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 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专题二 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1.(2014·天津卷)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

A.君主专制被颠覆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C.君权至上的后果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

2.(2014·广东卷)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属于这类官员的有( )

A.秦朝御史大夫 B.汉朝丞相 C.唐朝六部尚书 D.明朝内阁大学士

3.(2014·浙江卷)下列是宋、元、民国、当代编纂的浙江地方志及其部分目录,这些地方志按先后排列是( )

A.①②④③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

4.(2014·北京卷)唐末五代,中央集权大为削弱。为扭转这一局面,宋初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 )

A.文官任知州 B.设三司使C.设枢密院 D.施行将兵法

5.(2014·全国大纲卷) 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 )

A.均能独立处理政务 B.均辅助皇帝处理政 C.都拥有官吏任免权 D.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

6.(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7.(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

A.皇权逐渐衰弱 B.君主集权加 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

8.(2014·山东卷)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 )

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 B.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C.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

9.(2013·福建文综·T17)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记述:“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一类的解释是无法说清楚的……九十高龄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样?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该材料( )

A.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 B.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

C.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 D.反映出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功能

10.(2013·山东文综·T11)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 )

A.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 B.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

C.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 D.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

11.(2013·江苏单科·T3)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 )

A.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 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

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 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

12.(2013·江苏单科·T5)光绪《大清会典》载:

“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材料说明军机处( )

A.地处内廷,专管军务 B.参与政务,秉旨办事 C.设有官衙,机构完备 D.专理刑狱,职能单一

13.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

A.简化分工,提高效率 B.削弱封国,集权中央C.集思广益,减少失误 D.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14.下图是古代中国某朝代中枢机构示意图(局部),这一朝代应该

是( )

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宋朝

15.史载,有一个叫韩南老的人,考中了进士,很快便有人来向他提亲,他作了一首绝句表明自己的态度:“读尽文书一百担,老来方得一青衫。媒人却问余年纪,四十年前三十三。”材料最能说明( )

A.该人表明了自己拒绝的态度 B.科举制度造成的人生悲剧

C.古代“官本位”的思想倾向 D.该人知识渊博,但家境贫寒

16.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该论点实际上指出了在宰相制度下( )

A.不可能产生明君贤吏 B.容易形成极端君主专制 C.宰相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D.政治腐败倾向更加严重

17.南宋何澹《龙泉县志》:“近境有剑池湖,世传欧冶子于此铸剑,其中一号龙渊。”龙泉原名龙渊,因剑而得名,唐时因避高祖李渊讳,改名龙泉。改名体现了( )

A.维护皇权的独尊 B.借皇帝名号宣传

C.宗法观念的影响 D.神化皇权的需要

18.《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曰“天下初定,骨肉同姓少,故广强庶孽,以镇抚四海,用承卫天子也。”材料反映西汉统治者( )

A.为了巩固政权而重用庶民 B.变分封制为郡国并行制

C.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D.通过分封同姓诸侯王的办法来巩固统治

19.有学者指出:“行中书省是由中央宰相府分出一个机关驻扎在外面,这因蒙古人征服中国,不敢把政权分散,要完全把它集中在中央。行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书省。”由此可见,元代设置行省的目的是( )[

A.监察地方 B.方便地方自治 C.从军事上控制地方 D.提高汉族官僚的权力

20. “牛背当年暖似衣,饥寒永在耳边提。大开黎庶通天路,剥尽人间狼子皮。”此诗描写了中国古代某朝皇帝的经历。为巩固专制统治,他采取的措施有( )

A.废除丞相制度 B.设立议政王大臣会议 C.建立内阁制度 D.设立三司使分宰相财权

(二)解题技巧——一课一招,完胜高考

一、选择题审题一定要做到“三看三思”

1. 题干要三看:一看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否定、肯定,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关键词语,明确内涵

外延。

2.被选项要三思:认真思考每一个被选项:是否符合历史史实;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

联系。

二、 组合型选择题

(1)特点:①是多项选择题的变形,考查角度有两种,一是将同一历史时期或同一历史事件影响下的知识进行归类组合;二是将不同历史时期的同类知识进行归类。②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表述关系的题干;根据题干要求列出三组或三组以上的事件或现象,并以数字序号列出;根据这些数字组合成的备选项。③④有些组合型选择题还要求将有关事件或现象按照一定的关系(时间、区位、逻辑关系等)进行排序。此类题考查的容量大,信息范围广,能多角度、多层次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2)解法:①筛选法:筛选法又分为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肯定筛选法是先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选项,确定一个正确的选项,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项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最后得出正确答案。否定筛选法又称排除法,即确定一个或两个不符合题意的选项,排除包含这些选项的组合,得出正确答案。②“首位判断法”,即找出发生最早的一件史实。③“尾端判断法”,即找出发生最后的一件史实。④“首尾两端结合判断法”。⑤“先两头,后中间”的判断法等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