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计划

分层教学计划

教师:王金国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表现出了很明显的差异性。怎样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使每个学生对信息技术产生学习的兴趣,使每个学生在兴趣中发展,在兴趣中进步,将是信息技术老师的一大任务。为了应对这种局面,我从上学期开始在八年级(3)班和(4)班里实施分层教学试验,下面就是本学年我在九年级这两个教学班(原八年级(3)班和(4)班)里实施的分层教学计划。

分层教学主要通过以下四个方面来具体实施:

一、学生分层

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自我评价及意愿把一个班的学生分成三层,三层分别为基础层、提高层和发展层。需要指出的是对学生分层决不是给学生贴上标签,主要是便于教师在学习活动中对他们进行干预和影响,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要让学生明白,层次不是静止不变的,教师应根据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变化,定期对各层次学生进行调整,以激励学生向更高层次递进。

二、目标分层

要承认学生所存在的差异,将原来统的过死的划一性教学目标改为由学生自行选择的弹性目标。根据学生分层,我大致分为3层:即基础性目标、提高性目标、发展性目标。需要注意的是目标的分层并不是学生的分层简单地一一对应,弹性目标对全体学生都是适用的,

但完成什么样的目标是由学生自己选择的。弹性目标追求的结果是:“下要保底,上不封顶。”

三、任务分层

任务分层与目标分层具有相当的一致性。因为有弹性目标,就可相应地确定弹性任务。如在教学“超级链接”这个内容时,我们制定了和学生三个层次相对应的三层任务,基础层:

1、将某些文字连接到本文档中的位置

2、在WORD 中插入一张9行8列表格

3、调整单元格的大小。

4、对第五行单元格进行合并,用绘制表格工具绘制将帅位置上的斜线。

5、在第五行插入艺术字“楚河汉界”

6、使用自选图形画圆

提高层

1、完成基础层的全部内容

2、对表格设置边框、底纹

3、对艺术字进行旋转、大小、方向的调整

4、对艺术字和自选图形进行组合和分解

5、完成象棋图

发展层

1、完成提高层的全部内容

2、对艺术字和棋子进行三维设置,使其增加立体感

3、自我创新,使棋子更具真实感,让棋子能在棋盘上走动 这种任务的分层,能够适合各层学生的需求,让各层学生都能够尝到成功的快乐,从而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符合全体发展的教学原则。同时任务又是弹性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

4、教学分层

针对各层学生的不同特点,我们一般会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演示性探究,这是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所采用的一种探究方法。学生通过模仿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些演示操作,达到“巩固基础,按部就班,模仿提高”的探究目的。

导向性探究,适合于有一定基础但进行自主性探究有一定难度的学生。学生根据教师已经预先设定的完成某一项任务的路径,通过教师制定的递推式图表的引导来完成对该任务的探究。探究目标是“串好主线,预设悬念,循步渐进”。

自主性探究,适合于有基础、有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学生。在这种探究活动中,教师只确定探究方向,并不锁定具体的任务,学生根据这一方向开展探究活动。目标是“自主学习,自我探究,形成风格”。

当然,对各层学生在探究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进行解惑释疑。释疑以个别释疑和集体释疑相结合。

5、评价分层

改变原有的单一评价体系,在坚持承认学生差异性的原则下,给不同学生以不同的评价,同时采取动态评价体系,使学生在学习上对自己既有信心,又能看到不足,因此既有压力,又有动力,不断地促进他们的学习。

二〇一一年九月二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分层教学计划

教师:李红燕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对学生了解和分析,学生由于在小学信息技术课时比较少,每周平均只有一节课,学生的遗忘性大,大多数学生学后没有注意巩固,学生掌握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参差不齐。有条件的学生家中有电脑或父母单位有电脑,上机时间相对多一些,操作较熟练,有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家里没有计算机,课后就没有练习巩固的机会,操作生疏;而且学生本身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存在很大差别,教学中应把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教学中把学生分为三个层次:A 发展层:基础比较好,接受和学习能力强,学习兴趣浓厚;B 提高层:接触过电脑,有一定基础,接受能力较好,能基本掌握教师所教的知识,但缺乏学习的兴趣;C 基本层:学生基础差,对电脑没兴趣,

接受和学习能力也比较差,一般女同学比较多。根据不同学生层次学生分组,这样就可以使学生能取长补短,互相促进。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对层次水平产生变化的同学会重新分组归层,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和辅导,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

二、 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是使用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主要内容是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操作系统,包括:信息社会、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操作系统、熟悉“我的电脑”、用“资源管理器”管理文件、用好“回收站”。其中“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内容”占本教材的55%,是本学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由于学生个体差异和掌握知识层次不同,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针对性的教给学生不同水平层次的知识,以便和学生实际相适应。用好教材中的“任务引领”、“金钥匙”、“小博士”、“知识窗”、“阅读材料”等知识模块,把知识难度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的知识和技能。在就教材中,要求全体学生一定用好完成“做一做”和“试试看”的内容,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而对于“说说看”和“综合实践活动”拓展性的知识,则要求

A 、B 层的学生拓展自己的知识空间、展示自己的才华,同时培养他们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信息技术工作计划和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意见》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明确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四、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教学目标分为两部分,一是基本目标,二是发展目标。基本目标是所有同学必须达到的本节课最低要求。发展目标则是根据学生层次不同而设计的有针对性的目标:基本层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兴趣,这是针对基本层次的学生而定;提高层目标,是在保证基本教学任务完成的基础上,注意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能力的培养,这是针对提高层次的学生而定;发展层目标,是针对发展层次,基础较好的学生,不局限于课本知识的认知,对知识的拓展和综合应用应有更高的要求,挖掘其学习潜能,培养特长。

在七年级上册教学中,根据各章节的要求,制定切合实际的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通过这不同层次目标的落实,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基本技能、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五、教学措施

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法分层,因材施教。教学方法包括教法和学法两个方面。在教学中,对于基本层次的学生放低起点,尽量通

过多媒体电子教学软件进行广播演示教学,直观展示操作,然后通过模仿示范,掌握必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提高层次的学生则通过尝试探究,教师适时帮助,解决任务,尽可能使其主动学习,注重培养其学习能力,提高其学习主动性;对发展层次的学生,则通过自主探究学习,教师适时点拨,协助教师帮助同学,培养其运用知识的能力。

依据教学内容对练习作业进行分层,让学生自主选择,提升自己能力。分层练习是分层施教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练习对学生学习进行监督反馈,达到发现问题,及时矫正。设计的练习和作业时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必做题为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练习,即完成书本上的简单练习,以模仿性、基础性为主;选做题分两层:第一层次为简单综合题目,以教材练习中较难题目为主,是对所学知识、技能的简单综合运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第二层次为综合题或创作性题目,有综合实践题目、作品的制作等。通过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自己想完成的并经过努力能完成的作业,实现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检测或提高。

针对评价内容进行评价分层,尊重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因为学生的起点不同,实现的学习目标不同,因此对学生的评价也不能采用统一评价的方式。分层教学中,教师布置的操作任务、练习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区别对待的,对于能够完成相应层次任务的同学,尤其是C 层次学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B 层次学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指明努力的

方向,鼓励他们主动探究;对A 层次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高标准,严要求,鼓励他们探索和独创、不断超越自我。通过评价,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并及时地反思、总结,同时,也在相互的交流与评价中锻炼了能力。对于没能完成任务的同学,要帮助其找出根源,及时调整教法、学法,亦或进行课下辅导,弥补不足。

六、教学进度具体安排(略)

2011年9月1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