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釉料的应用

一、何克服陶瓷制品釉面无光的缺陷:

1、产生原因:

① 釉料这熔剂少,熔点高,烧成温度不够。

② 施釉太薄,或施釉时釉料未经搅拌均匀。

③ 已施釉的坯体接近于多孔性的吸水性强的坯体和器物时,很容易使有釉的坯体釉面受到影响。

④ 燃料中硫磺过多,烧成二氧化硫气体和灰份与釉料化合而生成硫化物,从而提高了釉熔点,促使釉面产生无光。

2、 克服措施:

① 适当增加釉的浓度或多上几次釉。

② 适当增加釉料中的熔剂,降低耐火度,或适当提高烧成温度。

③ 已施釉的坯体要避免接近无釉或某此吸水性强的器物,无釉坯和釉坯不能在同一匣钵内烧成。

光泽釉,半无光釉,无光釉与碎纹釉: 各种釉料对于光线吸收不同,而区别为光泽釉、半无光釉、无光釉及碎纹釉品种。上述釉料均呈色丰富,釉色种类很多,仅就瓷砖釉料的发展趋势将逐渐转向半无光、无光釉系列。无光釉用成色元素不多,但釉色很丰富,已经形成高岭质无光釉、碱性无光釉、二氧化硅质无光釉种类。其中,又以钡无光釉、锌无光釉、镁无光釉为其主要代表。此外还有结晶型无光釉、锂辉石析晶型无光釉、难溶性无光釉等类型。碎纹釉是釉面生成网状龟裂纹,适宜于瓷砖装饰,最早起源于我国的碎瓷产品。后来西方国家将其用于瓷砖装饰,收到格外美的效果。由于坯釉的膨胀系数不同而发生龟裂现象,碎纹釉的配制方法有五种:如采用两种具有不同收缩率的釉,将有高收缩率的釉料施于普通釉上,烧成后上层釉龟裂可以透见下层釉;增加釉的可溶性使釉的收缩增加,如增加长石与硼酸的量;增加釉的收缩率,减少坯的收缩率;使产品急冷工艺也可生成碎纹釉;有的釉在经年放置后也能形成碎纹釉。如法国采用在普通釉料中增加二氧化硅,矾土或碱类的方法,制成碎纹釉品种。有的采用多次烧成方法以形成不同的碎纹与颜色效果。

陶瓷的釉面光泽度与配方间关系:瓷器的光泽度与釉层表面的平整光滑程度和折射率有关,它取决于光线在釉面产生镜面反射的程度,是成瓷产品的重要表观质量指标之一,如果釉层表面光滑,反射效应强烈,则光泽度就好。影响釉面光泽度的因素不外乎釉的配方组成和生产工艺,因为釉的配方组成会影响釉的始熔温度、高温粘度和表面张力,而这些因素又直接影响釉面的平滑程度,进而影响光泽度。影响釉面光泽度的表观缺陷有针孔、波浪纹、桔釉、釉缕等。为了提高瓷器的釉面质量,在拟定釉料配方时应考虑使釉面具有较高的折射率、较高的始熔温度,因为这更有利于烧成时分解气体的排除,减少釉在高温时的铺展和釉层中气体的逸出不利,易引起波纹和桔釉。适当的釉面粘度利于改善釉的高温流动性,降低釉层的显气孔;适当的表面张力会使釉层在坯体表面得到均匀的铺展,使釉面平整光滑,从

而提高光泽度。如果釉的表面张力过小,会使釉中的气泡汇集成大气泡,也不利于光泽度的提高。根据" 折射率越高,光泽度越好" 这一原理,在釉料中添加适量的PbO 、BaO 、ZnO 、SnO2和SrO 等具有高折射率的氧化物,能显著提高釉面光泽度。在釉料中引入一定量的废瓷粉,也能提高釉面质量。山东硅酸盐研究设计院和广东佛山陶瓷研究所已完成的实验表明:在釉中加入15%~20%的废瓷粉,能提高釉面质量,减少釉层中的气泡和针孔缺陷,改善釉面表观质量。

影响日用瓷釉面光泽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与坯釉配方的化学组成和原料的性能有关,又与生产工艺过程有关,同时还受烧成制度、施釉厚度等的影响,因此它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有待于陶瓷工作者做进一步的探讨。

二、颜色釉与无色釉: 建筑卫生陶瓷产品一般采用颜色釉进行装饰,从而使其在满足使用时也带有可资欣赏的美感,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而无色釉的应用仅于很小的产品范围(如特殊用途瓷砖产品)。目前欧洲的建筑卫生陶瓷产品,其颜色釉均采用金属氧化物颜料制备。过渡金属的无机化合物如钒、铬、锰、铁、钴、镍和铜都是常用颜料。颜色釉的效果取决于基釉的化学组成,色料添加量,施釉厚度与均匀性,烧成时窑炉气氛。如氧化铁引入的形态通常是红色三价氧化铁,由坯体融入釉内可产生微妙的装饰效果。铁在氧化焰气氛时在陶瓷釉中能产生淡黄色,蜂蜜色,与棕色。在还原焰气氛时可以形成淡蓝灰色,绿色,蓝色或黑色;黑色氧化钴是釉料中最强烈的着色剂,当含量低于1%时,能形成鲜艳的蓝色。钴在玻璃釉基质中容易熔融并加入瓷釉结构中;氧化铬能使某些釉呈现绿色,而在其他成分的釉中可以形成红色,黄色,粉红色,或棕色;氧化镍在釉中有很宽的成色范围,可以形成棕色、绿色、深蓝色釉。当釉中含有碳酸钡时,它会形成粉红色、紫红色;二氧化锰在颜色釉中能形成黑色,但也能形成红色、粉红色与棕色;有时要取决于釉组成的碱性,含锰的高碱釉经过高温烧成后会产生淡蓝色;氧化铜配制的色釉,在氧化焰时呈现绿色,但在还原焰时则呈现红色;五氧化二钒可产生棕色或黄色,但在釉中即使用量增加也只是呈现中强度黄色。钒与锆可以制成钒锆黄,钒锆蓝等成色稳定的色釉;此外,硫化镉与硒色料可制成黄、橙黄与红釉。

三、透明釉与乳浊釉: 建筑卫生陶瓷普遍使用乳浊釉料,由于透明釉缺乏遮盖力,难以掩盖不洁的砖面,而环保工作又要求尽量采用低质原料制坯,因此透明釉使用范围变的更加窄了。欧洲陶瓷企业使用过的釉料乳浊剂经历了氧化锡、氧化锌、二氧化钛、磷酸盐,直到硅酸锆等过程。但氧化锡作为乳浊剂,已系成本过高,使用量越来越少。在一次大战时期,美国最先引用锆英石作为釉料乳浊剂,后来英国开始使用锆英石取代氧化锡,降低了瓷砖装饰用釉料产品成本。不过如在常规釉料内加入5%的氧化锡,可产生白里泛青的釉调;氧化锌广泛应用于锆英石釉内,可以提高白度与乳浊度。在高温卫生洁具产品釉中氧化锌具有强溶剂作用,能显著降低釉的黏度,因此目前仍有部分使用,以后也难以完全排除;将氧化钛加入釉中时,可以制成高档的白乳浊釉,已被证实是可行的配方方式。磷化合物在釉中的作用有:一,用做乳浊剂使釉不透明;二,增加釉对光的折射率,增加釉料的光泽。磷酸钙,骨灰,磷灰石均可酌情适量配入釉料内,使釉形成良好的乳浊与光亮效果。此外锂灰石,透辉石等锂化物也是很好的乳浊釉原料。

釉料的透明可从清如水之透明釉到如土质感的透明釉, 其间的类型何其多样, 而有些尚未出世的, 我们不知如何去想像或描述. 但是为能作一个最基本的介绍, 使大家有一些见解, 我们将釉料的透明略微讲一些, 大概分为三大类 .大家可以运用这三大类的原则现象, 再去分析手边的釉, 多少可以用来解釉的特色。

透明釉: (Clear Glazes, Transparent Glazes) 透明釉可以由两种原料(如长石及石灰石), 三种原料(长石, 石灰石及球土), 以及四种原料(长石, 石英, 石灰石及高土) 组成. 至於其它原料也可以用来调配透明釉都是勿庸置疑的. 从所调配釉的种类来看, 有长石—石灰石系, 或者其它种助熔剂如硬硼酸钙, 锂等. 一般添加物会对釉的透明有影响. 一个火石器的透明釉配方是这样: 康那瓦长石 60 石灰石 20 高岭土 20

熔块是一种能使釉料在在火石器及土器温度范围内烧成的重要原料 .矽酸铅熔块加上20-30%的土可以得到1080-1100℃左右的土器釉. 钠熔块或硼酸熔块可以加在不同烧成温度的釉料中, 改善烧成并可以藉以得到各种颜色. 一个好的透明釉应有较大的烧成范围, 并且不会产生裂痕. 但这种结果对陶艺工作者缺乏吸引 .他们希望的釉料除能实用外, 应该也要满足视觉及触觉的感受. 太暗或太光的釉料缺乏陶艺工作者所认为在视觉上产生生命的效果. 但不管如何, 有一个好的透明釉配方, 可以藉此发展出许多好用的配方. 其中最容易的是无光釉与乳浊釉。

乳浊釉: 乳浊釉(Opaque Glazes) 透明釉的原理是可以让光线轻松通过碰到坯体後反射回到我们眼睛. 在透明釉中加入悬浮之粒子, 使光线经过时产生折射或绕射或散射等效应, 可以制得乳浊釉. 微小的气泡悬浮在釉中也可产生同样效果. 这如同在水中加入一点点牛奶或水彩颜料时的效果, 部分的光线仍可曲折的穿越水而过. 大体上而言, 乳浊釉的主体仍是似水的玻璃质, 而这些悬浮的粒子可以是晶体, 也可以是另一种玻璃质或者只是气泡. 而且这些粒子越细, 效果越佳. 一旦粒子过大会失去乳浊的感觉. 大概是这些粒子仍为玻璃主体包覆, 因此在釉料表面仍然维持玻璃质, 一般也就是光平的. 乳浊釉可以用以下方法从透明釉变化而之, 有的方法可以对某些基础釉方奏效, 但对某些釉方则没有效果。

1、最常用的方法, 就是在透明釉中加入在高温仍然能被完全熔解的的微细粒子. 让这些粒子悬浮其中. 著名的粒子有马加爵釉, 是在透明釉中加入10%的氧化锡, 产生牛奶白表面光泽的釉药. 其中氧化锡的粒子越细越好, 同时低比重的氧化锡较佳. 比重较大的重氧化锡, 通常是用在有颜色的釉药中. 但是氧化锡太多, 会使釉药的黏稠性跟表面张力增大, 使釉面展平越加困难, 而产生缩釉的缺陷. 在烧釉过程, 大约有2%的氧化锡会溶入釉中, 使釉形成高面, 动或高反射效果. 加入2-8%的氧化锡可产生乳浊, 但对高碱 的釉式, 可能需要15%的氧化锡才能达到完全乳浊的效果. 对火石器釉讲,4%的氧化锡可产生乳浊效果, 但同时无法避免的会使坯体中的铁与之作用产生吸引人的颜色与斑痕. 事实上,1-3%的氧化锡经常可以在火石器上产生橘色斑驳的效果. 氧化锆是产生乳浊效果的另外一种选择, 有效同时较为相宜. 大约在4-5%时开始产生乳浊,10-15%为最大限值. 相宜的乳浊剂为矽酸锆, 它不仅可以减少釉黑的机会, 同时在烧制铬颜色时可避免氧化锡所带的困扰. 二氧化钛亦可当作乳浊剂, 通常超过5%以上的就会影响釉的乳浊性或质感. 但另一方面在火石器烧成温度范围, 二氧化钛容易使釉色变成不是很雅的乳黄色. 也容使釉料产生多余结晶, 而变成无光的釉面. 主要的价值还是在使用二氧化钛於土器釉乳浊效果上, 大约4%的可以使釉面变得生动的纸质感效果. 同时可加入不同的色料可得到各样的色釉. 在某些 况, 氧化锌亦可作为中温及高温的乳浊剂. 此时需与氧化铝结合同时配方中的钙含梁需要很低方可。

2、另一方面有些釉式是在原料熔解後, 却再析出微粒而产生乳浊的效果. 这些微粒可能是晶体也可能是与主玻璃体成分同的另一种玻璃. 一个粒子就是均釉. 由於两种不同玻璃液体在高温时互不相溶, 而产生液相分离的结果. 通常是较少的第二种液体形成微小液滴悬浮在较多的第一种液体中. 较容易形成液相分离的釉式是含有两种形成玻璃主要原料的配方. 如含有硅石与硼酸或硅石与磷酸钙种玻璃主体原料的配方. 同时最好有高碱的比例 .因为如

此可预防析出结晶而产生无光的结果. 硬硼酸钙可以产生如此效果, 但是容易造成缩釉或跳釉, 因此最好用鍜烧过的原料或以硼酸钙熔块取代之. 骨灰或磷酸钙也可造成乳浊效果, 自然界中许多原料皆含有磷酸, 这也是中国古代釉料中一个重要的乳浊剂. 但不宜太多, 否则影响颜色及有可能使釉变乾及产生针孔。

3、再者, 就是细气泡在釉中亦可造成乳浊效果. 这必须要增加釉的黏稠 ,增加长石或氧化铝的含量是一简单的方法. 或以钾为主要助熔剂取代钠或钙, 此法所造成的乳浊感高雅怡人, 惟烧成控制上较为难掌握, 成功率较低。

4、加入较为耐火的氧化物亦可产生如同1的效果, 如加入1.5%的氧化铬可以产生乳浊, 同样氧化钒及氧化镍亦可以. 无光釉(Matt Glazes) 与透明釉相反者, 无光釉的成分无法达成以玻璃配方为主的平衡状况. 而是某一些成分超过玻璃质所能接受的 ,在冷却时析出大量晶体於玻璃体中. 这些晶体也可能长大突出表面太多而使表面产生较粗的质感或触感, 但也可能产生致密的微细晶体, 使表面产生丝质的触感及半无光的质感. 作为餐具应用, 则晶体应越微小致密为佳, 如此较易清洗, 跟金属餐具的磨擦破坏也能较低. 主要产生无光釉的原料方法为在透明釉式中加入某种过氧化物, 如氧化锌, 氧化铝或碱土族(镁, 钙, 锶, 钡) 氧化物. 烧成温度与曲线. 通常烧的温度低或冷却速度减缓, 对产生无光的结果有所帮助. 以原料而言:

1)氧化锌先与等量高岭土在950℃鍜烧, 可以成为好的无光釉形成添加物. 如果只用大量氧化锌, 容形成较大的结晶. 使表面过於粗糙而不舒服. 但加上高岭土时, 结晶成长机制被压抑而形成大又细小之结晶. 高岭土的加入还可以使烧成温度范围较大. 在此同时加入少量的石灰石可以促进结晶从而可以低氧化锌与土鍜烧物的添加 .但太多的锌会使釉的抗酸碱性减低, 所以高含锌的釉并不适合用在饮食用具上。

2)铝无光的产生许多是因为釉药并未完全熔融而产生的. 因此铝无光也最容易产生乾涩的表面. 铝无光的制造相当容 ,只要在釉式中再加入适量的高岭土即可. 但黏性太强的高岭土多时易造成缩釉, 此时可将部分的高岭土加以鍜烧解决. 一般在透明釉再加入20%的高岭土即可变成无光釉。

3)适量的碱土族在高温釉中通常作为助熔剂, 但是超过之後则产生晶体而成无光

釉.20-30%的氧化钙在特定的情况下, 可产生光半无光釉. 此时大约是形成矽酸钙晶体, 所以釉式中硼酸含量应低以免压制矽酸钙晶体形成. 同样, 钙的含量应尽减低, 以增加釉的抗酸或抗水解能 .碳酸钡添加10%以上即可产生无光效果. 此种釉对於火石器讲, 可以同时有颜色与质感的变化. 尤其是添加氧化铜. 镍则可得高雅粉红色调. 锶的效果介於钙, 钡之间. 镁的稳定性钙, 锶及钡. 但有其特质. 好的镁质无光釉具有乳白色的丝质表面, 同时胎缘或纹理可出胎色. 但烧成范围狭窄, 过火则易变成半透明釉. 可加入碳酸镁或其他含镁原料进行调配. 碳酸镁过多时易使釉药产生缩釉, 同时釉浆流动性变差. 可以先将碳酸镁於900℃鍜烧解决问题. 同时高镁含量的有色釉色会有所不同於钙釉. 氧化铁发色会变咖啡色, 氧化钴则会产生偏紫色调。

K2O 与Na2O 在陶瓷釉料中的作用: K2O 与Na2O 具有较强的熔剂作用,由钾长石和钠长石引入釉中。它们能降低釉的熔融温度和高温粘度,使釉具有良好的透明度和光泽度。但K2O 与Na2O 相比,由于它的熔融温度比Na2O 高,高温粘度比Na2O 大,膨胀系数比Na2O 小,对改善釉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都优于Na2O ,所以在釉料的组成中,一般宜以K2O 为主,

Na2O 的含量一般控制在2%左右。但在钠长石瓷和骨灰瓷的釉料配方中,其Na2O 含量则可适当提高,从而使坯釉结合良好。

不同的釉料熔融温度:

氧化铬: 在1040C ~1165C 的烧成中,以2%~5%用量在无铅或很少用铅的釉中会产生绿色,在870C 左右的低温烧成中有含铅量高的釉里会产生亮红色,釉中有氧化锡的情况下还会生成粉红、深绿、茶色等。

氧化铝: 氧化铝(Al2O3, Alumina )釉式中Al2O3成分,一般取之长石或高岭土。通常,外加入氧化铝单种原料,是为了特殊物性要求,如耐磨、高温、增大熔融粘度等。氧化铝可以从铝礬土制成γAl2O3,由于晶格松散,堆积密度小,比重也较小,约3.42~3.62。在950℃~1500℃下会转变为十分安定的α- Al2O3。α- Al2O3又名金刚玉(Corundum )是氧化铝各晶形中最稳定者,具有高熔点(2040℃)、高硬度(莫氏9°)、高比重(3.92~4.0)的特性。主要作用,具有调节釉的融熔温度,加强坯釉的结合度并增加釉的高温粘度作用。如果施釉中用量过多容易产生开裂、秃釉、堆釉及釉面多孔现象。

氧化硅: 釉的基本成分,常用的二氧化硅是石英,在釉中起到增高融熔温度,加大融熔温度范围,减少釉的流动性,增大釉的高温粘度,降低热膨胀系数,增大釉面硬度的作用。

氧化硼: 低温釉和陶瓷颜料的主要原料。硼酸和硼砂都是溶于水的,因此,使用前最好作熔块釉后使用。

硼砂: 硼砂是水溶性硼酸盐,用於釉药时最好先制成熔块(Frit)再使用。硼砂加热到60℃脱水成五水硼砂,90℃变为二水硼砂,130℃变为一水硼砂,350~460℃失去全部结晶水成无水硼砂。热至741℃熔化成透明玻璃状物。熔融状之硼砂易熔解各重金属氧化物,与氧化铜反应呈蓝色,与氧化鉻呈绿色,与氧化锰呈紫色,与氧化铁呈棕色。因为硼砂助熔与助发色效果很好,硼砂成为釉药主要原料之一。 硼砂(Borax)(Na20·B203·10H2O)

硼酸: 使用硼砂会导入氧化钠,如欲降低釉中之钠成分,可以改用不含钠之硼酸。硼酸(H3BO3)

100℃ 160℃ 300℃ 450℃

H3B03 → HB02 → H2B4O7 → B203 → 硼玻璃

硼酸 偏硼酸 焦硼酸 硼酐

硬硼酸钙: 这是一种天然含结晶水矿物,不溶放水。硬硼酸钙会使乳白釉微带蓝色。与铅合用时,烧火范围广,釉面也较平滑有光泽。硬硼酸钙(Colemanite,2CaO·3B203·5H20)

氧化镁: 在高温中能增大釉的融熔温度范围,在还焰烧成时能使釉的白度有所增加并能起到防止釉面龟裂作用。艺术釉中的钙也取自石灰石、骨灰等。氧化镁成分取自化石、白云石等。

氧化铅: 氧化铅(Pb3O4,Lead Oxide)常见氧化铅有红丹(Pb3O4),密佗僧(PbO )以及二氧化铅(PbO2)。陶釉最常用红丹为原料,其结构如下:Pb3O4在500℃左右,曾分解出O2成为PbO 。如果我们以密佗僧为原料,当釉要烧成时,窑炉氧气不够的还原气氛下,很容易还原成灰、黑色的金属铅。2PbO+C→2Pb+CO2釉料中最常用的助熔剂,是低温釉的主要原料。因铅有毒性不宜用于玩具、餐具、日用瓷器上。

氧化钙: 在氧化硅含量较高的釉中能降低在融熔时的粘度,增加釉的流动性和光泽度,增强坯釉结合力,防止秃釉现象的发生。

一氧化锰: 釉中使用量在3%~10%,会生成深浅不同的紫色和褐色等。

二氧化锡: 是一种良好的乳浊剂,如果不加色料,在釉中加入10%就会生成不透明白色,如果加入其它色料会产生不透明的其他色釉,主要用在花釉和乳浊釉的制作。

二氧化锆: 是一种较好的乳浊剂,在釉中加入10%~20%是可产生白色不透明釉。 氧化锌: 氧化锌(ZnO3,Zinc Oxide)氧化锌可以从金属锌直接加热氧化而得。是一种白色粉末状,分子量81.4,比重5.6。在釉中,氧化锌有助熔,降膨胀,防止坼裂,增加光泽和白度,加宽烧成温度范围,防止蛋壳面等优点。ZnO 取代一部分CaO 时,可防止铅的挥发作用,因为CaO 太多时会抢SiO2而留下易挥发的PbO 煅烧(Calcined)氧化锌密度大,釉浆流动性佳,使釉的烧前收缩减少,可防止缩釉。

氧化锑: 氧化锑(Sb2O3,Antimony Oxide )釉药原料可以使用氧化锑或锑酸钠(NaSbO3)作为珐琅釉之乳白剂。在高温氧化气氛下,几乎都氧化成无毒性的Sb2O5. 珐琅底釉可以用氧化锑取代钴、镍,制成白色的底釉(Ground Coat Frits)。氧化锑与氧化铅可合成黄色锑酸铅色料,亦即尼泊尔黄(Naples Yellow )。

氧化铈: 氧化铈(CeO2)在釉药内,作为乳浊剂,但因价格高固不常用。氧化镨(Pr6O11)用于色釉料,可得鲜亮深黄色之镨黄。氧化钕(Nd2O3)加入釉中,可得紫色,阳光下泛红紫色,日光灯下紫色会带蓝色调,在钨丝灯光下紫色会带粉红色。氧化镧(La2O3)用于低扩散、高折光指数光学玻璃光纤中。氧化钇(Y2O3)引入Sialon 陶瓷,其常温抗折强度高达1300兆帕。

氧化钛:(TiO2, Titanium 0xide)氧化钛取天然矿物“钛铁矿”(FeTiO2),以硫酸水解法制成TiO(OH)2胶体,再煅烧而得,俗名钛白粉。市售有“R”型(金红石,Rutile )及“A”型(锐钛矿,Anatase )二种。氧化钛折射率高,是珐琅釉原料中最主要之乳白剂。锐钛矿型在900℃以上会转变为黄色安定、不可逆之金红石型,因为陶瓷釉烧成温度多在1000℃以上,所以较少使用氧化钛为乳白剂。珐琅釉的烧成温度多在850℃以下,所以“钛白釉”是珐琅白釉中,使用最多、效果最佳的釉药。

二氧化钛: 是制作颜色釉和结晶釉的主要原料,用量在5%~10%时会生成无光釉并还会生成结晶粒。也是良好的乳浊剂。二氧化钛是陶瓷白釉中最有害的杂质。

玛瑙红色釉料系列:(Sn-Cr-Ca-Si )最高使用温度1280℃。

A 、适宜石灰釉和锡乳浊釉中、在此釉中发色较深较鲜艳;

B 、 MgO的含量超过2%时,色调变浅;

C 、 适用于含少量硼的铅钙熔块釉中;

D 、 ZnO会使色调变黄褐色至无色

E 、 釉中Al203含量应尽量少;

F 、 适知用氧化焰烧成。(忌用还原焰)

锰红色釉料系列: (AN-Al)最高使用温度1280℃。

A 、适用于长石无锌釉中,锌使其发色变浅;

B 、 釉中的PbO,MgO 对发色有利,可加深发色;

C 、 釉中Bao

铁锆红色料系列: (Zr-Si-Fe)最高使用温度1280℃。

A 、釉中的碱性氧化物含量应较少;

B 、 釉中最好不含铅;

C 、 适宜锆基乳浊釉,在此类釉中发色较鲜艳。

大红色料系列:(Cb-Se-Zr )最高使用温度为1280℃。

A 、适宜配釉而砖熔块、此熔块为特制熔块;

B 、 适宜无铅卫生瓷釉;

C 、 使用时不宜研磨过细,否则发色会变浅。

铬绿系色料系列: (Cr-Si)、(Co-Cr-Al),最高使用温度1280℃。

A 、 在铅釉和石灰釉中呈色较好;

B 、 釉中应尽可能少用ZnO,ZnO 使发色变黄褐色调;

C 、 釉中MgO 不可过量,否则燠面呈暗褐色;

D 、 釉中不可有SnO2,SnO2使发色变红;

E 、 此色系适宜还原、氧化焰烧成。

钒黄色料系列: (Zr-V)最高使用温度1300℃。

A 、 在锆乳浊釉,含硼量高或含硅量低的流动性较好的釉中呈色较鲜艳;

B 、 釉中含适量的ZnO 对发色有利;

C 、 此色料使用时不能研磨过细,否则减弱呈色。

镨黄色料系列: (Zr-Si-Pr)最高使用温度1300℃。 A、 在高硼低硅易熔釉中呈色较鲜艳、明快;

B 、 在锆乳浊釉中呈色会更好;

C 、 一秀在所有类型基釉中可以发色。

桔黄色料系列:(Ti-Sb-Cr )最高使用温度1280℃。

A 、 应在钛釉中使用、否则变色;

B 、 釉中ZnO 、SnO2对色料发色有利;

C 、釉中ZnO2的量应少于10%PbO含量应尽可能少;

D 、不可与含锡的色料相混使用,否则变色;

E 、 只适宜氧化气氛烧成。

棕色色料系列: (Fe-Zn)最高使用温度1250℃。

A 、 在锌釉中发色较好,一般在许多基釉中都适应;

B 、 釉中的SnO2、MgO 会使色料变色。

黑棕色料系列: (Cr-Fe-Mn )最高使用温度1300℃。

A 、 在无锌釉中发色较好,呈巧克力色;

B 、 当釉中有一定量锌时,呈强光亮的黄色调。

钒锆蓝色料系列: (Zr-Si-V)最高使用温度1300℃。

A 、 在锆基乳浊釉中呈色最好;

B 、 釉中ZnO 量过多会使其发色变浅;

C 、 釉中BaO 量过多色调变暗;

D 、 在PbO 釉中发色很鲜艳。

宝蓝、深蓝色料系列:(Co-SI ),(Co-Al)最高使用温度1400℃。

A 、ZnO 会使深蓝变紫调;

B 、铅会使深蓝的发色更蓝。

灰色: (Sn-Sb)最高使用温度为1300℃。

A 、 在SnO2乳浊釉和无锌釉中呈色稳定鲜艳;

B 、 不能与含铬的色釉一起使用,否则变色。

灰色: (Co-Ni-Si)最高使用温度为1300℃。

A 、 在锆基乳浊釉中呈色较稳定;

B 、 釉中ZnO 的含量不可过多,否则变色;

C 、 釉中CaO 的含量应较多。

黑色: (Co-Cr-Mn-Fe)最高使用温度为1300℃。

A 、 适宜钙基釉中;

B 、 釉中ZnO 的含量应较少,否则发色偏褐色;

C 、釉中MgO 较少,否则发色变浅。

孔雀绿: 含氧化铜的石灰釉,在还原气氛中呈红色,在氧化气氛中则呈绿色。我国传统的绿釉和绿彩都是以铜作着色剂,属于铜绿釉。我国在汉代就已用铜作着色剂烧铅绿釉,宋时瓷器上的绿釉已较普遍。但是,在明代孔雀绿烧成熟以前,所有的绿釉都呈深暗青绿色,没有达到亮翠的程度。所以,成功的绿釉都是明清时期的产品。如高温绿釉中的郎窑绿,苹果绿,低温绿釉中的孔雀绿、瓜皮绿和秋葵绿等等。

松石绿: 松石绿又叫秋葵绿,是清雍正时期创烧的绿釉新品种。现代配方系用硫酸钡、碳酸钙、硼酸等配制而成。其呈色为淡黄色中微微发绿,与绿松石色泽相似,故名“松石绿”。

鳝鱼黄: 鳝鱼黄为结晶釉的一种。配釉时用长石少许,并加少量的镁,经1300摄氏度左右的高温氧化焰烧成。釉色黄润,带黑色或黑褐色斑点,象鳝鱼的皮色,故名“鳝鱼黄”。明代就有鳝鱼黄的名称,《陶雅》说“鳝鱼皮以成化仿宋者为上”,说明宋已有之。清代前期的官窑也有意仿造,康熙时藏窑有蛇皮绿、鳝鱼黄等品种。

天蓝 : 天蓝是高温颜色釉。它是从天青演变而来,创烧于康熙时。釉色浅而发蓝,莹洁淡雅,象蔚蓝的天空,故名“天蓝”。其含钴量在2%以下,釉里的铜、铁、钛等金属元素均起呈色剂的作用;呈色稳定,幽倩美观,可与豇豆红媲美。

孔雀蓝: 一般蓝釉是高温烧成,所以釉面不易脱落。孔雀蓝釉则常于制好的素坯上直接挂釉,或于白釉器上挂釉烧制,为低温釉。在素坯上直接挂釉的,釉层极易开片剥落。满施孔雀蓝釉,色呈艳丽,但欠匀净。

洒蓝: 洒蓝又名“雪花蓝”、“青金蓝”。因其浅篮地上有水迹般的深蓝色斑点,犹如洒落的蓝色水滴一样,故称“洒蓝”。施釉工艺不同是:先在胎坯上吹青料,形成青色小点;然后再吹白釉。烧成后青蓝中飘洒点点雪片,颇为可爱。还有在洒蓝上描绘各式金花或青花图案的,均属珍品。

茄皮紫:茄皮紫为高温釉颜色釉。以锰作呈色剂,系将锰原料加入含碱量较高的釉中而烧成。因釉色像成熟的茄子皮一样的光润,故名。根据其呈色的深浅,又有淡茄、深茄之别。淡茄介于豇豆色、云豆色之间,与红的区别微乎其微。此外还有葡萄紫和玫瑰紫等名称。

酱釉: 酱釉又名“紫金釉”,是一种以铁为着色剂的高温釉,釉面肥厚,光洁莹润,并有桔皮纹。嘉靖时的酱紫色泽较浅,釉面有的光亮,有的晦暗。康熙时釉色褐,多用于器物口部边沿。乾隆时在酱色地上抹金并加以描金的仿古铜彩器,是当时制瓷工艺中的特殊品种。酱釉多用于仿古器,有宋代“紫定”的效果。常见器型有撇口碗、收口盘及撇口盘三种。

红釉:以铁为呈色剂的矾红。鲜红为高温色釉,矾红为低温色釉。红釉的种类很多,除鲜红外,由已浓淡而严变为各种不同的品种。深者有宝石红,朱红、鸡血红、积红、抹红等。抹红带黄色的又叫杏子衫,微黄的又叫珊瑚釉,此外还有桔红和枣红。淡的一般称粉红,带灰色的叫豇豆红,灰而又暗的叫乳鼠皮;胭脂红也是粉红的一种。粉红中最艳丽的叫作美人醉。

矾红: 矾红是一种以氧化铁为着色剂, 在氧化气氛中烧制而成的低温红釉。它的色泽往往带有一种如橙子般的红色。

胭脂水: 胭脂水也称“金红”,从西方引进的一种红粉低温釉。它是在烧成的薄胎白瓷上,施以含金万分之一、二的釉料,于彩炉中烘烤而成。釉汁细腻,光润匀净,色如胭脂,故名“胭脂水”。

珊瑚红: 珊瑚红也是一种低温铁红釉,它是将红釉吹在白釉之上,烧成后釉色均匀、光润,能与天然珊瑚媲美,故名“珊瑚红”。

霁红: 霁红它是一种纯粹的深红釉,霁红的特点是釉汁凝厚;釉面密布细小的棕眼,如同桔皮。色调深红,似暴风雨后晴空中的红霞,所以得到了“霁红”这一得意的名称。霁红用料较粗;色泽厚重,釉色不甚均匀,红色作渗透状;釉边不齐。发展到今呈色趋于稳定,红中带黑,釉面有桔皮纹和棕眼;边釉整齐,红色无显著渗透状。

钧红: 宋代的均窑利用铜的氧化物为着色剂,在还原气氛中烧成的铜红釉,成为钧红。钧红是最早的红釉,当时的釉料配置不够精细、准确,除了铜以外,还混杂着其他金属氧化

物。因此钧红釉具有红里泛紫的色调,近乎玫瑰花、海棠花的紫红色,所以又称为“玫瑰紫”和“海棠红”。钧红制品中,还常出现红、兰、紫三色互相交错、如火如霞的绚丽画面。钧红釉的创制,为陶瓷的装饰工艺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明代的宝石红、霁红,清代的郎窑红、桃花片及一些窑变釉的出现,都与钧红有关。

豇豆红: 豇豆红是一种呈色多变的高温颜色釉,是清康熙时的铜红。 釉中名贵品种之一。釉色浅红,釉面多绿苔点。这种绿色苔点本是烧成技术上的缺陷,但在浑然一体的淡红中,掺杂点点绿斑,反而显得幽雅清淡,柔和悦目,给人美感,引人遐思。由于铜在各部分的密度不同,烧成后呈色各异:有的在匀净的粉红色中泛着深红斑点,或者红点密集成片,有的则在浅红色中映而疏露着绿斑或色晕。因此有“绿如春水初生日,红似朝霞欲上时”之美誉。

抹红: 抹红亦属低温红釉,为珊瑚红的一种。它不是采用吹釉法上釉,而是刷抹釉,故称“抹红”。抹红釉层不均匀,并有刷痕,并色泽显得清丽温润。

茶叶末: 茶叶末是我国古代铁结晶釉中重要的品种之一,属高温黄釉,经高温还原焰烧成。釉呈失透的黄绿色,在暗绿的底色上闪出犹如茶叶细末的黄褐色细点,古朴清丽,耐人寻味。茶叶末釉中绿者称茶,黄者称末。雍正时是有茶无末,乾隆时则茶末兼有。釉色偏绿者居多,有的上挂古铜锈色。因具有青铜器的沉着色调,常被用来仿古铜器,所以又叫“古铜彩”。

鳝鱼黄: 鳝鱼黄为结晶釉的一种。配釉时用长石少许,并加少量的镁,经1300摄氏度左右的高温氧化焰烧成。釉色黄润,带黑色或黑褐色斑点,象鳝鱼的皮色,故名“鳝鱼黄”。明代就有鳝鱼黄的名称,《陶雅》说“鳝鱼皮以成化仿宋者为上”,说明宋已有之。清代前期的官窑也有意仿造,康熙时藏窑有蛇皮绿、鳝鱼黄等品种。

青釉: 青釉都以铁为主要着色元素,以氧化钙为主要助熔剂,加了氧化铁的色釉,在氧化焰里烧成黄色,经过还原焰才成为青色。另一方面,釉内氧化铁含量的多少,对釉的成色有很大关系。如古代的越窑、婺州窑青瓷油料中铁的含量在,釉色较深,呈豆青色或艾色;唐代瓯窑青瓷釉的氧化铁含量为釉作淡青色;德青窑用含铁量很高的紫金土来配制黑釉,使釉内含铁量高达,因此色黑如漆。

青白釉 :青白釉釉又叫影青。青白釉釉质含铁量低,釉色白中泛青,釉层细薄晶莹。加上烧质极薄,器上的暗雕花纹,内外都可以映见。在花纹边上,现出一点淡青色,其余几乎都是白色,故称青白釉。也有人将它叫作映青、隐青或罩青的。

粉青: 粉青为石灰碱釉的一种。它以铁的氧化物为主要呈色剂,还有少量的锰或钛。粉青的作法是生坯挂釉,釉厚1—2.5厘米。入窑后经高温还原焰烧成,釉色青绿淡雅,有如青玉一样的艺术效果。

缥色: 缥原为一种淡青色的帛。所谓“缥色”,就是指青瓷的如缥的釉色。瓯瓷的釉色就是缥色。其色淡青,在淡灰绿色中,青的成分较多。但由于火候不一,釉色也不太一致,有深灰绿,青绿,黄绿,甚至还有灰色和带烟焖暗红色。釉质分两种:一为透明玻璃釉,釉质较肥厚,多开片;一为不甚透明玻璃釉,经还原焰烧成。

白釉: 白釉是瓷器的本色釉。一般瓷土和釉料,都或多或少含有一些氧化铁,器物烧出后必然呈现出深浅不同的青色来。如果釉料中的铁元素含量小于0.75%,烧出来的就会是白釉。古代白瓷的制作,并不是在釉料中加进白色呈色剂,而是选择含铁量较少的瓷土和釉料加工精制,使含铁量降低到最少的程度。这样在洁白的瓷胎上施以纯净的透明釉,就能烧制白度很高的白瓷。

象牙白: 即纯白釉。因釉中三氧化二铁含量特别低,而氧化钾的含量不特别高,再加上烧成时采用中性气氛,所以釉色特别纯净。从外观上看色泽光润明亮,乳白如凝脂;在光照之下,釉中隐现粉红或乳白,因此有猪油白、象牙白之称。欧洲人又称这种釉色为鹅绒白、中国白。

黑釉:黑釉分为石灰釉和石灰碱釉两大类。东汉、东晋等早期黑釉都属石灰釉。唐代以后,基本上都改用石灰碱釉。就黑釉的品种而论,可以分为一般黑釉与花色黑釉两大类。油滴、兔毫、玳瑁、麻酱釉等,即属花色黑釉。

油滴釉: 油滴釉是黑釉的特殊品种之一。特点是在釉面上散布着许多具有银灰色金属光泽的小园点,大小不一,大的直径达数毫米,小的只有针尖大小,形似油滴,故名“油滴釉”。油滴釉属于结晶釉,由于烧成时铁的氧化物在该处富集,冷却时这些局部形成过饱和状态,并以赤铁矿和磁铁矿的形式从中析出晶体,从而形成“油滴”斑。

兔毫: 在黑釉器上透出黄棕色或铁锈色条纹,状如兔毫,谓之兔毫斑。兔毫是黑釉的名贵品种。它的形成原因是:在烧制过程中,釉层里的气泡将铁质带到釉面;在1300摄氏度高温下,釉层流动,富含铁质的部分流成条纹,冷却时便从中析出赤铁矿小晶体,从而形成绚丽的兔毫斑。兔毫在宋初即已出现。历代诗文中常提到的玉毫、异毫、兔毫斑、兔褐金丝等等,都是兔毫的不同名称。

玳瑁釉 :玳瑁釉是吉州窑的产品,釉面黑、黄等色交织混合,色调滋润。玳瑁釉器的坯体,系用含铁量较少的瓷土做成;生坯挂铀,入窑焙烧后挂一次膨胀系数不同的釉,并重烧一次,由于釉层的龟裂、流动、密集、填缝,便在黑色中形成玳瑁状的斑纹,故称玳瑁釉。

鹧鸪斑: 鹧鸪斑也是一种结晶釉。用含铁量不同的两种黑釉,在生坯上挂釉两次,以稍低于烧制其他结晶釉的温度焙烧,因较多的铁元素在釉里结晶,黑色釉面便呈现鹧鸪羽毛一样的花纹,故名鹧鸪斑。

黑瓷: 黑瓷是在青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黑瓷和青瓷的呈色剂都是铁元素。在工艺上设法排除铁的成色干扰,就是白瓷;相反,加重铁釉着色,便成为漆黑闪亮的黑瓷了。

仿金色料:采用金水在陶瓷表面进行亮金装饰由来已久。传统的金色装饰颜料“金水”是由硫化香膏与三氯化金结合而成的硫化香膏金的复合物,溶解于挥发油和有机溶剂中制成,其中含金量约8-12%,由于金水的制造方法复杂,价格昂贵,因而不能在建筑卫生瓷、日用瓷上大面积使用,而仅在少量装饰瓷表面加以点缀、增辉之用。多年来,人们一直在寻求代替金水装饰瓷表面的技术。

(1)、钯、银、铋代金材料。据英国Engel Hard矿物化学公司介绍,按钯:银

=(1:1)-(1.2:1)的配比溶解入钯金属-有机化合物和银金属-有机化合物(最好是金属的新癸

烷酸盐)中,再以基础金属(其中主要是铋、铬、铅、铀、锡、铁、钛、钨、锆或其混合物)的有机盐为溶剂,按特定工艺处理,得到的材料呈现金黄色。但钯银比范围较窄,必须严格控制。

(2) 、云母代金。日本水野英男等人发明,在无铅熔快中加入超细云母可制成釉上金彩;前苏联建材研究院用金云母和白云母为主要原料也制成了仿金彩料,用白云母呈银色效果。 (3) 、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制品表面涂敷氮化钛仿金膜,或将钛盐在氮气气氛中烧成形成氮化钛仿金膜。尽管氮化钛可以用于一般陶瓷的装饰,但要使氮化钛膜色调纯正比较困难,而且在氮气气氛中烧成成本很高,从而影响了它的推广。

(4) 、烧结法制造的金属光泽釉。与一般釉的制备方法相同,只是在釉料成分中引入一种或多种着色金属氧化物,并使之在高温熔体中饱和,冷却时再析出具有金属光泽的晶体。只要釉和析出物选择恰当,就能产生金色。 近年来,一些厂家所采用的仿金颜料是云母基珠光颜料系列产品中的金色系列产品,如:铜红、金黄、赤铜、红金等色。其中已添加了熔剂成分,可直接作为釉上彩料使用,或直接印刷于建筑陶瓷表面。

陶瓷色料的制备工序:

(1)混合:

着色剂的最终色调,受加入着色剂中的其他成分的影响很大,因而,为了使每批色料发出同一色调,必须按照组成将质量相同的原料精细的称量和混合。混合的最好方法是湿法粉碎、干燥、过筛。其他方法称为干法,将各种原料过60目筛,或用干式混合机混合。采用何种方法,可按色料的品种而定。

(2)煅烧:

煅烧是制色料的生重要工序,其目的是为了使之稳定化。在煅烧过程中,原料性质的不同会发生不同的反应。煅烧温度了最低要和色料最终制品的使用温度相同。煅烧中的反应有分解与化合。

①分解。许多原料因加热而放出气体,如煅烧中的分解进行不完全,用到产品上时将因气体的排出而发生气泡、破裂、或在彩绘部位上留下白色斑点,而该颜色移到无色部位上去。

②化合。产品着色剂的着色化合物,多为在煅烧中与其他原料化合之后成为参于坯、釉等熔解作用的非活性物质。其中物别是能在高温下使用的尖晶石型色料。混合以多种着色剂而制色料时,如黑色料等,煅烧充分是特别重要的,如其固相反应不能反应完全而达到充分烧结,则因在釉中发生分离为各个溶液,会在装饰上出现混色现象。以往通常在素烧窑或釉烧窑某一部位的密封匣钵中进行煅烧,但制精致的色料时,其煅烧最好用许多个水马弗窑。

(3) 水洗:

将煅烧后的色料粉碎,然后进行水洗,以除净其中的可溶性物质,使用铬酸盐的色料必须用热水洗,如洗不干净,剩有可溶性铬酸盐,则在铬色的周围会出现深浅不匀。

(4) 粉碎:

水洗后用球磨机湿法粉碎到所需要的细度。色料的粒度一般要求全部通过300目筛。粉碎不足时会因粒度不均而难于使用,或因缺乏遮盖力而使烧成后成斑点状。反之,粉碎过度,细如尘埃,则不能充分熔合于釉中而造成滚釉。

汉字釉:其含义是指有油状的光泽,所以用“油”字来表示瓷器表面的光泽,但又因为“油”字代表食物,经后人修改取表示光彩的“采”,加上油字的“由”,合成为“釉”字。釉是附着于陶瓷坯体表面的一种连续的玻璃质层,或者是一种玻璃体与晶体的混合层。釉的产生可能是古代垒石烹食时所用含钙石头与炭灰而生成,也可能是受贝壳表面美观质感的启发,有意识地用贝壳粉作为原料制成。其实,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学会了用岩石和泥巴制成釉来装饰陶瓷了。到了汉代又发明了用铅作助溶剂的纸温铅釉,后来陶瓷艺人利用窑灰自然降落在坯体上能化合成釉的现象,进而用草木灰作为制釉的一种原料。现代日用陶瓷生产所用的釉分为石灰釉和长古釉。石灰釉是用釉果(类似瓷石的一种天然矿物原料)和灰釉(主要成份氧化钙)配制而成,长石釉主要由石英、长石、大理石、高岭土等组成。在石灰釉和长古釉中加入金属氧化物,或渗进其它化学成份,就会成为各种各样的釉色。一般釉的厚度只有坯体厚度的1%-3%,但经过窑火焙烧后,就紧紧附着在瓷胎上,使瓷器致密化、光泽柔和,又不透水和气,给人明亮如镜的感觉。同时可以提高使用强度,起到防止污染,便于清洗等作用。釉的种类很多,按坯体类分,有瓷釉、陶釉及火石器釉;按烧成温度分,1100°C以下烧成的釉称为低温釉,1100°C-1250°C之间烧成的釉为中温釉,1250°C以上烧成的釉为高温釉;按釉面特征分类,白釉大概是人们出于对银器的钟爱,颜色釉是以其五彩缤纷受到人们的欢迎,结晶釉的纹样变幻美丽动人,窑变纹釉琳琅满目,美不胜收,裂纹釉清晰古朴、高雅别致。除上述外,还有无光釉、乳浊釉、食盐釉等。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千姿百态的流动釉、神奇莫测的变色釉、霞光闪烁的彩虹釉、贵如明珠的夜光釉等新品种。

釉料主成分: 釉料主成分基本上是一种矽酸盐玻璃,但其组成、结构和性质是多样性的。釉料包含多种原料,组成较一般玻璃复杂,结构又受烧成和底材条件的影响而变化多端,致其用途宜随外观品质和内部性能要求而调整。因此,对釉料的研究,固然可沿用玻璃的原理与规律作对比分析,而更应掌握釉料的个性、特征和烧成反应机制,以使符合不同陶瓷的应用需求。釉的种类很多。按烧成温度可分为高温釉、低温釉;按外表特征可分为透明釉、浮浊釉、颜色釉、有光釉、无光釉、纹片釉、结晶釉等。釉在烧成时会发生奇妙的美化,产生变化多端、形态离奇的色泽,这叫窑变。认识、掌握陶瓷釉料的性能及其窑变规律来表现艺术家的审美意念、情感,是艺术家成熟的标志,而能够对釉料及其密度规律得心应手地运用并取得预期的效果,是一种更高的艺术境界。

艺术家根据不同的物象,施以相应的釉色,以所表现的景象与之相吻合。突出运用色釉烘托表现物象的特征和内在精神,使其产生一种亦真亦幻、瑰丽多姿的感觉,而色彩的节奏和韵律既是物象的生命律动的表现,也是艺术家生命心象的表现。

素瓷:凡是在釉上釉下都不加任何色彩、也不绘制任何有色的图案花纹的瓷器,统称素瓷。虽然用色彩装饰陶瓷在我国已由数千年的历史,但是在明代以前,瓷器的主流还是素瓷;到了明代,彩瓷才蓬勃发展起来。所以有人以此把中国瓷器的发展分为两大时代,明以前为素瓷时代,明以后为彩瓷时代。

彩瓷:彩瓷应包括点彩、釉下彩、釉上彩、斗彩等等,但从习惯上所说的彩瓷,则是指瓷器釉上加彩而言。彩瓷首创于北方,后来陆续传到景德镇等南方窑场。景德镇的制瓷工人吸收了北方的工艺技术,并加以改进和提高;他们对釉上彩的配方又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并有了一系列的创新。同时,白瓷质量的提高,也对彩瓷的兴起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有了细腻洁白的白瓷作底,以红、黄、绿、蓝、紫、黑、金种种彩色绘制的画面,才能充分显示它的诱人的绚美和巨大的吸引力。

彩绘瓷:在釉上、釉下绘制各种色彩的图案、画面以作装饰的瓷器,谓之彩绘瓷。西晋晚期的褐釉点彩,首开彩绘瓷的先河。隋代已使用黑彩点画瓷俑的眼睛、眉毛、头发、衣褶、剑鞘和镇墓兽爪;有的还在瓷器底座的莲花图案上,涂以红、黄、绿、黑、白等各种颜色。宋代吉州窑的釉下彩绘已很有名气;而磁州窑釉创造了用毛笔蘸彩料,在已烧好的瓷器釉面上,绘制了简单花纹,然后加以彩烧。到了明代,彩绘瓷变成了瓷坛主帅了。

碎器: 有些瓷器在焙烧时,由于温度的骤变,会发生釉裂的现象。掌握了釉裂现象的规律运用自然裂纹作为瓷器的装饰;这种瓷器称为碎器。碎器胎薄色黑,俗称铁胎或铁骨;釉面坼成并列状或网纹状开片。开片大的叫牛毛纹、柳叶纹、蟹爪纹,开片小的叫鱼子纹。有的在紫黑色裂纹中又有金黄色丝状细纹,叫做金丝铁线、鳝血。碎器釉色有奶白、粉膏、灰绿、和奶酪黄等,也有米白而影红的。

薄胎瓷:薄胎瓷,指一种轻巧秀丽、薄如蛋壳的细白瓷。通常又称脱胎瓷,是形容它薄倒几乎没有胎的程度。据文献记载,明万历时吴昊十九所制的卵幕杯,“薄如蝉翼”,只见透明的釉,而几乎不见胎骨;映着光可以看见手指上的指纹。“只恐风吹去,还愁日炙消”,这两句古人咏薄胎瓷的诗句,形象的描绘了这种瓷器之薄。薄胎瓷的制作要求极高,特别是修坯,最艰难也最紧要。胎体成型后,待器内挂釉干涸,即刮除未挂釉那面的胎体,刮得几乎只剩一层釉,再在此刮削面上施以釉汁。坯体在利篓上取下装上,反复百次之多,才能将

二、三毫米厚的粗坯,修到蛋壳那么薄。在关键时刻,少一刀则嫌厚,多一刀则报废,稍不留神,一个喘息都会导致前功尽弃。因此非技术精湛的制瓷名手,是不敢问津的。烧好后,似乎抽去了胎骨,“脱胎”之名由此而来。

绞胎瓷: 所谓绞胎瓷,就是将白、褐两种颜色的瓷土,相间揉和在一起,然后相绞、拉坏,制作成型;于是瓷胎上便出现了白褐相间的纹理。由于绞揉的方式不同,纹理变化多端,或如木纹,或如鸟羽,或如行云流水,或如朵朵鲜花。在经施釉焙烧,便是绞胎瓷。

粘度测试法:

水洗产品试样以干料:水+2:1共300g 再加入0.8g 的STPP,放入高速球磨机球磨10分钟后的浆体过20目筛,筛下浆体若能通过流速杯(涂-4)的测其流速记单位为S(秒),反之则用旋转粘度计(VT-04E)测其粘度记单位为dpa.s(分泊) 。

干燥抗折强度测试法:

水洗产品试样的干料180g 放入干的球磨罐中磨6分钟后过20目筛粉料以15~16%的水分造粒,经约12吨力压制成的试条,烘干至恒重后,用强度抗折仪(CT – 111M-600, 兆立科技公司)测试其干燥抗折强。

白度测试法:

水洗产品按测试干燥抗折强度方法制备的试条经约1180℃温度下烧成后,在日常条件下用测色色差计(NC – 9801,诺苏电子公司)测试其白度值Wj 及色差ɑ*&b*。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