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课--让课堂风景这边独好

  摘要:“磨课”是一项艰辛的教研活动,在这条道路上,教师会逐步养成自我反思的能力,学生也会逐步对语文产生浓厚的情趣。文章通过对李煜《虞美人》的磨课,经历了一次雾里看花、柳暗花明、云开雾散、羽化登仙的心路历程。  关键词:磨课;课堂;如诗如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1-0115-03  磨课,可理解为琢磨课,通过加工使课精美,一个“磨”字道出了其中反反复复地修改斟酌和教师所耗费的大量汗水。为了磨好李煜的《虞美人》一课,笔者做了大量的细致工作,其中的苦也甜、乐也甜。都云鄙人痴,谁解其中味?一路走来,斑驳陆离,如诗如画。  一、雾里看花  第一次教学李煜的《虞美人》是在高一(1)班进行的,在备课过程中,笔者苦思冥想,但怎么都找不到感觉,眼看日子一天天逼近,无奈之余,只好采用了最传统的教学方法——填鸭式教学。在备课过程中,笔者设置了如下环节:作者介绍;赏读美文;大话悲愁;比较阅读。  上课时,无论怎么启发诱导都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为了把教学流程进行完,笔者只好越俎代庖。听课老师们课后提出了中肯的评价:教学方法陈旧,师生互动不起来,课堂气氛不活跃,但事已至此,只能寄希望于下次了。  二、柳暗花明  有了第一次的惨痛教训,笔者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教学:死板,毫无生气,痛定思痛,决心把这一切都彻底推翻。经过反复、探究:笔者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原来是忽略了教学中最重要的因素——学生。学生既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只有心里装着学生,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只有从学生入手,他们才会积极参与,因此,良好的师生互动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为此,笔者决定放手一搏:这一次课安排在高一(2)班进行。在课堂上,笔者把学生分成七组,每组七人,要求他们自己查阅资料、备课、上课,全员参与,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才能,让他们采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上,形式不限,只要能把诗歌内容理解透彻就行。其实在备课的时候,笔者也在担心,他们会不会把上课当成自己的事,能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出乎笔者意料的是,第二天刚一到学校,就有学生跑来说,为了备课、上课,同学们都兴奋得睡不着觉,直到宿舍熄灯他们还打着电筒在被窝里排练呢。  刚一上课,大家就迫不及待地要求先上。笔者抱着观望的态度坐在旁边随时准备给予指导,看着看着,笔者不由得兴奋起来:每个小组都充分发挥了小组成员的特长:擅长书法的上去板书,普通话说得好的进行朗诵,想象力丰富的鉴赏诗歌,喜欢唱歌的高歌一曲,擅长画画的根据诗词内容配上画,还有的配上舞蹈……真是应有尽有,真正做到了全员参与。他们把戏曲、小品、歌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居然不重复,还恰好切合了诗歌内容。笔者快乐着他们的快乐,不时地微笑、点头、鼓掌。  下课了,同学们热情高涨,没来得及展示的小组愣是不愿停下来,没办法,笔者只得答应晚自习继续。当所有小组展示完毕后,笔者感到非常吃惊:原来学生的潜力这样惊人,只有充分把他们的激情激发出来,他们才会爆发出求知的欲望。那一刻,笔者找到了问题的症结。为了鼓励他们的积极参与和创新精神,笔者自备了瓜子、果品,开了个茶话会。会上,笔者高度赞扬了他们的出色表现,并给这次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小组发了奖。趁大家意犹未尽之时,笔者说:“前几天老师在(1)班上这节课上得很糟糕,但我从你们身上看到了希望,觉得你们完全有可能把这一课上好,把老师的面子争回来。大家有没有信心?”同学们异口同声:“有。”笔者接着说,“我想把七个小组的精华集中起来,并把它们揉和在一起,上一堂真正出彩的公开课。”学生们群情激奋。接下来,大家一起设计教学流程,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最后达成了共识,形成了以下思路:知人论世话李煜;吟咏诗韵赏美文;置身诗境话悲愁。  大致轮廓形成了,我们开始讨论每一个环节的内容,展现的形式。在设计第一个环节时,有人建议以穿越的形式用访谈节目进行,有的说用小品,也有人建议用说唱形式,连词都写好了。在她的再三坚持下,终于采纳了她的建议。第二个环节我们安排了诵读及自主赏析,笔者建议大家根据自己对诗词的理解临场发挥。第三个环节是检索记忆库,回放表现愁的诗词名句,从李煜的帝王之愁到凡人之愁进而过渡到自己的愁,并深入剖析李煜表现愁的方法。在拓展延伸部分,大家设计了“虞美人”词牌的由来;同为末路君王、同为绝笔之词的《垓下歌》与《虞美人》风格的比较。还将同为末路王侯的李煜同勾践相比较,进而引申出我们应如何去面对困境。最后决定以小组展示的形式进行。所有的任务全由学生自己来完成,且效果非常好。  三、云开雾散  公开课开始了,主持人那纯正、流利的普通话,优美的、饱含感情的串词以及学生出色的表现感染了听课的老师和学生,课堂上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当师生们还沉浸在上课的氛围中时,我们的课在学生的演唱中结束了,可大家仍意犹未尽。评课时,有老师说真不知道语文课还可以这样上,这哪是上课,完全是精彩的表演。教研中心主任种即飞同志说:这就是一堂地地道道的原生态课。他介绍了生态课的概念及表现形式。校长也高兴得合不拢嘴,说:这才是真正的好课,都说我们的学生素质差,可从今天的上课情况看,我们学生的素质并不比老师差多少,关键是教师应如何去引领、如何去驾驭,陈玉侠老师就给大家做出了表率。课改要的就是这种效果。这次上课使笔者明白了一个道理:课堂教学实际上是一种有组织的认知过程,一个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发现和不断创新的过程,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但教师不能放弃引导者的责任,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把许多工作放到课前,才能做到“收放自如”。同时,在体现生态课堂的互动性方面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在平时的课堂上小步落实,给学生一根拐杖,帮助他们把思维逐渐向教学要点靠拢,帮助其获得语文学习的成就感。  当学生问及老师们的评价时,笔者毫不隐瞒,听后,大家都欢呼雀跃。兴奋之余,笔者又对他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有个别老师认为这种形式的课虽然形式新颖,达到了爽心悦目的效果,但有点花哨,况且容量过大、内容偏多,忽略了对诗词本身的挖掘。我们能不能进一步深入文本,抛弃一切浮华,专门从文本的角度去解读?接到任务后,大家又忙活开了——研读诗词、查阅资料,时而紧锁眉头,时而面带微笑,一阵紧张的忙碌之后,我们又聚集在一起……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