怀堂遗址考古勘查正在进行中,其他景点景区尚未

进行系统考古勘查。

(4) 正觉寺是圆明园唯一保存完整的建筑群,至解放初期,原有的建筑及

参天柏树尚基本保持原状,包括山门、文殊亭和四座配殿及26株古

树。作为圆明三园一百多处建筑群中唯一保存下来的建筑群,因其具

有不同寻常的历史和文物价值,需要特别保护。

(5) 绮春园部分尚未进行全面系统考古勘查的区域。

圆明园东部湖底防渗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9.4 防渗工程对文物遗址的影响分析

9.4.1 影响因素分析

室外文物的主要影响环境因素包括光、温度、湿度、气态污染物、颗粒物、水、酸雨、风、环境振动和噪声。

本研究区文物多为室外文物和地下埋藏文物,且以石质材料为主,因此,影响遗址文物的环境因子主要集中在湿度、颗粒物、振动和噪声等方面,此外,还要考察文物遗址的美学价值,现分别加以分析如下。

1. 湿度

施工期将湖水排空,局部地区空气相对湿度降低、土壤含水率降低,对遗址文物的保护没有负面影响。

工程完成后,重新蓄水将使空气相对湿度恢复到原来的正常水平,没有负面影响;但是,由于实施了防渗工程,大大降低了湖水的下渗和测渗,土壤含水率将低于工程实施前的水平,由于土壤含水率的下降过程是渐进的,不会因湿度急剧变化使文物发生碎裂,相对干燥的环境对遗址文物的保护是有利的。

2. 颗粒物

主要考虑施工期扬尘对地表文物的影响。

扬尘物质吸附污染气体,因此包含有可能对文物有损伤的污染物,其性质组成随地区、颗粒大小而有不同。研究表明:降尘可使文物变色、褪色、酥碱,尘埃往往是细菌、霉菌的良好载体,当空气中的降尘和湿气结合在一起降落在文物表面时,便形成一层难以去除的外皮覆层,很适宜细菌、霉菌等微生物的生存和繁殖。尘埃以四种力(静电作用力、极化作用力、氢键力、范德华力)的形式附着在文物表面,很难在不损坏文物的前提下将其清除。更细的粉尘极易成为水分凝聚的晶核,在湿度较高时,粉尘的色素溶解增大了文物的污染。所以在施工过程中的颗粒物、扬尘沉积到文物表面,会对文物造成一定的损害。由于暴露时间

9 文物与遗址综合影响分析

较短,对于不敏感的文物遗址,这种影响是可以接受的;对敏感文物和遗址,建议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的防护和隔离措施,防止扬尘对文物遗址表面的影响。

3. 振动和噪声

由防渗工程带来的振动和噪声对文物遗址的影响主要在施工期出现。

文物陈列室(如西洋楼景区的遗址公园展馆)对噪声有一定要求,主要是从游览者对室内声环境影响角度考虑,一般要求室内噪声值不得超过35dB(A)。根据施工机械在不同距离的噪声预测值(见表4-14),当长春园施工时,对展馆有一定影响。

振动对文物的结构有一定影响,当烈度较高时,会形成较严重的损毁。若文物长期处于动力环境中,将导致岩体裂隙结构面强度缓慢削弱,助长危岩块体的形成和崩落。短期、非连续施工机械、车辆等引起的振动对文物不会产生明显的破坏作用。

4. 美学价值

从视觉景观角度考虑,由于湖底铺膜的可塑性和隐蔽性,对遗址的景观价值不会产生直接影响。

9.4.2 防渗工程对敏感区域的影响分析

环福海遗址:虽未进行系统勘查和挖掘,但现在的遗址是在1984年清整湖区时挖掘恢复的,多为经整修后的原景点的建筑基址,而少有其他文物遗存。这些建筑基址均为石质,在非急剧脱水情况下,相对干燥的环境对其保存较为有利。

堆石湖岸:现有环湖驳岸是1984年清整湖区以来重新进行整理、整修、叠石、砌石而成,原有驳岸石料大都失窃,清整发掘出的原有岸石很少,堆石工艺比较粗糙,距历史风貌相去甚远。从文物角度而言,现有的湖岸堆石是否具有文物价值,需要由文物保护部门进行研究和认定;防渗工程实施中,涉及到护岸驳坎的部分,应严格按照《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2000年8月)》、《圆明园遗址保护专项规划(2002年7月)》相关要求实施。就目前状况而言,尽管现存的湖岸

圆明园东部湖底防渗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堆石已无法代表中国古典园林传统的湖岸叠石艺术,但是,其美学价值是有目共睹的,此次防渗工程对部分湖岸堆石进行水泥砂浆勾缝的做法已导致湖岸美学价值的降低。

从西洋楼和狮子林遗址离湖区的距离,以及本身的材质而言,不会受防渗工程影响。

含经堂等遗址经整理后,基址主体都为重新构建,假山等文物遗存在此新建的基址上进行了归位,与地面没有直接接触,焚烧后的木材遗迹已另外保存;正在发掘的澹怀堂遗址,规划其保护措施基本相同。

绮春园存在大量未系统考古勘查的区域,防渗工程实施应考虑对这些区域可能造成的影响。国家文物局和北京市政府正式批复的《圆明园遗址公园总体规划》中明确提出对圆明园暂不进行大规模挖掘清理。而绮春园由于未经系统勘查,该区域埋藏文物的材质并不能完全确认,所以其土壤环境以尽量保持现状,允许相对干燥为宜。

绮春园内正觉寺建筑群是少有的遗存古建,离湖区较远,不会受防渗工程影响;但正觉寺内26株古树,亦属文物,防渗工程实施后,其生长与地下水的关系需从生物学角度仔细研究。

9.5 小结与建议

9.5.1 小结

东部防渗工程在施工期产生的振动、噪声和扬尘,以及由于防渗工程所带来的土壤含水率的变化,是影响文物遗址的主要环境因子。对上述因子相对敏感的文物遗址主要包括:长春园的西洋楼遗址、含经堂遗址、狮子林遗址、澹怀堂遗址和长春园宫门遗址;圆明园环福海的方壶胜境、藏书楼、雷锋夕照、接秀山房、观鱼跃、南屏晚钟、广育宫等遗址;绮春园的正觉寺古建群。

根据现场踏勘和文献调研,总体上可以判断,在施工期间产生的振动和噪声不足以对上述文物遗址产生破坏;施工期扬尘对大多数出露的地面的文物遗址影响不大,而对于相对敏感的大水法石龛和远瀛观残柱、正觉寺古建群,为消除扬尘的影响,除了要在施工期根据北京市有关规定加强降尘措施外,可对遗址、遗

9 文物与遗址综合影响分析

迹进行遮挡防护。

施工期由于湖水排空、施工后由于防渗措施,均会引起湖底和周边范围的土壤含水率下降,相对干燥的土壤条件,对于埋藏地下尚未进行清理挖掘的文物遗址和遗迹没有不利影响。

施工期对圆明园遗址公园的美学价值和观赏价值有严重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是可逆的,随着施工的结束美学价值和观赏价值可以逐步得到恢复。

此次防渗工程对部分湖岸堆石进行了水泥勾缝等防渗处理,由于工艺比较粗糙,而且与中国古典园林的传统堆石工艺相违背,将导致湖岸美学价值的降低。但是,湖岸堆石是否构成文物,尚需要文物保护部门进行研究和认证,这已超出本环评报告的任务范畴。

9.5.2 建议

文物遗址的分布、现状、等级是圆明园文物遗址保护的重要依据,建议文物保护部门尽快组织专家对圆明园遗址公园的文物和遗址进行全面普查和文物级别认定;针对重要的文物和遗址,应尽快开展专项保护规划与设计,明确保护的原则和具体措施。

鉴于圆明园遗址公园的重要价值,对遗址的任何改动都可能造成无法挽回、无法估量的损失,在没有进行充分论证和公示的情况下,不宜对埋藏的文物遗址仓促进行全面的挖掘、整理和修复,长春园含经堂遗址的重修就是教训。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