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之三更好.更快实现文化产业的发展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之三

更好、更快实现文化产业的发展

张晓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

四、更好、更快实现文化产业的发展

现在我想讲一下第四个问题,就是如何更好更快地实现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我们说了中国的文化产业在前十年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这几年金融危机到来,国家推动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转型,经济结构调整的这样一个重大宏观经济环境中,文化产业有重大的发展机会。我们也分析了在今后的五年文化产业成长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它也是有重大的市场空间的,它是有足够的市场空间。

但是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尽管我们存在着有比较好的宏观环境,尽管我们有着事实上非常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但是文化产业真正要发展起来也还要下大量的工夫。文化产业本身能不能实现这样的发展满足这样一种市场空间的需要。真正在国家的发展方式转型、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我认为还是要从文化产业本身的发展中着眼我们要提出一些新的发展思路,甚至说我们要寻找发展的动力。

我们看到在09年出台的文化产业,我们国家第一个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中,在它的基本原则里面提出了一条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着力提高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这条原则。我们认为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原则。我们觉得我们应该把发展的思路从加快文化产业的增长转到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转型上来,要从文化产业的结构调整中获得新的发展动力,更好地参与国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我们认为这里有一个重要的概念。我们国家宏观经济正在出现重大转型,而宏观经济的转型一个主要的特点就是从简单的或者是追求GDP的增长模式要转向关注结构、关注各种各样经济关系中的均衡。要从传统的粗放式的发展转向集约式的发展;从不科学、不可持续的发展转向科学、可持续的发展。

我们认为,不仅是宏观经济它发展有这样的要求,我们认为文化产业要想获得超常、高速的发展也必须把思路从增长性的模式从粗放这样的发展模式转向从结构调整中获得新的发展动力。从发展方式转型中获得新的发展速度,要调整到这个方面来。如果文化产业自身

的发展方式不转,如果文化产业结构不调整,它就无法提高速度,也无法更好参与国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

刚才我们讲了,前一阶段就是文化产业在这十年里面它是从一个外部或者是政府推动的模式叫外援式增长正在越来越转向内涵式的,叫内生性地增长,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性的作用正在越来越大。我们同时也看到这个十年的文化产业的增长,还是存在比较多体制性的释放,政策性推动的这样一个特点。也就是说,我们的文化产业在原有体制下已经积累下了大量的产能,体制改革是释放了已经存在的产能。那么我们国家文化产业在体制内已经形成了相当的生产能力,那么国家政策的推动、国家财政出台支持产业发展是使得这样一些已经存在的产能充分发挥的效力。比如说我们有大量的文化机构、有大量的文化创意人才,在传统的体制下我们没有钱,我们也没有跟市场结合,那么体制改革推动了这些企业转型开始面向市场,但是这些企业也不会去做市场化的产品。这个时候国家出台了专项资金,为这些企业在市场中转变自己的经营模式,从市场中获得生存的这样一些条件,提供了第一推动力。比如说,第一个市场化产品国家在给你买了单了或者是买了一半的单了,国家给你钱支持一下,对于这些企业来讲就可以慢慢通过这个过程去学习。所以就很大程度上来说,这个十年国家在政策推动这个产业发展方面还是起了非常大的作用。政府的这种推动性的作用在下一个十年里面我们认为要随着市场开放逐步地降低,这样的话发展才能更加健康。这里边我们提出的在结构调整中获得发展动力,我们希望从几个方面去对结构进行调整。

(一)调整产品结构

首先要调整产品结构。中国的文化产业经过十年这样的发展已经基本上完成了产品的商品化过程或者叫市场化过程。对于今后发展来讲的话,我们就要依赖于市场机制的作用形成合理地产品结构。

如何有效地优化文化产品的结构,以便既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消费需要,也满足国民经济结构调整新出现的生产需求,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任务。

中国文化产品、中国文化产业从产品结构来说当然有各种各样的区分方式,我们在这里头我们想把它区别为满足消费最终需要的产品和满足生产性需要的产品这两种。对于我们目前的文化产业的产品结构,从这个方面区分来讲,我们现在主要的产品是要在满足最终消费需要这个层面上,在满足其他行业对中国文化产业的生产性的需求方面我们做的还很不够,或者说基本上我们还不怎么太多的起步。这样的话实际上就出现了有大量的中国制造业需要升级,它需要有人帮它设计品牌,它需要有人来帮他进行产品的设计,甚至它需要有大量的

市场营销、广告设计创意的人才。在这一方面应该说缺的还是比较多。我们在前年文化产业蓝皮书当中专门登了一篇文章是国家发改委宏观院做的,就专门研究了中国文化产业它的产业相关度的情况,研究的结果显示中国的文化产业,它的产业相关度比较低,它主要还是生产直接最终消费品,给消费者提供最终消费品。为其他的产业部门生产的中间品,这种体现一个产业成熟度、产业相关度这样的产品非常少。这也成为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不成熟,比较幼稚的突出特征。我们认为今后五到十年特别需要关注,特别需要推动文化产业在满足相关产业的生产性需求方面作出必要的改革。我们把它作为文化产业结构调整的第一个方面叫产品结构调整。

(二)调整企业组织结构

第二个叫调整企业的组织结构。近年来我们着力盘活存量,以兼并重组提高市场集中度、做大做强中国的文化产业。但是对于放开市场,支持中小型企业文化发展强调的不够,今后几年对于我国文化产业来说既是大企业盘活存量、重新洗牌的机遇期也是个人创业建立中小企业的最佳时期。但是目前文化市场开放度不够,还有很多不利于企业发展的障碍。

这里面有一个概念叫做存量和增量。这些年来,我们国家在推动文化体制改革试点的时候,特别关注的是要打造市场主体。我们实际上是吸取了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经验,把打造市场主体、改革企业作为整个的改革全局的一个中心环节。这个应该说在改革的第一阶段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点我们把它称作盘活存量。也就是说我们过去的文化领域它基本上是实行了文化事业单位的体制,所有的文化生产机构都是事业单位,现在我们面临这样一大批文化资源的存量,我们怎么能够迅速地把文化产业推动起来呢?就是盘活现有的一批存量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这些存量不盘活意味着我们的文化市场上没有足够的市场主体,没有成熟的市场主体。只要一开放,我们文化市场就会被迅速地占领,可能会是外资的占领。这样盘活存量变得一个非常紧迫的任务。

那么中国的文化产业存在着小散乱、规模也不大、彼此之间的产业联系也不多、而且无须竞争,对于中国文化产业来讲,这些年我们比较关注兼并重组、提高集中度、做大做强等等。但是在这几年来逐步我们发觉仅仅做存量是不够的。如果没有市场的适度开放和准入,我们就不能够在短期内产生大量的中小企业,如果不能够产生大量的中小型文化企业的话,那么整个文化市场的活跃度就不够。那么盘活存量对于改革体制内的文化机构来说也得不到足够的推动力,这是一方面。

另外一方面我们发觉这些年是数字化信息技术进展特别快的时候,那么数字化信息技术

的进展实际上是对个人创业、建立中小企业一个非常好的时期。因为所有的这些数字化发生的领域都是一些市场化特别活跃的,消费特别活跃的新兴领域,而且这些领域的所有这些开发活动实验性非常强。往往在这些地方,大企业做事非常谨慎、非常保守,大型的投资是很难进行的。真正在这里面起着主导作用的是大量的中小企业和个人创业者。他们在从事着各种各样前沿性、创造性的活动,他们在尝试着各种各样的新的业态、满足新的消费模式,甚至他们创造新的商业模式。这样一个发展阶段是需要有个比较好的市场开放政策,需要鼓励中小型企业的发展。但是我们国家应该说在这方面应该调整组织结构方面由于偏于大型企业,疏于中小企业在这方面应该说还是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所以叫调整组织结构。

(三)调整所有制结构

第三叫调整所有制结构。从前面的数据来看我们国家的文化产业所有制结构已经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从企业数量看民营文化企业已经占据多数,但是从产业实力上看,民营企业还远远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潜力和实力。目前的主要问题还是国家没有从文化竞争性,文化产业的竞争性领域退购、民营资本的准入限制过多、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合理格局还远没有形成,极大的制约了我国文化产业现实潜力的充分发挥。前面的数字我们看到,民营文化企业从机构数量上确实已经占据主导了,但是从产业的实力上来讲真正有实力的民营机构,整个文化产业领域还是比较少,这些年来由于国家大力推动叫兼并重组,上市,这样的话提高了存量领域的文化企业的集中度、产生了一大批大型的文化企业。这样的一种成功运作实际上也出现了一个问题,这样的国有大型文化企业过多的占据市场空间以后,应该说挤压了中小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这个时候如果市场准入在没有一些重大的突破的话,实际上在现有的文化市场中,民营企业、民营机构它是在不断的退步,所以很多人说在文化领域在一定程度上也出现了国进民退的这样一个趋势。所以我们说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合理格局在文化领域还远没有形成,应该说我们在人民群众中蕴藏了非常重大的文化创造的潜力,如果能有相应的政策、扶持这种潜力的充分发挥就会表现为大量的民营的文化机构的涌现。

在这方面我觉得潜力还发挥着还确实很不够,举个例子来说我们国家的出版行业,我们出版行业正式出版机构是500家,多年一直停留在这样一个水平上,但是在文化体制改革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产生了大量的民营出版工作室。以前在这次文化体制改革之前我们一直把这些民营工作室看成是不好的机构,是对我们政府出版管理体制的一种冲击。但是在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后,我们开始正确看待民营出版工作室,把它看成是先进的出版生产力的一部分。这样的话我们正面肯定它的作用,而经过全国性的调研发现,民营的出版工作室从数量

上来讲十倍于国有的出版机构。也就是说,500家国有出版社有5000家以上的民营出版工作室。从前年去年以来一直在探讨,如何形成国有出版机构和民营出版工作室的合作?如何逐步地放开在出版领域放开准入,就使得民营的出版工作室能够有一个比较正常地、合理地发展空间,这方面的工作还在继续进行。但是在我们看来,改革的真正推进,确实是不仅仅体现在500家出版社如何转至为出版企业,而且500家出版企业如何整合为10家比如说出版收入在百亿甚至是两百亿以上的大型出版集团,我们认为更应该表现在我们整个出版市场上涌现出5000家,或者说这5000家民营工作室转变为中小型出版社、出版公司上。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就会发觉在国有出版机构大规模兼并重组做大做强的过程当中它会出现良性的态势。因为现在国有的出版机构上市以后面临的普遍问题就是在市场上可以为它们所兼并的优良出版资源不够多,优良的出版资源非常有限。所以对于它们来讲上了市之后如果找不到很好的出版兼并重组的对象的话,他们上市集中来的资金就没有很好的出路。这个我们认为放开准入实际上就是要在市场上做出大量新增的出版资源,要对兼并重组做大做强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作用。这就是调整所有制的结构。

(四)调整技术结构

调整技术结构,我们现在发觉文化产业发展在中国一方面它是在东部地区随着经济的发展接近与中等发达国家的城市,因为我们中部大城市人均GDP都开始超过1万美元,这些地区就开始进入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从东部地区的规模来说也都是相当于中等发达国家很多国际上的中等国家的发达规模。所以应该说这些地方这个发展的一些新兴文化产业需要大规模技术密集的、大规模资本密集的这种新兴的前沿文化产业,特别是数字技术为特点的新媒体这样的产业,在这些地方是非常重要的。但中国的发展跟国际上很多国家体量不够大的国家发展的最重要的区别是发展的不平衡。中部、东部、西部、它形成一个阶梯状的发展态势,整个东部和西部的发展差距在十倍左右。也就是说,东部集聚1万美元可能西部地区平均水平就在一千美元左右。

那么我们国家不同地区还有包括城乡之间的差别很不平衡,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是适合发展高技术装备的文化产业类型,所以我们现在可能在前一段的发展中比较关注的是那些跟高技术相关的新兴文化产业类型,网络文化产业甚至比如包括像动漫、游戏这些都是大家关注的。这些文化产业确实是需要发展,但是它不是在所有的地方都可以发展的。

在我们国家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广大的农村,广大的不够发达地区还存在那些创意设计投

入很高、富含民族文化符号、劳动密集程度高,但同样以知识产权为基础的民族和民间的工艺类产品。这些产品根据国际的统计已经有相当大的出口规模。所以我们国家不但迎来了东部发展高科技包括高投入、高资本密集度的文化产业也应该在中部西部在农村地区发展的一些高创业投入,富含民族文化符号和知识产权,但又劳动密集型程度高的这样一种类型的文化产业。

所以我们应该形成一个比较合理的、区域化的文化产业发展的技术结构。一个多层次的合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实要求的文化产业的技术的结构和区域的布局。

(五)调整区域布局结构

第五个调整区域布局结构。我们国家前一段时间文化产业的发展应该说受到了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全国有多半的省份或者几乎所有的省份和大城市都提出了要建设文化大省,要文化立市等等。他们也都在制定自己的“十一五”,已经制定了“十一五”,正在制定或者是已经完成了“十二五”的规划。

由于中国整个管理还是一个行政化的管理这个模式还是比较居于主导的这么一个情况。所以在中央和地方政府高度关注文化和高度积极推进文化的同时,也出现了这种传统经济发展中出现同样的问题,就是地方政府彼此攀比。在经济建设领域常见的投资饥渴症,甚至说一些地方出现的一些明显的叫重复建设。比如从全国要发展创意、要发展动漫产业就有很多城市都提出来,甚至有一些非常偏远的一些城市,它没有多少资本来投资,也缺乏这种技术性的资源,他们也提出发展动漫游戏产业,这实际上就导致重复建设,浪费了宝贵的经济文化资源。因此在前一段时间的发展基础之上,在各地都把文化发展作为重要的一个工作,在这个基础之上现在是有必要对全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区域布局结构进行一个结构调整。就像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做法一样,在全国经济都发展起来了之后在产业出现了区域间的不平衡之后,有必要在全国做这种区域性的规划,超越传统的行政的省行政性跨越的限制,对区域性的规划作出全国性的安排。文化产业的安排同样也应该在区域布局结构进行调整,通过这样一个调整,我们可以更有效地利用我们的经济文化资源、提高我们的文化产业的产出,不至于导致重复建设,无效劳动。

上面我们是提出了五个结构调整方面的方向,当然我们认为在文化产业的转变方式,包括文化产业调整结构这方面还有很多需要做的工作,不一定局限在这五点,但是我们觉得这五点可能是目前在我们看来比较值得关注的这五个重要的方面。

五、结束语:新的发展需要新的动力

实现文化产业自身的发展方式的转型和结构的调整,这里面不光是一个经济本身、发展本身这样的一些重点、一些规划和思路上的变化。特别重要的是我们要知道推动这样一个结构调整到底要通过什么样的手段?对于我们来讲实际上我们仍然认为改革尽管前一段时间取得了重大的胜利,从03年改革试点,到05年试点结束在面上推广,然后直到现在我们都按照一个时间表在持续地推进。但是我们认为下一步文化产业的结构调整、发展方式的转型,以保证它的比较高的增长速度,仍然需要在推动改革方面寻找它的动力。所以我们要以改革的全面深化、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模式转型,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稳定的制度基础和形成完善的政策保障。

所以我们认为要实现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式的转型和模式的结构调整还应该以深化改革作为根本性的措施。所以我们认为新的发展需要新的动力,这里面我们提出三个主要的方向。

第一个我们认为应该明确改革目标,要围绕公民文化权利、构建基本文化制度,形成文化体制改革的基础。

这个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经过了70年代末的启动、80年代的摸索、到了90年代初期在小平同志南巡后才明确了改革的目标模式,就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这个改革目标模式明确了之后,应该说对于推动中国经济在上一世纪九十年代后进入一个高速增长,然后到了世纪之交又出现了大规模的全球化。整个这样一个发展路径对后面的发展路径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可以这么说中国的改革整体的途径是90年代初期小平同志南巡后在这一系列南巡讲话后形成的。

那么中国的文化体制改革在经历了前一个十年的发展,经历了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和在全局的面上推动,在这样前期的工作经验的基础之上,现在就有必要进一步的明确改革的目标。这个明确的改革目标模式就有利于我们构建起一个基本的文化制度,形成文化体制改革的基础。这个体制和基本制度还是有所不同的。基本制度体现的是我们国家叫根本大法、宪法的精神。

在十七大胡锦涛同志的报告中曾经明确地提出来要实现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而且明确地讲,要想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最重要的就是要发挥人民群众的文化主体建设者的作用。所以我们认为提出人民群众是文化建设的主体,就是在新形势下我们重新提出了我们在宪法中所讲的公民的文化权利问题。所以我们觉得应该在改革获得了前一阶段获得重要经验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明确我们国家在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基础之上要构建什么样的基本文化

制度,明确了这个目标之后就形成了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的体制性基础。这个我们认为是第一点特别重要的应该提出来。

第二点叫做调整改革重点,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我们认为前一阶段的改革是以打造市场主体为中心环节,基本上是一个微观改革的基本思路,根据市场主体的打造,逐步形成市场主体在文化市场中能发挥作用的这样一个条件。我们认为,在存量改革达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之上,在市场主体打造已经出现了根本性突破这样的条件上我们现在应该提出转变政府职能、打造文化市场、进一步通过开放市场形成完善的市场管理职能,从这个角度,也就是从宏观管理的角度,从市场资源配置总体的条件角度,叫调整改革重点。这一点应该说这些年我们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在世纪之交提出转变政府职能,使经济体制改革新的时机的重点和文化体制改革应该说是相关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文化体制改革在现阶段所要做的工作要更多地参照或者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要相衔接、相配套,这样的话能够充分利用经济体制改革的成熟经验,能充分利用国有企业改革的成熟做法,这样的话能够对我们整个改革的深入进一步地推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第二个叫转变政府职能。

第三个叫梳理产业政策,完善政策衔接,充分利用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机遇期。应该说在体制性环境完善了之后,在法律环境清晰了之后,产业政策就能够发挥比较好的作用。我们国家应该说在文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国际经济发展这么多年里面,我们形成了一系列文化经济政策,那么在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以后,我们又形成了一系列新的政策。在这几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这个打造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过程中,我们又进一步形成了一些新的政策。如何把这样一些政策衔接起来,充分加以利用?应该说是下一阶段文化产业发展的从体制和政策角度来说应该做的一件主要工作。我们现在产业政策很多,对于企业的运作来讲它涉及到了方方面面的因素,但是如何能够使这些产业能够彼此衔接,能够让这些产业能够得到充分利用,这个是我们目前特别需要做的工作。有很多政策出台了之后没有被充分理解、没有被充分使用,现在已经成为一些地方的问题。

我们想通过以上三个工作明确改革目标、调整改革重点、梳理产业政策,我们通过三个方面的工作,只要这三个方面的工作得到推动,我们相信新时期的文化产业的发展,包括它的结构、发展方式的转型和结构的调整都能够得到有利的推动。新的一个时期,中国的文化产业的发展,它的高速增长,它实现为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的这样一个目标就是可能的。这里面当然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做,现在应该说我们每天都可以看到在这一方面都有一些新的发展和动态。我们相信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改革的深入推动,中国的文化产业将会

获得一个更好的一个发展时期,将进入一个新的更好的发展时期。

今天我给大家讲课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谢谢大家!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