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坑杀赵降卒有什么内幕,白起之死与长平之战有没有关系?

秦昭襄王四十五年,白起占领韩魏交界地的军事重镇野王,以此为出发点,便可以直接攻击赵国南方的各军事重镇了,因此赵成王已深深认识到秦国准备对赵国发动并吞战。隔年秦将王龁终于北向攻击上党郡一带,占领韩国十七个城邑,并且逼近赵国南方军事重地长平城。

长平城在洛阳北东北一百公里处,是个拥有天险的坚固要冲,一向是赵国南方最重要的军事重镇。当时派驻长平城的是赵国最有名的老将廉颇,在王龁大军攻破上党地区时,廉颇下令构筑防御工事,准备了十足的兵力及粮草,表现出一副持久战的架势。

王龁的秦国大军终于到长平城下,虽一再设法寻衅,但廉颇一概不理,使急于攻坚的秦国军队一时间也毫无用武之地。包围战进行一个多月,秦军已出现军需不足的危机。尽管昭襄王倾尽全力输出军援,但秦军的补给已越来越困难。

相反地,廉颇完全以逸待劳,他在长平城东侧建立了一个非常坚固的阵地,以巩固大军和首都邯郸城的联络,似乎打算即使一两年也绝不屈服。显然秦国在这次作战中已陷入了相当不利的形势。

秦昭襄王立刻召见范雎拟订对策。范雎主张与其攻坚,不如设法以政治手段由内部瓦解赵国的坚固防务。他认为要攻破长平城,必先设法使廉颇离职。范雎以精密的情报系统知道赵成王年轻气盛,对廉颇的保守战略深为不满,君臣之间常有龃龉。因此以大量金钱雇间谍到邯郸制造谣言说:“在赵国所有将军中,以赵奢最强,曾经击败秦国的无敌将军白起便是明证。现在赵奢已死,其子赵括继领,勇猛更胜其父,如果由他来领军,秦军绝不敢正视。如今长平的前线由老而怯战的廉颇镇守,不但已损失了副将赵茄等多人,军士战死者三四万人,廉颇怕死,一点也没有雪耻复仇的打算。”

缺乏经验的赵成王立刻阵前换将,派出年轻的赵括代替老将廉颇,准备在长平和秦军一决生死。

赵成王这个积极进取的年轻首领与其父赵惠王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人。对最喜欢倚老卖老、一副看不起年轻首领模样的老将廉颇,赵成王更是受不了。偏偏朝中旧臣对廉颇的能力相当信任,成王根本找不到人沟通商量,因此在他的心目中,学问渊博、能说善道的赵括无疑是他最欣赏、最靠得住的伙伴了。

赵括出身名门,是大将赵奢之后,也是非常优秀的青年才俊。他长于分析又富创造力,自小便精通兵学。常与父亲赵奢论军事,赵奢也辩不过他,可以说是位相当聪明又富于才华的年轻兵学家。他的母亲对儿子能“青出于蓝”相当高兴,但赵奢却断然表示:“括不可以为将,赵国如能不重用赵括,反而是国家之福!”

赵母觉得非常奇怪,便问这又是为什么?赵奢说:“军事是决生死的大行动。不是可以用‘理’来分析的,指挥军队的将领,最重要是思虑周密,战战兢兢,尽量搜集情报及听取别人意见,以小心地做出正确的判断及决策。赵括自认懂得比别人多,若拥有指挥权,一定刚愎自用,不听忠言,不重视情报,很容易遭到严重失败。”因此当赵成王命赵括为大将时,赵母便上殿阻止,但赵成王对这些老人已烦不胜烦,仍执意由赵括领军,向长平出发,准备和秦军一决胜负。

范雎在听到赵括代替廉颇为前线总司令后,立刻暗派白起为远征军总指挥官,王龁改调为副指挥官,准备和赵括一决胜负。长平之战,双方都投入了空前的军力。赵军方面,原廉颇指挥的军团完全留下,廉颇只带数名亲近返回邯郸述职;赵括除带领本身军团外,更由赵成王支援大量兵力,总共动员近四十五万人。秦国方面,除王龁之征韩军团外,白起的铁骑也全部投入。昭襄王面对赵国的常胜军团虽已投入全部可动用的武装部队主力,但仍放心不下,还下令秦境内十五岁以上的男子总动员,由昭襄王亲自率领组成庞大的后援部队。以全军数量来讲,也在四十万人上下。

指挥着如此庞大的作战力量,最重要的是粮食装备的补给和各军团间的协调及默契。在这方面,没有经验的赵括和身经百战的白起相比,自然要吃亏多了。

赵括一开始便准备发动大会战,到长平城后,立刻召集全体指挥官,下达积极作战命令,他说“人类不是冬眠动物”,把庞大的军力藏在城墙后,是不可能消除秦军气焰的。他严厉批评廉颇的消极作战法只是在浪费国家的资源而已。

为了赢得首场会战,赵括凭他天才般的布阵技巧,居然将多达四十五万的赵军主力军团都编入他的作战计划中。在地势险恶的长平城外,摆出如此庞大的阵容,除了表示其求战的急切心外,也显示出他实战经验的缺乏。

相反地,白起却利用地形地势的掩蔽,将他的军团完全隐藏在各种不同的道路上,只命令直属两千铁甲骑兵队展开在长平城的正面,听令准备作突击战。从战场表面上看来,似乎在演出一场大卫王对抗巨人的戏剧性战争。

一声令下,白起的冲锋部队首先主动突击赵军正面的先锋军团。由于秦军动作奇快,赵军遭到严重打击,开始后退。在军中的赵括一见初步接触不利,便下令所有军团向秦军发动总攻击。由于赵军人数占压倒性优势,秦国的冲锋部队不敌,急速退回本阵,连带的使布阵在后头的王龁主力部队也有被自己友军冲溃的情势。

在军中作指挥的赵括,得知先锋部队获胜,王龁军团也有溃败的情势时,立刻下令全军出动猛追秦军。原廉颇的军团将领纷纷反对,认为地势险恶,会战战场的地形不明,敌方布阵无法预知,恐中了敌军埋伏,力劝赵括慎重行事。但赵括求胜心切,认为应乘胜追击,先给秦军先头部队致命打击,长平之危自然能解,错过此千载难逢的好良机,便很难再有痛击秦军的机会了。

因此,赵国军队如排山倒海般地涌向秦军本阵,赵括更亲自领头冲锋,全军士气达到最高潮,欢呼喊呐声震天动地。与此同时,白起命令其部队迅速退向前哨线上的大本营,白起在此亲自坐镇,迎接四十万赵军。

就在秦军本阵前两公里的位置,赵军所有的注意力已完全贯注在如何摧毁前方敌军上。突然,从左右两边杂林中,分别冲出大量的铁甲骑兵,只见白起举旗一挥,秦军本阵后面又冲出五千骑铁甲骑兵,一时间前后左右不断涌现如魔鬼般凶猛的秦军,赵括所率领的军团整个吓呆了。

一阵矢、剑、戈的肉搏混战,四面八方冲入的秦国铁骑不断对不知所措的赵军展开屠杀。在惊慌中,赵国各军团开始死命地逃向长平城,由于地势狭窄,后退的赵兵完全混挤在一起,自相残杀,死伤难以计数。

败退的残兵匆忙返回长平城,忙乱中疏忽了东北角通往邯郸的补给线阵地:在这里,秦昭襄王率领的秦国生力军已绕道长平城背面,封锁住赵军的退路。数十万赵军完全挤入了长平城,外面则被秦国各路大军团团围住。数月前廉颇所掌握的以逸待劳的优势一下子完全颠倒了过来。

围城一个多月,长平城粮食完全食尽,四十多万大军在饥饿的摧残下,困在这个赵国南方最重要的军事要塞。

面对奄奄一息的赵军,城外的秦军丝毫不放松,一批批的秦兵向城内齐射飞箭,赵军已麻痹到不知如何闪躲,被射死者不少,四十五万大军士气完全崩溃,一点战斗力也没有了,幸赖地势险恶,秦军仍不敢轻易攻城。

赵括眼看大势已去,决定以死殉国。他召集体力较好的兵士数千名,组成决死突击队。赵括一马当先打开城门向秦阵冲锋。秦军集中火力,矢石齐下,赵括及突击队立刻在长平城下血肉模糊。白起乃命以枪挑赵括人头示威,赵军全数投降,长平陷落。

长平城陷落,赵成王也吓傻了,他对这些被包围在长平的四十五万大军似乎并未尽最大的救援努力。战死、饿死、病死的人数大约在二十五万人。皮包骨般的残军,被俘虏者约二十万人。秦将白起面对这些饿俘残兵,也不知如何是好。他下令秦军就地在城外挖一个个大冢,把这二十万赵军尽数赶入壕坑,由上面堆下沙石加以活埋,一时间哭声震天,人间地狱,莫过于此。

据说,活埋作业历时三天三夜,白起在长平之战中的屠杀行为几乎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绝后的惨剧。不但赵国为之大震,人心慌乱,完全丧失作战意志,连秦国人自己也吓坏了,纷纷对白起提出严厉批评。应侯于是乘机向昭襄王进言,认为白起功高震主,将危及社稷,宜约制之。不久,白起和昭襄王身旁的外籍政团日渐不和,相互斗争,终因征魏事件与昭襄王当面闹翻,遭到赐死的命运。临终前白起对侍候一旁的部属说:“这件事情,虽然我并没有罪,但仔细回想这一辈子,也的确该受此刑。尤其长平一役,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杀之,是足以死。”遂自杀。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